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复习题及答案剖析.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702777 上传时间:2019-11-27 格式:PDF 页数:16 大小:506.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系统工程》复习题及答案剖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系统工程》复习题及答案剖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统工程》复习题及答案剖析.pdf(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1 - 系统工程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1. 系统:系统是由两个以上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结构和 环境的整体 。 2. 系统工程: 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系统思想和方法处理大型复杂系统的问题,无论是 系统的设计或组织的建立,还是系统的经营管理,都可以统一的看成是一类工程实践,统称 为系统工程。 3. 自然系统:自然系统主要指由自然物(动物、植物、矿物、水资源等)所自然形成的 系统,像海洋系统、矿藏系统等。 4. 人造系统:人造系统是根据特定的目标,通过人的主观努力所建成的系统,如生产系 统、管理系统等。 5. 实体系统:凡是以矿物、生物、机械和人群等实体为

2、基本要素所组成的系统称之为实 体系统。 6. 概念系统:凡是由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制度、程序等概念性的非物质要素所构 成的系统称为概念系统。 三、简答 1. 为什么说系统工程时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答:系统工程是以研究大规模复杂系统为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是把 自然科学 和社会 科学 的某些思想、理论、方法、策略和手段等根据总体协调的需要,有机地联系起来,把人 们的生产、科研或经济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 ,应用 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和电子 计算机等技术工具,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交换和反馈控制等功能进行分析、 设计、制造和服务,从而达到最优设计、最优控制和最优管理的目的,以

3、便最充分填发挥人 力、物力的潜力,通过各种组织管理技术,使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协调配合,以实现系统 的综合最优化。 系统工程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架设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 术,通过系统工程,为社会科学研究增加了极为有用的定量方法、模型方法、模拟实验方法 和优化方法。系统工程为从事自然科学 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从事社会科学 的研究人员的相互合 作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2. 简述系统的一般属性 答: (1) 整体性 :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最核心的特征,是系统性最集中的体现; (2)关联性 :构成系统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同时,所有要素均隶属于系 统整体 ,并具有互动关系。

4、关联性表明这些联系或关系的特性,并且形成了系统结构问题的 基础; (3)环境适应性 :任何一个系统都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与环境之间产生物质、能 量和信息的交流。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引起系统功能及结构的变化。 除此之外,很多系统还具有目的性、层次性等特征。 3. 系统工程方法有哪些特点? 答: 1. 系统工程是一般采用先决定整体框架,后进入内部详细设计的程序 2. 系统工程试图通过将构成事物要素的程序加以适当配置来提高整体功能,主张可 - 2 - 采用不太可靠的元件构成可靠的系统,其核心思想是“综合及创造” 3.系统工程属于“软科学” 5. 简述动态系统与静态系统的区别 答:动态系统是系统的状态随

5、时间而变化的系统;而静态系统 则是表征系统运行规律的模 型中 不含时间因素,即模型中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它可视作动态系统的一种特殊情况, 即状态处于稳定的系统。实际上多数系统是动态系统,但由于动态系统中各种参数之间的 相互关系非常复杂,要找出其中的规律性有时是非常困难的,这时为了简化起见而假设系 统是静态的,或使系统中的各种参数随时间变化的幅度很小,而视为稳态的。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 系统分析:系统分析是运用建模及预测、优化、仿真、评价等技术对系统的各个方面 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为选择最优或满意的系统方案提供决策依据的分析研究 过程 。 2. 系统工程方法论:系统工程方法论就是

6、分析和解决系统开发、运作及管理实践中的问 题所应遵循的工作程序、逻辑步骤和基本方法。 3. 霍尔三维结构:霍尔三维结构是由美国学者A D霍尔等人在大量工程实践基础上, 于 1969 年提出的,其内容反映在可以直观展示系统工程各项工作内容的三维结构图中, 霍尔三维结构集中体现了系统工程方法的系统化、综合化、最优化、程序化和标准化等 特点,是系统工程方法论的重要基础内容。 四、简答 1. 画图表示 系统分析 的基本步骤 答: 认识 问题 探 寻 目标 综 合 方案模型化 优化或 仿真 分析 系统 评价 决策 N Y 初步SA 规范分析 综合分析 - 3 - 2. 简述切克兰德方法论的主要内容和工作

7、过程 答:主要步骤: a)认识问题 b)根底定义 c)建立概念模型 d)比较及探究 e)选择 f)设计与实施 g)评估与反馈 具体如下图所示: 3. 简述霍尔三维结构的主要特点 答:霍尔三维结构强调明确目标,核心内容是最优化 ,并认为 现实问题 基本都可以 归纳成 工程系统 问题,应用 定量分析 手段,求得 最优解答 。该方法论具有研究方法上的 整体性。技术应用上的综合性、组织管理上的科学性和系统工程的问题导向性等突出特 点。 4. 简述 系统分析的主要原则 答:坚持问题导向; 以整体为目标; 多方案模型分析与选优;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多次反复进行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 模型:

