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阅读及答案25篇.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732239 上传时间:2019-12-03 格式:PDF 页数:45 大小:491.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一语文阅读及答案25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一语文阅读及答案25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一语文阅读及答案25篇.pdf(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 45 熬住就是一切 我们经常用竞技来比喻人生。在漫长的人生竞技中,什么都不是一眼看得到头的。一时的春风得意算不了 什么,一时的失败其实也不能算数。林彪与越南的国防部长武元甲会见时。他告诉武元甲, 与美国对抗只有一个字: 熬。这一个字的确道出了人生的一种真谛,美国那么强大,和它对抗当然不容易,但因为“熬”住了,最后越南还 是赢了美国。但真正熬得住又谈何容易。林彪自己经过了“熬”,成了接班人,最后却到底没“熬”住,闹到“抢 班夺权”,遂有温都尔汗的一劫。 “熬”住其实非常重要。人生中进进退退是寻常事,关键是能够“熬”得住。所谓“熬”就是对于自己的事 情不轻易放弃,不随便离开自己的位置,就在

2、那里一步一步地努力,有时候就好像龟兔赛跑的那只乌龟,未必跑得 快,但“熬”得住,却能笑在最后。 这样的例子太多太多。曾经看在大阪举行乒乓球世界锦标赛的电视转播,看到中国的刘国正和韩国金泽洙 在男子团体赛上异常激烈的比赛,刘国正几乎老是要输,但居然能够九死一生地“熬”下来,也笑到了最后。当然 这仅仅是一场比赛,但他旁边的教练蔡振华的经历就更加让我感慨。当年我还是学生的时候,蔡振华就是乒乓球运 动员,以旋转球拍著名,他能够将球拍在手中飞速旋转,使对方无法知道他两面不同的胶皮,接不住他的球。但那 时我们都是另外一位名将郭跃华的球迷。当时蔡振华多是赢不了郭跃华的,后来国际乒联又限制了旋转球拍,蔡振 华

3、便黯然退役。那时,郭跃华的辉煌和蔡振华的黯淡恰成对比。郭退役后开始从商,渐渐淡出了体育界,而蔡振华 始终在这一行里“熬”着,直到成了国家体育总局的副局长。 文人的生涯“熬”也不可或缺。我曾经听到一位知名的老学者讲笑话,说他大学时同屋的三个人中,另外 两个都才气逼人,他觉得远远在他之上,不过,天妒英才,一个在大学时因失恋自杀,才华还没有表现就死了。另 外一个在五十岁就病故了,才华同样没有得到充分发挥。而他却身体健康,活到高寿。老先生说:现在几乎没有自 己的同代人了,学生或者晚辈自然都捧场。于是乎水涨船高,就是泰斗了。老先生当然是说笑话,但仔细想想也非 常有道理。 写小说也是如此。有些人偶尔才华一

4、闪,就再也不见了的,终究难于让人记住。我记得90 年代初有位小说 家叫薛勇,写都市人的心态写得非常妙,可惜作品不多,后来也不见再有作品问世。而贾平凹和莫言,从出道以来 就没有中断写作,作品非常多,让人有了印象。未必他们每本书都写得好,我记得早年贾平凹还曾经被人批评过有 粗制滥造的情况,但现在提起中国文学的大家,没有人能够绕过他们。这非常容易理解,在十部书中有两部杰作的 概率总比仅仅写两部大得多。 所以我们只能像阿甘那样,在人生的马拉松中“熬”住。诗人里尔克曾说:“挺住就是一切。”但“挺”字 没有“熬”那么传神,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成“熬住就是一切”。当然,人其实也有不出场比赛或者中途退场的权 利

5、,但只要选择参加,就不能不“熬”住。 问题: 1本文的中心论,采用的论证方法主要是。(2 分) 2 / 45 2从第段中摘抄一句有关人生辩证哲理的句子。(2 分) 3把第段中的“龟兔赛跑”的事例换为“守株待兔”好不好?请简要说说理由。(3 分) 4第段中划横线的句子在层次结构上所起的作用是。(2 分) 5用你平时所积累的名言警句为本文补写一个道理论据。(2 分) 6把第段中最后一句去掉好不好?为什么?(4 分) 7用自己的话从文中所列举的事例中提炼出你对“熬”的理解。(3 分) 参考答案: 1熬住就是一切;举例论证。 2在漫长的人生竞技中,什么都不是一眼看得到头的。一时的春风得意算不了什么,一

