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_(集体备课材料).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713255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2.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明园的毁灭_(集体备课材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圆明园的毁灭_(集体备课材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明园的毁灭_(集体备课材料).pdf(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圆明园的毁灭有效教学准备 导语: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们团队给大家展示的是语文第四小组“关注课前准备,实施有效教学” 的研讨现场。 我们团队重在发挥集体优势,力求使我们小语课堂更加有效的进行教学活动,使语文课堂教 学人性化。 下面我把我们团队成员介绍给大家: 我们选择了五年级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从教材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目标的确定、最近发展区分析与教学流程的确定、教材处理与策略的选择、编制教学预 案六个方面进行了多次研讨。现在向各位老师汇报我们研讨的过程,希望能给您一些思考, 引发共鸣。同事希望以此为纽带我们共同交流促进小语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一、教材分析 1、圆明园的毁灭是义务

2、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材中第 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 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 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选编本课的意图是,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 资料结合起来, 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让学生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民族使命感, 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3、单元内容: 这一组共有四篇课文和口语交际.回顾拓展七。 其中圆明园的毁灭 、狼 牙山五壮士是精读课文;难忘的一课 、 最后一分钟是略读课文。本

3、组课文学习 中要用心感受字里行间包含的名族精神和爱国热情;还要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资料的 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加以运用。口语交际与习作也是与本科有直接联系。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总体特征,从学习者的认知发展特征、起点水平和学习这风格三个方 面来进行如下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 、五年级学生通过各种学习、训练积累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初 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并且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自我主张、 自我控制能力 进一步加强。五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加强,自己有能力独立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 这样可以很好地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知其然而知其所以

4、然,所学的知 识才能内化为本人的东西,学到的知识才能牢固。同时具备一定的独立查找资料的能力。 认知的发展。在注意力方面,学生的有意注意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注意的集中性、 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转移等方面都较低年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记忆 方面, 有意记忆逐步发展并占主导地位,抽象记忆有所发展,但具体形象记忆的作用仍非常 明显。 在思维方面, 学生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与非本质,主要与次要的内容,学会掌握 初步的科学定义, 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但他们的思维活动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 色彩。 在想象方面, 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并逐渐符合客观现实,同时创造性成分日益 增多。

5、 情意的发展。 小学高年级学生情感的内容进一步扩大、丰富, 他们能逐渐意识到自己的 情感表现及随之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且控制和调节自己情感的能力也逐步加强。在道德情感 方面,学生主要以具体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为依据,同时也开始出现内化的抽象道德观念作 为依据的道德判断。在意志方面, 自觉性、 果断性、 自制性、 坚持性有一定发展,但不显著。 他们的独立能力增强,放学以后几个同学会自发组织团体活动,并且具有明确的目的和行动 方法,带有一些普通社会团体活动特点,而且这些小团伙还不会轻易解散。 个性的发展。 在自我意识方面, 幼儿期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更多地受情境因素的支配, 变化较大, 因此,还不能形

6、成真正稳定的个性。进入小学后,特别是通过低年级阶段的学习 适应性锻炼,他们逐步把握个人与他人的关系,形成集体意识,学生的自我意识、道德观念 和道德行为在这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深刻,渐渐摆脱对外 部控制的依赖, 逐渐形成了内化的行为准则作为监督、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的依据,而且 开始从对自己表面行为的认识、评价转向对自己内部品质的更深入的评价。此外, 这一时期 的学生已经不轻信吹捧的话。对于:“你是一个好孩子,应该”这样的话,他会马上反 驳: “我不是好孩子,所以”,并且会马上避开。所以,哄骗方法用在五年级学生身上已 经无效了。 孩子对许多事情有自己的打算和想法,学会

7、了自己安排时间和活动。家长最好不 要干涉孩子的正当活动。这是家长和孩子在权利和义务方面互相尊重的体现。 小学高年级学生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态度,并且随着主体意识的觉醒,自我意识、 自我主张、 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加强。五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已经加强,自己有能力独立进 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这样可以很好地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知其然 而知其所以然,所学的知识才能内化为本人的东西,学到的知识才能牢固。 (二)、学习者起点水平 经过几年的学习,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他们能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 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识字理解词语的能力。大部分学生能公整、正确的用钢笔书写

8、汉字,但在间架结构、笔画书写规范上还不够,良好书写习惯还要进一步培养。 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课标第三学段对阅读的要求:能用普通话正 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并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 的表达方法。 学生在领悟文章情感上还不够准确,个别学生在交流中不敢大胆提出自己的看 法。 经过五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大部分学生养成课前预习和上 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学生掌握了一些质疑的方法,但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感悟情感方面还是 比较欠缺, 对语句的领悟不够深刻。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查找资料的能力,只是查找方式不 够广泛,资料的挑选能力不够。 (