8、模型是描述现实世界的一个抽象,由于描述现实世界,因此必须反映实际;由 于它的抽象特征,又应高于实际。 2. 结构分析:结构分析是一个实现系统结构模型化并加以揭示的过程。 3. 概念模型:概念模型是通过人们的经验、知识和直觉形成的。它们在形式上可以是思 维的、字句的或描述的。 三、简答 1. 简述模型化的作用 答:模型本身是人们对客观系统一定程度研究结果的表达。这种表达是简洁的、形 式化的。 模型提供了脱离具体内容的逻辑演绎和计算的基础,这会导致对科学规律、理 论、原理的发现。 利用模型可以进行“思想”试验。 总之,模型研究具有经济、方便、快速和可重复的特点,它使得人们可以对某 些不允许进行试验

9、的系统进行模拟试验研究,快速显示它们在各种条件下漫长的反映过 程,并很经济,可重复进行。 2. 简述模型的特征 答:它是现实世界部分的抽象与模仿 它是由那些与分析问题有关的因素构成的 它表明了有关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 3. 简述模型化的本质 答:利用模型与原型之间某方面的相似关系,在研究过程中用模型来代替原型,通 过对模型的研究得到关于原型的一些信息。这里的相似关系是指两事物不论其自身结构 如何不同,其某些属性是相似的。 4. 简述模型化的地位 答:模型的本质决定了它的作用的局限性。它不能代替对客观系统内容的研究,只有 在和对客体系统内容研究相配合时,模型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模型是对客体的抽象,

10、得 到的结果,必须拿到现实中去检验。 四、应用 已知下面的系统可达矩阵,请建立递阶结构模型 - 5 - 解答: 缩减矩阵: 层次化处理: 递阶有向图: - 6 -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1. 系统仿真:所谓系统仿真,就是根据系统分析的目的,在分析系统各要素性质及其相 互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能描述系统结构或行为过程,且具有一定逻辑关系或数学方程的仿真 模型,据此进行实验或定性分析,以获得正确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 2. 连续系统:连续系统是指系统中的状态变量随时间连续地变化的系统。 3. 离散系统:离散系统是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的简称,是指系统状态变量只在一些离散地 时间点上发生变化地系统。 4. 因果

11、箭:连接因果要素地有向线段,箭尾始于原因,箭头终于结果。 5. 因果链:因果关系具有传递性,用因果箭对具有递推性质地因果关系加以描绘即得到 因果链。 三、简答 1. 简单归纳仿真的主要作用 答:仿真的过程也是实验的过程,而且还是系统地收集和积累信息的过程。尤其是对 一些复杂的随机问题,应用仿真技术是提供所需信息的唯一令人满意的方法。 仿真技术有可能对一些难以建立物理模型或数学模型的对象系统,通过仿真模型 来顺利地解决预测、分析和评价等系统问题。 通过系统仿真,可以把一个复杂的系统化降阶成若干子系统以便于分析,并能指 出各子系统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 通过系统仿真,还能启发新的策略或新思想的产生,

12、或能暴露出在系统中隐藏着 的实质性问题。同时,当有新的要素增加到系统中时,仿真可以预先指出系统状 态中可能会出现的瓶颈现象或其它的问题。 2.SD 的主要研究对象社会(经济)系统有何突出特点? - 7 - 答: 社会系统中存在着决策环节。社会系统的行为总是经过采集信息,并按照某个政策 进行信息加工处理作出决策后出现的,决策是一个经过多次比较、反复选择、优化 的过程。 社会系统具有自律性。自律性就是自己作主进行决策,自己管理、控制、约束自身 行为的能力和特性。 社会系统的非线性。非线性是指社会现象中原因和结果之间所呈现出的极端非线性 关系。 3. 图表展示SD 的工作程序 答: 4. 简述 SD

13、 结构模型地建模步骤 答: 1. 明确系统边界,即确定对象系统地范围 2. 阐明形成系统结构地反馈回路,即明确系统内部活动地因果关系链 3. 确定反馈回路中的水准变量和速率变量 4. 阐明速率变量的子结构或完善、形成各个决策函数,建立起SD 结构模型(流图) 四、应用 1. 判断下列因果关系图的极性(20) 解答 ; 认识 问题 界定 系统 要素及其因果关 系分析 建立结构 模型 建立数学 模型 仿真 分析 比较与评 价 政策 分析 利息 (元/年 ) 银行 货币 库存量 订货量库存差额 - 8 - 2. 写出 DYNAMO方程运行结果中仿真时间0、1、2 的水准与速率的输出结果,并画出 对应

