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生物与环境(带详细解析).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723796 上传时间:2019-12-01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697.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生物与环境(带详细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生物与环境(带详细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生物试题分类汇编——生物与环境(带详细解析).pdf(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019 年高考生物试题各地高考试题分章汇总 种群和生物群落 (10 全国卷 1)3.下列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右图表示的是 A.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强度随CO2含量的变化 B.条件适宜、底物充足时反应速率随酶量的变化 C.一个细胞周期中DNA 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D.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相关生理过程中的数量变化趋 势,涉及到新陈代谢与细胞分裂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理 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如图曲线的走势为先增加后稳定,曲线有两个关键点:即起点( m, 0) (m0)和饱和点。符合这一曲线的为A 选项; B 项对应的曲线起点不正确,曲线的走势 一直为增函数,不会出现

2、饱和效应;C 项对应的曲线就更不正确了,起点纵坐标等于终点, 且大于 0;D 项曲线为种群的“J”型增长曲线。 【答案】 A (10 全国卷 1)4. 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 误 的是 A.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 B.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0 C.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 D.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进化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一般来说,某一性状适 应环境的能力越强,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其基因频率也往往比较大。如果显性性状不能适应环 境而隐性性状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

3、的话,那么A 基因的基因频率在持续选择的条件下,就会 逐渐降低至0,自然就有可能出现iAia、 iA=ia和 iAia的情形。而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与突 变与重组、迁入与迁出和环境的选择等多种因素有关。 【答案】 D (10 浙江卷) 3.某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 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 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 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 A.若 a 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 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逻辑斯 谛增长 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走过b 点 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

4、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 段相似 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 段相似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因素,从图中个体数量随着季节的变化在K 值附近波动可以看出,该生态系统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当外界环境改变、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天敌的捕食、年龄结构的变动,种群个体数量还 是在 K 值附近左右波动,所a 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时,个体数量变化还是符合逻辑斯蒂增 长,所以答案是A (10 福建卷) 26.II. 棉蚜虫蚜体型微小,能附着于棉花植林上生活繁殖,以吸取棉花汁 液为食 为了对棉蚜虫害进行监测科研小组从某年6

5、月 lO 日开始对某棉田棉蚜种群数量进行 调查。调查结果如下图: (1)棉蚜与棉花的种间关系是。 (2)调查棉蚜种群数量可采用法。据表分析调查期间棉蚜种群数量的增 长曲线呈型,在 (日期 ) 左右棉蚜种群增长量最大。 (3)若长期使用农药防治棉蚜,会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 增 大、不变、减小) 。 答案: (1)寄生( 2)样方 S 630(3)增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调查法,种群数量变化,种间关系,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判断寄生关系有两点,1、寄生虫必须生活在寄主体内或体表;2、必须从寄主体内获取营养。 以上两点棉蚜虫与棉花植林都满足。人教版必修三P62 第一段的叙述“调查某种

6、昆虫卵的密 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也可采用样方法。”样方法主要适用与活动能力 弱的生物。 从上表数据中得知到7 月 10 日种群增长就停止了,说明达到了环境容纳量即K值。 调 查 日 期 ( 月 日) 6l0 615 620 625 630 7 5 710 7 15 720 棉 蚜 数 量 ( 只 / 株) 0.42 4.79 4l.58 261.73 1181.94 1976.96 2175.63 2171.46 2173.23 由此可知棉蚜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呈S型,当种群数量达到K/2 时,种群增长量最大,应在6 月 30 日。长期使用农药,不断挑选出具有抗药性的棉蚜虫,

7、淘汰没有抗药性的棉蚜虫,最终 导致棉蚜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 (10 福建卷)30.某石质海滩的潮间带由大小不一的水坑和水坑间的凸出基质两类环境组成, 主要生长着浒苔、角叉苔等海藻和滨螺、岸蟹等动物。岸蟹主要以滨螺等小动物为食,其 主要天敌是海鸥。 (1)有人选择大小、深度等相似的两个自然水坑(A、B) ,把 B 坑中的全部滨螺(233 只) 捉出,移人几乎无滨螺的A 坑,研究滨螺对海藻及岸蟹种群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图 A 中浒苔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从种间关系角度看,浒苔和角 叉苔是 _关系 水坑中岸蟹种群密度与_海藻的种群相对数量呈正相关。研究发现,此种海藻占 优势的环境有利于岸蟹躲

