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诗词曲五首课件新人教版(002).ppt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700649 上传时间:2019-11-26 格式:PPTX 页数:85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诗词曲五首课件新人教版(002).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诗词曲五首课件新人教版(002).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诗词曲五首课件新人教版(002).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诗词曲五首课件新人教版(002).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诗词曲五首课件新人教版(002).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诗词曲五首课件新人教版(002).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诗词曲五首课件新人教版(002).pptx(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3,诗词曲五首,十五从军征,谈话激趣,导入新课,从古到今,人类历史上的战争可以说不计其数,有人曾做过这样的统计,在人类五千年文明史里,和平年只有392年,打个比方,如果把五千年当作一天的话,一天中有23个小时在打仗。我国古代战争的频繁,给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一首与战争有关的古诗十五从军征,讲述的是一位十五岁从军到了头发苍白才拖着伤残的身躯回到故乡的老兵,这又是一个怎样的悲剧呢?,初读诗歌,感知诗意,积累生字 冢(zhng) 舂(chng) 羹(gng) 饴(y) 雉(zh),通晓词义,始:才。 归:回家。 冢:坟墓。 累累:众多的样子。诗中形容坟丘众多。 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

2、。 羹(gng):诗中指菜羹。 饴(y):送,赠送。 沾:渗入。,朗读诗歌, 注意节奏, 读准字音, 读出感情。,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的内容。,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半路上碰到一个故乡的村民,问:“我家里面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菜环绕着井台。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送给谁一起分享。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衣服上。,再读诗歌、体会情感,这是一首叙事诗,诗中的主人翁是谁? 一位在外征战的老兵。 哪一句

3、给我们介绍了他一生的经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首诗的主人公是一位15岁参军,80岁才得以回乡的老兵。开篇第一句就给我们介绍了老兵一生的经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他服了多少年的兵役?65年。这是人生绝大部分的岁月。在汉朝,男子二十三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五十六岁止。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这位老兵十五岁参军,80岁才离开战场踏上回乡的路程。 体会一下,此时的他心情怎么样?,80岁的老兵满怀希望返回家乡,但是他的亲人早已不在了,此时他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呢?,悲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主人公情感变化的心路历程,思亲情切希望落空绝望悲哀流泪心意茫然。,情

4、感变化为: 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谁?”,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返回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悲哀流泪,心意茫然(“出门东向看”)。,三读诗歌,感悟诗境,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想一想作者想借这位80岁老兵回家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呢?,这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乐府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数十年后返回故里,看到家破人亡的情景。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课堂小结,拓展延伸、升华主题,这位80岁老兵只是众多遭受战争苦难的百姓之一。从古至今,在战争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百姓不知还有多少。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你对战争又有哪些新的认识和看法呢?,【布置作业

5、】,积累写战争的诗,体会战争给人民带来的伤害。,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 岑参,有人说,朋友是冬日里温暖的火炉;是疲惫时可以倚靠的肩膀;是一泓给你甘甜的清泉有了朋友,我们心灵的天空更高远;有了朋友,我们人生路上的步伐更坚定;有了朋友,我们生命中的某些时刻显得更刻骨铭心。今天我们就来和身在西北边塞的岑参一起领略边塞奇异的风光,重温与朋友分别的离情别绪。,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诵读诗歌、感悟诗情,岑参 cn shn 狐裘qi 锦衾薄 qn b 风掣红旗 ch 瀚海 hn 阑干 ln 羌笛 qing,再读诗歌,读出节奏。,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

6、,狐裘不暖锦衾薄。,三、读诗歌,读出感情,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其他方式再读一遍诗歌,并试着体会诗人的情感?,从诗的题目来看,此诗的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写雪景,一部分写雪中送别。试将此诗分成 两部分,并用简洁的语句概括每部分的内容。,想一想,领会诗意、赏析雪景,请大家齐读咏雪部分思考:咏雪部分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描绘了一幅边塞奇异风光图。,这里的“雪”有怎样的特点?,早、美、特别寒冷(奇寒)。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诗中奇异的景色仿佛一幅幅画面展现在我们的眼前,下在请大家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画面,试着用散文化的语言

7、描述出来,写完与小组交流,修改完善,然后选代表在全班展示,看哪个组描述得最精彩。,唐代天宝年间,李唐王朝与西北少数民族边境战事不断,许多文人也纷纷投入军人幕府,寻求个人发展,看到新奇独特的自然风光,并体验到边塞紧张激烈的军旅生活,形成了盛唐边塞诗派。岑参就是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他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度过了几年艰苦的军旅生涯,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他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在轮台幕府中送友人回京时所作。,入情入境,感悟离别,送别友人,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离情别绪? 依依不舍。为朋友路途遥远,前路难行而担忧。,