14、的流图及输出水准方程的曲线 L P?K=P?J+DT*PR ?JK N P=100 R PR?KL=C1*P ? K C1=0.02 解答: 输出结果: 水准方程输出曲线 利息 (元/年) 银行 货币 + + + + + 库存量 订货量库存差额 + + P PR 0 100 2 1 102 2.04 2 104.04 2.0808 p 100 - 9 - 第六章 一、名词解释 1. 系统评价:系统评价就是全面评定系统的价值 2. 评价对象:评价对象是指接受评价的事物、行为或对象系统 3. 评价主体:评价主体是指评定对象系统价值大小的个人或集体 4. 评价目的:评价目的即系统评价所要解决的问题和

15、所能发挥的作用 5. 评价时期:评价时期即系统评价在系统开发全过程中所处的阶段 6. 效用:评价主体根据个人的性格特点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等因素,对于某种利益和损失 有自己独到的感觉和反应,这种感觉和反应就是效用。 二、简答: 1. 简述系统评价在管理系统工程中的作用。 答:系统评价在管理系统工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尤其对各类重大管理决策是必不 可少的。它是决定系统方案“命运”的一步重要工作。是决策的直接依据和基础。简单的 说,系统评价就是全面评定系统的价值。 2. 简述费用和效益的含义 答:费用是为达到系统目的所必须付出的代价或牺牲。在系统评价中要特别重视对以下 费用的认识和研究:货币费用和

16、非货币费用、实际费用与机会费用、内部费用与外部费 用、一次性费用与经常费用。 效益是实现某个目的的经济效果,常可以换算成货币值;有效度是用货币以外的数量 尺度表示的效果,这往往是对系统方案社会效果的度量,具有重要意义。 三、应用 (1) 计算 AHP 判断矩阵的重要度 - 10 - 3 2 1 321 5 2 3 1 B B B BBBA 解答: 首先将矩阵补充完整 1 5 1 2 1 513 2 3 1 1 3 2 1 321 B B B BBBA 计算:(10) 464.01 5 1 2 1 466.2513 874.02 3 1 1 3 3 3 2 3 1 W W W 归一化处理: 12

17、2. 0 648. 0 230. 0 464.0466.2874. 0 874.0 0 3 0 2 0 1 W W W (2)从下图提供的信息分析I、II 、III 所反映的决策人对风险的不同态度,并作简要说明 (10) - 11 - 解答: 曲线 I 所反映的决策人的特点是:他对肯定能得到的某一益损值的效用,大于对带 有风险的相同甚至更大的益损期望值的效用。属于这种类型的决策人对利益的反应 比较迟缓,而对损失则比较敏感。这是一种谨慎小心、避免风险、不求大利的保守 型决策人。 曲线III 所反映的决策人的特点恰恰相反。这种决策人对损失的反映迟缓,而对利 益则比较敏感,是一种不怕风险、谋求大利的

18、进取型决策人。 曲线 II 所反映的是一种中间型决策人,他对能够得到的益损期望值本身与效用大小 看成是正比关系。对于这样的决策人只要利用益损期望值作为选择方案的准则即可, 不需另作效用曲线。这是一种愿意冒一定风险,完全按期望值大小选择行动方案的决 策人。 第七章 一、名词解释 1. 决策:决策是管理的重要职能,它是决策者对系统方案所决定的过程和结果,是 决策者的行为和职责。 二、简答 1. 确定型决策需满足什么条件? 答:存在决策者希望达到的明确目标 存在确定的自然状态 存在着可供选择的两个以上行动方案 不同行动方案在确定状态下的损益值可以计算出来 2. 风险性决策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答:存在

19、决策者希望达到的明确目标 存在两个以上不以决策者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自然状态 存在两个以上可供决策者选择的行动方案 不同行动方案在确定状态下的损益值可以计算出来 3. 不确定型决策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答:存在决策者希望达到的明确目标 自然状态不确定,且其出现概率不可知 存在两个以上可供决策者选择的行动方案 不同行动方案在确定状态下的损益值可以计算出来 - 12 - 模拟题一 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系统:系统是由两个以上有机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结构和 环境的整体 。 2. 系统工程: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系统思想和方法处理大型复杂系统的问题,无论是 系统的设计或组织的建立