8、避天敌;而另一种海藻占优势的环境则相反。请据此解释B 坑中的 滨螺在移出前数量较多的原因_ 本研究涉及到的生物构成的最长食物链为_ (2)通过对水坑和凸出基质这两类微型生态系统中滨螺密度和海藻物种数的调查,绘制成图C。 在滨螺极稀少的情况下,如果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生物 多样性,需要优先保护的是_生态系统, 这种保护措施属于_ 当滨螺密度长期保持在100 200 只/m2 时, _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II :1、 ( 1)被滨螺捕食竞争 (2)浒苔 B坑浒苔较少,不利于岸蟹躲避天敌,岸蟹被大量捕食,因而岸蟹数量较少,岸 蟹数量少,对滨螺捕食少,因而滨螺较多 (3)浒苔 -滨螺 -岸蟹 -

9、海鸥 2、 ( 1)凸出基质就地保护 (2)水坑 II:本题考查生态学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第一题: 第 1 小题:图 A 中移入滨螺后,浒苔数量下降,因此应是被滨螺捕食。浒苔和角叉苔同为 藻类,且图中浒苔数量下降后,角叉苔数量上升,因此二者为竞争关系。 第 2 小题:综合图A 和图 B 可见,水坑中岸蟹种群密度与浒苔的种群相对数量呈正相关。 浒苔占优势的环境有利于岸蟹躲避天敌,因而 B坑中的滨螺在移出前,浒苔较少, 不利于 岸蟹躲避天敌,岸蟹被大量捕食,因而岸蟹数量较少,岸蟹数量少,对滨螺捕食少,因而 滨螺较多。 第 3 小题:最长的为:浒苔-滨螺 -岸蟹 -海鸥 第二题: 第

10、 1 小题:在滨螺极稀少的情况下,分析图C,凸出基质生态系统中海藻物种数多,因此 需要优先保护的是凸出基质生态系统,这种保护措施属于就地保护。 第 2 小题: 当滨螺密度长期保持在100 200 只/m2 时,水坑生态系统的海藻物种数多,抵 抗力稳定性较高 (10 海南卷) 17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 的类型为 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 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年龄期 个体数 甲乙丙 幼年期600 400 200 成年期400 400 400 老年期200 400 600 D甲、乙、丙三个

11、种群都是稳定型 (10 海南卷) 18某同学拟一个面积为100hm 2 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 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置 1 个 1m 2 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随机设置1m 2 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 2 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10 海南卷) 19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40 年间的变化情况见表。有关该地群落变化的叙述, 错误的是 物种数量年数 植物类别 1 4 15 25 40 草本28 27 26 30 34 灌木 0 3 4 12 19

12、 乔木0 0 0 14 23 总计28 30 30 56 76 A物种多样性趋于增加 B该地群落发生了初生演替 C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 D群落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发生了变化 生态工程 (10 全国卷 1)5.右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 的是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生态学的相关知识,考查学 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能力。在该农业生态系统中, 农作物可以成为家畜的饲料和人的食物,家畜也能成

13、为人的食物,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可以利 用农作物秸秆、人和家畜粪便中的有机物,而沼液和沼渣又可以为农作物提供肥料,沼气池 发酵产生的沼气又能成为人类的能源物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能 量利用率。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利用的是无生命的有机物,因此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属于分解 者。能量是不能循环利用的,所以C 项的叙述是错误的。 【答案】 C (10 海南卷) 20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 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 B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 C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 D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

14、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 (10 全国卷 2)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 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C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D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选C 解析:南方热带雨林中的微生物的分解作用较北方森林中的代谢要旺盛的多,这与南方热带 雨林中的生物种类多、数量大,及温度等因素有关 (10 全国卷 2)4已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 和 Aa 个体全部存活, aa 个体 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 为 1:2.假设每对

