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师德论文(1).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726511 上传时间:2019-12-0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5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师德论文(1).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师德论文(1).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师德论文(1).pdf(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师师德论文(一): 师德主要从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 为人师表 ” 、“ 以身作 则 ” 、“ 循循善诱 ” 、“ 诲人不倦 ” 、“ 躬行实践 ” 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 格特征的体现。师德” ,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务必遵守的道德规 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但是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 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 则。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 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

2、举止、音容 笑貌、板书笔迹等。因此,能够说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师德才是教 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 一铸炼师德自律始 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这无疑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 为 人师表 ” 。首先就要个性强调教师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强,以身作则,言行一 致。要学生做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禁止学生做的,自己坚决不做,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 表率。具体地说 教师的作用在于“ 教育 ” 学生,教会学生做人的根本,构成学生高尚的人格。如“ 天下 兴亡,匹夫有责” 的爱国主义思想,“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的人生进取精神,“ 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3、 的博大胸怀,“ 杀身成仁 ” 、“ 舍生取义 ” 的高尚气节,“ 富贵不能淫,贫 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的大丈夫品格,以及信、义、诚、达、礼等一些优秀的人格层面, 这就是做人的根本。正如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孙奇逄所说,教人读书, 首先要使受教育者“ 为 端人,为正士,在家则家重,在国则国重,所谓添一个丧元气进士,不如添一个守本分 平民 ” 。但是,关键还在于教师本身是否具备这些品质。学生对老师的信奉程度是同其受 益程度成正比例的。西汉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扬雄指出:“ 务学不如务求师。师者, 人之模范也。”由 整 理 教师只有处处要以大局为重,克服个人主义,自觉遵守宪法和社会公德守则,遵守 校

4、纪校规,以模范行为为学生做出表率才可能教育学生遵规守纪。因此,教师要认真学 习党和国家现行的各项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条文,强化法制观念,在学 法的同时,要懂法、守法、护法,以身作则;在学生中宣传政策和法律条文时,就会受 到双重的教育效应。教师要教育学生懂得当代社交的一般常识,讲究精神礼貌和社会公 德,注意礼貌,平等待人,首先自己要能做出表率。 教师要成为追求真才实学的榜样。教师不能满足于先学于学生,而且要坚持继续学 习,坚持终身受教育。随着形势的发展,高科技突飞猛进,让人感觉到一停止学习,就 会落伍。当今的时代,人们只有具备了学习的潜力,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才能获 得生存的社会

5、位置。教师不但要自身持续一种勤奋学习的潜力,还要把这种学习潜力无 私地传授给自己的学生。 “ 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 。“ 形象的生命更重要” 。丰子恺把人格比作一只鼎,而支 撑这只鼎的三只是:思想-真,品德 -美,情感 -善,只有 “ 三足鼎立 ” ,真、善、美和谐统 一,才能为人师表。苏霍姆林斯基说,“ 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陶 冶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无任何个性特色” 。子曰: “ 其身正,不令而从。” 二没有爱心的培育就没有师德的提升 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 师爱 ” 。在必须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 学生并不是一件容

6、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 疼爱自己 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 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 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 亲 其师 ,从而 信其道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 师魂。 ” 中国古代师生关系中尊师爱生的佳话不胜枚举,许多事迹感人至深。孔门师生之间 感情相当深厚,关系十分密切融洽。孔子对学生充满了爱心。学生生病,孔子亲往探视, 例如, “ 伯牛有疾。 子问之, 自牖

7、执其手, 曰: 亡之 !命矣夫斯入也,而有斯疾也! 斯人也, 而有斯疾也 ”师生之间亲密如同父子之情。颜渊不幸病死,孔子极其悲痛,“ 哭之恸 ” 。对 学生没有高高在上的心理,而是采用一种平等友善的态度。吕氏春秋指出,要建立 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到“ 师徒同体 ” 、“ 师徒同心 ” 。 对于教师而言, 要能 “ 视徒如己, 反己以教, 则得教之情也。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 ;对学生而言,则要尊师敬业。 为什么要师徒同心呢因为“ 人之情,爱同于己者,誉同于己者,助同于己者” ;如果师徒相 互异心,就会相互怨恨厌恶“ 人之情,恶异于己者” ,“ 不能亲其所怨,不能誉其所恶” 。 倘若

8、师徒同心同德,学业便由此而彰明,道术由此而大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但是,我们有的老师,却没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例如,有一位中学老 师,他从初一开始接了一个班,班中有一位学生,上课从来不举手,即使老师点名,她 也不发言,已经到了初二第二个学期了,她还是如此,有一天,老师为了让她发言,就 想出一绝招。老师首先叫这个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而这位学生站起来,但是头是低下 的。老师说:“ 请你抬起头来,往前看,看见了什么?” 这位学生轻轻地回答说:“ 我没有 看见什么? ”“你再仔细看,看见了什么?” 学生还是摇摇头,老师就指着黑板问:“ 这是什 么? ”“哦,这是黑板,”“对,你的前途就像黑

9、板一样黑!” 老师回答说。老师从他的出发点 来说,他是为了关心学生的学习,但是,一句话,不仅仅伤害了那位学生,而且,伤害 了全班学生的自尊心。 传统的 “ 仁义 ” ,谦爱 ” 思想是能够引导着师生关系的优化的。倡导“仁义 “的孔子始终以 “ 仁” 为人生追求的目标,认为“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孟子奉行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之道;墨家要求“ 兼爱 ” 爱天下的人。作为知识分子的教师,当然 就应时时事事以君子的标准作为自己行为准则,追求一种由感情构建的永久性关系;而 并非由物质利益粘合的临时性关系。吕氏春秋认为,“ 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 道论矣。 ”“为师之

