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黑龙江哈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723230 上传时间:2019-12-01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2.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学年黑龙江哈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学年黑龙江哈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学年黑龙江哈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pdf(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 学年黑龙江哈三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 答案及解析】 姓名_ 班级_ 分数_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 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中国文艺评论史上有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评点”。“评点”始于唐,兴于宋, 成于明。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李卓吾评点西游记、张竹坡评点金瓶梅、脂砚 斋评点红楼梦等等,都是“评点体”文艺评论的代表作品。综合、直观、凝练,是 “评点体”的主要特征。无论是金圣叹评水浒,还是脂砚斋评红楼,时而把目光聚焦于作 品本身,剖析其艺术特色,时而论及作者及其所处的时代,揭示作品背后的社会文化环境, 所使用的语言自成特色,三言两语、简短犀利

2、、睿智幽默,常令人掩卷深思或会心一笑。 而且,“评点体”紧贴文本展开,既是对原作的再创造又和原作融为一体,为作品经典化 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评点”既提升阅读快感,又促进对作品的理解,具有独特的价值。 不过,传统意义上的“评点”其外在形态是用笔写下的语句,必须依存予以文字为载体的 原作。随着历史进入近现代,视听艺术蓬勃发展,“评点”也似乎已失去了用武之地。 现在,“弹幕”又来了,评论者对作品的评点可以借助网络工具,以字幕的形式如子弹 般密集、快速地呈现在屏幕上,这也是“弹幕”得名的由来。于是,评论的互动性和即时 性进一步增强,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也进一步提高,对此,舆论反应喜忧参半。喜的 是

3、“弹幕”的出现,提高了欣赏者和消费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忧的是不受控制以及低水 平的“吐槽”,破坏了作品本身的美感以及艺术欣赏的完整性。 “弹幕”是从互联网的母体中诞生的,弹幕时代的“金圣叹”同样也将在互联网中孕育。 作为互联网时代的“金圣叹”,有的时候,他们一条微博,寥寥一百四十字,就能对文艺 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巨大的影响。此外,不少弹幕时代的“金圣叹”还承担着“文化搬运 工”的使命,把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评论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格言警句,让评 论者与创作者的对话更加直接,评论者对欣赏者的引导更加有效,进而使评论以前所未有 的深度介入到文艺创作生产、欣赏消费、传播反馈的全链条之中。 可以

4、预计,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及其与艺术的进一步融合,“弹幕”还会得到更深远 的发展,而其发展路径大体上有两大走向。一是“弹幕”介入的领域进一步拓展,也就是 说,“弹幕”的使用或许会逐渐从影视扩展到戏剧、曲艺等艺术门类,尤其是相声、二人 转这些本身就具有强烈互动性的艺术门类,可能会较早地与“弹幕”结缘。二是“弹幕” 向“平台”的回归。“弹幕”说到底是一种技术,真正有价值的是技术承载的内容。最后, 弹幕也许就会成为文艺作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经过时间的积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将 沉淀下来,与原作一起成为网络时代的艺术新经典,将作品的社会意义推向一个崭新的高 度。 (摘自中国艺术报,有删改) 1. 下列

5、关于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评点”这一评论样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评点”是中国文艺评论史上的一种非常独特的评论样式,综合、直观、凝练是它 的主要特征,始于唐,兴于宋,成于明。 B “评点”关注的是作品本身,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有时也通过分析作者和作者所 处的时代以及文化环境来辅助剖析作品。 C “评点”的语言自成特色,大多较为简短,往往三言两语却切中肯綮,犀利又独到, 睿智幽默,发人深省或引人会心一笑。 D “评点”以原著为载体,是对原著的一种再创造,又与原著融为一体,如金圣叹评 点水浒传、脂砚斋评点红楼梦等。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 ) A “弹幕”是网络

6、时代的一种评论方式,评论者以上传字幕的方式发表自己对作品的 评点,因字幕快速、密集而得名。 B 随着近现代视听艺术的蓬勃发展和弹幕的出现,传统的讹“评点“已经失去了用武 之地。 C “弹幕”有利有弊,一些低劣的评论容易破坏作品本身的美感,更大的弊端是大量 的弹幕会影响艺术观赏的完整性。 D “弹幕”可以加强评论的互动性和评论的即时性,提高评论和作品文本的融合度, 提高观赏者在艺术中的主体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 ) A 互联网时代的“金圣叹”,就是适应文艺视听化、网络化和评论互动化、即时化这 一新格局的文艺批评家。 B 弹幕时代的“金圣叹”们也是“文化搬运工”

7、,负责将学院派、理论化的文艺批评 转化为大众愿意听、听得懂的语句,使得欣赏者能更有效地欣赏作品。 C “弹幕”与互联网技术联系紧密,它介入的领域将更宽泛,最终或许会成为文艺作 品经典化的重要台阶。 D 文艺评论的作用重大,经过时间的沉淀,那些耐人品味的评论也可能与原作一起成 为网络时代的新经典。 二、文言文阅读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杜景俭,冀州武邑人也。少举明经,累除殿中侍御史。出为益州录事参军。时隆州司马 房嗣业徙益州司马除书未到即欲视事又鞭笞僚吏将以示威。景俭谓曰:“ 公虽受命为 此州司马, 而州司未受命也。 何藉数日之禄, 而不待九重之旨, 即欲视事, 不 亦急耶?

