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福建高考语文试题.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741253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86.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福建高考语文试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1年福建高考语文试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福建高考语文试题.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1 - 2011 年福建高考语文试题 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 分) (1)匪来贸丝,。 ( 诗经氓 ) (2) ,风雨兴焉。( 荀子劝学 ) (3)山气日夕佳,。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 ) (4)云销雨霁,。 (王勃滕王阁序 ) (5),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李白蜀道难 ) (6)乱石穿空,卷起千堆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 【解析】 六句话都是教材中的名句名篇,并且都是要求背诵的篇章,需要结合上下文准确填 写。从时间来看,涉及了先秦、东晋、唐、宋四个时期,涉及了诗、词、文、赋四种文体。 今

2、年新要求的背诵篇目在考试中有一定的体现。诗经劝学滕王阁序 赤壁怀古是 出题频率较高的篇章。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备考中一定要重视重点篇目。本题考查识记能力, 需要一字不错,考生失误在于记忆不准或书写出现错漏。 【答案】(1)来即我谋( 2)积土成山(3)飞鸟相与还(4)彩彻区明(5)上有六龙回 日之高标(6)惊涛拍岸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 题。 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 元 虞集 延祐五年,某以圣天子之命,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七月二十八日,舟次 彭泽,明日, 登小孤山,观其雄特险壮,浩然兴怀,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 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

3、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 旧有亭在山半,足以纳百川于足下,览万里于一瞬,泰然安坐,而受之可以终日。石级 盘旋以上, 甃 结坚缜,阑护完固,登者忘其险焉。盖故宋江州守臣厉文翁之所筑也,距今 六十二年。而守者弗虔,日就圮毁,聚足以涉,颠覆是惧。 至牧羊亭上,芫秽 充斥,曾不可少徙倚焉。是时,彭泽邑令咸在,亦为赧然愧,赩然怒, 奋然将除而治之。问守者,则曰:?非彭泽所治境也。? 乃相与怃 然而去。明日,过安庆,府 判李侯 维肃,某故人也,因以告之。曰:?此吾土也,吾为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 乎?夫所谓一柱者,将以卓然独立,无无所偏倚,二震凌冲激 ,八面交至,终不为之动 摇;使排天沃日之势,虽极天下之

4、骄悍,皆将靡然委顺,听令其下而去。非兹峰其孰足以当 之也耶!新亭峥跳在吾目中矣,子当为我记之。? 李候真定人,仕朝廷数十年,历为郎官,谓之旧人 ,文雅有高材,以直道刚气自持,颇 为时辈所忌。久之,起 佐郡,人或愤其不足,候不屑也。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 矣。且一亭之微,于郡政非有大损益也,到郡末旬日,一知其当为,即以为己任,推而知其 当为之大于此者,必能有为无疑矣。 (选自道园学古录卷七,有删节) - 2 - 【注】某:我。甃结:砖块建筑。聚足:登台阶一步一停。徒倚:来回走动。 震凌冲激:指江水侵凌撞击。旧人:有资历的老臣。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3 分)

5、 A.舟次 彭泽次:排列 B.芜秽 充斥秽:杂草 C.乃相与怃 然而去怃:失意 D.起 佐郡起:起任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解析】 需要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B、C、D三项符合均符合原文意思; A项?次?解释做动词 ?排列?在文中讲不通,在本句中应该解释为动词?停留?。 本题的误 区在于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把握过于僵化,不能和语言环境结合起来理解,而误认为A项正确。 【答案】 A 3.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与“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3 分) 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 登者忘其险焉 日就圮毁 府判李侯维肃,某故人也 因以告之 必能有为无疑

6、矣 A. B. C. 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能力层级为C。 【解析】 解答本题要把握住选择标准,即题干中?与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关系的一组?。 句写的是作者到临川的目的,意在引出下文,与新修一柱峰亭没有关系;句表现的是作 者登山的感受。句介绍的是李侯的胸怀与气魄,虽说与新修一柱峰亭有关系,但非直接关 系。涉及新修一柱峰亭的原因、契机和发起人,故有直接关系。本题也可用排除法, 凡是带的选项均可以排除。 【答案】 D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孤山山腰有个亭子,是宋代江州守臣厉文翁主持修建的。 B.虞集来到小孤山,发现牧羊亭破败不堪