20、,还是系统的经营管理,都可以统一的看成是一类工程实践,统称 为系统工程 。 3. 系统分析:系统分析是运用建模及预测、优化、仿真、评价等技术对系统的各个方面 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为选择最优或满意的系统方案提供决策依据的分析研究过程。 4. 模型:模型是描述现实世界的一个抽象,由于描述现实世界,因此必须反映实际;由 于它的抽象特征,又应高于实际。 5. 系统仿真:所谓系统仿真,就是根据系统分析的目的,在分析系统各要素性质及其相 互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能描述系统结构或行为过程,且具有一定逻辑关系或数学方程的仿真 模型,据此进行实验或定性分析,以获得正确决策所需的各种信息。 三、简答 1. 答

21、: 系统工程 是以研究大规模复杂系统为对象的一门交叉学科。它是把自然科学和社 会科学的某些思想、理论、方法、策略和手段等根据总体协调的需要,有机地联系起来,把 人们的生产、科研或经济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应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和电 子计算机等技术工具,对系统的构成要素、组织结构、信息交换和反馈控制等功能进行分析、 设计、制造和服务,从而达到最优设计、最优控制和最优管理的目的,以便最充分填发挥人 力、物力的潜力,通过各种组织管理技术,使局部和整体之间的关系协调配合,以实现系统 的综合最优化。 系统工程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架设了一座沟通的桥梁。现代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 术,通过系统工程

22、,为社会科学研究增加了极为有用的定量方法、模型方法、模拟实验方法 和优化方法。系统工程为从事自然科学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从事社会科学的研究人员的相互合 作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2. 答:系统分析的基本思路如下图所示: 认识 问题 探 寻 目标 综 合 方案模型化 优化或 仿真 分析 系统 评价 决策 N Y - 13 - 3. 答: 仿真的过程也是实验的过程,而且还是系统地收集和积累信息的过程。尤其是对一 些复杂的随机问题,应用仿真技术是提供所需信息的唯一令人满意的方法。 仿真技术有可能对一些难以建立物理模型或数学模型的对象系统,通过仿真模型来 顺利地解决预测、分析和评价等系统问题。 通过系统仿真,

23、可以把一个复杂的系统化降阶成若干子系统以便于分析,并能指出 各子系统之间的各种逻辑关系。 通过系统仿真,还能启发新的策略或新思想的产生,或能暴露出在系统中隐藏着的 实质性问题。同时,当有新的要素增加到系统中时,仿真可以预先指出系统状态中 可能会出现的瓶颈现象或其它的问题。 四、应用 (1) 因果关系图: 流图: - 14 - (2)缩减矩阵: 层次化处理: 递阶有向图: - 15 - 答案: 一、判断 F F T F F 二、简答 1. 答:动态系统是系统的状态随时间而变化的系统;而静态系统则是表征系统运行规律的 模型中不含时间因素,即模型中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它可视作动态系统的一种特殊情 况

24、,即状态处于稳定的系统。实际上多数系统是动态系统,但由于动态系统中各种参数 之间的相互关系非常复杂,要找出其中的规律性有时是非常困难的,这时为了简化起见 而假设系统是静态的,或使系统中的各种参数随时间变化的幅度很小,而视为稳态的。 2. 答:系统工程一般采用先决定整体框架,后进入内部详细设计的程序;系统工程 试图通过将构成事务要素的程序加以适当配置来提高整体功能,主张可采用不太可靠的 元件构成可靠的系统;系统工程属于“软科学” 3. 答:坚持问题导向;以整体为目标;多方案模型分析与选优;定性分析与 定量分析相结合;多次反复进行 4. 答: ( 1)明确建模目的和要求;(2)弄清系统或子系统中的

25、主要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含子系统间的相互关系); ( 3)选择模型方法;(4)确定模型及模型体系的结构; (5)估计模型的参数;(6)模型及其体系的运行;(7)对模型(体系)进行实验 研究;(8)对模型(体系)进行必要修正。 5. 答: 三、应用 1. 首先将矩阵补充完整(10) 设定 问题、 形成 意识 模型 找出 影响 要素 要素 关系 分析 (关 系图) 建立可 达矩阵 (M) 和 缩减 矩阵 矩阵 层次 化处 理 绘制 多级 递阶 有向 图 建立 解释 结构 模型 分析 报告 比较 / F 学习 - 16 - 1 5 1 2 1 513 2 3 1 1 3 2 1 321 B B B BBBA 计算:(10) 464.01 5 1 2 1 466.2513 874.02 3 1 1 3 3 3 2 3 1 W W W 归一化处理: 122. 0 648. 0 230. 0 464.0466.2874. 0 874.0 0 3 0 2 0 1 W W W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