8、嗣业益怒。景俭又曰:“公今持咫尺之制,真伪未知,即欲揽一州之权,谁 敢相保?扬州之祸,非此类耶。”乃叱左右各令罢散,嗣业惭赧而止。俄有制除嗣业荆州 司马,竟不如志,人吏为之语曰:“录事意,与天通,益州司马折威风。”景俭由是稍 知名。入为司宾主簿,转司刑丞。 天授中,与徐有功、来俊臣、侯思止专理制狱,时人称云:“遇徐、杜者必生,遇来、 侯者必死。”累迁洛州司马。寻转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则天尝以季秋内出梨花 一枝示宰臣曰:“是何祥也?”诸宰臣曰:“陛下德及草木,故能秋木再花,虽周文德及 行苇,无以过也。”景俭独曰:“谨按洪范五行传:阴阳不相夺伦,渎之即为灾。 又春秋云:冬无愆 阳,夏无伏阴

9、,春无凄风,秋无苦雨。今已秋矣,草木黄落, 而忽生此花,渎阴阳也。臣虑陛下布教施令,有亏礼典。又臣等忝为宰臣,助天理物,理 而不和,臣之罪也。”于是再拜谢罪,则天曰:“卿真宰相也!” 延载初,为凤阁侍郎周允元奏景俭党于李昭德,左迁秦州刺史。后累除司刑卿。圣历二 年,复拜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时契丹入寇,河北诸州多陷贼中。及事定,河内 王武懿宗将尽论 其罪。景俭以为皆是驱逼,非其本心,请悉 原之。则天竟从景俭议。 岁余,转秋官尚书。坐漏泄禁中语,左授司刑少卿,出为并州长史。道病卒,赠相州刺 史。 (节选自旧唐书杜景俭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 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景俭 由是稍

10、 知名_ 稍:稍微 B 冬无 愆 阳,夏无伏阴 _ 愆 : 过分 C 河内王武懿宗将尽论 其罪_ 论 : 判罪 D 非其本心,请悉 原之悉:全部 2.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隆州司马房嗣业/ 徙益州司马 / 除书未到即 / 欲视事 / 又鞭笞僚吏将 / 以示威 B 时隆州司马房嗣业徙益州司马/ 除书未到 / 即欲视事 / 又鞭笞僚吏 / 将以示威 C 时隆州司马房嗣业/ 徙益州 / 司马除书未到 / 即欲视 / 事又鞭笞 / 僚吏将以示威 D 时隆州司马房嗣业徙益州司马/ 除书未到 / 即欲视事 / 又鞭笞僚 / 吏将以示威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

11、正确的一项是() A 房嗣业最终被任命为荆州司马,而不是益州司马,证明了杜景俭劝阻房嗣业行为的 正确,益州的老百姓为这件事还编了个顺口溜,称赞杜景俭。 B “遇徐、杜者必生,遇 来、侯者必死”的称述,表明了徐有功、杜景俭 执法的 公正,也道出了百姓对酷吏来俊臣、侯思止的不满。 C 在回答武则天有关秋天梨树开花的询 问时,与各宰臣的吹捧不同,杜景俭大胆直 言,认为这是武则天有亏礼典阴阳混乱, 上天发出的预警。 D 调任秋官尚书期间,因为漏泄了皇帝在皇宫内和身边亲近的人说的不公开的话,杜 景俭被贬司刑少卿,外调担任相州长史,在赴任途中不幸病死。 4. 把文中划 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延载初,

12、为凤阁侍郎周允元奏景俭党于李昭德,左迁秦州刺史。 三、诗歌鉴赏 3.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诗后题目。 送柴侍御王昌龄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 下面对两首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诗第一句“沅水”与“通波”蝉联而下,绘出江河相连之景。一个“接”字,更 给人两地比邻相近之感。 B 严诗第四句一个“尽”字写出了诗人长久独立江边,寒鸦飞尽,还不愿离之态。 C 王诗后两句描写青山明月,严诗后两句则描写寒鸦江水,两位作者都运用了景物描 写,烘托情感。 D 王诗和