7、,认为是彭泽县令失职所致。 C. 李维肃想将新亭更名为“一柱”,表明了他“直道刚气”的个性。 D.文章借修一柱亭峰之事,表达了对新任府判李维肃有所作为的期待。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 【解析】 解答本题要审准题,找出?不正确的一项?,从原文 ?是时,彭泽邑令咸在,亦为赧 然愧?可知是因为牧羊亭破败不堪,在场的彭泽县令认为是自己失职所致,羞得无地自容。 作者在此并无任何指责彭泽县令失职之语,故B 项信息乃无中生有,所以是错误的。本题误 区在于望文生义,对原有信息没有仔细的推敲与揣摩。 【答案】 B 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吾为

8、子新其亭,而更题曰“一柱”,可乎?( 3 分) 译: (2)观其命亭之意,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3 分) - 3 - 译: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 译为辅,做到文从句顺。 【解析】 第( 1)题翻译时要注意 ?新?是形容词作动词 ?新修?; ?更?是动词 ?重新?, ?题? 也是动词为 ?命名或题名 ?的意思;?可乎?表反问语气,也要体现出来。第(2)题翻译时 应补出省略的主语 ?我?。本题的难点为虚词 ?以?字的用法。?以?在这里作介词,引出动 作、行为的工具或凭借,可译为?凭、根据 ?等。?少?为通假字通 ?稍?,可译为 ?约略、

9、大概?等。 【答案】(1)我为你新修那座这亭子,并重新命名为?一柱?,可以吗? (2) (我)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用意,也能据(此)约略看出他的为人。 文言文译文 延祐五年,我奉朝廷之命到江西临川征召吴幼清先生。七月二十八日那天, 把船停靠在彭泽,第二天登小孤山,看到小孤山的雄伟突出,惊险壮观,顿时有 一股浩然之气充斥心中,想起那些旷放逍遥于山水名胜的杰出人物,以及所有心 里郁积愤懑而怀有感慨的人,当他们登上小孤山时,都会觉得心胸开阔,乐于那 样眼界高明,目光远大,而没有什么排遣不了的幽愤感慨了。 从前在半山腰有一亭,驻足亭上完全可以在自己脚下容纳天下的流水,从这 一角放眼广大的世界,泰然安

10、坐享受美景,可以持续一整天。石阶盘旋而上,以 砖石砌成,坚实而细密,路旁栏杆扶手完好坚固,登山者并不觉得它有危险。这 亭子大概是故宋江州守臣厉文翁修建的吧,距今已有六十二年了,只是守亭者存 心不诚,任凭这亭子一天天倒塌毁坏。石阶每登一级,都要等两脚站稳,就怕倒 塌倾覆。到了牧羊亭,发现亭子荒芜肮脏不堪,竟使人一点不能在亭上停留。此 时彭泽的官员们都在场,他们也为此感到羞愧而激怒,振足精神,要铲除荒秽, 把亭管好。询问守亭者,则说: ?小孤山不属彭泽县管辖,意谓你彭泽县令管不着。 ? 于是大家只好含怒又无奈地离开。 第二天经过安庆,府判李维肃是我的老朋友,我就把有关亭子的情况告诉他。 他说: ?

11、那是我管辖的地方,我为你新修那座这亭子,并重新命名为?一柱?,可 以吗?所谓一柱,就是要卓然独立,不偏侧哪边,也不倚傍什么,各种打击破 坏势力,从各方面一起涌来,始终不为之动摇。具有排斥上天,浇灌太阳之气势, 即使把天下所有的骄横强悍的力量都使出来,都会倒下驯服,在一柱亭下听从它 的命令而离开,没有这座山峰,如何能抵挡上述强大势力?想象中新建的高峻亭 子形象已经在我心目中了。您应该为我写一篇记。我要到池阳,求通守周侯南翁 为我题写亭名。? 李维肃是真定人, 在朝廷当官几十年, 历次担任 郞官,被人称为老派人物 (行 动与操守不合时宜),儒雅且很有才华, 为人正直有骨气, 颇为时人所排挤。 不久

