1、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后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道教理论体系逐渐完善。葛洪对道教发展的贡献主要体现在()A.提出“贵儒”和“尊道”B.吸收佛教教义和封建等级观念C.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宣扬采药炼丹、长生不老D.主张“贵无”,认为“道”是万物的本原2 .唐代诗歌繁荣,有“诗仙”之称的诗人是()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王维3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发展进入自觉阶段。被尊称为“书圣”的书法家是()A.钟繇B.王羲之C.王献之D.颜真卿4 .隋唐时期,绘画艺术高度繁荣。阎立本的绘画特点是()A.注重写意,追求神韵意趣B.擅长人
2、物故事画,人物形态各异,神形兼备C.落笔雄劲,风格奔放D.以山水画最为突出,意境悠远5.我国古代数学著作中,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的是()A.九章算术B.周髀算经C.祖冲之的缀术D.数术记遗6.下列关于佛教在中国传播的表述,正确的是()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得到广泛传播佛教的传播促进了中国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发展统治者利用佛教麻痹人民,巩固统治A.B.C.D.7 .唐朝时期,雕版印刷术得到发展。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A.金刚经8 .道德经C.论语D.伤寒杂病论8.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舞蹈传入中原,与中原文化相互融合。下列属于
3、这时期音乐文化成果的是()A.秦王破阵乐8 .霓裳羽衣曲C.胡笳十八拍D.十面埋伏9 .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的高僧是()A.鉴真B.玄奘C.法显D.一行10 .下列关于隋唐时期科技成就的表述,错误的是()A.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B.孙思邈编写的千金方全面总结了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C.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D.火药在唐朝末年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11.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创作呈现出繁荣景象。这一时期文学作品的特点不包括()A.内容充实,反映社会现实B.形式多样,诗歌、骈文等发展迅速C.追求辞藻华美,注重用典D.以
4、描写山水田园为主,风格清新自然12 .唐朝时期,诗歌流派众多。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有()A.高适、岑参B.王维、孟浩然C.李白、杜甫D.白居易、元稹13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现象中,与佛教有关的是()寺庙的修建石窟艺术的发展汉字的演变传统节日的形成A.B.C.D.14.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性的特点。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上的分裂割据B.民族大融合的加强C.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D.经济重心的南移15.唐朝时期,文化高度繁荣。这一时期文化繁荣的根本原因是()A.统治者的重视和支持B.国家统一,社会稳定C.经济的繁荣发展D.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二、判
5、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在东汉时期正式形成。()2杜甫的诗歌以沉郁顿挫著称,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3 .顾恺之的绘画理论是“以形写神”,他的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4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作者是贾思勰,主要记录了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5 .唐朝时期,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领域,改变了战争的方式。()6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艺术从自发阶段进入自觉阶段,主要是因为造纸术的改进。()7 .佛教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宗派。()8 .唐朝时期,诗歌创作达到顶峰,诗歌成为科
6、举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9 .隋唐时期,绘画艺术发展迅速,吴道子被尊称为“画圣”,其绘画风格以工整细腻著称。()10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了唐朝的文化,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三、材料解析题(每题15分,共30分)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后,逐渐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得到广泛传播,寺庙遍布各地,僧尼数量众多。统治者利用佛教麻痹人民,巩固统治,同时佛教的传播也促进了中国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发展。材料二唐朝时期,佛教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众多佛教宗派。玄奘西行天竺取经,带回大量佛经,并在长安翻译佛经,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鉴真东
7、渡日本,传播了唐朝的佛教文化和先进技术,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1)根据材料一,指出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广泛传播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说明玄奘和鉴真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各自的贡献。(6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原因。(3分)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代,诗歌创作呈现出繁荣景象。李白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他的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达了对权贵的蔑视和对自由的追求。杜甫的诗歌风格沉郁顿挫,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如“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抒发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
8、对人民苦难的同情。白居易的诗歌通俗易懂,反映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李白、杜甫、白居易诗歌的特点。(9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6分)四、简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1 .简述三国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主要发展变化。2 .列举三国至隋唐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并说明其在世界科技史上的地位。答案-S单项选择题1C2.A3.B4.B5.A6.D7.A8.C9.B10.D11.A12.A13.A14.B15.C二、判断题1.2.3.4.(主要记录黄河流域的农业生产经验)5.6.(主要是因为土人群体的形成和笔墨纸
9、张等文具的改进)7.8.9.(吴道子绘画风格落笔雄劲,风格奔放)10.三、材料解析题1. (1)西汉末年。影响:统治者利用佛教巩固统治;促进了中国哲学、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发展。(6分)(2)玄奘:西行天竺取经,带回大量佛经并翻译,促进了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的佛教文化和先进技术,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6分)(3)原因:佛教教义适合统治者巩固统治的需要;社会动荡,人民需要精神寄托,佛教与中国本土文化相融合。(3分)2. (1)李白:风格豪放飘逸,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表达对权贵的蔑视和对自由的追求。杜甫:风格沉郁顿挫,真实反映社会现实,抒发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10、白居易:诗歌通俗易懂,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9分)(2)原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科举制度以诗赋取土;统治者的提倡和重视;中外文化交流频繁。(6分)四、简答题1 .思想方面:儒家思想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出现儒、佛、道三教合流的趋势;道教理论体系逐渐完善,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并形成众多宗派。文学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形式多样,诗歌、骈文等发展迅速;唐朝诗歌创作达到顶峰,流派众多。艺术方面:书法艺术从自发阶段进入自觉阶段,出现王羲之等著名书法家;绘画艺术高度繁荣,阎立本、吴道子等画家风格独特;音乐、舞蹈吸收少数民族和外来文化元素,呈现多元性。(15分)2 .科技成就及地位:九章算术标志着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领先世界近千年;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对后世农学发展影响深远;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推动了文化的传播;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改变了战争方式,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是当时最先进的历法。(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