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学习资料.docx

上传人:极速器 文档编号:470536 上传时间:2025-07-2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学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学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学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学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七年级下册《第11课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学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七年级下册第11课元朝的建立与统一学习资料-S学习重点(一)元朝的建立1 .蒙古的兴起:蒙古是我国北方古老民族,善骑射,以游牧为生,逐水草而居。2 .统一蒙古草原:12世纪,蒙古草原部落纷争不断,人们渴望和平统一。1206年,铁木真完成统一大业,建立蒙古政权,被尊称为成吉思汗,结束了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3 .蒙古政权的扩张战争: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凭借强大的蒙古势力,发动扩张战争。向东、向南进攻金、西夏和南宋,1227年灭西夏,1234年灭金,之后与南宋对峙长达40多年;向西则打到欧洲多瑙河流域。4 .元朝建立: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接受汉人儒臣“行仁政”“行汉法”“不嗜杀”的建议,采取治国

2、安民方略,整顿吏治,重视农桑。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即元世祖。(二)元朝的统一1 .统一进程:1276年,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南宋大臣陆秀夫、文天祥等人继续拥立南逃宗室成员进行抗元斗争;1279年,元朝攻灭南宋残部,完成全国统一。2 .统一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长时期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有利于人民生产生活,促进民族交融。3 .元朝疆域:元朝疆域辽阔,“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版图超越汉唐,是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现今的西北、西南、东北广大地区以及台湾和南海诸岛都在其统治范围内。(三)

3、元朝的统治1.中央集权制度中书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下设吏、户、礼、兵、开人工六部处理各项政务。枢密院:负责全国军政事务,可调度全国军队。御史台:负责监察事务。宣政院:管理全国宗教事务以及西藏地区军政事务。1 .行省制度: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山东、山西和河北等地直属中书省,称为“腹里”,全国共设10个行省。行省起初是中书省临时处理地方事务的机构,后变为常设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行省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成为省制开端。2 .边疆地区管辖东南地区:在澎湖设巡检司,加强对台湾的管理,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西北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

4、理西域军政事务。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屯驻军队,中央政府从此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权。(四)元朝的民族交融1.交融原因元朝统治受中原文化影响,各族对中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元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开发与治理,朝廷组织大批军民迁移到边疆,兴修水利、开垦农田进行屯种。1.交融表现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与汉人杂居相处。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民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与汉人已无明显区别。来自中亚、西亚的人移居中国,与汉、蒙古、畏兀儿等长期杂居通婚,逐渐交融形成新民族回回,即回族前身。1.交融意义: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加强了各族间的了解与联系,对中华民族进一步交融具有重要意义。

5、二、学习难点(一)理解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积极作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不仅结束了部落间长期混战,为蒙古民族的形成奠定基础,还促进了蒙古社会的发展,推动蒙古文化的传播与融合。他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如千户制、怯薛军等,加强了蒙古政权的组织性和军事力量,为后来蒙古的大规模扩张和元朝的建立创造了条件。然而,在统一和扩张过程中,战争也带来了破坏和灾难,这需要从历史发展的整体进程去全面认识,理解其在推动民族融合和区域交流等方面的积极意义。(二)认识行省制度的影响行省制度是元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重大创新。从当时来看,它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行省辖区广阔且军政大权集中,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元朝的统治。从

6、长远影响看,行省的划分初步奠定了现代中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基础,其管理模式和权力分配方式对后世王朝的地方治理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但理解行省制度如何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又能兼顾地方一定的自主性,以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延续,对学生而言存在一定难度。(三)正确看待文天祥抗元行动与元朝统一的关系元朝统一全国,从历史发展角度看具有进步性,它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但在统一过程中,元军的征战给人民带来了苦难。文天祥代表南宋进行抗元斗争,其宁死不屈的精神体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对国家、民族的忠诚,他反抗的是元朝

7、的民族压迫,符合人民渴望和平、免受战乱的愿望,其行为具有正义性。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理解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避免简单片面地评判。三、练习题(一)选择题1 .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蒙古政权的是()A.铁木真B.忽必烈C,阿骨打D.阿保机2 .元朝建立的时间是()A.1206年B.1227年C.1234年D.1271年3 .元朝时负责全国军事事务的机构是()A.中书省B.枢密院C.御史台D.宣政院4 .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是()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5 .元朝时形成的一个新民族是()A.维吾尔族B.藏族C.回族D.满族6 .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是在()

8、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7 .元朝为加强对台湾的管理设置的机构是()A.宣政院B.澎湖巡检司C.北庭都元帅府D.西域都护府8 .下列关于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A.结束了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B.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C.促进了民族交融D.阻碍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9 .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蒙古灭金南宋灭亡元朝建立西夏灭亡A.B.C.D.10忽必烈接受汉人儒臣建议,推行中原地区制度和文化,其根本目的是()A.促进民族交融B.巩固统治C.发展经济D.学习先进文化(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

9、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元史地理志材料二:世祖即位,登用老成,大新制作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日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元史百官志(1)材料一说明了元朝疆域的什么特点?(2)材料二中“世祖”指的是谁?“大新制作”指的是他建立的什么制度?(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这一制度对后世有何影响?(三)简答题1 .简述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2 .元朝在边疆地区采取了哪些管辖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重要意义?四、答案(一)选择题1 .A2.D3.B4.D5.C6.C7.B8.D9.A

10、10.B(二)材料分析题(1)元朝疆域辽阔,超越汉朝和唐朝。2 2)“世祖”指忽必烈。“大新制作”指行省制度。(3)目的: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影响: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元朝的统治;行省的划分初步奠定了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基础,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三)简答题1.元朝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长时期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利于人民的生产、生活;促进了民族交融,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2管辖措施:东南地区:在澎湖设置巡检司,加强对台湾的管理。西北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军政事务。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屯驻军队,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权。重要意义: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发展;推动了民族交融,使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资产评估/会计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