12、, 被任命佐助郡守,有人对于起用李维肃担任府判感到愤愤不平,认为他不够资格。 李侯不屑与他们计较。(我)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用意,也能据(此)约略看 出他的为人。只是区区一亭,对郡的治理并没有大的利害影响。来到这里不到十 天,我就看出李维肃只要认为自己应该做的,必已此为己任,由此可以推想,对 于兴办那些比筑亭重要的大事,他一定能够有所作为。 (三)古代诗歌阅读(6 分) 6.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 分) 晓至湖 上 清 历鹗 - 4 -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 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 。 (选自 清

13、诗选 ) 注 湖:杭州西湖。折:弯曲。景:影。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做分析。(3 分) 答:。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3 分) 答:。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思想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 【解析】 第一小题要从诗歌的意象入手,找出打上作者情感络印的名词,挖掘作者隐含在 ?景 语?里面的 ?情语?,此题并不难解。第二小题的诗句通俗易懂,设题相当开放,答案有好几 种,关键要围绕表达技巧进行答题,只要能有根有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答案】(1)答题要点:喜爱幽静:?人意静?、 ?寒雾生 ?等;亲近自然:?临水?、 ?稍

14、见初日开 ?等;向往自由:?学野凫?、 ?逐清景 ?等;自由暂不可得的惆帐:?安得?。 (意 思对即可。) ( 2)答题要点:对比:以?有声?与?无影?对比,远写视觉,突出层次的远 近的景致的深阔。对偶:以?折苇?对?遥山?,近景与远景相结合;以?动有声 ?对?淡 无影? ,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节奏优美(或形象丰富,或层次分明),意境深阔、淡雅(或幽 静、清新)。 (其它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 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 分) A.贾宝玉将北静王赠给他的一件珍宝转赠给林黛玉,林黛玉拒绝接受

15、,说:“什么臭男人拿过 的!我不要这东西。 ” ( 红楼梦) B.觉新深深地爱着表妹梅,前姨妈以两命相克为由拒绝了这桩婚事。父亲用抓阄的办法给他 选定了瑞珏,在他中学毕业那天,要他年内结婚。( 家 ) C.屠维岳泄露消减工钱的消息,引发了工人怠工。吴荪蒲与他长谈,觉得他平庸、猥琐、轻 蔑地说:“没本事的人,我总给他一个公道。”最终赶走了他。 ( 子夜) D葛朗台打算为夏尔的父亲偿还债务后,夏尔被葛朗台带到法庭签订了放弃财产继承权的文 书,并在出国前的一个晚上和欧也妮立下了海誓山盟。( 欧也妮 ?葛朗台 ) E聂赫柳朵夫希望延期审理马斯洛娃的案子,拜访了枢密官。枢密官安慰他说,枢密院一定 会查考

16、案情的是非曲直。( 复活) 【命题立意】本道试题考查识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等级为A 级,识记,要求学生判 别故事情节的正误,检测学生课外阅读的积累情况。 【解析】 C项吴荪甫并未赶走屠维岳,而是从屠维岳的 ?理直气壮?, ?不卑不亢 ?中看到了他 的可为我用性,所以出乎意料地留下了他。E项?枢密官安慰他说,枢密院一定会查考案情的 是非曲直。?错。枢密官是严厉告诉聂赫留朵夫,枢密院不可能审查案件的是非曲直。 【答案】 CE 8.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 字左右)(5 分) ( 1)请简述三国演义中孙皓从即位到降晋的故事。 ( 2)请简述巴黎圣母院中隐修女失去小爱斯美拉达的故事。 答第(

17、) 题:。 - 5 - 【命题立意】 本道试题考查叙述文学名著的故事情节,能力等级为A,要求学生能根据记叙的 要素,叙述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 【解析】三国演义和巴黎圣母院是大多数学生喜爱的作品,对于题目所设情节应该比 较熟悉,关键是简洁明了的把情节要点表述出来。答题要有所侧重,重心要落在所问上,要 交待故事的来龙去脉,但不要面面俱到。 【答案】(1)要点:孙皓即位后,凶暴无道。重臣劝谏,被诛杀。孙皓命令陆抗将部 队部署在屯江口,想谋取襄阳。陆抗却与晋襄阳守将有交往。陆抗拒绝进兵,被孙皓罢 了兵权。晋军大举进攻建业,守将投降,引晋军入城。孙皓自缚降晋。 (2)要点:小爱斯美拉达非常可爱。隐修

