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9年高考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727480 上传时间:2019-12-02 格式:PDF 页数:15 大小:1.7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19年高考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省2019年高考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2019年高考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pdf(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浙江省 2019 年高考模拟语文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姓名_ 班级_ 分数_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人类经济的飞速增长是近三四百年才发生的事情。根据经济史学家的测算,1700 年之前, 世界 GDP 年均增长不到0.3%。然而,自 18 世纪开始,欧洲尤其是西欧地区发生了 “财富大爆炸”,经济迅速发展,至今依然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为什么是欧洲突然变富,而不是其他地方?学者们提出过很多种解释。有一个被广为接 受的说法是:因为欧洲的土地上存在着很多个国家,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尽管各 国割据的格局造成了连年的战乱和贸易的壁垒,

2、但总体来看,竞争带来的好处更多。尤其 是,各国在竞争的压力之下,非常重视科技创新,这就为经济发展打下了基础。 不过,美国西北大学教授Joel Mokyr在他的新著经济增长的文化中挑战了这一解释。 他说:无论是南亚次大陆、中东地区,还是非洲地区,在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国家 割据的格局,但是这种国家间的竞争并没有催生“财富大爆炸”。显然,欧洲崛起的奥秘 还要去其他地方寻找。 Joel Mokyr教授提出的新观点是:虽然欧洲在政治上是分封割据的状态,但它却拥有一 个统一、完整而活跃的思想市场。在整个欧洲,人们享有共同的来自古希腊、古罗马的文 化遗产,学者们使用着同样的语言拉丁语。尽管当时的交通并

3、不发达,但知识分子还 是可以方便地穿梭于各个国家之间,不受政治分裂的影响。一个最著名的案例是:欧洲人 文主义运动代表人物伊拉斯谟出生在荷兰鹿特丹,一生主要往来于比利时鲁汶、英格兰和 瑞士巴塞尔,并且曾经在意大利都灵和威尼斯生活。伊拉斯谟之后的欧洲学者,享有着更 加便捷的流动性,很少有人只生活在一个国家的国境线内。 比学者的物理移动更关键的是,他们所生产的知识见解,可以通过更快速的渠道流传。 印刷术的发明和邮政系统的改造,让书籍的迅速复制和传播成为可能。这时,统一而非分 裂的文化市场就显示出了它的优势:一本书面向整个欧洲发行,才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市场。 这样一来,学者得到了更广泛的读者,印刷商则获

4、得了更多的利润。 在当时,欧洲的知识分子视自己为一个广义上的“文化共和国”公民,而不是某一个具 体欧洲国家的学者。同时,割据的政治局面又给学者提供了更多的自由空间万一在一 个国家言论受阻,换一个国家就是了。 也就是说,欧洲的知识阶层幸运地占到了两头的便宜,既享受了一个统一的文化欧洲的 好处,又从割据的政治欧洲中获益。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之下,欧洲的思想市场迅速发展, 其发达程度一举超过了明清年代的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地区。 这种活跃的人文和科学氛围,既孕育了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也间接催生了将知识应 用于经济增长的发明家、工程师。在欧洲,人们形成了这样的共识:经济发展需要基于可 靠的知识,而可靠的知识

5、则要通过科学的方法获取,要获得经验数据的支持。这些在今天 看来非常简单、基础的理念,在当时的世界上却是一种革命性的突破。弗朗西斯培根所 言的“知识就是力量”,从那时起被很多人理解为“知识就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这 也为工业革命在欧洲拉开帷幕做好了准备。 Joel Mokyr教授感叹,“今天回顾这段历史就会发现,欧洲自18 世纪起的崛起其实是一 系列特殊机缘共同作用的结果”。万一哪一条要素发生了变化,欧洲都可能不会是发生 “财富大爆炸”的地方。 (本文首发于2017 年 2 月 23 日南方周末,有删改) 1. 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自 18 世纪开始,西欧地区发生了“财富大爆炸