13、严诗,从体材上说都是七言绝句,从题材上论都是送别之作。 2. 两首诗歌在情感上有何不同之处,清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四、名句名篇 4.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 ,谈笑间,。 (苏轼念奴 娇赤壁怀古) (2) 莫 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定风波) (3)_ ,尽西风,季鹰归未?(辛弃疾水龙吟登健康赏心 亭) (4)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薄雾浓云愁永昼,。 (李清照醉花阴) (6)_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 (7)入则无法家拂士,_ ,国恒亡。(孟子) 五、现代文阅读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 题。 笛声化作民族魂 乔忠延 昆明

14、甬道街边的聂耳故居很平常,三间土木结构的房屋,聂耳就出生于这里。进入院落, 悠扬的音韵便萦绕在耳畔。不过,那并不是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而是竹笛吹出的稚 嫩音韵。对这笛音,小学课本中有篇文章曾有还原,“悠扬的笛声飘扬在林间小路上,许 多行人被吸引了,都站在细雨中静静地听他吹笛子。”他童年在这里度过,直到十八岁振 翅远飞。 勤奋好学,让聂耳叩开了通向音乐的门扉。不止如此,勤奋好学也让他叩开了通向知识 的门扉。聂耳上学不久后,父亲便去世了,家庭陷入困境,连他的学费也没有着落。母亲 卖掉心爱的八音钟才凑够学费,可还缺书钱。在学校里,聂耳长知识,长思想,随着个头 的增高,眼界也更加开阔了。他看到祖国积弱

15、积贫,时刻梦想着国家能富裕强大。他把满 腔热情寄托于变革,为之呼吁奔走,并鼓动同学和自己一道呼吁奔走。然而,时局能忍受 弱贫保守,却容忍不下激进变革,聂耳被列入另册,难以在昆明再待下去,只有告别昆明。 离开昆明后,聂耳飘零到上海,靠在商号当伙计维持一日三餐。还是音乐,改变了聂耳 的境遇。有一天,他看到申报刊出联华影业公司音乐歌舞学校招收学员的广告,身上 沉睡的音乐细胞马上被激活了,便去报考。担任主考的音乐家黎锦晖,一眼看出聂耳身上 潜在的音乐天赋,因此录取了他。成为歌剧社的一员后,聂耳如鱼得水,他担任首席小提 琴手,但是只要是歌剧社需要的事,他都主动干。时不时还上场演出,要么扮演卖臭豆腐 的小

16、贩,要么扮演一身乌黑的煤矿工人。他才华横溢,活泼可爱,大伙儿见他耳朵大,就 亲切地叫他“耳朵先生”。叫着叫着,脆就叫成了“聂耳”事实上,聂耳的原名是聂 守信,此后称聂耳才名副其实。 就在此时,“九一八”事变发生了。日寇侵犯,东北沦陷。聂耳不再只想着歌唱,他要 呐喊!他结识了作家、诗人田汉,参加了革命音乐组织,开始为电影和戏剧创作主题曲和 插曲:大路开路先锋码头工人之歌毕业歌聂耳创作了一首又一首明 快激昂的歌曲,他要用歌声惊醒沉睡的雄狮,用歌声点燃焚烧侵略者的烽火! 聂耳的激情在蕴积!聂耳的怒火在燃烧! 1935 年,一部以宣传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风云儿女开拍了。这是一部电影,更是 呼唤共同抗日

17、的呐喊。剧组在呐喊,聂耳也加入了呐喊聂耳的呐喊声化作了这部电影 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的旋律。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 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 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创作于中华民族危难关头的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唱出了抗日救亡 时代万众的心声,表现出中华民族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后来更成为国歌,散 发出永恒的魅力。曾经,这浑厚昂扬的旋律,激愤着国人,奋起抗战、抗战,把侵略者赶 出国门。如今,这浑厚昂扬的旋律,又激励着国人,奋起建设、建设,把

18、华夏神州建设得 更加繁荣富强。 站在昆明甬道街聂耳故居里,听那悠扬的稚嫩笛音。那笛音,经过千锤百炼,最终怒吼 出的,是民族魂,中华韵!(有删改)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聂耳原名聂守信,因为耳朵大,从小就被人叫做“耳朵先生”,进入歌剧社后,大伙见 他才华横溢,直接称他为“聂耳”。 B 聂耳幼年丧父,家庭困顿,学费都要东拼西凑才成,然而,聂耳人穷志远,渴盼国 富民强,为国出力。 C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沦陷,聂耳毅然参加了革命音乐组织,为抗日救亡呐 喊,并因此结识了田汉,一起为国歌唱。 D 义勇军进行曲是为电影风云儿女创作的歌曲,宣扬抗日救亡,激昂的歌