10、务;在于胜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 三.矢志不渝地锤炼稳定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首先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开放意识。教师要从书斋、教室、学校走出来, 结束那种自我封闭、自我满足、自我欣赏、自我陶醉的状态;立足岗位,立足国情和当 地实际。透过各种信息传递方式,把视野多角度地扩展到外部世界;用辩证唯物论的观 点观察、分析、认识问题,把握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动态。要从头脑想着应试题,心里盼 着高升学率的禁锢中挣脱出来。与旧的、保守的,甚至是阻力的教育观念、人才观念、 素质观念、教学方法等划清界限。寻找自我素质结构定位,并用心建立素质教育的新模 式。在

11、参加目前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实践的同时,看到素质教育呈现的未来前景。一个有 作为的教师,能够预测未来教师的形象,研究未来教师的素质结构和教师的类型,从而 站在前瞻性的高度,构筑21 世纪教师素质结构,以此作为不懈追求的奋斗目标。 其次坦诚地理解学生的挑战。在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中,虽然教师担任教授主角 而学生扮演受教育主角,但教师与学生是能够互相促进、共同增益的。教师作用于学生, 而学生又能够能动地反作用于教师。这就是双方教学相长的规律。明确提出这一规律的 学记说:“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 也,” 而学记的这一思想主要是以孔子与其弟子的教

12、学活动经验为依据 的。这在论语中颇多记载:学生批评了孔子,孔子十分欣慰,认为这是自己的幸事。 例如; 他当着弟子巫马期欣然承认自己的过错:“ 丘也幸, 苟有过, 人必知之。 ” 学生子路、 冉求、 樊迟经常与孔子争执,但他们十分尊敬孔子;而孔子也颇为器重他们,将之都培 养成出类拔萃的英才.在教学中认真理解学生的意见;使教师不断提高,这也是荀子的观 点。他指出,为师者应“ 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 决不能谀者亲,谏争者疏,修正为笑,至 忠为贼他自己就是“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诌谀我者,吾贼也。” 教师要虚心理解一切人包括学生提出的正确的批评性或肯定性意见;拒绝诌谀奉承的言 行教

13、师在教学中应虚心向后辈与学生学习,而之后者居上;学生也可能超过老师,这就 是 “ 青,取之 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韩愈说过 “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生之间存在着“ 道” 的双向交流。清代教育家张履祥甚至认为学生如果不听从教师的教 导,那么教师不应完全怪罪学生,而应过来从自己教学方面来寻找原因,他说:” 子弟教 不从,必是教之不尽其道。为父兄师长者;但应反求诸己;未可全责子弟也” 由此联想到 保罗弗雷尔在不平常的教育思想中的一段令国际教育界人士颇为欣赏的论述:“ 在解 放教育的实践中,教育工作者作为受教育者的教育者务必死去 ,以便作为受教育者的受 教育者重新 诞

14、生 。 同时,他还务必向受教育者推荐:他应作为教育者的受教育者而 死去 , 以便作为教育者的教育者而 重生 。” 再次要能包容学生的过失。子曰:“ 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教师先于学生 学习了超多的社会、政治、经济的理论和丰富的科技知识,而后成为教师的;教师教育 的对象,相对地是一些年纪轻,阅历少,知识欠缺的人。 指导学生 “ 学会做人 ”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为一个有公民 意识的人,一个具有良好品行的人,一个有爱国主义思想和中国国格的人,一个真善美 的人。 指导学生 “ 学会做事 ” ,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与人合作中学会生 存和发展的本领。

15、 指导学生 “ 学会学习 ” ,透过导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掌握学习方法,提高 学习潜力,会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抓住问题的关键,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促进知识 和技能的迁移。 能够说这是教师工作的全部。但是 所谓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可能一劳永逸。对一个教师而 言,最大的挑战就在于处理与学生的矛盾 转化后进生。先进和后进是在一个特定的 环境中相比较才显示出来的,即使集中全校最优秀的学生组成的班级也同样有后进生。 这就迫切需要老师拥有最大的宽容与毅力。研究并帮忙后进生进行用心的归因训练;关 注并帮忙后进生完善知识结构;保护并引导后进生的自尊心。越得不到重视的学

16、生越会 做出一些引人注意的举动,做不出正面的用心的举动就做出一些离经叛道的事。“ 爱莫大 于心死。 ” 绝不能用一些激烈的言行使得学生泯灭了争取上进的愿望。魏书生说过:“ 要珍 惜学生心灵中闪光的东西,以他们自己的光芒,照亮自己的黑暗。” 孔子在于学生讨论人生理想的过程中,明显是赞同曾皙的“ 吾与点耳 ” ,但是他自 始至终都在关注另外的三个弟子,只是用比较的方式委婉地得出结论,呼唤学生的思考、 鉴别。 “ 诲人不倦,能够为师矣!” 让我们谨记雨果的一段话。“ 世界上最宽广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 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 任何一个民族群体都是由一个一个的个体所组成。每个个体的道德

17、风貌反应出整个 民族的发展水平。每个个体的许多道德习惯、道德品质都是从小构成,每一个人从儿童 开始所构成的道德观念、行为习惯、世界观等教师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尽管社会风气、 家庭环境对儿童的道德品质构成有必须影响,但无法代替教师教育的优秀。因为,教师 的教育具有长期性、系统性、科学性,无论是德育资料、德育方法,甚至德育手段等都 是长期而系统地对学生产生影响。人生最初的二十几年是决定和影响人的一生的发展, 是道德观念、行为习惯构成的关键期,而教师是影响的关键因素。教师的主要职能是培 养未来的人才。这些人才毕业后分布在全国各条战线上,对整个国家的礼貌建设起到重 要的推动作用。所以,把教师道德提高到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具有重要的 现实好处和深远的历史好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