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随堂练习.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469195 上传时间:2025-07-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随堂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随堂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随堂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随堂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随堂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7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随堂练习一、选择题1 .战国时期,形成了七雄并立的局面。其中位于最东方的诸侯国是()A.齐国B.楚国C.秦国D.燕国2 .战国时期,战争频繁。下列战役中,不是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是()A.桂陵之战B.马陵之战C.城濮之战D.长平之战3 .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图强。其中,成效最大的变法是()A.李悝变法B.吴起变法C.商鞅变法D.申不害变法4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封建制度的确立影响最大的是()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鼓励耕织C.奖励军功D.确立县制5 .战国时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是()A.灵渠B.都江堰C.白渠D.郑国渠6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

2、主要功能不包括()A.防洪B.灌溉C.水运D.发电7 .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A.铁制农具和牛耕的进一步推广8 .水利工程的兴修C,手工业的发展D.商业的繁荣8 .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势力壮大。他们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掌握国家政权。为此,他们最有可能支持()A.变法改革B.战争兼并C.发展经济D.文化交流9 .商鞅变法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最主要的原因是()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鼓励耕织C,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D.确立县制10 .战国时期,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其主要原因是()A.地理位置优越B.实行商鞅变法C人口众多D.军队强大11 .战国时期

3、各国之间的战争更加频繁,规模更大。这一时期战争的特点不包括()A.参战兵力多B.交战区域广C.持续时间长D.以“尊王攘夷”为旗号12 .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学习北方少数民族的服饰和骑射技术。这一举措体现了()A.民族交融B.战争频繁C.经济发展D.文化交流13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A.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B.鼓励耕织C.奖励军功D.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14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根本目的是()A.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B.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C.发展封建经济D.增强军事实力15渚R江堰水利工程能够在两千多年来一直发挥作

4、用,主要原因是()A.设计科学合理B.当地政府重视C.人民群众维护D.不断进行修缮16 .战国时期,魏国的李悝提出“尽地力之教”,鼓励农民精耕细作,提高农作物产量。这一主张体现了()A.重视农业生产B.发展商业贸易C,加强军事力量D.改革政治制度17 .商鞅变法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B.减轻人民的负担C,提高农民的地位D.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18.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各不相同。这一现象对当时社会发展的影响是()A.促进了文化的繁荣B.有利于经济的交流C阻碍了国家的统一D.推动了民族的融合19 .商鞅变法中,对后世

5、地方行政制度影响深远的措施是()A.废除井田制B.奖励耕织C.建立县制D.奖励军功20 .战国时期,秦国能够在兼并战争中取得最终胜利,实现统一六国的原因不包括()A.商鞅变法使秦国实力增强B.秦国地理位置优越C.东方六国实力弱小D.秦国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二:卫鞅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日:“善

6、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商君列传(1)材料一中“商君”指的是谁?他在谁的支持下进行了变法?(2)根据材料一,概括商君变法的主要措施。(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君变法的历史作用。(4)从商君变法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三、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战国七雄的形成过程。2 .商鞅变法的背景是什么?3 .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主要构成部分有哪些?它的修建有什么重要意义?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C4 A5B6D7 .A8 A9 .C10.B11 .D12 .A13 .D14 .A15 .A16 .A17 .A18 .C19 .C20.C二、材料分析题(1)商鞅;秦孝公。(

7、2)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奖励军功。(3)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4)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改革需要勇气和决心等。三、简答题1 .经过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大部分小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诸侯国左右着政局。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当时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齐、楚、秦、燕、赵、魏、韩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2 .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秦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秦孝公即位后,决心变法图强。3 .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构成。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