6、”(The Great Enrichment),经济 迅速发展,至今依然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B. 伊拉斯谟之后的欧洲学者,享有着更加便捷的流动性,他们不只生活在一个国家的 国境线内。 C. 在当时,欧洲的知识分子被视为一个广义上的“文化共和国”公民,而不是某一个 具体欧洲国家的学者。 D. 当时欧洲活跃的人文和科学氛围,不仅孕育了伟大的哲学家、数学家,而且催生了 将知识应用于经济增长的发明家、工程师。 2. 下列有关欧洲“财富大爆炸”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欧洲各国割据的格局造成了连年的战乱和贸易的壁垒,各国在竞争的压力之下,非 常重视科技创新,这就为“财富大爆炸”打下了基础。 B

7、. 欧洲人文主义运动代表人物伊拉斯谟的生活轨迹是当时知识分子生活的一个缩影。 他们能自由来往于欧洲各国,是欧洲“财富大爆炸”的关键。 C. 弗朗西斯培根所言的“知识就是力量”,从那时起被很多人理解为“知识就是推 动经济发展的力量”,拉开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序幕。 D. 欧洲的“财富大爆炸”归根到底是知识推动的,这是弗朗西斯培根所言的“知识 就是力量”的最好诠释。 3. 虽然欧洲在政治上是分封割据的状态,但它却拥有一个统一、完整而活跃的思想市场。 试分析其原因。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20 分) 谁在深夜祈祷 江少宾 佛香盘旋。从我家的防盗门到她家的防盗门,不过五米,这段花岗岩铺就的

8、楼道,成了 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她刻意将自己封闭起来,不愿意和左邻右舍发生任何交集。说是左 邻右舍,其实就是门对门。城市到底不比乡下,所谓的邻居,往往都是陌生人。 这让我想到一位古稀老人,那时候我刚刚大学毕业,租住在庐州城南的一片平房里。老 人的腰身已经完全佝偻了,又有些耳背,因此基本上不和邻居们走动。有一次,我撞见老 人在走廊里拾起一张窝成一团的纸币,心里有些好奇,当我将手习惯性地探向自己的口袋 时,老人立即举起那张窝成一团的纸币,“可是你的?”我笑着摇了摇头,“真不是你 的?”老人继续举着那张纸币,他的穷追不舍既让我有些诧异,又有一些难为情。我正想 着如何脱身,邻居们忽然都从门后闪了出来,

9、他们的神情让我确信,他们已经知道了我和 老人之间发生的事情。那时候防盗门还不太盛行,但每家每户都要在木门外面再安装一道 铁栅门,铁栅门上蒙着一层深色的薄纱。深色的薄纱,自然的隐身术,遁藏着无数双偷窥 的眼睛。他们果然七嘴八舌地议论了起来,眉飞色舞着,仿佛老人捡到的不是一张脏兮兮 的面值五元的纸币,而是一笔惊人的巨款。 那张脏兮兮的面值五元的纸币,最终还是无人认领,但那一次非凡的经历,却让老人养 成了捡钱的习惯。然而,老人捡钱的频率实在太高了,第一天,他在走廊里举着一枚硬币, “菊花”中间有一个小孔;第三天,他又在走廊里举着一枚硬币,“菊花”中间有一个小 孔这时候大家已经明白了其中的原委,老人于

10、是挨家挨户地敲门。没有人开门,大家 都在忙着,没有人愿意为这个自作聪明的老人浪费哪怕一分钟!我承认自己也没有开门, 我不愿意陪老人玩这种拙劣的把戏,那只会沦为大家的笑柄。那时候,我还无法理解这个 行为怪诞的老人。 我在那片平房里寄居了三年。三年里,没有一个人来探望过这个弯腰驼背的古稀老人。 他从何而来?膝下有无儿女?邻居们都不知道这些信息,唯一能够确认的是,老人姓秦, 自称“退休职工”。在漫长的独居生活里,老人的耳朵已经完全聋了,腰几乎弯成了虾米。 他不再频繁地捡钱,也不再理会邻居。长日里,离群索居的秦老活像一个藏在薄纱后面的 幽灵,从他门前路过时,我总能看到幽暗的客厅里浮着一张呆滞的脸。所谓