18、女找埃及女人为女儿算命。第二天,埃及女 人趁她外出时偷走了小爱斯美拉达。隐修女回来后发现女儿不见了,床上只剩下一只小鞋。 她四处寻找未果。回来后发现小怪物加西莫多。失去女儿后,隐修女悲痛欲绝,头发 都白了。 (二)文化经典阅读(6 分) 9.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 分) 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 论语述而 )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 论语卫灵公 )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 论语子 张 ) (1)请简要概括孔子和子贡对“过”的看法。(2 分) 答: _ _ (2) 子贡以日食、月食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

19、简要分析。(4 分) 答:_ _ 【命题立意】本道试题考查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理解。 【解析】 三个选段可以综述为儒家对?过错?的见解:儒家并不怕做错事,做错事也不是 什么丢人的事,重要的是知错能改,君子知错改错,照样受到别人的尊重。答第一小题时要 同时兼顾三个选段,信息提取与概括要全面准确,不能挂一漏万。如果思考日和月在中国古 代特定的象征含义即光明正大,并结合选段找出他们的比喻义,第二小题就可迎韧而解。 【答案】(1)人应该知错改错;人不必回避错误。 (2)以日月比喻君子的正大光明;以日月在运行中出现的日食、月食现象,比喻君 子犯错误是显而易见的、暂时的;日食、月食过后,日月光明依旧,君子

20、知错改错,照样 受到别人的尊重。 文化经典译文 孔子说:?我真是幸运。如果有错,人家一定会知道。? 孔子说:?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才真叫错了。? 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好比日月蚀。他犯过错,人们都看得见;他改正过错,人 们都仰望着他。?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 题。 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 张曙光 1 近些年来, 价值观问题 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是, 作为价值观核心概念的? 价值 ? 及相关概念,在国内理论界一直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影响了我们对价值观问题的理 解,因而有必要厘清一些基本概念。 - 6 - 2现代价值观的 ?

21、价值?概念,直接来自于经济学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但就其拉丁词 的本义和现代哲学语境中的含义而言,却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是一个包含伦理学、美 学、宗教学、政治学所指涉的具体价值形态的,与?善?通用的概念。因而, 价值首先指的 是人们所希冀和追求的 ?好?生活,表征着人的存在的目的性;经济学意义的含义只是第二 位的。 3但目前存在的一些对价值的界说,恰恰是这种意义的倒臵。无论是过去把 ?价值?归结 为?效用?,还是现在把价值等同于?利益?,都是倒臵的例证。如此一来,价值的理想性 和超越性不见了,因而也就谈不上对各种效用和利益问题的批判性审视了。其实,正是价值 由现实趋向理想的向度,在人们的观

22、念世界耸立起一个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联的价值观。 所以,作为人的生命之自觉形态的价值观,不仅能够引导人们追求自身的利益,协调人们之 间的利益冲突,还能够召唤人们不断地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4如果把价值归结为利益,又进而把利益作为思想的坐标,那就只能产生功利的并且是近 视的价值观以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不是看重人 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行、真才实学、 精神境界。 的确, ?名利?并不纯然是人的 ?身外之物 ?, 而是构成人的社会规定性的要素,这些要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证人的社会存在和能力,在 现代社会尤其如此。但是,这些东西只是人们借以实现自由的

23、有限手段。如果人们在某一社 会中普遍地陷入名缰利索,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维护,那么 这个社会就 ?异化?了。这也是我们反对把 ?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 (摘自 2010 年 6 月 22 日光明日报 ,有删改) 10. 下列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符合作者原意的一项是(3 分) A.具有经济学方面的意义,这是最根本的、第一位的。 B.可以把它概括为“效用”,也可以把它归结为“利益”。 C.首先与伦理学、没学、宗教学、政治学相关,其次与经济学相关。 D.是人们希冀和追求的终极目标,它仅仅表征着人存在的目的性。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