19、词, 激越的旋律,唱出了国人抗战的决心。 2. 文章结尾再次提到笛音何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聂耳的人生经历展现出他哪些优秀的精神品质,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六、选择题 6. 下列各项中词语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罪 愆 ( qi n )蟊 贼( m o )粗 犷 ( kung )前 踞 后恭 B 戕害 ( qi ng )枭雄 ( xi o ) 山 鹬 ( yo )字字珠玑 C国 萃 ( cu )笺 注( qi n )针 砭 ( bi n )怀瑾握瑜 D 嗣 位( s )凝 噎 ( y )蓑 衣( su )掎角之势 7. 下列各句加横线 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20、著名学者吴组缃教授生前说过,红楼梦的思想艺术成就被人们认识到的只是 冰山一角,藏在水下的更多。 B 春天如期而至,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哈三中校园广播站将组织美化校园植树活动, 参与者将在校园绿化区域栽种下各种树苗,为校园绿化添枝加叶。 C 好的新闻报道,哪怕将来报纸没了,依然是好文章,而不忍卒读的文字即使装裱 起来,也绝对不会有人记得。 D 现在还有很多司机不吸取血的教训,仍然酒后驾车,对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公 安交通部门还应加大处罚力度。 8.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明确的一句是() A过去的一年里,中国媒体一直展现出习近平主席生活化的一面,老百姓给他的昵称 “习大大”,更是传达出一种前所未

21、有的亲近的信息。 B 词原本只是歌儿舞女在酒筵上演唱的歌曲,因此常常受到正统的士大夫们的诟病, 所以带有香艳妩媚的色彩。 C 关汉卿、白朴、王实甫等剧作家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如波拉 大展的宋引章,善良,孝顺的窦娥,聪明伶俐的红娘,还有缠绵悱恻的梧桐雨。 D台北故宫博物馆首次针对亲子观众推出“故宫亲子数码艺术展”在台北市华山文化创 意产业园区开幕,以趣味互动 的方式,让家长与孩子在游戏中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 9.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山谷有泉水在动,水色灰黑,_,冰上绣满花纹,冰下有水在流,气泡 儿就浮在水里游走,象一颗灵动的卵石,走走停停,走

22、着走着就不见了。 A一层厚厚的冰在水面宽阔处 B水面宽阔处是一层厚厚的冰 C水面宽阔处就有着一层厚厚的冰, D一层厚厚的冰冻结在水面宽阔处 10. 下列各项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元杂剧的结构一本通常由四折组成,有些前面还有楔子。“折”相当于现代剧的幕 或场,是戏剧的故事发展的大段落。“楔子”相当于现代剧中的序幕或过场戏。 B 到宋代,词发展到极盛时期,苏轼以诗为词,拓宽了题材,开阔了意境,一扫以前 文人词的柔弱气息,开创豪放一派。辛弃疾为豪放派词人。 C 史记、汉书、后汉书与三国志被称作前四史,它们都是纪传体通 史,也是二十四史的组成部分。 D 连坐,中国古代因他人犯罪而使

23、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的制度。又称相 坐、随坐、从坐。 11. 下列各项的句子中加横线 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于是秦王不怿怿:高兴,喜悦 B 假 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_ 假:凭借、依仗 C 且陛下春 秋 高春秋:年纪 D 衡 下车 ,至威严 _ 下车:官吏初到任 12. 下列各项的句子中加横线 字 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为武置酒设乐,因 谓武曰_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 愿以 十五城请易璧 _ 赐钱二百万以 葬 C 尤致思于 天文阴阳历算 而君幸于 赵王 D 使牧羝, 羝乳 乃 得归_ 精思傅会,十年乃 成 13. 下列 关于各句中加横线 字词类活用现

24、象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舍 相如广成传 完 璧归赵 陵与卫律之罪,上 通于天。 左右欲刃 相如 空以身膏 草野 天 雨 雪 单于壮 其节 故令人持璧归,间 至赵矣 先 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武能网 纺缴,檠弓弩 A / / / B / / / C / / / D / / / 七、文言文阅读 14. 下列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组是() 例句: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A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B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C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D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八、语言应用 15. 下面是哈三中评选校园之星活动的流程,请把这个结构图转换称文字表述,要求内 容完整,表述准确连贯,不超过85 字。 九、材

25、料作文 16. 阅读下面材料,按 要求作文。 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中有一段著名的台词: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 得考虑的问题,是默然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无涯的苦难,通过斗争把 它们扫清。这两种行为哪一种更高贵? 这段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含义作文,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 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 1 题【答案】 第 2 题【答案】 第 3 题【答案】 第 4 题【答案】 第 5 题【答案】 第 6 题【答案】 第 7 题【答案】 第 8 题【答案】 第 9 题【答案】 第 10 题【答案】 第 11 题【答案】 第 12 题【答案】 第 13 题【答案】 第 14 题【答案】 第 15 题【答案】 第 16 题【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