9、三)、学习这风格 1、从个性方面看,学习个体不同,个性差异较大,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独立性,批判 性以及自我评价水平有一定进步,组织性、纪律性,勤奋、 坚毅等优良性格特征也逐步获得 健康发展, 所以教学中学生活动的有效组织,学习过程的合理安排,将会对学生的个性发展 起到可贵的奠基作用。 2、从学习兴趣来看, 学生兴趣仍处于异变化,不稳定, 不持久状态。 注意力范围还欠缺, 不善于分配注意力。 三、教学目标的确定 现在,我结合教材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确立教学目标。依据教参中的教学目标和课标中的 阶段目标, 对本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细化重组:教参中的目标:(略)针对这一课 进行了相应的提取和修改。从

10、组后的目标是 教参目标1 是学习生字词语的目标。可能是具体教学中没有专门的字词教学,赵老师没有这 样的教学目标。 我觉得, 就是没有专门的生字词语教学,小学阅读教学中也不可避免地有生 字词语的教学, 应该根据具体的教学预设这样的目标。例如: 在阅读过程中巩固要求认识和 会写的生字,理解某某词语的意思,感悟某某词语包含的情感。 教参目标 2 是朗读和背诵的目标,少了默读的目标。 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己的读 书讨论的过程中学习阅读,读和背诵的目标不可少,高年级学生默读的目标也不可少。很可 惜,赵老师一点也没有预设读的目标,尽管在教学中是有的。 教参目标 3 和赵老师的目标1 都是理解、感悟、体

11、验课文的目标。 我们可以看出赵老师的目标是在教参目标的基础上预设的。他没有提 “理解课文内容” , 而表述为“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并展开丰富的想象”。我觉得不提“理解”是可以的, 因为“感悟”离不开“理解”。 “通过阅读、感悟”的表述不通。“阅读”是一个大概念,包 括了具体的“读”和“理解、感悟、体验”等,把“感悟”和“阅读”并列,用逗号点开, 不合适。提出“展开丰富的想象”,这很好。培养和发展想象力是语文教学应有的任务。阅 读这篇课文就是要把抽象的文字化为形象的圆明园景色,少了想象是不可能做到的。 两个目标都把理解(赵老师还有感悟、想象)落实到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 经过” ,

12、这无疑是正确的。至于后边的话,两个目标都是有关思想教育的目标,表述略有不 同,却是一样的。问题是,教学目标表述力求明确、具体、可操作(也就是可测、可评)。 “了解、激发,增强”都是内隐行为,学生怎么了解了,教学怎么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增强 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都应该用学生自己的外显行为表述才能知道。这样的目标似乎明 确,实际上是模糊,看不出教学应该如何操作,使得教学有盲目性。我所见到的教学目标几 乎都有这个毛病。许多教学缺少语文味,架空地做思想教育,不能不说与这样缺乏操作性的 目标有密切关系。 课后题 2 具体提出了 “阅读下面的句子,联系课文和有关资料,说说从加点的词语中体 会到了什么”

13、。学生这样做是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学生这样做了,也就是在理解、感悟内 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也就具体达到了激发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目标。 这样具有操作性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不用来表述那些抽象的目标? 所以我建议,把这一条目标改为: 默读课文, 抓住课后第2 题提出的句子和别的重点句子,联系课文和有关资料,说说从 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默读课文” 既是读的目标, 又是理解感悟课文的手段。后面的话是怎么理解感悟的具 体操作。 “抓住重点句子” “联系课文和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和“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 是学习方法, “说说”这个动词,就把所有的隐形行为成为外显行为,明确、具体、可

14、测、 可评,从而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同样,教参目标3,也可以表述为: 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思考课后第3 题,和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做选做题, 学习与运 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赵老师的目标2 是“ .感悟圆明园的辉煌和作者的表达方法”,而且提出感悟的方法 是“通过重点词句的品读”。从三条目标的整体上看,似乎这一条目标应该包含在目标1 之 中。 “作者的表达方法”究竟指的是什么,目标没有明确说出,我们只能猜想。既然前边说 品读“重点词句” ,可能就是那些“重点词句”的表达吧。赵老师没有分课时的目标,想来 这组目标也就包括了第二课时,难道这个表达方法指的是第二课时的揣摩写法?我们不得而 知。这样

15、的目标既不明确又不具体,很难直接用来指导教学。 赵老师的目标3 是培养语感。教学那一课都要培养语感,所以这一条是个普适性目标。 赵老师明确地说: “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这就把培养语感的目标落实在了 前两个目标的达标过程之中。单独提出这个目标,可以看出赵老师对培养语感的重视。 四、最近发展区分析与教学流程的确定 最近发展区是学生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通过我们刚才对学习者特征 分析和教学目标的确立,大家不难看出, 学生的现有水平与将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有一定距 离的。 为了有效达到教学目标,我们将发展目标分散并降低难度,设立了相应的阶梯,让学 生循序渐进逐步达到最终目标