15、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 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 Aa 的比例是 A1:1 B. 1:2 C. 2:1 D. 3:1 选择 A 解析:用哈代- 温伯格平衡公式即: (p+q) 2=p2+2pq+q2=1 来计算:由题意可知: AA和 Aa 的基 因型频率分别为:AA : 1/3和 Aa:2/3 所以: A(p)的基因频率为1/3+1/2 2/3=2/3 a(q)的基因频率为1/2 2/3=1/3 故:子一代中AA的个体为 (p 2)=2/3 2/3=4/9 Aa的个体为 (2pq)=2 2/3 1/3=4/9 即 AA :Aa =4/9 : 4/

16、9=1 :1 ( 10 重庆卷) 31II 为探究食物相同的三种水生动物的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 某小组进行了下列3 组实验(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饲养条件相同): 组 1: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如题31 图 2 曲线 A所示。 组 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所示。 组 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种动物 的数量均较组1 少。 (1)组 1 中,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 和决定;若容 器 内 饲 养 液 体 积 为20 mL, 则 第40天 时乙种的种群密度为。 ( 2 ) 在 某 些 生 态

17、系 统 中 , 存 在 与 本 实 验 类 似的种间关系。 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 鱼 , 分 别 分 布 在 河 流 中 央 底 部 和 临 近 河 岸 底 部 , 其 种 间 关 系 与 图 中 曲 线 代表的类似,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结构。 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其 种间关系与图中曲线代表类似。 解析: (1)组 1 中,甲种与乙种分别于两个容器中饲养,甲种数量变化为曲线 A,表现为 S型增长,因食物相同,饲养条件相同,所以此时乙种数量变化也应表现 为 S 型增长,应是曲线C 、D、E 之一,此时甲种动物的种群数量主要由出生率和死 亡率

18、决定。 组 2:甲种与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乙种数量变化如曲线F 所示。因食物相同, 所以甲种与乙种生物之间应属于竞争关系,各组实验中,每种动物初始数量相等, 饲养条件相同,此时甲种与乙种生物数量增长都应比在组1 中单独培养慢, 因而组 1 中乙种生物数量增长要比组2 中的高, 变化曲线应为C (因 D、E比 F 在前面增长慢) , 则第 40 天时乙种的种群数量为600 只,而容器内饲养液体积为20 mL,所以此时乙 种的种群密度为30 只/ mL (600 只/20 mL ) 。 组 3:乙种与丙种于同一容器中饲养,形成上、下层分离分布,一段时间后每 种动物的数量均较组1 少,因组1 中甲

19、种与乙种生物数量变化曲线为A、C,所以此 时乙种与丙种生物数量变化曲线应为D、E。这样一来在组2 中甲种生物数量变化为 曲线就是B。 注此时的数量变化曲线对应物种和环境分析非常重要,是下面解题关键。 (2)在某些生态系统中,存在与本实验类似的种间关系,注意了类似两个字非常 重要,是解此小题的突破口。 在同一段河流中食物相同的两种鱼,分别分布在河流中央底部和临近河岸底 部,其种间关系与实验中的组3 中的乙种和丙种生物相似,由于是种间关系是两种生 物,应是两条曲线D和 E。其分布体现生物群落的水平结构。 在玻璃温室中放养食物相同的两种传粉昆虫后,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减少, 其种间关系与实验中的组2

20、 中的甲种和乙种生物相似,由于是种间关系是两种生物, 应是两条曲线B和 F。 分析;此题考查了种群增长规律及种间关系的知识,同时又是一个曲线识图题, 三种生物数量不多但对应三种不同环境,这样分析起来就比较复杂和因难了,如对于 这六条曲线分析不清楚,此题就不能正确解答。解此题的关键就是要读好题,审清题, 抓条件,找关键,求对应,进类推。此题属理解、应用类,为难题。 (10 新课标) 31 (8 分) 假设 a、b、c、d 是一个简单生态系统中最初仅有的四个种群,其a、c、d 的营养关系为 acd,a 与 b 的关系如图,a是该生态系统主要的自养生物,请回答: (1)该生态系统中a和 b 的种间关