24、义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理解这些概念在 论述类文本中特定的含义。 【解析】 作者对 ?价值?概念的理解首先指的是人们所希冀和追求的?好?生活,表征着人 的存在的目的性;经济学意义的含义只是第二位的,故A项错。 B项?效用?与?利益?指的 是经济学方面的 ?价值?,不是作者所认为的 ?价值?。C选项并非 ?仅仅?,说法太绝对,除 此还有经济学上的意义。 【答案】 C 11、文章第段提出了“与完满和中级的整体相关的价值观”,请简要阐述这个价值观能够产 生的作用。(3 分) 答: _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要求考生能够理解这些句子在文本中 特定的含义。 【解析】 抓住关联词

25、?所以不仅 ?此题即可解。?所以?引导的句子是对划线句子的归纳 与总结,?不仅?引导的句子是阐述划线句子的即?这个价值观 ?能够产生的作用。答题时 要点的表述要完整、有条理。 【答案】 引领人们用积极的行为争取达到自身的利益,并协调人际利益关系;召唤人们 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使人得自由全面发展成为现实。 12、文章结尾划线处“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这个“根本原因” 是什么?( 3 分) 答: _ - 7 -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解析】 文章结尾划线部分是一个结论性的句子。有果必有因,根据结论上溯原因,即可归 纳答案要点。答题时注意到本文

26、最后一段有两个关联词?如果那么 ?引出的假设性 句子,可知他们就是作者?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 【答案】 如果认为价值就是利益,只能产生功利的,追求诸如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 式化东西的价值观;社会因为普遍追求名利,不尊重和维护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 严;社会就会被“异化 ” 。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 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 题 走进腾格里(节选) 学群 这是我第三次走进沙漠。每一次,沙漠总是让我变得跟一个小孩子似的。 先是骑在

27、骆驼上往沙漠里走。就这样,沿着沙地的起伏一路走下去,把身后的那个世 界 远远地甩在沙漠以外,甩掉人身上一切多余的东西 。 晚餐就在沙地上进行。两只馒头,一瓶水,再加上一点取自沙漠的野菜,就这样几样 东西。面包、水和盐,人的生活,最基本德无非就这几样东西。几千年几万年,真正支撑起 人类历史的,也就是这几样。 晚饭之后,夜色渐渐从沙地的低凹处爬 上来,漫 过沙丘,将天空也浸 入其中。这不是 一般涂抹在物体上的黑色,这是幽邃深远的晦暗,是亿万光年的未知领域。满天星光在闪烁。 多少年不曾见过如此繁浩的星光,仿佛天空把这么多年的星光一齐拿到这里来闪耀。 暗黑中,身子下面的沙丘仿佛在不断隆起,直到接近天空

28、的高度。我仿佛是在地球的 最高处,静静地、静静地面对浩瀚的星空。幽邃的夜空下,整张大地剩下来的就只有宁静, 原来这宁静中有着永恒的东西。、 月亮升起来。这曾在千里之外照亮过童年的月亮,在李白的吟咏里传递千年的月光,有着 嫦娥和桂花树的月亮。我们大老远地赶来,来到沙漠中间,就是为了这轮月亮! 就像沙漠一样简单地面对,面对月亮,面对天空,很多年不曾这样静静地面对。天空 是灵魂一样的蓝色,一轮明月就悬在灵魂中央。与身后无垠的宇宙相比,它是多么渺小。可 是从那里传过来的光辉,却把大地照亮对于我们来说,是这么辽阔的大地。月光就像浓 情的乳汁,在地面上流淌。这喂养灵魂的乳汁! 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

29、。早在生命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海潮;早在我 们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母性的血液。现在,它是如此深刻地牵动我。我感到,我所要 表达的,全都在那月亮上。你没法把你心里的东西说出来,月亮静静地把你要说的全部都铺 在你面前。你一动,就有一道道逶迤的线条跟着你。你每走一步,都把沙漠、把大地的起伏、 把遍地月光牵动。 在我驻足的沙丘上,月光显得特别明亮。明晃晃的沙地上,一只甲虫爬过的痕迹显得 格外醒目,六条腿,每一条都拖着一道带痕。在我的眼里这就是一部沙之书,一部自然的圣 经。在这里,一只虫子的吟咏,一缕风,一一株草,还有这充骞天地间的宁静,都带着哲人 的意味。 ? 沿着沙地的起伏往回走,人类的世界

