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第6、7课讲学稿.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693525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68.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下语文第6、7课讲学稿.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下语文第6、7课讲学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语文第6、7课讲学稿.pdf(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六 黄河颂(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诗人光未然和音乐家冼星海的相关资料。 2识记诗中生字、生词。 3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受黄河的悠久历史与波澜壮阔的形象。 【重点难点】 通过反复诵读,理解黄河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知识链接】 1走进作者: 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 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 年在中学时 代即参加革命工作,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 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 年 8 月创作五月的鲜花 歌词, 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新中国成立后, 曾担任文艺报

2、人民文学主编。 2作品介绍: 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洗星海创 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 黄河颂黄 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对口曲 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 怒吼吧,黄河 。诗中雄 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 的真实场面。 【导学过程】 一、过关预习 1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气魄 ()哺 育()山巅 ()澎湃 () 劈 开()狂澜 ()屏障 ()九曲 连环() 二、 自主学习 (一)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 自由诵读黄河颂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

3、几句或一节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 (二)诗歌的朗诵要点 1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 2再次自由朗诵,体会朗诵要点。 三、整体感知诗歌语言,理解诗歌内容。 2 1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 2第二节是主体部分,思考:这句话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 是什么? 3诗句“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中“望”字,把它换成“看”字好不好?为什么? 4. “啊!黄河! ”在文中多次出现,所用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 5为什么说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三、精读精练:阅读全诗,回答完成下列各题。 1. 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他借黄河表达了怎样的

4、感情? 2“它表现出我们的民族精神。”一句,你认为“民族精神”是指一种什么精神? 3“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的含义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 【我的收获】 3 七最后一课(两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 作品的时代背景。 2了解小说的常识。 3熟读课文并整体感知内容理,理清小说的情节结构。 【学习重、难点】 分析小弗朗士的性格特点,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体会心理活 动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知识链接】 一、走进作者。 阿尔封斯都德(1840? 1897) 是法国 19 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他一生共写了12 部 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 部短篇小说

5、集。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 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 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 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二、背景介绍。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 年) 。普法战争是18701871 年法国和普鲁 士的战争。 1870 年 7 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 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9 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 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这时,对法国来 说,已经变

6、成自卫战争。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这 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 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 深厚的爱国感情。 三、文学常识。 1文学体裁:小说是和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文学的基本形式之一。 2小说的概念:小说以刻画典型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 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3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 4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5刻画人物的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7、行动描写。 6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4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掌握重点字的字形和读音,同时把你认为重要的字词整理在下面: xu n( ) 闹 ch ( ) 异 o () 悔 q d o( )( ) g ng( ) 住钥匙 ()踱 ()郝叟 ( ) ()督 学() 2理解词义。 诧异:祈祷: 宛转:懊悔: 二、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课文。 1通读全文,完成填空。 第一部分,从“”到“” 。 这一部分描述了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作者以简洁的笔触,交待了故事的 和弗郎士的,同时为情节的发展作了巧妙的铺垫。 第二部分,从“”到“” 。是小说的中心部分, 主要写

8、弗郎士和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按情节发展,又可 以把这部分分为三层。 第三部分,从“”到小说结尾。写 2读课文,想一想,小弗朗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 了这么大的变化? (二)初识人物。 1初识小弗郞士,他是一个_的孩子;课堂上的小弗郎士是个 _ _的孩子。 2小说主要运用什么方法描写小弗郎士? 5 3找出描写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4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三)“最后一课”与平日的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认真读文章,找出这些不同。 从这些不同你感受到了“最后一课”是 (怎样的) 【我的收获】 七最后一课(两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

9、标】 1分析韩麦尔先生的性格特点,学习本文运用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等手法表现人 物性格的方法。 2在分析人物的基础上,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强烈的爱国情感。 6 3体会本文细节描写,对比、反复等手法来表现人物,反映主题的写法。 【导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韩麦尔先生是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之一。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一感人形象的?在文 中找出相应的描写,并做相应的批注。 2请以“我从 , 中读出韩麦尔先生是个 , 的人。”这样的句式概括你读后的感 悟。 二、合作探究。 (一)课文主要通过哪些描写来刻画韩麦尔先生。 (二) 小说运用了生动的细节描写,运用了对比、 反复的手法来表现人物,反映主题。 试完

10、成下列各题。 1如作者描写屋顶上鸽子咕咕叫,它使小弗郎士提出一个幽默的问题:“他们该不会强 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又如韩麦尔的那顶“锈边的小黑丝帽”,郝叟老头的那 本“初级读本”,和那副横放在书上面的大眼镜。还有作品中前后两次出现的普鲁士军队 的操练和军号声,教室里飞进的几个金龟子,黑板上书写的“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这 些都属于()描写,作用分别是什么? 7 2课文将平时上课和最后一课作了() , 将小弗郎士感情的前后变化作了() , 这样写的目的是: 4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样的作用? (三) 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棗最明白,最精确;又

