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教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724850 上传时间:2019-12-0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20.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教案).pdf(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9 页 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1. 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浓浓家国情” 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 、 少 年中国说和圆明园的毁灭三篇精读课文,以及1 篇略读课文无名岛组成。古诗 三首分别记录了宋代陆游的示儿、林升的题临安邸以及清代的龚自珍的己亥杂 诗中的一首,三首古诗体现了诗人满满的爱国情怀;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 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 年,文中极力歌颂中国少年的朝气蓬勃,热烈讴歌 希望出现 “ 少年中国 ” ,号召和激励我中国少年为创建少年中国而奋斗,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 国的热爱和期望,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

2、极进取的精神;圆明园 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 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警示人们勿忘国耻,增强振兴 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无名岛主要讲了将军上岛后发生的事情,表达了战士们对祖 国领土的热爱, 抒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体会 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 单元重点: (1)阅读时,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在 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古诗三首 的学习中, 要鼓励学生去查找写作的背景,了解诗人,了解诗人所处

3、的社会环境。如当时宋 代的社会环境等;无名岛一文鼓励学生去查找我国海岛战士生活的相关资料。教学时, 要引导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深入理解和感受文中的含义和包含的情感,学会积累, 学习拓 展运用。 (2)学习列提纲,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这次习 作中,要求学生大胆想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长大后建设家乡,造福家乡的美好愿望,通 过列写作提纲,让学生分段叙述,将文章写清楚。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网络技术,能通过计算机查找资料,有一定查找资料的基础, 但有针对性的查找和筛选需要的材料的能力较弱,还需要训练。 本次习作,对学生来说可写的东西很多,如何将所写的内容合

4、理安排,需要学生学会 写作前列提纲, 这个方法对学生来说之前接触少,但对于用几个小标题概括课文内容,时常 接触,这种需要一个转换,部分学生会感到困难。 【教法建议】 1.引导学生查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不仅提高学生 第 2 页 共 9 页 搜集资料的能力, 更训练学生处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进一步理 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2.把握好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求。略读课文和精读课文不同,重在培养学生迁移运用从精 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以及粗略地读课文的能力。教学中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为主, 教师做适当点拨。 3.激发学生的习作乐趣。教学中要从

5、激趣入手,从感受二十年前的家乡开始,多种方式 让学生产生习作的愿望。 4.引导学生关注“交流平台”,通过交流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课时安排】 分类内容课时 课文 12. 古诗词三首2-3 13. 少年中国说2 14. 圆明园的毁灭2 15. 无名岛1 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1-2 语文园地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1 合计9-11 14 圆明园的毁灭( 精读课文 )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8 个生字,会写15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明晰各段间的联系。 3.借助相关资料,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它毁灭的过程,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 深刻

6、含义。 4.反复朗读, 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 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借助相关资料,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它毁灭的过程,理解重点词 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反复朗读,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 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捍卫祖 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8 个生字,会写15 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 2.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明晰各段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课件

7、(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 荣德基 课件页 关键能力 第 3 页 共 9 页 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解题导入 1师生共同书写课题,教师边书写边解释: 同学们请举起你写字的手,我们一起来写圆明园的毁灭。这里的“圆” 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 读“圆明园”。(一读再读) 2 一个完美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被两个强盗给毁灭了。(补 写:的毁灭)再读课题。 二、介绍作者 王英琦:女,1954 年生,安徽寿县人。1987 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作家班。历 任麻纺厂及安徽省机械施工公司、省微波总站和省文学艺术研究

8、所工人、干部、 创作员,安徽省文联文学院作家,省作协理事。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82 年开 始发表作品。1984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散文集守望灵 魂、背负自己的十字架、热土、漫漫旅途上的独行客、情到深 处、 我遗失了什么等 17 部,短篇小说集 爱之厦 、 遥远而切近的爱, 电影文学剧本李清照等。散文我遗失了什么获1987 年全国优秀散文奖。 三、初读感知 1. 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 学生初读。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 多读几遍。 3. 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 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出示带生字的