6、时的失败其实也不能 算数。 3示例:不好。因为“龟兔赛跑”中的“龟”虽然跑得慢,但目标明确,坚持不懈,很好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而“守株待兔”中的“宋人(农夫)”虽然也在坚持,但异想天开,坐享其成,一味死守,与中心论点不符。(言 之有理即可) 4承上启下(过渡)。(2 分) 5答出与中心论点基本吻合的名言警句即可。 6去掉不好,因为“当然,人其实也有不出场比赛或者中途退场的权利”,使人生竞技有了更多的选择,从 而使论证更严密。同时“但只要选择参加,就不能不“熬”住”,又进一步强调了中心论点:“熬煮就是一切”。 如果去掉,论述显得不够严密,中心论点就显得太片面、太绝对。(意思接近即可) 7示例:熬

7、,就是怀揣梦想,身心健康,脚踏实地,刻苦勤奋坚持坚持再坚持!(意思接近即可) 将兴趣进行到底 2010 年,台湾魔术大家刘谦亮技央视春晚,再度倾倒了全国的电视观众,掀起一阵魔术热。7 岁那年超市的一 次偶遇,让刘谦对魔术产生了兴趣,魔术的神奇魅力深深吸引了他。他着了迷,日思夜想,反复琢磨,“魔技”不 断提高。 12 岁那年, 刘谦获 “台湾儿童魔术大赛”一等奖。 从此, 他领悟到 “只要努力做一件事情,就会有回报” 。 终于,在兴趣的引领下,执著的刘谦,年纪轻轻就成了全世界最具知名度的魔术师之一 3 / 45 兴趣是刘谦的成功起点,将兴趣进行到底是刘谦成功的关键! 兴趣是引导一个人成功的巨大力

8、量。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 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 学为乐,欲罢不能。 我们的教师、家长是深谙此理的。因此,他们总是千方百计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可是,在现实中,人们的着 眼点却只放在了“激发”孩子的兴趣上,把“兴趣”当成引起孩子有意注意的手段。心理学上讲,兴趣是指一个人 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这也就是说,兴趣不仅是一种有意注意,更是一种探 究事物奥秘、催人奋进的力量。它需要外界的刺激,更重要的是源自内心的强烈需求。如果只看到兴趣的“外在吸 引”

9、,而忽视了其“内在需求”,那只能使孩子的兴趣浅尝辄止,不能持久,也无助于敦促孩子的学习与进步,更 无法引领孩子走向成功。 兴趣不是孩子学习的入场券,而是承载孩子事业远行的飞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注重孩子兴趣 的激发,而要注重挖掘孩子兴趣的内在需求,让兴趣引领孩子成功。 要培养孩子持久的兴趣,就要找准孩子的兴趣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在培养孩子兴趣的过程中细心观察、认真分 析,帮他们点燃兴趣之火。在这个过程中,要反对两种倾向:一是“逼趣”。为了考试加分,强迫孩子去学钢琴, 学奥数,学舞蹈把兴趣强加给孩子,结果只能适得其反。二是“杀趣”。比如,无论孩子对足球多么热爱,也 不论孩子有没有足球天

10、才,只要不是升学的必考科目,一律统统封杀,不允许孩子涉“足”。这种做法很可能就把 中国的“马拉多纳”扼杀在了摇篮之中。 有兴趣,才会有动力,持久的兴趣,才会产生持久的动力。英国人塞缪尔?斯迈尔斯说过:“一个人对某一方 面的兴趣越强烈, 就越有可能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从而在与其兴趣有关的领域里采取惊人的举措,取得巨大的成功! ” 我国教育家蔡元培说:“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教育的要义就是要探寻 孩子的兴趣,培养孩子的兴趣,给孩子的兴趣发展提供广袤的空间和强有力的支持,让兴趣引领孩子前行,让兴趣 引领孩子成功。 问题: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 分) 2“兴

11、趣不仅是我们学习的入场券,而且是承载我们事业远行的飞船。”句中加点的“入场券”、“飞船”在 文中分别喻指什么?(4 分) 入场券: _ 4 / 45 飞船: _ 3 本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2 分) 4文中说“持久的兴趣,才会产生持久的动力”。请认真探究这句话的深刻含意,结合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50 字左右)( 4 分) 参考答案: 1“将兴趣进行到到底”或“兴趣是成功的的起点,将兴趣进行到底是成功的关键!”或“有兴趣,才会有动 力,持久的兴趣,才会产生持久的动力。” 2(1)对学习产生兴趣,开始认真学习(2)对学习产生持久的动力 3 通过引用刘谦的事例引出论点 4 例:我们要不断进步,就

12、必须有持久的学习兴趣。过去。我对语文学习忽冷忽热,影响效果。要取得进步, 就应当调动学习积极性,长期快乐 妈妈是我心中的一团火 当我刚呱呱出生时,护士就不让妈妈见到我,悄悄地把我抱到哺婴室去。医生们告诉她,我的左肘以下没有 手。 有一天, 7 岁 的我走出厨房嘀咕道:“妈妈,我不会削土豆皮,我只有一只手。”妈妈在做针线活,她头也 不抬地说:“你回厨房去削土豆皮,今后再也不许用这个借口拒绝干活了。”我当然能削土豆皮,用我的右手持 刀削皮,左上臂帮着托一下就行了。妈妈知道办法总会有的,她常说:“只要你尽最大的努力,就没有你不会做的 事。” 在我读小学 二年级 时,一天,老师要求我们从猴架这边荡到那