11、说,我们必须把它 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 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1)这段话采用了哪种修辞方法?有何好处? 答: (2)这段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答: _ 三、精读精练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 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_ “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_ “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 头靠着墙壁, 话也不说, 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_ “散学了, 你们

12、走吧。”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祈祷 ( ) ()惨 白( )哽 住( ) 2在 _里填上恰当的标点。 8 3选段开头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_ _ 4“ 忽然 教堂的钟声敲了十二下”,加粗词“忽然”表明了什么? 5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 说不下去了, 是因为() A时间太少了,满肚的话时无从说起。 B他要离开他教的学生,心情难过。 C想到课一结束,他就要离开这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心中有说不出的惆怅。 D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 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 6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量,写

13、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这一细节描 写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怎样的思想感情? _ 7文中“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含义是什么? _ 8常见的破折号的用法有以下几种:A 表示解释说明 B 表示语音延长 C 表示 意思的递进 D 表示语意的转折。判断下列两句中的破折号是哪种用法。 (1)“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 (2)“散学了,你们走吧。” () 四、课外阅读 摆渡老人 李文忠 读中学时,学校设在邻村,与我们村有一条河隔着,便认识了那摆渡老人。 当时,那老人一直是我们取乐的对象。每到放学,肚子饿得直叫的我们便一窝蜂向 渡口跑去,挤在那儿。渡船只要一近岸,大家便争先恐后地向船上跃去。虽

14、然老人很有经 验,未到岸边便做好回撑的准备,但超载和落水的事仍然时有发生。超载时,船上的,岸 上的,都望着老人手忙脚乱的样子大笑。夏天下雨时,大家总是把伞迎着风,看着渡船被 9 吹到离渡口好远的地方,老人一番折腾,将船撑到渡口,我们便哄笑着上了岸。 最有意思的要数冬天(当时我是这样认为的)。冬天很冷,河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 每天早晨,当我们赶到渡口时,总看见老人在那边晃着船,好长时间,才把船晃过来。望 着老人跳舞似的笨拙姿势,我们总是哄笑,一直到船靠岸。我们往往因此耽误了早读,但 我们都挺愿意。于是就希望天再冷些,便可迟点起来,反正去早了也过不了河。我们都为 找到一个偷懒的理由而感到高兴。当时

15、的我们,是“心忧读书愿天寒”。 那一天特别冷,我因有事起了个早,吃过早饭后,便不紧不慢地向学校走去。到渡 口时我惊奇地发现,那老人不是我预料的那样正在“跳舞”,却已经到了这边。我和他攀 谈起来。我问他: “你今天怎么这么早?”老人咳嗽了一声,缓缓地说:“许是人老了,早 上总起不来。昨天听学校说耽误了学生上早读,今天我就起了早。谁知等了好长时间,才 来了你一个人。 ”说完,便送我过河。 船到河心,老人忽然回头对我说道:“你们小孩子可要好好读书啊。”那双眼中竟满 含着期待和爱意,我心中一震,看着老人瘦弱的身体,沾满冰碴的白胡子,一双手冻得发 紫,猛地问道: “你干啥要吃这份苦呢?”好久,老人长叹一

16、声说道:“干啥?哎,以前我 也有一个可爱的儿子,他曾吵着要上学,但终究没上成。后来他得病去了,我一直感到对 不起他,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谈话间,船已到岸。待我上岸后, 老人把船向河那边撑去。看着老人的背影,我不再感到笨拙可笑,鼻子有些酸酸的。 那天,我把老人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了。以后,我们上船再也没有起哄。于是老人 饱经风霜的脸上出现了笑容。 再后来,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最后一次过河时,老人对我们说:“以后不再送 你们过河了,你们要记住,好好读书。” “好好读书” ,这句话一直留在我记忆中。 真想再见见摆渡老人。 1本文具体描述了摆渡老人接送“我们”过河上学的辛劳。先写

17、老人因“我们”的 _ 而手忙脚乱, 一番折腾; 再写因 _ _, 老人好不容易“才把船晃过来”;最后写老人不顾自己_ _, 特地起大早送“我们”过河上学。 2第段中摆渡老人说“我在这儿摆渡,接送你们上学,心里好受些”。请你用自 己的语言简要说说为什么老人觉得这样做“心里好受些”。 10 3第段中加粗的语句表现了“我”当时_ _和_ _的心情。 4原先,摆渡老人在孩子们的眼里是一个_的形象;后来,摆渡老 人在孩子们的心中却是一个_的形象。 5“摆渡老人”中的“摆渡”可以理解为老人对“我们”生活、思想上的帮助。其 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摆渡者”,请你展开联想,按照下面的示例仿写三个句子。 示例:(1)作家把读者摆渡到精神的彼岸。 (2)“希望工程”把贫穷的孩子摆渡到求知的校园。 仿句: _ _ _ 【我的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