16、的目的。这就是我们构建的最近发展区的结构图,请大家看: 五、教学策略的选择及教材的处理 根据上面构建的最近发展区框架和教学教学流程的确定,我们对教材进行处理并选择策 略。本课教学的总体策略应该是采用大问题情境下的版块式的教学模式。 首先在识字方面,为了达到最近发展区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书写美观这一小目标,我 们可以选择四个层次来进行识字写字教学。一是二是三是这样便于学生 掌握记忆,在头脑中形成规律。 在文本处理上: 1、为了达到整体感知、自读自悟这一小目标,要借助大问题“圆明园的毁灭为什么是 不可估量的损失?”阅读、感悟。我们应该给学生多种不同形式的品读机会,要指导学生通 过个性化朗读把领悟

17、到的感情朗读出来。在学生有了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看自己读懂了什 么?没懂的地方再同学交流。为下一步品读课文做准备。 2、学习方式上: 自主探究为了达到结合插图,理解课文大意这一小目标,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 在大问题情境抓住关键词、句品析课文,进行生生、师生交流。把读与悟结合起来。 合作探究为了达到“想象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体会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一小目标,学 生的情感在学文中已经有了积淀,所以此时一定入情入境地去朗读、去体会, 让孩子在昔日 灿烂辉煌中感受美好,在毁灭中激起对侵略者的痛恨。 自主交流为了达到“拓展延伸这一小目标,我认为让学生观看圆明园毁灭时的录像 材料, 交流课外积累的近代屈辱历史资

18、料,交流个人感受。 这样不但培养爱国情感还激发自 主查找资料的浓厚兴趣。 合作交流在自主交流的基础上, 学生结合课文抓住大问题通过对重点语句的合作领 悟交流感悟,从而深入理解课文。 总之, 希望通过以上种种教学策略的选择,从而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最终 实现教学目标。 六、圆明园的毁灭教学预案的编写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不可估量、损失、组成、象征、杭州、建筑、宏伟、 博物馆、凡是、统统、销毁、罪证、瑰宝、精华。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结合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理解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教学重点

19、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重点结合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教学难点 重点结合课文和自己搜集的资料,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引导学生依据文中语句展开想象,理解体会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激发学生对圆明园的热爱 和对英法联军的痛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 1.导入新课。 大家在去北京旅游的时候,大都游览过颐和园。颐和园原来是一座皇家园林,是专门供皇 帝、后妃游乐观赏的。现在已经成了人民的公园,是

20、中外游客的旅游胜地。今天我们要学的 这篇课文中讲的圆明园(板书:圆明园)原来也是一座皇家园林,比颐和园还要气派辉煌, 可是现在怎样了呢?(点击演示圆明园残垣断壁的图片)现在,圆明园已经毁灭,成了一片 废墟(在板书“圆明园”三字后加“的毁灭”,将课题补充完整。 ) 2.读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说什么?(指名说)好,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 3.你们读完课文后有什么感受?哪一段让你心酸,愤恨,哪一段让你自豪? 4.学生读有关段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课文先指出圆明园的毁灭所 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接着介绍当年的圆明园是怎样的,最后讲

21、英法侵略者毁灭圆明园 的强盗行径。 ) 第二课时 一、走进圆明园 1.课前,老师已经请大家读了文章圆明园的毁灭和雨果致巴特莱的信,还请大家 去搜集大量的有关圆明园的资料。那么, 你看到圆明园这三个字,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简单说一说。 2.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古老的故事。齐读这句话。(出示第一段) 二、体会圆明园的不可估量的价值 1.有不可估量的损失,就说明它一定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们可以说:圆明园的价值是中 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 2.昔日的圆明园里究竟有些什么,使我们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选择这篇文章中的句 子,结合自己查到的资料说一说。 3.学生交

22、流。 4.圆明园中所拥有的一切我们可以浓缩为一个词文化,而且是价值不可估量的祖国文 化。请理直气壮地告诉自己以及天下所有的人,齐读: 圆明园的价值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不可 估量的,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不可估量的。 三、体会圆明园不可估量的损失 1.遗憾的是, 这么一件无与伦比的杰作,这么一座恍若天宫的人间奇迹,我们却无缘得见。 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只是请看图片(出示五幅废墟图)只是这样一座座废墟。这一 座座废墟已经在风雨中伫立了100 多年。这是不是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原来金碧辉煌的殿堂 没有了, 玲珑剔透的楼阁也没有了,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和象征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没 有了, 还有那不计其数的价值连城