11、的“客厅”, 其实只有五六个平方,陈设也非常简单左边,靠墙,放着一把藤条已四处断裂的太师 椅,太师椅的左前方,横着一张矮矮的窄窄的玻璃小茶几;右边,靠墙,挤着一张四四方 方的餐桌,餐桌上的黑白电视机只有十四吋,看上去比秦老还老,布满各种伤痕。秦老喜 欢瘫在太师椅上,只看电影频道,而且始终静音。 如今,转眼二十年过去,城南的那片平房已经消失了,连同平房一起消失的,还有那些 我曾经无比熟悉却又完全陌生的邻居们。每次经过城南,我总会想起弯弓一样的秦老,他 的孤独,一眼望不到尽头。他的无助,一眼望不到尽头。我不知道秦老是否健在?然而, 秦老在抑或不在,对我来说,又有什么区别呢?正如对门那个隐身的邻居,

12、在我的世界里, 他们,都只是过客。 我们每个人也都是世界的过客,不同的只是,我们和世界之间的联系或深或浅、或长或 短而已。在坚硬的城市里浮游,我们每个人也都是孤独的,无处安放的灵魂,在深夜里祈 祷着俗世的平安与肉身的健康。为此我时常悲不自禁世界那么大,但始终只有一隅, 和我们紧密相关。 1. 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写我的“隐身的邻居”,有什么作用? 2. 老人为什么要一次又一次举着相同的硬币在走廊徘徊?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3.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秦老的形象。 4. 文章以“谁在深夜祈祷”为题的用意是什么?作者想借此表达什么情感? 二、文言文阅读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赵概,字

13、叔平,南京虞城人。少笃学自力,器识宏远。中进士第,为集贤校理、开封府 推官。奏事殿中,仁宗面赐银绯。 出知洪州,州城西南薄 章江,有泛溢之虞,概作石堤二百丈,高五丈,以障其冲,水 不为患。僚吏郑陶、饶奭挟持郡事,为不法,前守莫能制。州之归化卒,皆故时群盗。奭 造飞语曰:“卒得廪米陈恶,有怨言,不更给善米,且 生变。”概不答。卒有自容州戍 逃归而犯夜者,斩之以徇 , 因 收陶、奭抵罪,阖府股栗。加直集贤院。坐失举渑池令 张诰免,久乃起。 召修起居注。欧阳修后至,朝廷欲骤用之,难于越次。概闻,请郡,除天章阁待制, 修遂知制诰。逾岁,概始代之。苏舜钦等以 群饮逐,概言:“预会者皆馆阁名士,举而 弃之

14、,觖士大夫望,非国之福也。”不报。谏官郭申锡论事忤旨,帝欲加罪,概曰: “陛下始面谕申锡毋面从,今黜之,何以示天下?”乃止。知郓州、应天府,代韩绛为御 史中丞。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 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擢枢密使、参知政 事。数以老求去。 熙宁初,拜观文殿学士、知徐州。自左丞转吏部尚书,前此,执政迁官,未有也。以太 子少题致仕,退居十五年,尝集古今谏争事,为谏林百二十卷上之。神宗赐诏曰: “请老而 去者,类 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唯卿有志爱君,虽退处山林,未尝一日忘也。 当置于坐右,时用省阅。”元丰六年薨,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谥曰康靖。 概秉心和平,与人无怨怒。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

15、者为不少,议者以此刘宽、娄师 德。 坐张诰贬六年,念之终不衰,诰死,恤其家备至。欧阳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狱概独抗 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修得解始服其长者。 (宋史赵概传,有删节) 注:请郡:指古代京官请求外放,任州郡长官。觖:因不满意而怨恨。抗章:向 皇上上奏章。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州城西南薄 章江薄:靠近 B. 斩之以徇徇:巡行示众 C. 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 宿卫罢典:主持,主管 D. 类 以声问不至朝廷为高类:好像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不更给善米,且 生变且 贰于楚也 B. 因 收陶、奭抵