9、新词,让学生认读。 毁灭不可估量玲珑剔透众星拱月殿堂饱览建筑境界闯进统统 销毁奉命灰烬宏伟安澜园武陵春色唐代(重点指导生字 “殿、澜、 侵、 烬、”为前鼻音音, “珑、 陵、宏、拱、煌、唐、统、奉”为后鼻音; “筑” 为翘舌音,“略”区别n、l 发音) 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学习多音字:量(li ng li ng ) 练 读句子,找发现。 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li ng) 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 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读一读: 量杯(li ng )数量(li ng )测量(li ng ) 酒量(li ng ) 练 选字填空 陵凌峻 (陵)墓冰激(凌)崇山(

10、峻)岭 练 选字填空 销削消宵霄 (1) (2) (3) (4) (5) (7) (8) ( 17-29 ) (9-12 ) 第 4 页 共 9 页 ( 销)毁(销)户剥(削)(消)失夜(宵)云(霄) (1)理解词语 根据意思填文中的词语。 珍奇的宝物。本文指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珍贵的宝物。(瑰宝 ) 不可以估计,无法计算。本文指圆明园的毁灭损失巨大,无法计算。(不可估量 ) 比喻许多人簇拥着一个人,或许多个体拥戴一个核心。本文描绘出了圆明园的 总体格局。( 众星拱月 ) 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金碧辉煌 ) 形容器物精致,孔穴明晰,结构奇巧。( 玲珑剔透 )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

11、1)速读课文,思考全文主要写了哪两个内容? (两部分:圆明园以前的 辉煌景观;圆明园的毁灭。)哪几个段落讲的是同一个内容? (2)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圆明园的 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g)量的损失, 也是世界文化史 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练 全文围绕,写了和。 四、学习“会写字” 毁殿拱 辉煌陵 览 境 闯宏唐统销奉 估 1. 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 词,造句。 2. 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 “毁估辉殿陵侵拱 煌境统销”左右结构。 “闯、 唐”半包围结构,“览、奉”上下结构。) (2)老师范写 ,

12、重点指导左右结构的字“毁境殿”。 毁:左上边是臼不是白字、上横和中横要分开,工字下横变为提, 右边要窄。 殿:尸字窄长、共字要写紧凑,右边几字扁小、横折折不带钩,又字撇轻捺 重。 唐:里边扁框朝左、中间十字上下左右都出头,口字要扁小。 练 学生练写 , 教师巡视指导。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 相互借鉴。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 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描写精彩的句子,并积累:(1)圆明园的毁灭 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g)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圆明园不但建筑宏(h ng)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2. 练习运用: (1) 用上关

13、联词语, 造句。 (是也是;不但而且) (2)四人小组互相交流,推荐一人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 让学生画出有精彩的句子,鼓励学生理解这些句子并学习运用, 同时也重视了单元语文要素的达成。】 (13) (14) (15) (16) ( 17-29 ) 加彩字需重点指导。建议用荣德 基课件的“笔顺演示”完成教学。 第 5 页 共 9 页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 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 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经过,寄 托了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警

14、示人们勿 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30) ( 31-33 )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明晰各段间的联系。 2.借助相关资料,想象圆明园当年的样子,了解它毁灭的过程,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 深刻含义。(重点) 3.反复朗读, 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 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 荣德基 课件

15、页 码 一、课前导入 1. 配乐朗诵少年中国说。 2. 回顾:用自己的话来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回顾课文内容,为下面的学习做铺垫。】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表达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 小组讨论,交流。 3. 全班交流。 三、品读释疑 (一)感受昔日的圆明园 1圆明园的毁灭有着不可估量的损失,就说明它一定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3) (4) (5) 第 6 页 共 9 页 昔日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使我们说它有不可估量(板书“不可估量” ) 的价值? 结合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说一说。(提醒同学们注意:这一段描写,用上了 好多连接词,说的时候尽量用上它们。