23、的奇珍异宝,凡是我们所能想到的一切都没有了。只留下 一根根残留的石柱在呜咽,讲述着这一段屈辱的历史。 2.那么,这值得我们骄傲的、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这些代表祖国灿烂文化的东西都 到哪儿去了呢?为什么会只剩下这些抢不走、烧不掉的残垣断壁? 3.英法联军是如何毁灭圆明园的?选择文章和资料中的句子说说。 4.放录像,想象整整三天会烧掉什么。 5.面对英法联军肆无忌惮的抢劫,令人发指的强盗行为,当时掌握国家命运的清政府、皇 帝、 参与国家管理的大臣、 守卫北京城的士兵是怎么做的呢?查到资料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 6.当我们思维的角度停留在一个方面时,我们的思考就会停止。刚才的资料交流只是让我 们正

24、视了一下历史。当熊熊大火疯狂吞噬着圆明园时,我们的政府腐败得只想委曲求全,我 们的皇帝无能得置祖宗社稷于不顾,自保性命, 我们的少数大臣、军阀甚至充当了毁灭圆明 园的帮凶,而勇敢的士兵、普通的百姓却手执大刀长矛,以血肉之躯对抗敌人的洋枪洋炮。 7.就这样,一座精美绝伦的皇家园林彻底地化为了灰烬。那么,你觉得圆明园的毁灭究竟 是什么造成的?此刻,圆明园这个符号在你心目中仅仅是“火焰”“废墟”吗?面对圆明园 的废墟,你在想什么? 8.是愤怒,是泪水,是叹息,是奋发,是立志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个圆明园被毁灭的日 子 1860 年 10 月 6 日。 四、小结 1.主题阅读,不光要求我们学会快速地查找到有

25、用的资料,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一次查找 的过程,打开思路,学会思考。圆明园的大火早已熄灭,可是我们思考的脚步不能停止。今 天,我们从走进圆明园到走出圆明园,感受了圆明园的辉煌,目睹了圆明园的毁灭,现在面 对这样一座座废墟,想到英国、 法国的博物馆里还堂而皇之地陈列着从圆明园抢去的奇珍异 宝,你在思考什么? 2.有着几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为什么会被几千强盗杀到京城?圆明园烧掉的究竟是什 么?毁灭的究竟是什么?永远也毁灭不了的是什么? 3.也许,今天的学习只是给同学们打开一扇小小的门,希望大家从这扇门出发,怀着更多 的思考走向未来的人生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反思 圆明园的毁灭 是新课标人教版第九册的一篇精

26、读课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 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 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文语言简洁,结 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写作时,首尾呼应,题目是“毁灭”,但主要写它的辉煌,更能激 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在教学课文前,我根据课文的特点,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 认识 6 个生字,会写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 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等相关词语。2 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

27、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 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4 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 料的方法。 围绕目标我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 合起来深入地理解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力求突出以下“三情”: 一、惋惜之情。 圆明园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它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 量的损失,中国人民为之惋惜。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它的毁灭 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世界人民也应感到惋惜。 二、赞叹之情 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的“举世闻名”让我们自豪,值得世界人民 赞叹。圆明园建

28、筑宏伟壮观,充满诗情画意,“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 , “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 馆、艺术馆,两处“最”,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三、仇恨之情 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宏伟壮观的园林,这样一座当对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竟然 在几天之内化成一片灰烬,怎能不激起读者对侵略者的仇恨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 明园” “统统掠走” “任意破坏、毁掉” “放火”烧园,这些词语写出了侵略者践蹋人类文化 的残暴面目,令人痛恨。 但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我感觉圆明园的毁灭再现的毕竟是历史,与学生生活的年代 实在太远了, 在学生的脑海里这是一

29、个非常抽象的形象思维,学生很难理解和想象这么一座 历经几代皇帝辛辛苦苦设计、建立起来的美丽皇家园林就这样在三天的时间里,在英法联军 的手里化为灰烬, 这是多么令人感到惋惜和可恨,这是我们中国人永远不能忘记的一个耻辱, 为了使学生有一个具体的形象思维,我特意播放了 圆明园 的纪录片, 映入学生眼帘的是 圆明园的设计、 建造、毁灭这一完整的历程,呕尽几代皇帝心血的皇家园林就这样化为灰烬 已清晰地记入学生的脑海里,顿时引起了学生们的愤怒、激起了他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之 情、告诫他们不要像统治者们的昏庸无能、激起他们发愤图强、热爱科学技术、振兴中华民 族的雄伟决心。 学生们纷纷在课上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感受,是那么热烈、那么深刻、那么感 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