30、在地平线以下闪烁。城市就像大地上吵闹的星群。 我知道,我还得会到那个世界里去,用自来水冲洗身上的汗渍和沙粒,然后把袜子和鞋穿上, 用汉堡包、用啤酒填满肠胃,用灯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生命。我没有办法像那些虫一样一直 生活在这里,不能像一根骆驼刺把根扎在这里,甚至不能像一匹骆驼。我只能回到刚刚诅咒 - 8 - 过的物资中去。不能留下,就把这里的天空,这里的沙漠,这里的夜装进胸间,带回去,让 它照亮我的精神,让灵魂有一个呼吸的地方。 (摘自生命的海拔 ,有删节) 【注】腾格里:位于内蒙古西南部和甘肃中部边境交界处,面积4.27 万平方公里,为我 国第四大沙漠。 1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

31、确 的两项是( 5 分) A.第段 “身后的那个世界”是指喧嚣的物质世界,不包括被扭曲的精神世界,因此, “一 切多余的东西”指的是物质的东西。 B.第段连用“爬” 、 “漫”、 “浸”三个动词来写沙漠夜色渐渐加深的过程和个人的个人 的感受,形象生动,让人有亲临其境的感觉。 C.第段写月亮与无限的宇宙相比虽然渺小,但它的光辉却可以照亮大地。作者借此暗 示,人和大自然相比虽然渺小,但可以创造世界。 D.作者用大量的笔墨写月光,突出了在宁静中,对大自然的永恒、人类历史文化的悠久 以及生命意义的思考,内涵丰富。 E.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依次写了作者进入腾格里沙漠、沙地晚餐、月夜静观、从沙漠返 回等片段

32、,每个片段都写出了作者独特的感悟。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类作品的分析综合能力,重点是对文章的理解。 【解析】 从最后一段 ?用灯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生命?, ?让它照亮我的精神,让灵魂有一个 呼吸的地方。 ?等句子可以看出第段 ?身后的那个世界 ?既指喧嚣的物质世界,也包括被扭 曲的精神世界。 ?一切多余的东西 ?指的不仅仅物质的东西,也指对人的精神无益的东西。故 A选项是错误的。C选项显然曲解文意。作者写?月亮与无限的宇宙相比虽然渺小,它的光辉 却可以照亮大地。 ?暗示的是月亮能积淀民族的历史文化,给人们带来精神寄托。 【答案】 AC 14. 文章第段划线的句子“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

33、远的东西”这“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 有哪些?请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4 分) 答: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解析】 解答本题, 首先要找准题目的关键点。划线句子 ?月光牵动人最深处最悠远的东西?, 关键点无疑是 ?深处?与?悠远?。什么才是 ?深处?与?悠远?的东西?那就是童年、历史、 等。顺着这个思路在文中寻找有关信息,然后结合文章用自己的话归纳概括即可。 【答案】 我的童年记忆 ( ?曾在千里之外照亮过童年的月亮?) ;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 ?在 李白的吟咏里传递千年的月亮,有着嫦娥与桂花树的月亮?) ;宇宙意识( ?早在生命出现之 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海潮?) ;

34、生命感受 ( ?早在我们出现之前,月光就已经牵动母性的血液?) 15. 文章第 ? 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你的看法。(6 分) 答: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解析】 这是一个探究性的,很开放的题目,理解可以是多元性的。答题时要立足表现作者 行为的句子,如 ?用自来水冲洗身上的汗渍和沙粒?, ?用汉堡包、用啤酒填塞肠胃?, ?用灯 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生活?等,透过文学性的语言,发掘作者隐含在句里行间的深层含义, 进行合理的想象与联想,结合文本,说出自己的观点。 【答案】 对城市 ?物资?生活的不满和批判(?用自来水冲洗身上的汗渍和沙粒?, ?