13、边去。轮到我时,我摇头示意不会荡。有些 孩子在背后笑我,我哭着回家。当晚,我告诉了妈妈。她拥抱我一下,并做出“让我想想办法”的表情。第二天 下午她下班后, 把我带回到学校去。她教我先用右手抓住杠棒,用力引体向上,再用左上臂夹住杠棒。当我费力地 照她说的做时,她始终站在一边鼓励我。以后每天她都带我去练习。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师第二次把我们全体同学带 到猴架处的情景。我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孩子们都目瞪口呆。 这就是妈妈对待我的办法:她不代替我做什么,不宽容我,而是坚决认为我能找到办法自己干。有一次我参 加一个舞会,没有一个男同学来邀请我跳舞。我回家后哭了,妈妈久久不发一言,然后说:“

14、喔!亲爱的,总有一 天那些男孩子和你跳舞时会跟不上你的拍子的,你会看到的。”她声音虚弱嘶哑,我撕开蒙着头部的被子ku见她 在流泪。于是我懂得妈妈为我忍受了多少痛苦。她从来不让我看到她哭泣,因为她不愿我感到内疚呀。 5 / 45 如今当我有不顺心的事时,总感到妈妈仍在我身旁,仍在对我说:勇敢地面对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问题: 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第段 ) 。ku见窥 2. 在第段的横线里填上一个意为“温和而曲折地( 表达意思 ) ”的词,这个词应是:_ 3. 比较一下第段妈妈让“我”削土豆皮的事和第段妈妈教“我”荡猴架两件事,说说母亲的表现有什么不 同?为什么有所不同? 4. 当 “我

15、” 在猴架上熟练地荡来荡去,曾经取笑过我的孩子们都目瞪口呆。这是一种侧面描写, 它写出了 _。 成语“目瞪口呆”在文中的意思是:_ 5.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_ 6. 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请写出来(不少于50 字)。 参考答案: 1. 窥 2. 委婉 ( 婉转 ) 3. 前者因信任我能独立完成,所以放手;后者难度较大;除鼓励外还具体帮助我,体现母亲严格要求又循循善 诱 4. “我”在妈妈的帮助下取得了成功由于吃惊而发愣的样子 5. 赞颂了一位仁慈、善良、感情丰富而又充满理智的母亲 6. 略 同情的眼神 很多年以前的一个寒夜,在弗吉尼亚州北部,一个老人等在渡口准备乘船过河,寒冷的冬季的霜雪已

16、使他的 胡子像上了一层釉。看来他的等待似乎是徒劳的。寒冷的北风使他的身体冻得麻木和僵硬了。 突然,他听到沿着冰冻的羊肠小道上传来了有节奏的由远而近的马蹄声,怀着焦急的心情,他打量着几个骑 马的人依次从他身边过去了。待最后一个骑手经过他时,老人站在雪中僵直得像一尊雕像,就在将要擦身而过的一 瞬间,老人突然看着那人的眼睛说:“先生,您能否让一个老人和您乘一匹马共行?您知道,单凭用脚走,人是很 6 / 45 难通过这一段路的。” 骑者勒住了自己的马,回答:“确实是这样,上来吧!”看见老人根本无法移动他那冻得半僵的身体,骑手 跳下马来帮助老人上了马,骑手不仅把老人驮过河,而且送他到他要去的地方,那里有

17、数英里远。 当他们走近一座小而舒适的村舍时,骑手的好奇心促使他问道:“先生,我注意到你让其他几个人过去而没 有请求帮助,而当我经过时你却留住我借用我的马,我很奇怪这是为什么,在如此一个寒冷的冬夜,您却等待在这 里并截住最后一个骑手,如果我拒绝您的要求并把您留在那里,结果会是什么?” 老人慢慢下了马,以一种惊奇的目光看着骑手,回答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但我以为我知道谁 更有美好的品德,”老人继续道,“我仔细观察了那几位骑手,立即便看出他们没有关心我的处境,这时候就是我 求他们帮忙也无济于事。但是当我仔细一看您的眼睛,仁慈和同情之状是相当明显的。我知道,当时当地,您的友 好态度使我得到了