16、) 2交流预设: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 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板书“有也有”) 圆明园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 村还有根据古代诗人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板书 “有也有还有”)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板书“不仅有还有”)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特别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 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珍异宝。 (1)从先秦到清朝大约多少年的时间?(经历秦、汉、隋、唐、宋、元、 明、清,大约是两千三百多年的时间。) (2)想想会有多少名

17、人字画和奇珍异宝。学生搜集的资料介绍。 (3)教师选择几幅名画和几件珍宝让学生目睹感受。 (4)齐读第四自然段。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 万春园 和长春园组成, 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 分布在圆明园东、西、 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1)有谁查资料知道圆明园的面积有多大吗?(占地面积有公 顷。 1 公顷 = 15 亩,估算一下,我们学校83 亩,大概估计一下圆明园相当于 多少个实验小学?这么大的面积上,这些大园以及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 园周围,是多么壮丽的景观! (2)圆明园有哪些景点?(学生结合课文及课外资料介绍,教师补

18、充:我 们选了处景观的名称,请大家读一读:正大光明、天图画、上下天光、杏花 春馆、坦坦荡荡、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汇芳 书院、 映水兰香、 北远山、 西峰秀色、 四宜书屋、 平湖秋月、 蓬莱台、 别有洞天、 坐石临流、曲院风荷) 圆明园著名的就有处景点,光读这景点的名称就需要这么长时间, 如果一景一景参观得需要多少天啊。我看得一个月。 (3)参观景点,选择一处说说感受。 图片出示, 学生交流预设: “蓬莱瑶台” 在云端里若隐若现,仿佛人间仙境! “平湖秋月”在夜晚的灯光映衬下感觉很朦胧,住在那里一定会做美梦。“雷峰 夕照”中的雷峰塔真高,直冲晚霞,真壮观啊。 (4)

19、教师补充介绍:这美丽迷人的景色只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法国大作 家雨果眼中的圆明园是怎样的呢?拿出雨果写的文章,有选择地读一读。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 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 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黄金,施以脂粉。再添上一座 座花园, 一方方水池, 一眼眼喷泉, 加上成群的天鹅、 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 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 是宫殿, 那就是这 座名园。” “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 (6) (7) (8) (9)

20、(10) 第 7 页 共 9 页 (5)齐读书中的一句话:“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把书上概括圆明园的两句话也用“是也是”连起来变成一句话。(圆明 园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也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6)读课文 2、3、4 段,引领学生注意体会那些连接词,读出一种自豪感。 (7)情感朗读:面对这人间奇迹,你心中一定升腾起一种情感,正如雨果 形容的那样“虽然是皇家园,可是岁月创造的一切最终都属于人类的。”此刻在 你心中,圆明园拥有的是什么?(劳动人民艺术、智慧的结晶。)带着这种感受 再读这句话。 (即: “圆明园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也是园

21、林艺术 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8)圆明园所拥有的浓缩成一个词是什么?是“文化”,而且是价值不可 估量祖国文化! (回扣“不可估量”)请理直气壮地告诉自己以及天下所有的人 “圆明园的价值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 (9)教师点拨: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 请同学们想一想: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 的过去? (二)体会圆明园的“不可估量的损失”。 1. (引读课文) 1860 年, 10 月 6 日齐读第五段 2. 英法联军是怎么做的?浏览第段,用书上的词语概括概括。 3. 教师补充资料:请读一读 参与

22、劫掠的英法军官回忆:军官和士兵, 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夺取财 宝,从四面八方冲进圆明园。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抢走绣花长袍,有的挑 选高级皮大衣, 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 珍宝有的在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 满了红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 4. 把感情带到课文中再朗读这句话。“他们把凡是能拿走的统统掠走” (教师再次出示资料,学生侵略者除了大肆抢劫外,被他们糟蹋了的东 西更是不计其数。房子里的绸缎、衣服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可超过膝盖。工 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

23、一些 人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 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带不走的东西全 部捣碎。当10 月 0 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 得满目疮痍。)再带着感受朗读这句话。 5. 体会毁灭的惨痛 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比如“平湖秋月”只需几分 钟。半分钟,大家想象会烧掉什么?大火连烧三天会烧掉什么? 至此,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现在都“没有了”(在三自然段的景物前 前面加“没”、 “了”。一边添加一边让学生跟读。比如,圆明园中,“没有了” 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也没有 了,没有了还没有了) 还可以换一种说法,比如,金壁辉煌

