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469622 上传时间:2025-07-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金华的双龙洞》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记金华的双龙洞》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记金华的双龙洞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一、学习重点(一)字词积累1 .正确读写:牢记“浙、簇、浓、臀、稍、额、擦、蜿、蜒、乳、据、源”等生字,能规范书写,理解其含义。比如“蜿蜒”一词,不仅要会写,还要明白它常用来形容山路、河流等弯曲的样子,文中用来描述洞顶双龙的形态。2 .近义词与反义词:掌握“明艳一明丽、观赏一欣赏、依据一根据”等近义词,以及“明艳一暗淡、拥挤一宽松、蜿蜒一笔直”等反义词,通过对比加深对词语的理解。3 .词语搭配:熟悉“明艳的映山红、粉红色的山、高高地举起”等常见搭配,体会其在描绘景物时的生动性。(二)文章结构与顺序1.游览顺序:清晰把握作者的游览路线,即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2、可以通过绘制简单的路线图,帮助理解文章结构,如:路上:介绍沿途看到的映山红、油桐、沙土、溪流等景色。洞口:描述洞口像桥洞般宽,周围的山突兀森郁。外洞:说明外洞宽敞,能容纳一千或八百人开会。孔隙:强调孔隙窄小,只能容一只小船进出,乘船方式独特。内洞:突出内洞黑、奇、大,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出洞:简单提及乘船出洞。L写作顺序与线索:理解文章以游览顺序为明线,以泉水流经的路线为暗线,两条线索相互交织,使文章条理清晰。如作者“一路迎着溪流”,既表明行进方向与水流相反,又暗示溪流与双龙洞的紧密联系,为后文游览做铺垫。()语句理解与赏析1.生动的描写语句:赏析文中描写景物的精彩语句,体会

3、其表达效果。例如“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山上映山红充满生机活力的特点;“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通过“时而时而”的句式,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溪流的动态变化,体现出沿途景色的丰富多样。2关键语句的作用:理解一些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如“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这句话是对全文的总结,强调了内洞石钟乳和石笋的观赏价值,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之情。二、学习难点(一)体会作者的感受1 .孔隙部分的感受:在描写孔隙时,作者通过“自以

4、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等语句,细致入微地描述了自己过孔隙时紧张、压抑的感受。学生要设身处地去想象,理解作者是如何通过这些文字将孔隙的狭小以及自己当时的真实感受生动地传达出来的。2 .内洞部分的感受:内洞“黑、奇、大”的特点,作者在描写时融入了自己的惊叹与赞美。如“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体现出内洞的神秘莫测;对石钟乳和石笋形状颜色的描写,则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由衷赞叹。学生需深入体会作者这些细腻的情感表达。(二)

5、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1 .按游览顺序描写:学习作者如何有条不紊地按照游览顺序组织文章内容,在不同的游览地点,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景物进行详细描写,使读者能跟随作者的脚步,清晰地领略双龙洞的全貌。例如,在描写外洞时,重点突出其宽敞的特点;描写内洞时,着重刻画石钟乳和石笋的奇特。学生要学会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这种顺序,让文章层次分明。2 .抓住景物特点描写: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独特之处进行描写,如描写洞口的宽、外洞的大、孔隙的窄、内洞的黑奇大等。同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增强描写的生动性,如比喻、拟人等。像把洞顶的双龙比作蜿蜒的巨龙,使景物更加形象可感。学生要学习这种抓住特点、运用修辞的写作方法,提升自己的写作

6、水平。三、练习题(一)基础知识1.看拼音,写词语。Zhejiang()youtong()dujua()ydong()ruzhT()shaowei()etou()wanya()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才。一簇(CUZU)臀部(diantun)漆黑(qTxT)蜿蜒(wanwan)石钟乳(uru)盘曲而上(ququ)1.比一比,再组词。浙()渐()桐()洞()簇()族()臀()臂()稍()梢()额()领()L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的映山红()的沙土()的公路()地移动()地举起()地流着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明艳一()观赏一()依据一()蜿蜒一()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明艳

7、一()拥挤一()蜿蜒一()聚集一()(二)句子练习1.照样子,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流声也时时变换调子。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1.把下列句子改为“被”字句。我把小船拉到岸边。工人把汽油灯高高地举起。1.扩写句子。()的双龙洞()地出现在我们眼前。()的石钟乳和石笋构成了()的图案。()阅读理解1.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

8、人,是这样小的小船。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1)这段话主要写了O(2)孔隙的特点是,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用“”画出来。(3)作者通过孔隙时的感受是,从哪些语句可以体会到?请用“一一”画出来。(4)这段话中,作者运用了和的方法,

9、把孔隙的特点和自己的感受写得具体生动。1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美丽的晚霞红红的太阳落山了,它收起余晖,只剩下一个柔和、鲜艳的火球,颜色金黄透亮,就是再高的画家也难以描绘。太阳身影消失了,只剩下一片神奇的、美丽的云,令人想到仙境,想到梦幻的世界。我出神地望着,眼睛朦胧起来了,天空仿佛出现了一条龙,金色的龙。它上游下窜,吞云吐雾,喷出鲜艳美丽的水花。随着云彩的移动,飞龙仿佛进入一片原始森林,看不见了。森林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飞起一只洁白如玉、顶冠赤色的仙鹤。鹤背上,坐着一个头顶光亮、胡子洁白的老头儿,拄着打拐杖,这不是动画片哪吒闹海里的哪吒的师傅太乙真人吗?那么哪吒呢?他在哪里?哦,看到了!

10、这不,一个坚实强健、系着红兜兜的小男孩,正张开双手,向他师傅飘去。我从幻境中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好看的故事,一幅又一幅如画的美景。当我回到现实中来时,晚霞已经消失。(1) “我”在幻境里看到了哪些东西?(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才,错的打“x”。“飞龙仿佛进入一片原始森林。”这句话是比喻句。()“森林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上,飞起一只洁白如玉、顶冠赤色的仙鹤。”这句话描写了仙鹤的外形。()(3)用“画出“我”幻想的句子。(4)你从文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写作练习选择一次自己的游览经历,按照游览顺序写一篇作文,注意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自己的感受,题目自拟。四、答案(一)基础知识1

11、 .浙江、油桐、杜鹃、移动、乳汁、稍微、额头、蜿蜒2 custusqW、Wan4、rusqu3 .浙江、渐渐;桐树、山洞;一簇、民族;臀部、手臂;稍微、树梢;额头、带领4 .明艳、粉红色、笔直慢慢、高高、缓缓5明丽、欣赏、根据、曲折6.暗淡、宽松、笔直、分散(二)句子练习L示例: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坚持下去。天上的云朵时而像小狗,时而像小猫,时而像骏马,时而像绵羊。即使明天下雨,我们也会按时参加活动。小船被我拉到岸边。汽油灯被工人高高地举起。L示例:神奇、慢慢形状各异、奇妙()阅读理解(1)作者从外洞通过孔隙进入内洞的经过(2)窄小;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3)紧张、压抑;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4)设问、细节描写(1)龙、原始森林、仙鹤、太乙真人、哪吒(2)x、(3)天空仿佛出现了一条龙正张开双手,向他师傅飘去。(4)体会到作者对晚霞的喜爱与赞美之情,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四)写作练习略(根据学生实际写作情况进行批改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