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下册统编版第9课辽、西夏与北宋并立课后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A.契丹族B.党项族C,女真族D,蒙古族2 .下列关于西夏政权的说法,错误的是()A.由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B.仿照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C创制西夏文字D.都城在兴庆府,位于今天的内蒙古境内3 .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割据政权,统一了()A.全国B.北方C.中原和南方D.西南地区4 .宋辽之间的“澧渊之盟”是在下列哪次战役后签订的?()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5亶州之战D.赤壁之战55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说明
2、澧渊之盟()A.使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削弱B.使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C使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D.使辽的统治趋向腐朽6 .辽与北宋“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后?()A.金灭北宋B.岳飞抗金C.5亶渊之盟D.宋夏和议7 .西夏和北宋讲和的原因是()A.西夏被北宋打败了8 .宋朝被西夏打败了C.宋夏连年交战,双方损失很大D.夏受到辽的威胁,需要联合北宋A.辽、西夏与北宋政权长期处于战争状态8 .北宋在与辽、西夏的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C.辽和西夏都学习中原文化,促进了自身发展D,辽、西夏与北宋政权在相互交流中逐渐融合9 .
3、辽太宗时,占领了燕云十六州,对中原地区产生的影响是()A.使中原政权失去了北方的屏障B.促进了中原地区与北方的经济交流C,加速了辽政权的封建化进程D.使辽与北宋长期保持和平局面10 .北宋与辽、西夏在边界设置“榷场”,进行互市。“榷场”的设置()A.加剧了民族矛盾B.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C阻碍了商品贸易D.使北宋在贸易中处于劣势IL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双方损失都很大,后来达成和议。宋夏和议的内容不包括()A.元昊向宋称臣B.宋给西夏岁币C,宋夏边界贸易兴旺D.西夏向宋送回北方流民12.下列关于辽、西夏和北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辽是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实行“南北面官”制度B.西夏是由党
4、项族建立的政权,模仿汉字结构创制西夏文字C.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D.辽、西夏与北宋之间有战有和,促进了民族交融13$亶渊之盟规定:每年向辽提供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这些钱物称为()A.岁币B.岁赐C.贡赋D.礼品14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反映的历史阶段特征是()A.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交融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政权更迭频繁15 .契丹族原来居住在()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辽河上游一带D,珠江流域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1O世纪初,契丹族首领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上京临潢府。2.北宋建立者是,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
5、政权,改国号为宋,以为东京,作为都城。3.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称大夏皇帝,定都兴庆府,史称o4.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城下,宰相力劝皇帝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5$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局面。6 .西夏在元昊统治时期,注重学习中原文化,翻译典籍,积极吸取中原文化。7 .北宋与辽、西夏在边界设置的贸易场所称为,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8 .辽政权实行“制度,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三、材料解析题(共25分)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一: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拔(党项)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
6、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皆与中国等。一李素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澧渊之盟规定: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此后宋辽边境出现了和平稳定的局面。(1)从材料一中找出辽和西夏在哪些方面向中原学习?(4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辽和西夏学习中原文化的原因。(4分)(3)根据材料二,分析澧渊之盟的影响。(5分)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双方损失都很大。后来,宋夏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1)元昊是哪个民族的首领?他建立的政权
7、是什么?(4分)(2)宋夏议和的原因是什么?(4分)(3)宋夏议和对双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2 .分析漕渊之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3 .说明辽、西夏与北宋并立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2,D3.C4.C5.B6.C7.C8.A9.A10.B11.D12.C13.A14.A15.C二、填空题1.耶律阿保机2.赵匡胤开封3.元昊西夏4.漕州寇准5,和平6.儒家7.榷场8.南北面官三、材料解析题(1)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2)原因:中原地区经济文化发达;辽和西夏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发展自身实
8、力;与中原地区交流频繁,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3)积极影响:宋辽之间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稳定局面,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消极影响:北宋要给辽岁币,增加了人民的负担。(1)元昊是党项族首领,他建立的政权是西夏。(2)宋夏连年交战,双方损失很大,都希望通过议和结束战争。(3)对北宋来说,减少了战争的消耗,保持了边境的相对稳定;对西夏来说,获得了经济利益,促进了自身的发展;双方边界贸易兴旺,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四、简答题1 .辽: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建立,都城在上京临潢府;西夏:11世纪前期,元昊建立,都城在兴庆府;北宋:960年,赵匡胤建立,都城在开封。2 .积极影响:结束了宋辽之间长期的战争局面,使双方边境保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稳定,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交融;消极影响:北宋要给辽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3 .表现:辽和西夏学习中原文化,模仿中原的政治制度、文化习俗等;辽、西夏与北宋之间有贸易往来,促进了经济交流;各民族之间相互通婚、杂居,生活习惯逐渐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