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的评价.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731943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51.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课的评价.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育课的评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课的评价.pdf(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体育课的评价 (2011-07-07 23:34:07) 转载 标签: 教育 学习评价是体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关系到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过去体育教学 评价只对体能和运动技能做出评价,相对忽视了学习态度、习惯、意志品质、 自信心和合作 意识等。 它在用于选拔和甄别学生的学习上有积极的作用,却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评价 的主体性。 新体育课程把健康第一作为课程的指导思想,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运 动参与和运动技能五个领域来实现课程目标,因此,仅仅用过去的评价方法无法反映学生学 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对个体学生的健 康水平做出评

2、价更合理、科学。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充分发挥了学生评价的主体性。 一、建立学校体育评价体系 我们提出了:以人为本、区别对待、多方参与、科学实效的评价构想。我们认为新的 学习评价体系主要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评价的目的 评价就是对学生学习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进行判断与等级评定,激励学生努 力参与学习,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1.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2.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分析其原因,并改进教学。 3.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4.培养学生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的能力。 5.让家长了解、掌握学生体育学习的

3、真实状况,共同参与教育。 (二)评价的内容 1.体能与运动技能。 2.学习态度与行为。 3.认识与知识。 4.交往与合作精神。 5.情意表现。 (三)评价的方法 1.终结性评价与学习过程评价相结合。 2.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3.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相结合。 4.阶段评价与期终评价相结合。 5.重理解与运用,轻单纯的记忆。 6.重进步、重发展。 (四)评价方式 1.学生自评。 2.小组互评。 3.家长评价。 4.教师评价。 (五)评价采用等级制 优秀: 91 100 分良好: 8190 分中等: 71 80 分合格: 6070 分不合格: 59 分以下 (六)学生学习成绩评价的具体操作

4、 各项评价内容占的比例为: 1.体能与运动技能占50%; 2.学习态度与行为占10%; 3.认识与知识占20%; 4.交往与合作占10%; 5.情意表现占10%。 二、有效地开展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一)自评和互评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 自评和互评是教学评价中的一个难点,也是体育课程教学评价中一个较难把握的环节。 在这个环节上教师稍有忽视,就会使得这种评价流于形式。如果对学生的评价不公正、不客 观就会对学生的成长带来负面的影响。由于把评价的部分权利让给了这些天真活泼、心理还 不稳定、 未成熟的孩子, 在评价的过程中必然出现一些问题。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也 是学生成长的过程、受教育的过程。 1.从

5、众心理,是指学生个体在对别人评价或自评时因受到团体或多数人的不同见解的压 力所引起的行为、观点变化的一种心理现象,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 随大流 ” 。当学生参与 评价别人时, 一旦发现与其他同学的意见不一致,他就会感到心理紧张,促使他在规范压力 和信息压力下趋向一致,造成 “ 从众 ” 。这样即使他们要表达的意见是客观公正的,也得不到 充分肯定,这种从众的心理在学生自评和互评中时常出现,在低年级尤其突出。 2.类群效应,是指在学生自评和互评中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由于人际关系带来的两种 不同结果的反应。在青少年中他们最易形成凝聚力极强的非正式群体 友伴群体,这个群 体对学生个体有很大的影响力,

6、它不仅可以改变青少年的外在行为,而且还能改变他们内在 态度和认知, 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他们时常形成几派,对 “ 圈内人 ” 不管三七二十一统统打A 等。对 “ 圈外人 ” 则不负责地乱打一气,造成只从感情出发不顾客观事实的结果,这种现象在 水平 1 3尤其突出。 3.自我中心, 即片面地夸大自己的中心地位,盲目自我膨胀, 听不进别人的意见,过分 强调自己的重要性,有谁对自己提出了批评的意见则立即回击、报复对方。 这种情况易造成 偏激的评价,不利于学生客观公正地认识自我、客观公正地评价别人,使心理失去平衡,造 成心理上的疾病。 4.附和权威。 威信分为权利威信和非权利威信。教师这个 “ 角色 ”

7、 本身就赋予了他的权利 威信, 在学生中的言行就具有权威性。在实施评价时, 教师的评价左右着甚至决定着学生的 观点。 除此而外, 班上体育骨干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其他同学做出评价。他们的目光追随 着“ 权威者 ” ,不敢大胆独立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没有对“ 权威者 ” 质疑的勇气。学生在自评、 互评时容易出现这种胆小怕事的“ 毛病 ” 。 5.以偏概全。 对犯过错误的学生,或受到教师批评过的学生在互相评价时,缺点和错误 容易被片面的夸大,容易受到一边倒的不良影响。对在运动会上取得过好名次的同学往往在 对待他们的不足时就不予“ 追究 ” ,形成以偏概全的评价,不能全面、客观地看问题。 (二)自评和

8、互评的具体方法“五步评价法 ” 体育教学中的自评与互评的方法很多,我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了“ 五步评价法 ” 。第一步, 先让学生自己做一个简要的对照评价内容、标准的自评,给自己打出一个等级;第二步,让 参与互评的同学举手表决,以ABCD 四等中票数多的一等作为该同学互评的等级;第三步, 教师综合各方面的情况再做出一个评价;第四步, 让被评价的学生谈对给予自己评价的满意 程度, 并说出理由, 列举自己体育学习中的闪光点、某一方面的特长,如运动会的表现或在 学习中某次克服困难取得好成绩等;第五步, 教师和同学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对评价差距大 的同学是否进行修改该评定。在评价时始终牢记评价的目的是促发展