8、你是从那些诗句中感受到的?,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这首诗最后两句描绘的画面历来被人称道,给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觉。下面请大家一起将目光聚焦于这两句诗,说一说这两句诗好在哪里?,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这样的结尾,真如撞钟,清音有余,使人产生无穷的遐想。“山回路转”使人惆怅,而雪地上的马蹄印迹,又把送别的思念延伸到远方。这个结尾,给人以无尽的遐思。,我们学过很多送别诗,你知道与文中最后一句具有相同意境的诗句吗?,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小结,全诗共18句,以“雪”为线索。全诗以雪景起,以雪景结;由雪而发,兼及

9、咏雪与送别两个方面。诗中描绘了典型的具有北方特征的景物,组成了一幅壮阔奇丽的万里边疆风雪图,它既是饯别送行之背景,又是作者抒情之寄托。以写雪景衬托送别,又在送别中写雪景,表达了作者真挚而复杂的感情对北国风景之赞叹,对灿烂春光的憧憬,对别友之惆怅,对故乡之思念全部寄托在这壮丽的雪景中了。,拓展延伸、对比阅读,请大家对比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分别从从送别的环境(所写景物),送别的心情(所抒的情感)方面比较两首诗。,南朝的文学家江淹在别赋里说“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别”岂只是“黯然销魂”?用心去比较,你会发现“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一样的别离,不一样的情感。,【布置

10、作业】,积累三首送别诗,并选一首进行赏析。,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作者介绍、导入新课,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历任安抚使等职,一生政治清明,坚决主张抗金。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朗读词作、感知内容,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

11、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1)南乡子:词牌名。 (2)京口:今江苏省镇江市。北固亭:在今镇江市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3)望:眺望。 (4)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5)悠悠:形容漫长、久远。 (6)兜鍪(du mu):古代作战时兵士所带的头盔,这里指代士兵。 (7)坐断:占领,占据。东南:指吴国在三国时地处东南方。休:停止。 (8)敌手:能力相当的对手。 (9)曹刘:指曹操与刘备。,请同学们根据以上重点词语,对照注释,翻译此词,有疑问可以小组讨论解决。,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

12、年代太久了。看着永远也流不尽的长江水滚滚东流。 想着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已带领了千军万马,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明确背景,本词作于宋开禧元年(1205),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任上。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总是触景生情,感慨万千。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细读探究、有情品读,试分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句话。作者为什么这样问? 这两句是倒装句法,即前一句可以移到后面去说,后一句可以移到前面去说,

13、成为:“满眼风光北固楼,何处望神州? 望神州何处?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己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真可惊天地,泣鬼神。当词人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想到大好中原已沦陷金人之手,心中不禁悲愤不已,触景生情故而发问。,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这一问一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 “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以此透露作者情感:无奈,伤感,抑郁。,从内容出发,你觉得诗人心情如何?,“千古”三句,

14、由山川满目,联想到千古兴亡,朝代更替,都成历史陈迹,只有眼前长江水奔流不息,不理人间世事。历史发展的洪流,人是无法阻止的。 作者将眼前所见的景象(北固楼的风光)及感触(悲愤),扩展至历史兴亡,人的渺小。借江水之东流不息,表现壮志难酬的伤感。,品味典故,探究写法,辛弃疾的词作通常一首之中有许多典故,因此他有个“吊书袋子”的称号,本词运用了哪些典故呢?请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一下。,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这两句是实写史事,因为它是千真万确的历史,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

15、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禄无能、懦怯苟安。,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在这首词里,词人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生子当如孙仲谋。,一世之雄如曹操,对敢于与自己抗衡的强者,投以敬佩的目光,而对于那种不战而请降的懦夫,如对刘景升儿子刘琮则十分轻视,斥为任人宰割的猪狗。把大好江山拱手奉献敌人,还要为敌人耻笑辱骂。 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

16、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议的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作者刻画了哪一个英雄人物? 作者借这个英雄发了什么议论?,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伸谋。,表面上赞美孙权,实际上借古讽今,指南宋朝廷只懂向外族割地赔款求一时安宁,不若孙权发愤图强,不甘蛰伏江东一带。,【课堂小结】,主旨:作者通过赞扬孙权为天下英雄,表达了他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也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布置作业】,搜集辛弃疾的诗词,积累他在诗词中运用的典故。,过零丁洋,文天祥,导入新课,翻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