18、这样一个机会,使我在最需要的时候能够得到帮助。” 那些暖人肺腑的评价深深地触动了骑手。“您的评价把我形容得太伟大了,”他告诉老人,“可能我以前在 从事自己的事情上过于忙碌,所以我对别人需要安慰和怜悯的帮助太少了。” 问题: 1. 第段中“打量”一词的作用是_ 2. 第段中骑手的“好奇心”是什么? 3. 第段中老人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是可信的,因为:_ 4. 分析第段“我以为我知道谁更有美好的品德”。 (1) “美好的品德”是指:_ (2) “我知道谁有更美好的品德”的依据是:_ 5. 第段中说,“老人突然看着那人的眼睛”,为什么特别强调“看着那人的眼睛”? 6. 第段“那些暖人肺腑的

19、评价深深地触动了骑手”一句中“触动”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 写出老人在寻找一个肯帮助自己的人 7 / 45 2. 为什么放过其他骑手,而单单只找我 3. 霜雪使他的胡子像上了一层釉,寒冷的北风使他的身体冻得麻木和僵硬了 4.(1) 仁慈与同情,肯帮助别人(2) 凭眼睛里流露出来的仁慈和同情之状 5. 因为老人能从那人的眼睛中看出仁慈和同情 6. 以前我对别人需要安慰和怜悯的帮助太少了,以后我要多多做这方面的事。 我长大了 小的时候想长大,于是盼着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终于考进了心目中理想的中学。带着一份喜悦对父母说:“爸、 妈,我长大了, 我进中学了。 ”父母一脸笑意: “不,孩

20、子,成为中学生并不代表你成为大人。” 于是,我继续等着“长大”的到来。 在脸上发现了第一颗青春痘,带着一份期盼对父母说:“爸、妈,长大了,我有青春痘了。”父母一脸笑意: “不,孩子,青春痘并不证明你长大。” 渐渐,“长大”在繁忙的学业中也被淡忘。 后来,搬了家。家与车站有一段很长的路,于是邻家的孩子总是用自己的自行车捎我一段。 那是一个阴雨蒙蒙的清晨雾气很重,路上很滑。一不小心,邻家孩子的自行车撞倒了人,我被重重地摔在地 上。没有等我反应过来,邻家的孩子已扶起自行车逃之夭夭。我终于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这样的事才是走了为好, 但是,当我要起步时,却发现被撞的是位瘦小的老太太。 许多人围了过来。我

21、有些惭愧,于是,我低着头帮老太太拾起散落在地上的菜。突然在人群中我竟发现了父亲 那深邃的目光。 我开始害怕,今天闯这样的祸,回去会怎样呢? 我把老太太送回家,才发现她的儿女并不孝。老太太丝毫没有责备我的意思,她只是说她很寂寞。于是,我说, 我会常常去看她。 我并不想敷衍她,我决定这么做。 8 / 45 然而,我不知道如何面对父母。 小心翼翼地回到家,准备先做“乖宝宝”,然后再坦白交代,想来会少些责骂。 晚饭桌上,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且桌上也多了几样我爱吃的小菜。 吃饭时,我小心地边吃边看着父亲。父亲很和蔼,不时夹菜给我。我等待着父亲的训斥,而父亲却只是询问了 老婆婆的情况,嘱咐我一定要多陪

22、陪老婆婆。 依然记得那天父母在睡前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的话:“孩子,你懂得了什么叫责任。”我终于感觉到父母承认了 我的长大;我也终于明白,长大并不像考上中学那么容易,也不像长青春痘那么简单。长大,意味着承担责任。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 问题: 1. 第一段“小时候想长大”中“想长大”的具体内容是_ 2. 文中画线句子是_描写,作用是_ 3. 文中说:“此时,已有很多人围拢来。我有些惭愧”“我”为什么会“有些惭愧”? 4. 家里“气氛并不如想象的恶劣”,而“我”想象中会有怎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象? 5. 为什么文中“撞人”和“吃晚饭

23、”详写,而照顾老奶奶却略写呢? 6. “的确,并不是所有长大的人都能够承担责任的;然而,能够承担责任的人却一定是长大了。”谈谈你对这 句话的理解。 参考答案: 1. 希望早些进入中学,早些成为大人。 2. 环境为下文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作铺垫( 交代邻家孩子撞倒老太太的缘由) 。 3. 因为我坐的车撞了人,自己还想一走了之。 4. 想象中父亲会严厉地批评我;因为他亲眼看到我闯了祸,而闯祸是要受惩罚的。 9 / 45 5. 文章要突出的是我如何意识到什么是“长大”,“撞人”和“吃晚饭”交代了我意识到长大的具体内容。 6. 长大并不仅在于年龄,更在于心理。年龄大并不等于“长大”,年龄小也未必是没有“