16、罪不如 因 而厚遇之 C. 苏舜钦等以 群饮逐以 其无礼于晋 D. 请老 而 去者吾尝跂而 望矣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概编修起居注在先,欧阳修是后被召编修起居注的,朝廷想破格任用欧阳修,但 难在不好超越次序进行提拔。赵概知道后,虽然心有不快,但仍主动请求外放任郡官让贤。 B. 苏舜钦等人因聚众饮酒被放逐贬谪,赵概认为如把这些参与群饮的名士贬谪不用, 会让士大夫们因不满而心生怨恨,于国不利,最终苏舜钦等人没被上报朝廷。 C. 官员因年老辞官回家后,一般都是唯恐自己的一些说辞、议论等传到朝廷,但赵概 即使退居在家,却依然能够忠耿尽职,用编书的方式提醒皇

17、上注意纳谏。 D. 赵概秉性平和。赵概曾经因为举荐张诰而被罢免官职,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记恨张诰, 反而对张诰念念不忘,张诰死后,赵概对其家人照顾非常周到。 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绛以论张茂实不宜典宿卫罢,概至,首言之,茂实竟去。 (2)虽在事如不言,然阴以利物者为不少,议者以此刘宽、娄师德。 5. 用“/ ”给下面文字断句。 欧阳修遇概素薄及修有狱概独抗章明其罪言为仇者所中伤不可以天下法为人报怨修得解 始服其长者 三、诗歌鉴赏 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感讽五首【其五】 石根秋水明,石畔秋草瘦。 侵衣野竹香,蛰蛰垂叶厚。 岑中月归来,蟾光挂空秀。 桂露对仙娥,星

18、星下云逗。 凄凉栀子落,山璺泣晴漏。 下有张仲蔚,披书案将朽。 张仲蔚原是古之隐士,他博学有文才,“好作诗赋”,然而穷困不堪,“所居蓬蒿没 人”(晋挚虞三辅决录注) 1. 赏析诗歌最后“下有张仲蔚,披书案将朽”两句。 2. 一般的讽喻诗,以叙事为主,中间穿插议论,抒发感慨,然而这一首却比较奇特,请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5.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故古圣王制为葬埋之法,曰:棺三寸,足以朽体;衣衾三领,足以覆恶。以及其葬也, 下毋及泉,上毋通臭,垄若参耕之亩,则止矣。死则既以葬矣,生者必无久哭,而疾而从 事,人为其所能,以交相利也。此圣王之法也。 故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

19、士君子,中请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 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节丧之为政,而不可不察此者也。”墨子节葬 1. 墨子对于丧葬的观点是 _ ,联系所学,说说孔子的丧葬观。 2. 你觉得造成两人丧葬观不同的原因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五、名句名篇 6.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 小题) (1)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_ , _ 。(论语微 子) (2) _ ,内屋应门五尺之僮; _ ,形影相吊。(李密 陈情表) (3)青山隔送行, _ , _ 。(王实甫长亭送别) (4)青泥何盘盘, _ 。扪参历井仰胁息, _ 。(李白 蜀道难) (5)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_ 。 _

20、 ?何日更重游? (白居易忆江南其二) 六、材料作文 7.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7 年北京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小品取钱中骗子打电话时说的是河南话,引起网友 热议。 2 月 7 日,西安一河南籍律师以“地域歧视”和“侵犯河南人名誉权”为由提起诉 讼,要求北京电视台和该小品编剧及演员,向所有河南人公开赔礼道歉并赔偿每人一元。 有人认为这是对河南人的地域歧视,伤害了河南民众的情感,也影响了社会和谐。对于 这类现象,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也有人认为西安这位律师因为一个小品中骗子讲了几句 方言,就将电视台和编剧及演员告上法庭,实在是小题大做。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 字。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 1 题【答案】 第 2 题【答案】 第 3 题【答案】 第 4 题【答案】 第 5 题【答案】 第 6 题【答案】 第 7 题【答案】 第 8 题【答案】 第 9 题【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