21、系是 _。 (2)若 d 大量死亡,则一定时间内种群密度增加的种群是_ ,种群密度减少的种群 是_。 (3)若持续干旱使a 大量死亡, c 和 d 种群密度将会。 (4)当受到外界的轻微干扰后,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 明该系统具有。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低、高 )。 (5)为了调查该系统c 种群的密度, 捕获了 50 个个体,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掉,一段时间后 重新捕获了40 个个体,其中有5 个带有标记, c 种群的数量约为个。 【答案】竞争;c、a;降低;恢复力稳定性、低;(5)400 【解析】 a 与 b 的关系可以看出在最初a、 b 的种群数

22、量同时增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b 的数量开始减少,说明在a、b 竞争的过程中,a 最终胜利。如果d 的数量大量减少,即c 的 天敌数量减少,导致c 的数量迅速增多,进而导致a 被大量捕食,使得a 的数量锐减。而如 果干旱导致a 即生产者大量减少,必将使得c 和 d 的种群密度都会相应的减少。生态系统低 于外界干扰的能力是抵抗力稳定性,而与热带雨林相比,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种群数量、 营养结构负责程度等都很低,因此抵抗力,因此抵抗力稳定性也很低。 【评析】; “你死我活”的竞争曲线,而对于食物链中某一成分的改变而导致的种群数量改 变的较易解答。最后一空标志重捕法的计算公式也是应该识记的,生物公

23、式不多,还是比较 容易掌握的。 (2019 山东高考理综)8 8.右图表示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密度的关系,据此分析得出的 正确表述是 A在 K/2 时控制有害动物最有效 B图示规律可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 C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冲量 D在 K/2 时捕捞鱼类最易得到最大日捕获量 【答案】 C 【命题立意】考查出生率和死亡率与种群密度的关系分析。 【解题思路】 在 K/2 时,种群的净补充量最大,因此对于有害动物不宜在此防治,因此 A 错误; 该图示不能作为控制人口增长的依据,由于人类与自然种群不同,受其他因素如计划生育的 影响,因此B 错误;该图可用于实践中估算种群最大净补充量,用

24、于指导生产实际,因此C 正确。在K值时捕捞鱼类得到的日捕获量最多,因此D 错误。 (10 安徽理综)6、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 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 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 (网口内径50 , 网身长 145, 网目孔径 0.169mm ) 各随机取样3 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个): 物 种 1 物 种 2 物 种 3 物 种 4 物 种 5 物 种 6 物 种 7 物 种 8 物 种 9 物种 10 甲 类 群 样 本 1 55 10 0 15 12 0 42 0 21 10 样 本 2 52 30 0 23 13 0 41 0 22 12 样 本 3

25、44 20 0 20 15 0 39 0 20 11 乙 类 群 样 本 1 33 40 12 40 0 10 25 11 15 22 样 本 2 35 60 10 41 0 12 30 14 27 21 样 本 3 33 50 18 35 0 11 25 12 16 19 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A、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 的种群密度小 B、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 的种群密度大 C、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 的种群密度小 D、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 的种群密度大 【答案】 C 【解析】本题考查有关群落中的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大小的比较。物种丰富

26、度定义是群落 中物种数目的多少成为丰富度。所以甲类群的丰富度小,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种群密度是批 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所以乙类群中 的物种 7 种群密度相对甲来说较小。甲类群中的物种4 的种群密度相对乙类群较小。所以C 选项正确。 (10 天津卷) 5.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 草原类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 植物总种数160 100 80 平均种数(种树/平米)20 18 10 平均产量(千克干重/公顷)2000 900 200 旱生植物的种数比例(%)25.0 49.1 78.0 据表可以确认的是 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

27、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 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 C.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 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 答案 D 思路分析: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要注意随机取样,而不是在植物丰富的区域取 样。典型草原中旱生植物的种群密度小于荒漠草原。流经某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该生态系统 中全部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仅根据表格中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的平均 产量,不清楚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情况,无法比较2 个草原上的生产者经光合作用所固定 的太阳能的总量。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占植物总种数的比例为78%,大于草甸草原和典型草 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 (10 天