24、长大”,“长大”的 标准是有责任感。 马戏团 当我还是个少年的时候,父亲曾带着我排队买票看马戏。排了老半天,终于在我们和售票口之间只隔着一个 家庭,这个家庭让我印象深刻:他们有8 个在 12 岁以下的小孩。他们穿着便宜的衣服,看来虽然没有什么钱,但 全身干干净净的,举止很乖巧。排队时,他们两个两个成一排,手牵手跟在父母的身后。他们很兴奋地叽叽喳喳谈 论看小丑、大象,今晚肯定是这些孩子们生活中最快乐的时刻了。 他们的父亲神气地站在一排人的最前端。这个母亲挽着父亲的手,看着她的丈夫,好像在说:“你真像个佩 着光荣勋章的骑士。”而沐浴在骄傲中的他也微笑着,凝视着他的妻子,好像在回答:“没错,我就是你

25、说的那个 样子。” 卖票的女郎问这个父亲,他要多少张票?他神气地回答:“请给我8 张小孩的两张大人的,我带全家看马戏。 ” 售票员开出了价格。 这人的妻子扭过头,把脸垂得低低的。这个父亲的嘴唇颤抖了,他倾身向前,问:“你刚刚说是多少钱?” 售票员又报一次价格。 这人的钱显然不够。 但他怎能转身告诉那8 个兴致勃勃的小孩,他没有足够的钱带他们看马戏? 我的父亲目睹了一切。他悄悄地把手伸进口袋,把一张20 元的钞票拉出来,让它掉在地上( 事实上,我们一 点儿也不富有 !) ,他又蹲下来,捡起钞票,拍拍那人的肩膀,说:“对不起,先生,这是你口袋里掉出来的! ” 这人当然知道原因。他并没有乞求任何人伸

26、出援手,但深深地感激有人在他绝望、心碎、困窘的时刻帮了忙。 他看着我父亲的眼睛,用双手握住父亲的手,把那张20 元的钞票紧紧压在中间,他的嘴唇发抖,泪水忽然滑落他 的脸颊,答道:“谢谢,谢谢您,先生。这对我和我的家庭意义重大。” 父亲和我回头跳上我们的车回家,那晚我并没有进去看马戏,但我们也没有徒劳而返。 问题: 1. 第段“这人当然知道原因”中的“原因”是指:_ 10 / 45 2. 第段括号里补充说明的话的作用是:_ 3. 第段“但他怎能告诉那8 个兴致勃勃的小孩”中“兴致勃勃”在文中具体表现在_ 4. 第段“而沐浴在骄傲中的他也微笑着”,说“他骄傲”是因为:_ 5. 第段“深深地感激有人

27、在他绝望、心碎、困窘的时候帮了忙。”说“这人”“绝望”是因为没有足够的钱 买票;说他“心碎”是因为_;说他“困窘”是因为_ 6. 第段“这人的钱显然是不够的”依据是:(1) _;( 2)_ 7. 第段“那晚我并没有进去看马戏”的原因是什么?没有看成马戏,却又说:“没有徒劳而返”,他们得到 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 这钱不是他的,是别人在帮助他 2. 更突出父亲乐于助人的品质 3. 他们很兴奋地叽叽喳喳谈论着小丑和大象 4. 他有 8 个孩子,并有力量去带领全家来看马戏表演 5. 他没有力量带领孩子们看马戏他无法向孩子们解释原因 6.(1) 妻子扭过头,把脸垂得低低的(2) 这个父亲的嘴唇发

28、抖了 7. 父亲把买票的钱给了别人帮助了一个人,解决了人家的困境 今天就开始 这是一个萧瑟多雨的天气。在这种日子里,我只想赖在家中,一点儿不愿意出门。但是女儿凯罗琳打来电话, 坚持要我开车上山去她家看风景。多少年来,为了“生态”、“环保”,她将自己交给了大自然,难得今天想得到 我。 开了 2 小时的车子,穿过厚重的浓雾到了她家。一进门,我就对她说:“这种时候出门,一点也不值得。吃了 中饭,就回家吧。” “但是我想让您开车带我去汽车修理厂取我的车子。”凯罗琳说。 11 / 45 “有多远 ?”我问。 “大约三分钟的路程吧,”她说,“咱们走吧! 我来开车。” 在山路上行驶了约十分钟后,我着急地望着

29、她说:“不是说只需三分钟吗?” 她顽皮地朝我笑笑:“我们绕了远道。” 不一会,汽车拐进一条小路,我们停下车沿着山间的小道往前步行。小路旁茂盛的冬青下长满了各式野花,姹 紫嫣红。立即,一种宁静舒坦的感受充满我的心间。我们转了个弯,我更被眼前的景致镇住了,全然忘了急着回家 的想法。 沿着山顶往下,几亩鲜花似一床绚丽多彩的绒毯斜铺在山坡,五彩缤纷的花儿从淡淡的象牙红到令人心醉 的柠檬黄、鲜艳的橙红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幅绒毯在浓雾过后的阳光下显得如此娇艳,如此令人赏心悦目。 我们在花间穿行,这儿是紫色的风信子,那儿是珊瑚色的郁金香,然而更美的要算那一大片象征着鸿运高照的 鲜黄色的水仙,她们在蓝宝石般的燕