17、,许多鲜活的面孔浮现在我们的眼前,岳飞、屈原、戚继光、郑成功他们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我们共同来认识一位南宋末年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一起学习他的过零丁洋。,知人论世,走近一位作者 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二十岁考中状元,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祥兴元年(1278年)冬,在广东潮阳兵败被俘。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拒绝。,次年被送至大都(今北京市),囚禁四年,始终坚贞不屈,被元军杀害。其作品有正气歌、指南录、过零丁洋、文山先生全集等。,知晓一段背景,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于广东潮阳一带,不幸在五坡岭被俘。元军把文天祥囚于船上,元将劝他写信招降宋

18、将张世杰,文天祥拒绝。经过零丁洋时,他面对浩渺沧海,感慨国家命运,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以表明自己的心志。,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诵读诗歌,注意节奏,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请结合课本注释,逐句阅读理解诗作,有问题可以小组合作解决。,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 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 个人又哪堪言说

19、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 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 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解读诗歌,首联回顾了诗人怎样的经历? 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颈联两个“慌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尾联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名句赏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千古传诵的名句,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确是一首动天地、泣鬼神的伟大爱国主义诗篇。,品味探究,你最喜欢这首诗中的哪一句?试说说自己的看法。请先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看法,然后我们全班交流。,拓展延伸,文天祥拒绝

20、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屈原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毅然抱石投江; 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 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 陆游临死不忘国家统一; 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 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课堂总结】,位卑未敢忘忧国,正是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子孙对祖国的热诚忠心,对祖国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精神,我们拥有古老文明的祖国才会像今天这样充满活力,昂首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我们的民族从来不缺乏伟大的英雄人物,我们的民族也从来尊崇这些伟大的英雄人物。,【布置作业】,学了本诗你有什么感想?请写一写。,山坡

21、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学海拾贝、夯实基础,学一些字词 峰峦 ( lun) 潼关( tng) 宫阙 ( qu ) 踌躇(chu ch ),知一位作者,张养浩(1270-1329) 元散曲家。字希孟,号云庄,济南(今属山东)人。曾任监察御史,以批评时政为权贵所忌,免官。后复官至礼部尚书,参议中书省事。辞职归隐,屡召不赴。天历二年关中大旱,出任陕西行台中丞,办理赈灾,以积劳病卒。其散曲多描写弃官后田园隐逸生活,对官场黑暗时露不满。又能诗,有云庄休居自适小乐府、云庄类稿。他的作品题

22、材广泛,风格清逸而豪放。,晓一段背景,当时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灾情十分严峻。经历过宦海浮沉的张养浩本已厌倦官场生活,弃官归养;但得知关中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命,出任陕西行台中丞,振济灾民,因此途经潼关。后因积劳成疾,客死任所。张养浩对百姓充满深切的同情,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解一个题目,这是一篇怀古抒怀之作,是散曲中的小令。“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题目。 这首潼关怀古写于前往陕西救灾的途中,表现了张养浩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合作探究、研读理解,试着给这首小令分层次。 第一层(前三句),写潼关的雄伟气势。 第二层(中间四句),写作者途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感。 第三层(后两句),总写作者的感慨

23、。道破封建王朝兴亡的本质,深化了主旨。,拟人手法。 “如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 “如怒”形容黄河之水汹涌澎湃。,“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者为何“意踌躇”且“伤心”?,作者遥望古都长安,思绪万千,曾经的辉煌,如今却是一片荒凉,顿生悲凉伤感之情。,作为六朝古都,当年是何等的繁华、昌盛。现在,昔日的奢华早已灰飞烟灭不复存,只剩下一片残垣断壁的衰败景象,怎能不令诗人踟躇伤心呢?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它的繁荣昌盛的景象在古籍中也曾有过记载,可如今眼前只剩下一片荒凉,万千滋味涌上心头,遥想当年,秦之阿房,汉之未央,规模宏大,弥山纵谷,可如今崇丽之宫阙,寸瓦尺砖皆荡然无

24、存,想到今番前去的任务,他不禁感慨万千。,如何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兴则大兴土木,亡则兵祸连连,不论“兴”“亡”受苦的都是百姓,带给百姓的都是灾祸和苦难。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劳苦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这首曲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劳苦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和对封建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揭示了一个历史的规律: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小结:这首小曲揭示了一个什么 历史规律?,拓展延伸、感悟升华,关注民生疾苦、反映百姓苦难是我国知识分子一直以来的一种自觉行为,你还知道哪些关注民生疾苦的文学作品?跟大家分享一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四海无闲钱,农夫犹饿死。 遍身绫罗者,不是养蚕人。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课堂总结】,作者通过在潼关抚今追昔,反思历史,控诉了当时社会黑暗,百姓灾难深重的现实,揭示了百姓在历代封建王朝中,无论兴衰都处于受压迫受奴役地位的历史规律,寄寓了对人民深厚的情义。,【布置作业】,背诵并默写五首古诗词,选一首你最喜欢的进行赏析,发到班级博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