28、津卷) 24 (10 分) 某动物种群中AA 、Aa 和 aa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 、0.4 和 0.3 ,请回答: (1)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 (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不发生、不发生 、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 的基因型 频率为;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 的基因型频率(会、 不会)发生改变。 (3)假定该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 尊,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 、 Aa 和 aa 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和 ;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

29、AA 、Aa 和 aa 的 基因型频率(会、不会)发生改变。 24 ( 10 分) (1) 0.5 (1 分) (2)足够大基因突变(或突变)选择0.25 不会(每空1 分,共 5 分) (3) 0.4 0.2 0.4 会(每空1 分,共 4 分)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019 山东高考理综)6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 正确的分析是 A恒温动物的/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 B哺乳动物的/值一般为10%-20% 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值 D食肉哺乳动物的/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 【答案】 C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分析。 【解题思路】恒温动物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维持体

30、温,所以有机物的积累量()较少,其 /一般高于变温动物。哺乳动物与其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应为:/( +未获取量)。 肉食动物与草食动物的/大小无法比较。/越高, 说明有更多的食入量转变成饲养动物 的同化量,有利于提高动物的生长量。 (10 广州卷) 2.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A. 竞争B. 共生 C. 寄生D.捕食 【答案】 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种间关系的分析。 【解题思路】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反映的是种间关系中的竞争。从“欺”入手,苗和草 不同种,但是会争夺阳光,营养,种间竞争关系。 【答案】 A (10 江苏卷) 11.有人发起 “ 多吃素食、少吃肉食” 的运动

31、,以支援粮食短缺地区的灾民。运用 生态学知识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A.多吃肉食会增加心血臂病的发病率 B.直接以低营养级的生物为食将消耗生态系统更多的能量 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粮食总量更多 D.节省的肉食可以帮助灾民提高营养水平 【答案】 C 【解析】本题借助食物结构改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规律。生态系统能量传递具有逐级 递减的特点,吃肉时人的营养级比吃素食时的营养级高,因此能量消耗多,消耗的粮食多。 碳循环 (10 广东卷)26 (16 分) 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下表为A、B 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 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 (1)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_作用实现

32、的, 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_作用 实现的。 (2)表中 _时期的生态系统处于稳定状态,原因是_。 (3)由于过度的人工碳排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_,导致大气中 _增加并引 起全球气候变化。 (4)人们正在积极开发新能源以减少碳排放。如“叶绿素太阳能电池”是模仿类囊体 吸收光能的特征而制造的,类囊体吸收光能的过程发生在光合作用的_阶段; 又如经改造的蓝藻能在细胞内将光合作用产生的_直接发酵转化为燃料乙醇。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碳元素由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主要依赖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而由生物群落回归无机环境则主要依赖于各类生物的呼吸 作用。在一个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中

33、,碳吸收量应该基本上等于碳释放量。过度的人工碳排 放,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导致大气中CO2增加并引起全球气温变暖。光能的吸收、传递 和转换发生咋子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答案】 (1)光合呼吸 (2)A 碳吸收量应该基本上等于碳释放量 (3)碳循环CO 2 (4)光反应有机物 (10 海南卷) 23 (10 分) 请回答: (1)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的形 式进行。驱动整个生态系统运转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的太阳能。 (2)分解者通过和的方式将有机物分解成 CO2等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3)右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条食物链,其中初级消费者是。 (4)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

34、生物体内既不能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 的传递后,便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因此,通常生物所在的越高,该有毒 物质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 23 ( 10 分) (1) CO2(1 分)绿色植物固定(或光合作用固定)(2 分) (2)有氧呼吸无氧呼吸(或发酵) (每空 1 分,共 2 分) (3) 3(1 分)兔和鼠( 2 分) (4)食物链营养级(每空1 分,共 2 分) (10 江苏卷) 15.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 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 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 C改