30、尾花上颤动着晶莹透彻的羽翼。 我的脑海中立即闪现出一个问题:“是谁,又是如何创造出这幅美丽的图画?” 当我们走到花木拥抱的那间小屋前,我的疑问得到了解答。 小屋前竖立着一块小木板,上面有几行字:“亲爱的客人,我知道你想问什么:第一,一位女士有两只手两条 腿和一个对生活充满渴望的头脑;第二,立即动手;第三,开始于1958 年。” 回到家早已过了午后,可我被刚才所亲眼看到的深深地感动着:“从开垦土地、育种开始,差不多40 年,她 坚持了,多么难能可贵啊。” 吃完午饭,我的心情还不能平静。“如果”我说,“我每天干点儿,我能坚持吗?” 似乎凯罗琳在眼前,她充满信心地看着我:“明天就开始。”“为什么不今

31、天就开始呢?”我卷起衣袖说。 问题: 1. 文章题目“今天就开始”的含义是什么? 2. 文章中说,当“我”来到花木拥抱的小屋前,“我的疑问得到了解答”。那么“我的疑问”是什么?“得到 解答”的答案又是什么? 12 / 45 3. 文中写沿路的景色的作用是什么? 4. 文章说,“从开垦土地、育种开始,差不多40 年,她坚持了。”凯罗琳为什么要这样做? 5. 联系自己实际,谈谈你对今天就开始有何感想。 参考答案: 1. 想到的事要抓紧时间,立即动手 2. 是谁,又是如何创造出这幅美丽的图画是女儿抓紧时间坚决不懈的结果 3. 突出女主人的勤劳、持之不懈所得到的成果 4. 为了生态,为了环境,为了自然

32、 5. 略 海中救援 几年前,在荷兰一个渔村里,一个年轻男孩教会全世界懂得无私奉献的报偿。 由于整个村庄都靠渔业维生,自愿紧急救援队成为重要的组织。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海上的暴风吹翻了 一条渔船,在紧要关头,船员们发出S?O?S的信号。救援队的船长听到了警讯,村民们也都聚集在小镇广场上望着 海港。当救援的划艇与汹涌的海浪搏斗时,村民们也毫不懈怠地在海边举起灯笼,照亮他们回家的路。 过了一个小时, 当救援船穿过迷雾出现时,欢欣鼓舞的村民们跑上前去迎接。当他们精疲力尽地抵达沙滩后, 自愿救援队的队长说,救援船无法载走所有的人,留下了一个,要是再多装一个,救援船就会翻覆,所有的人都活 不了。 忙乱

33、中, 队长要另一队自愿救援者去搭救最后留下的那个人。16 岁的汉斯也应声而出。他的母亲抓着他的手 臂说:“求求你不要去,你的父亲10 年前在船难中丧生,你的哥哥保罗3 个礼拜前就出海了,现在音讯全无。汉 斯,你是我唯一的依靠呀!” 汉斯回答:“妈,我必须去。如果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总有别人去!那会怎么样?妈,这是我的责 任。当有人要求救援,我们就得轮流扮演我们的角色。”汉斯吻了他的母亲,加入队伍,消失在黑暗中。 又过了一个小时,对汉斯的母亲来说,比永久还久。最后,救援船驶过迷雾,汉斯正站在船头。队长把手围 成筒状,向汉斯叫道:“你找到留下来的那个人了吗?”汉斯高兴地大声回答:“有! 我们找到

34、他了。告诉我妈,他 13 / 45 是我哥保罗 ! ” 问题: 1. 第段中“一个年轻男孩教会”的是 2. 第段中“救援的划艇与汹涌的海浪搏斗”一句在文中的作用有: (1) _ (2) _ (3) _ 3. 第段中的“应声而出”的表达作用是_ 4. 第段中“扮演我们的角色”中的“角色”是指_ 5. 第段中“汉斯吻了他的母亲”中的“吻”一词表现了:_ (1) _ (2) _ 6. 第段中,为什么“对汉斯的母亲来说,比永久还久”? 7. 对汉斯的行为谈谈你的见解: 参考答案: 1. 全世界懂得无私奉献的报偿 2.(1) 突出汉斯的精神(2) 救援工作的困难(3) 反映母亲担心的原因 3. 突出汉斯

