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最苦与最乐学案鄂教.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713545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最苦与最乐学案鄂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最苦与最乐学案鄂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最苦与最乐学案鄂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最苦与最乐学案鄂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最苦与最乐学案鄂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最苦与最乐学案鄂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1最苦与最乐学案鄂教.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1 最苦与最乐学习目标:1.围绕苦与乐、负责与尽责,推卸责任与完成责任的相互关系,体会文章论述的严谨和周密。2.学习课文平易近人、如话家常的语言特色。3.领会作者对人生价值的思考,树立责任感。一、为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注音、并解释1契约 音: 义:2恩惠 音: 义:3悲天悯人 音: 义:4卸却 音: 义:5如释重负 音: 义:二、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粗的词1失意,会使你冷静地反思自责,使你能正视自己的缺点和弱项,努力克服不足,从而驾驭生命的帆船,乘风破浪,以求一搏,从失意的废墟上重新站起。失意:_2昨天是今年高考的最后一天,经历了几天紧张拼搏的考生们如释重负,开始设计自己轻松的假期。如释重负:_三

2、、判断对错1课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2课文第四段中引用了孟子和曾子的话,孟子的话引作论据,曾子的话引作论点。( )3课文第四段中“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句中的“他”指代的是仁人志士和诸圣诸佛。( )4本文以“最苦与最乐”为题,而不以“苦与乐”为题,是因为本文是从“最苦”和“最乐”两个侧面来谈“人要尽责任”的道理,“苦与乐”与本文的主要内容“尽责任”关系不大,所以,不以“苦与乐”为题。( )四、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一)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

3、苦的事,莫若身上背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

4、,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逃躲,反而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1按已给空格用原文填空。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_,失意而不苦的原因是_,老、病、死而不苦的原因是_。2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符的一句。_3你认为,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何不同?(1)“卸却”责任指_。(10字以内)(2)“解除”责任指_。(10字以内)4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_。5读完全文后,概括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什么?你对“责任”是怎样看待的?_(二)“伯乐相马”的典故,在我国已流传两千余年。从春秋秦穆公时至今,无论社会如何变迁,但人们在选拔人才时,总

5、不忘用“伯乐相马”作比喻,而对“相马”的弊病却很少触及。其实,就选拔人才而论,“相马”远不及“赛马”来得客观、公正、直接。不可否认,“伯乐相马”,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对_、_、_人才乃至推动社会发展曾起到积极作用。但仔细考究,它在理论和实践上对人们的误导,又是显而易见的。唐代文学家韩愈有名言:“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其实,韩愈只说对了后一句,前一句却说错了。按照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千里马”先于“伯乐”而存在,绝不是因“伯乐”发现后才有的。再说,“相马”能否选出真正的人才值得怀疑。众所周知,在以往的旧体制下,凡自称或被人们颂为“伯乐”的,都是有名望或握有实权的人物,

6、平头百姓是没这份权力的。问题也就出在这里。假若“相马”的权力交给人品高尚的“伯乐”,真正的人才会脱颖而出,这的确是福。但这权力如落入品行低劣的“伯乐”之手,那将是祸。任人惟亲、惟近,以权谋私、结党营私等,正是品行低劣的“伯乐”们的拿手戏。他们往往以个人好恶作为衡量人才的尺度。那些品行不端、才识平庸又想出人头地的被“相者”,则不择手段,投其所好,竭尽拍马溜须之能事,最终博得“伯乐一顾”,顿时身价倍增,跻身于“千里马”之列。而那些只知凭真本事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行事的人,不屑于对上层或权威人物献媚,如落于品行低劣的“伯乐”手中,即便有本领恐怕也难有出头之日。接下来说“赛马”。我国已进入发展社会主

7、义市场经济时期,用人体制正在发生变化,“赛马”正得其时。只有引入“赛”的机制,才能发现真正的“千里马”而重用之。在赛的机制下,把所有的“马儿”放在同一起跑线上,给予相同的负荷量,让他们各展其才。这时,真正的“千里马”就会飞奔千里路程,而那些平庸的“马”,即便拼了命也很难赶上“千里马”。在万马奔腾之际,“千里马”与平庸的“马”优劣分明。对“千里马”应予重用,让其领时代之风骚。对那些平庸的“马”,也应找个适当的角色,让其干该干的活去。1根据自己的理解,将“使用”、“识别”、“举荐”三个词依次填入下边句子的空格内。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对_、_、_人才乃至推动社会发展曾起到积极作用。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8、_,这个论点是通过什么引发出来的?_3文中最后一段加粗的“赛”可以用哪个词来替代?为什么?试说说理由。_4从文中看,“相马”的弊病是_;“赛马”的好处是_5“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句话说明“伯乐”对发现“千里马”起着重要作用。倘若现实生活中“伯乐” 就是没有发现“千里马”,那么你认为“千里马”是否能发挥才干,崭露头角呢?_ 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一、1q 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合同、文书、字据。2hu 好处,给人财物3mn 同情4xi 解除5sh 放开、放下二、1不得志。2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三、1对 2错 3对 4对四、(一)1知足 安分 达观2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

9、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3(1)未尽责任,丢开不管(“推卸责任”和“逃避责任”亦可)(2)尽了责任,再无负担4人人必须尽责任(或“人必须对生活负责”“尽责虽苦却乐”)5应尽的责任没有尽(或“该做的事没有做完”)“看待”的答案必须含有以下3个要点: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尽责任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尽责任,就会快乐,否则,就会陷入痛苦。(二)1识别 举荐 使用2选拔人才用“赛马”比“相马”更客观、公正、直接(用书上的原句或自己的话概括均可) 通过“伯乐相马”这个典故引发出来的。3可以用“竞争”替代 因为“赛”是比赛、比试的意思,“竞争”是竞赛、一决高低的意思,二者意思大致相同,替代后意思不变。文中“赛”的机制,即是竞争机制。4“他们往往以个人的好恶作为衡量人才的尺度,这是选不出优秀人才的”或“他们任人惟亲、惟近,以权谋私、结党营私,是选不出人才的”“把所有的马放在同一起跑线上,给予同样的负荷量,让他们各展其才,有利于选拔人才”5能,因为是块金子总是要发光的,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努力拼搏,千里马一定会抓住机遇,发挥才干,崭露头角。也可答不能,因为没有机遇及相应的条件,千里马难以施展本领,难以发挥才干,不能崭露头角。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