35、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 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 【答案】 D 【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的知识及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表中看出, 改造后的生态系统水生植物较多,应是增加了湿地面积,从而使植物多样性加大,气候条件 得到改善,其目的并不是为了提供生产、生活物质,正确先项为D。 (10 重庆卷) 24明党参是我国珍稀药用植物,对其进行保护性开发利用的方法有 A设计细胞培养反应器,实现药用成分的工厂化生产 B大量培养愈伤组织,直接提取药用成分 C大规模栽培组织培养苗,获取药用成分 D 利用组织培养获得胚状体,制成人工种子 【答案】 ABCD 【解析】 本题

36、考查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应用。对明党参进行保 护性开发可采用设计细胞培养反应器的方法,也可通过大量培养愈伤组织,直接提取,还可 通过大量培育培养苗而获取药用成份,还可获取人工种子进行大面积种植,正确选项为ABCD 。 (10 江苏卷) 14右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链。据图判断 正确的是 A 此食物网共有6 条食物链 B 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C 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 D 严禁过度捕杀蓝鲸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 答案: C 解析: 此食物网共有8 条食物链,硅藻是植物,属于生产者,不是分解者,生产者遭到破坏 对食物网的影响最大。而磷虾在每一条食物链中都是第二营养级,所以C项对

37、。 (10 浙江自选模块)题号:18 科目:生物 生物学科与社会模块(10 分) 请在标有序号的空白处填空,并将序号及相应答案写在答题纸上,每空1 分,共 10 分。 下面是关于水体污染及净化的问题,请回答: (1)污水排入河道后,导致水体中的溶氧量下降,当耗氧速度等于复养速度时,溶氧量 达到最低点, 该点称为 _,若污染不再加剧,溶氧量将逐渐回升。根据溶氧量变化绘制出 的_ _曲线,可用来判断水质的污染程度,评估水体的_能力。 (2)对生活污水,以往常采用将池塘改造成_方法来处理,其中起分解作用的微生物所 需的氧气主要来自_和大气;现多采用活性污泥法来处理,该方法主要是利用_微 生物的代谢作

38、用分解有机物,用_设备为上述生物提供氧气,然后经_分离污泥, 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3)黑藻等水生高等植物在我省分布广泛,它们不仅可以吸收水体中的N,还可以储积底泥 中的重金属。根据上述材料,请拟定一个探究性课题的名称,并写出需要检测的一 个指标。 题号: 18 科目:生物 “生物科学与社会”模块( 10 分) (1)临界点(Cp点)氧垂自净 (2)氧化塘藻类的光合作用好氧曝气沉淀 (3)探究黑藻吸收的能力或探究黑藻蓄积重金属的能力 黑藻体内的总量或黑藻体内重金属的总量 【解析】 本试题以保护生态环境为背景综合考试氧垂曲线的理解,以及学生的综合 探究能力。水体受到污染后,水体中的溶解氧逐渐被

39、消耗,到临界点后又逐步回升的变 化过程需氧污染物排入水体后即发生生物化学分解作用,在分解过程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 溶解氧的变化状况反映了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净化的过程,因而可把溶解氧作为水体自净的标 志。 如果以河流流程作为横坐标,溶解氧饱和率作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标绘曲线,将得 一下垂形曲线,常称氧垂曲线,最低点称临界点在一维河流和不考虑扩散的情况下,河 流中的可生物降解有机物和溶解氧的变化可以用S-P(Streeter-Phelps)公式模拟。 生态环境的保护 (10 北京卷)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对生物多样 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

40、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 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 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 答案 D 【考点直击】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知识。此考点在高考中有出现。 【要点透析】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有关,若自然环境恶劣,则生物多样性 小。群落演替过程中的多样性逐渐增加。生物种类越多,生物之间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 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弱。 (10 江苏卷) 14 长在路边的小草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特别关注,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 看,它却有其存在的价值,但不包括 A.它属于该地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B.它对于生态系统中其他种群的生存有利无害 C.它可能含有对人类有重要价值的基因 D.它可能为某种害虫的天敌提高栖息地 【答案】 B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价值的理解。小草为生产者,属于间接价值。小草的生长对和 它具有竞争关系的种群不利,B项错误。 C项中其不知道的基因价值属于潜在价值。为害虫天 敌提供栖息地,属于间接价值,D 项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