35、参加救援的坚决 4. 自愿救援队员 5. (1)安慰母亲,不要为他担心(2) 突出汉斯去救援的决心 14 / 45 6. 突出母亲担心汉斯回不来,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爱 7. 略 难忘那张圆脸 七个春夏秋冬,送走过几百个中学生,有些学生的名字已经从记忆中抹去,但那张圆脸却依然那样清晰地刻着 一个永远留在我心中的故事。 那张稚气的圆脸,是我曾经伤害过的。 这件事,发生在7 年前的 9月 3 日,我走上讲台的第一堂课。 靠前门的课桌后, 坐着的是这个圆脸少年。一开始上课, 他的两手就抄在袖筒里,平放在桌子上, 头枕在上面, 并且不时地抬起衣袖去抹那淌出来的鼻涕。他的举止惹恼了我。要知道,这可是我的第

36、一堂试讲课,内容是茅盾的 白杨礼赞。为了这堂课,我足足准备了3 天。更何况,教室后排还坐着那位年长的教务主任,他是在考评我的 教学能力。圆脸的表现在我看来,简直就是对我的轻视。 我的心境被破坏了。努力地不去看那张“可憎”的圆脸,继续讲我的课。可是不行,接连发出的抽吸鼻涕的声 音已经把课堂上一半的目光吸引过去了,间或传来低声议论,“啧啧”的嗤笑。教务主任也在盯着我,似乎在看着 我怎样对付这课堂上的“突发事件”。 我暴怒了,对着圆脸大喝一声:“你,站起来!”圆脸慢慢地抬起头,迷茫的眼睛闪了闪,然后低垂下头,缓 缓地站起。我有些懊悔了。说他什么呢?总不能说他流鼻涕吧。于是,我指着板书,问:“茅盾的白

37、杨礼赞在 开头为什么没去写白杨树,而写的是黄土高原的壮观景象呢?”话一出口,我被自己的机灵陶醉了。这是我刚讲过 的问题, 我想他应该回答出来,然后让他坐下, 告诫他坐端正, 注意听讲, 也就算解了围。 “我不会。 ”圆脸回答, 声音很低,但很干脆。我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说什么?”圆脸的头垂得更低了:“你刚才讲的我没听明白。” 我恼怒起来,厉声质问:“那么,你听什么了?”几十双眼睛凝视着我,其中也有教务主任。圆脸没说话,只是深 深地垂着头。“你出去!”话一出口,连我也奇怪自己何以有这个念头。圆脸猛地抬起头,我看到的分明是一双愤 怒的眼睛,目光中似乎还有一丝淡淡的哀怨。“你出去!”他终于离开了座

38、位,拉开教室的门,跑了出去。 课堂恢复了平静,可静得让人感到压抑。 我继续上课。这堂课好长啊! 课后,教务主任找到了我。没有评论这堂课上得怎样,只是给我介绍那个被我赶出教室的学生。“他也是够可 怜的了。父母离异,他跟着奶奶生活,现在奶奶病了,他很需要关怀,但从来不把苦告诉同学。他太孤独,他需要 理解,尤其是来自教师的理解。”说完,教务主任长久地看着我。 15 / 45 我的心被刺痛了,也想起了那颗被我刺痛的心。我知道,这第一堂课是彻底失败了。我不配在学生面前自称老 师,也不配让学生叫老师。我该怎么办呢? 下午,在我的办公桌上,摆着一个折得正正方方的纸条上面写着:“老师,您第一次登上讲台,我能理

39、解您做 的一切;我也多么希望别人能理解我呵!我的心好苦。被您从课堂赶了出去的学生。”我被震动了。 从这以后,我才真正明白了“教师”这个词的含义。他不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教人”,而要“教人”, 首要的是先教自己,教自己去理解学生,这样才可能教好人,教好书。 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7 年了,但那张永远抹不去的圆脸,那双哀怨的眼睛,时时在提醒我,即使在离开讲台的 今天,仍然如此。 问题: 1.“有些学生的名字已经从记忆中抹去,但那张圆脸却依然那样清晰地刻着一个永远留在我心中的故事。” (第 一段) (1)句中“有些”、“只有”两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2)“有些学生的名字已经从记忆中抹去”起到

40、了怎样的作用? 2. 有人说,第四段写“我”为这堂课足足准备了3 天,再写教务长来听课,似乎与引文所要表达的中心无关。 你是否同意这样的说法?为什么? 3. 第六段所说的“突发事件”指什么?这一“突发事件”在整个故事中起什么作用? 4. 教务主任并没有议论“我”的课,“我”为什么认为“这堂课彻底失败了”? 5. 结尾处说,“那张永远抹不去的圆脸,那双哀怨的眼睛,时时在提醒我”。你认为他在提醒“我”什么? 6. 你认为故事中的“我”在遇到这样的“突发事件”时应该怎么办? 参考答案: 1. (1)好。“有些”学生名字记不住,隐含着“有些”学生的名字记住了,而唯独“那张圆脸却依然那样清 晰”,“只有