24、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 楼阁“也没有了”!” 6. 小结“圆明园,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样一座世界上 最大的博物馆、 艺术馆, 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 次奇耻大辱,是英法列强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 7. 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带着无比痛恨之情来读。 (11) (12-14) (15) 第 8 页 共 9 页 8. 补充资料,再读课文: (1)李大钊诗句: “圆明两次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 残灰犹共晚烟飞。”(指名读) (2)雨果文章:“法兰西帝国吞下了这次胜利的一半赃物,今天,居然还 天真地以为自己就是真正的物主,把

25、圆明园富丽堂皇的破烂拿来展出。我希望有 朝一日,解放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这个奇迹已经消失了。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 劫,另一个强盗放火。一个叫法兰西,另一个叫英吉利!雨果” (3)采用教师引读的形式,师生一起用上“没有了也没有了”等 连接词,对全篇课文进行创造性地朗读。 9. 小结板书: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年月日。就是从这 以后,圆明园化为一片灰烬,什么都没有了。(教师慢慢擦黑板,只留课题,其 余都擦去) (三)教师小结。 1. 回顾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关注关键句(过渡句),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作 用。(指名回答) 2. 方法指导: 品析过

26、渡句 概念 : 一个句子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这个 句子就是过渡句。 效果 : 总结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判断方法 : 过渡句一般在文章的中间部位,有时候单独成段, 有时候在段首。 3. 现在圆明园什么都没有了,那么,留给你的是什么?(指着课题问)那就 请你愤恨地表达吧。(用不同的语气进行朗读训练) 四、学习写作方法 1.课文运用了首尾呼应的方法,第一自然段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 损失,结尾提到,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 片灰烬 .首尾呼应 ,这样写可使结构更加紧凑,内容更加完整。 运用好首尾呼应 重述开头法,结尾好像就是开

27、头的重复。 一问一答法,就是开头提出问题在结尾回答。 句式变换法,开头和结尾意思差不多.只是句式发生了变换,相似却不尽相 同。 举一例: 比如颐和园第一自然段写“北京的颐和园坐落在北京西郊,是中国古典 园林之首,是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最后一个自然段写“颐和园到处是美丽 的景色, 说也说不尽。 颐和园集中国历代造园艺术之精粹,以无比的艺术魅力倾 倒了无数中外游客。” 开篇说颐和园是中国古典园林之首,是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最后说颐和园 集中了中国园林艺术的精粹,倾倒了无数中外游客,这就属于首尾呼应的写法。 2.童年是一个人最难忘记的时光,写一篇难忘的童年的作文,如果用首 第 9 页 共 9 页

28、 尾呼应的方式,给这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各写一段,你怎么写? 示例:(开头)我的童年故事就像茫茫宇宙中的星星,多得数也数不清, 但是有一件事情就像星群中某个焦点一样,总是在我眼前闪亮着, 令我无法忘怀。 (结尾) 这就是我童年时最难忘的一个故事,每当我想起这颗明亮的“星星” 时,总让我感到好笑。 五、课堂小结 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经过,表 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警示人们 勿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六、当堂检测(必做) 1.默读课文, 想想课文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反复朗读, 读出情感的变化。 2.课文的

29、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 的辉煌?和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3.读下面的句子,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感受。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 奇珍异宝。 1860 年 10 月 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 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 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 月 18 日和 19 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 放火。 4.查找相关资料,说说为什么“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 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七、课后作业(选做) 1. 推荐阅读颐和园虎门销烟,完成点拨1+x 阅读攻略的练习。 2. 请完成本课典中点“主题探究”“拓展提升”板块的习题。 板书: 园林瑰宝高度评价圆英法联军掠走 建筑精华明搬走 最大的博物馆园毁掉 艺术馆毁灭(损失不可估量) 爱(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