9、,评价要多激励, 评价 的过程是学生自我认识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是进行教育的过程。 在进行上述评价时,时常出现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好现象,也有通过一次激励性评价改 掉不良习惯的真实个案。这样的评价方式充分体现了评价的激励性、发展性、 主体性和教育 性,也体现了新体育课程在评价上的优势。 (三)在自评和互评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实事求是。 教师要扮好指导、引导的角色, 对同学认识不清的要加以指导。如我们在 评价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对给出的评价学生提出质疑:“ 老师,我不同意给某人A 等, 因为在某次我们一起玩足球时他踢到我的腿,让我痛了好几天” 。这时,教师就要指导他们 认识到什么是技术犯规行为

10、,什么是主观故意行为并加以区别对待;教育学生在评价中要抛 开个人感情因素,同学之间的评价要强调言之有据、言之有物; 对和多数同学评价差距大的 要说出理由,以避免学生的类群效应。 2.注意评价的顺序性。合理运用权威, 客观公正地对学生做出评价。第一步让学生自评, 评自己也是让其他同学了解自己的过程,最了解自己的是学生本人,因此,他最有发言权。 自评对于第二步同学的互相评价也有一定的帮助,因为, 只有充分全面地了解了被评者,参 评者才有发言权,才能言之有据、言之有物。第二步的学生互评是帮助被评者正确认识“ 社 会自我 ” 的过程,让被评者在这面“ 镜子 ” 面前 “ 醒悟 ” ,以便更清醒地认识自

11、我的长处和不足, 在今后的学习活动中不断完善发展自我。第三步,教师作为一个促进者,合理运用“ 权威效 应” 对学生提出中肯的意见,一方面,相对客观地给学生一个运动“ 处方 ” ,使学生沿着一个 正确的轨迹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在最后发表意见,避免学生附和权威的心理,以便学生能充 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3.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人的行为调节的高级机制,是人的认知行为的总龙头, 伤害自尊心的教育是一种无能、无德的教育。 良好的自尊心可以和一切不良心理产生认知不 协调, 从而导致青少年改变他们的不良心理和行为。在对学生的自评和互评时,教师和参评 者要多发掘被评者的优点,进行鼓励。 对他们的不足一定要言

12、之有物,实事求是, 语言委婉、 中肯,切忌把评价课开成一场批斗会。要关注两类弱势群体。一类是“ 还需努力 ” 的群体,评 价时引导参评者注意个体差异,重过程,重态度,重进步,让每位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另 一类是我们的部分学生体育干部,他们在平时的工作中由于方法欠缺,或坚持原则, “ 得罪 ” 了部分同学,而成为感情上的弱势群体,在同学打分时 “ 票房 ” 纪录不理想。 对这类学生教师 要帮助参评者客观地认识他们的工作,适度运用权利威信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行为,一方面实 事求是地对学生个体做出合理评价,另一方面也树立了良好的班风班貌。 4.关注个体差异。 传统的一把尺子衡量全体学生的做法,使先天身体

13、素质好的学生不用 上课也能得高分,造成与评价的目标脱节、评价偏离重心。而在自评和互评定量、定性的过 程中,始终高度把握评价的目的,关注个体差异,对学生个体才真正谈得上公平、公正。 5.注意选取评价的内容与目标的关联效度。按照传统的方法, 我们注重的是知识掌握情 况的检测, 是以知识为本位的。而新课程是以目标分层管理的,换句话说,以前检测评价的 是教学内容掌握情况,现在检测评价的是教学目标达到的情况。因此, 我们在选取评价内容 时一定要选取最能体现教学目标的内容,增强我们评价的效度。 6.培养民主的气氛, 体现学生评价的主体性。只有在民主的气氛下才有畅所欲言的环境。 教师不能搞一言堂,对不同的见

14、解要充分地理解和鼓励;要调动每个学生参与到评估中来, 让每个学生说出真话,让A、B、C、D 每个等级的代表谈谈理由,说说感想。即使是离谱 的评价, 也应看成是对评价者一次教育的机会,让每位学生的思想在教师的带领下飞翔,让 掌声、笑声、真情充满课堂,让喜悦和自信写在脸上。 三、激活体育课堂 体育教材是体育课堂标准的具体化,是教师指导学生获得知识的凭借,是培养学生体 育能力的载体。 有一位专家在与体育教师的交流会上对广大体育教师讲道:小学体育教材不 是体育教学唯一的凭借。而体育教学质量不高与多年来多数教师把体育教材当作唯一的凭借 是相关的。 他们认为几册体育教材是学生一切体育知识获取、能力培养的

15、“ 唯一宝库 ” , 而“ 大 体育观 ”“多元化教材观 ” 一直无法渗透于全体教育教师的头脑之中(只是极少部分教师有此 思想 ),当然就不能 “ 跳出教材教体育” 。体育教学的目的应当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体育知识、 体育技能以及获得健康的心理品质和生活态度等等,而很多教师把教材的说明、要求当作金 科玉律,严格恪守。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一年级新生身高方面具有明显差别,高的达到 一米二三, 矮的仅有一米左右,这种差别并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小,反而有逐渐加大的 趋势, 在小学六年级时,学生高的达到一米七,而矮的仅有一米三四。同样的情况在身体素 质上也有反映,如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测试(以立定跳远为例)上,学生之间就存在着巨大的差 别:一年级新生立定跳远成绩最好的可达到一米五六,而最差的则不到80 厘米; 六年级时, 最好的学生可达到二米三四,差的则只有一米三四,差距达一米。 面对如此巨大的身体形态 与运动能力的悬殊,又如何能用教材的统一标准来衡量呢(即便这个标准是综合整体的水平 折中而来 )?教师为什么不能因人而异、区别对待,给他们一个合理、科学的评价?为什么不 能用发展的眼光去善待这些“ 弱势群体 ” , 用相对其自身取得的巨大进步去激发他们学习的兴 趣和潜质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