41、”对此起强调突出的作用(2) 反衬“这张圆脸”给自己的印象之深 2. 有关系。这两点也是引发自己“暴怒”、“恼怒”的重要因素;同时,教务主任的谈话也是“我”认识变化 的原因之一 16 / 45 3. 圆脸的抽吸鼻涕声引发的学生的议论和嗤笑,影响了教学秩序这一件事是矛盾爆发的导火线 4. 教务主任的谈话使我感到了自己的“失职”,认识到刺伤一个需要理解的孩子的心的人不配称老师,更无需 说教学了 5. 提醒自己教人要先教己,要理解学生 6. 略 大学生 那人胸前戴着枚校徽,显然是大学生。 中年男人于是走过去,在他身后站住。柜台上躺着一本厚厚的书,大学生翻着,思量着是买还是不买。 书店营业员走到大学生

42、面前:“这是最后一套啦,买吗?”大学生犹豫着。 “一套鲁迅全集比整个书店还值钱”营业员把手中的售书单扬了扬。“开票吧?” 大学生往喉咙里咽了一口唾沫,“可是” 营业员同情地瞥了大学生一眼,拿起柜台上的那本第一卷:“我给你留下来,行吗?” 大学生尴尬地点点头。 “我买 ! ”中年男人忍不住大叫一声,把大学生吓了一跳,营业员也惊疑地抬起头来。 “不就是几百块钱吗?”中年男人说着,从兜里掏出一匝百元的票子,摔在柜台上。 营业员为难地瞧着大学生,大学生一扭头就往外走,谁知大学生刚刚转过身,就被买书人拽住了胳膊,“别 走! 我是帮你买的! ” 谁信这是真的呢?大学生愣愣地看着陌生男人,眼瞧着他把钱递给同

43、样吃惊的营业员。 书买下了。中年男人让大学生把书抱着走出了店门。 正午的阳光下,他们先后站住了。 大学生莫名其妙地问:“你这是?” 17 / 45 男人把他拉到一边:“这书,就是你的了!小兄弟,你是大学生,我想求你帮个忙” 大学生心里一动,“只要我能做到” 中年男人笑笑,压低嗓门:“是这样。我有个不争气的儿子,过两天要考技校。他怕考语文。” “嘿嘿,帮个忙吧。” 大学生没出声。 男人垂下上眼皮,“孩子无能,我也难受,要不,这次招工又吹了” (21) 大学生依然沉默。 (22) “如嫌钱少,我再加点儿。” (23) “恐怕” (24) 中年男人似乎猜透了他的心思:“你不用担心两个监考的都是我熟人

44、何况你长相和我儿子也差不 多” (25) “好吧。”大学生看了看那套鲁迅全集,狠狠心,但话刚出口,就有一丝后悔。 (26) 两天后,大学生随人流走进考场。他胸前的校徽已经摘掉了,拿在手上的是一张“准考证”,此刻他已经 是另外一个人了。大学生已经消失。 (27) 三点半,大学生大步走出考场。中年男子立刻迎过去,“怎么样?” (28) “还可以。”大学生回答着,把校徽端端正正的别到胸前。“我原以为是难题,其实再简单不过了。”他 轻松地说,推开了中年人递过来的书,“算了吧,只当我帮个忙。” (29) 一个月后,中年男人收到儿子的考试成绩通知单。语文是零分,白卷。 问题: 1. 上文第段中, 书的量词

45、用的是 “本” ,而、 、(25) 等段中都是用 “套” ,第段中量词是不是用错了? 为什么 ? 18 / 45 2. 第段中,营业员说“一套鲁迅全集比整个书店还值钱。”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3. 第段中的加点词“摔”换成“放”好不好?为什么? 4. 第段中,营业员为什么“为难”? 5. 文中的中年男人之所以“请”那位大学生代他“怕考语文”的儿子去考技校,是因为: _ ; _ ; _ 。 6. 第(26) 段中,“大学生已经消失”的意思是:_ _ 7. 第(28) 段“他轻松地说”中“轻松”是指:_ 参考答案: 1. 没错,从第段可知那是一套中的第一卷 2. 这是就鲁迅全集的价值而言的 3.

46、 不好,用“摔”更符合人物自恃财大气粗,盛气凌人的特点 4. 因为他已答应给大学生把书留着 5. 大学生爱好文学;监考的是熟人;大学生与他儿子长相差不多 6. 他冒名顶替去考技校,身份临时改变;这种舞弊行为不符合一个大学生的身份形象 7. 他经受了一场人格的考试,卸下了思想包袱,所以轻松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记得七八岁时,我写了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 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 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整个下午,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了一圈花边。将 19 / 45 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放在餐桌上。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简直急不可耐了。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 本。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我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 ?”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小时。 “我看糟糕透了。”父亲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