35、用汉堡 包、用啤酒填塞肠胃?, ?用灯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生活?, ?诅咒过的物资?) ;对沙漠的不 舍和不得不离开的无奈(?像一根骆驼刺把根扎在这里?, ?像一匹骆驼?, ?把这里的天空,这 里的沙漠,这里的夜装进胸间,带回去?, ?我还得回到那个世界里去?, ?我没有办法一 - 9 - 匹骆驼? ,?我只能回到刚刚诅咒过的物资中去?) ; 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 ?让他照亮我的精神?, ?让灵魂有个呼吸的地方?)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 题。 朱启钤:“被抹掉的奠基人” 林天宏 2006 年 6 月 13 日下午, 一场大雨过后, 正阳门箭楼被带着水雾的

36、脚手架包裹的严严实 实。北京旧城中轴线上的这座标志性建筑,正经历着新中国成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 由正阳门箭楼北望,长安街车水马龙,它与城楼左右两侧的南北长街、南北池街,一 同构成了北京旧城东西,南北走向的交通要道。 我问同行的一个记者: ?你知道改造北京旧城,使其具有现代城市雏形的第一人是谁?? ?梁思成? ?她答道。 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却并不让人意外。随着北京旧城改造不断进入媒体视野,梁思成 等一批建筑学家已被大众熟知。但少有人知晓的是,从1915 年起,北京已开始有计划地进行 市政工程建设,正阳门箭楼、东西长安街、南北长街与南北池街,都是在时任内务部总长朱 启钤的主持之下改造与打通的。

37、 同样少有人知晓的是,1925 年, 25 岁的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留学生梁思成,收到父亲梁启 超从国内寄来北宋匠人李诚撰写的营造法式一书,兴趣大增,有次走上中国古代建筑研 究之路。 1930 年,梁思成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那里撰写了中国建筑史,成为建筑学一代 宗师。而营造法式一书的发现者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人,正是朱启钤。 ?朱启钤是中国建筑研究工作的开拓者与奠基人,没有他,就不可能在上个世纪30 年 代出现像梁思成这样的建筑学领军人物,我们读到中国建筑史的年份,还不知道推迟多 少年。?中国文物研究所某研究人员曾这样评价。但是,?由于历史原因,他被研究者们有意 无意地抹掉了? 。 朱启钤于19

38、30 年创办的中国营造学社,将他的筹划与组织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为学社请来当时最为优秀的学术精英: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梁思成,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 刘敦桢,著名建筑师杨廷宝、赵深,史学家陈垣,地质学家李四光,考古学家李济他还 以其社会人脉,动员许多财界和政界人士加入学社,直接从经费上支持营造学社的研究工作。 曾有建筑史家这样评价朱启钤:?人力、物力、财力,这些都是研究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条件, 能把这方方面面的人事统筹起来,是需要非凡之才能的。朱启钤以一己之力,做了今天需要 整个研究所行政部门做的事。? 有数据显示,截至1937 年,营造学社野外实地测绘重要古建筑达206 组,因此探索出 一整

39、套研究中国古建筑的科学方法,为撰写中国建筑史构建了扎实的科学体系。 假若没有朱启钤,中国的古建筑研究,又会是怎样的图景?如今,斯人已逝,营造学 社停办也已整整60 周年。 6 月 13 日的那场大雨,将故宫端门外西朝房冲洗得干干净净。游人如织,屋宇间却依 旧透着落寞,此处正是营造学社旧址。而位于城区赵堂子胡同3 号的朱启钤故居,住着数十 户人家,杂乱之中,依稀可辨当年气魄。 (摘自 2006 年 5 月 21 日中国青年报 ,有删改) 注 朱启钤( 1872-1962 ) ,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馆馆员。 13. 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 的两项是( 5 分) A. 文章叙述了

40、朱启玲在古建筑研究方面几件鲜为人知的事,从正面肯定了他的历史地位。 B.文章提到了朱启玲1915 年就开始主持北京市政工程建设工作,意在说明他才是改造北京旧 城的“第一人” 。 - 10 - C.文章些朱启玲为营造学社请来当时最优秀的学术界精英,体现了他的“筹划与组织”才能。 D.朱启玲完全以一己之力,直接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持了营造社会的筹划和创办。 E,朱启玲带领中国营造学社实地测绘我国重要的古建筑,探索出修缮北京正阳门箭楼的科学 方法。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考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解析】 D选项?完全?两字太绝对。朱启玲只是直接从经费上支持营造学社的研究工作,并 无人力、

41、物力之说。E选项文中并无此信息。 【答案】 DE 14. 文章多处提到梁思成,这对写朱启玲有什么作用?请选一例作简要分析。(4 分) 答: _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 【解析】文章写梁思成显然是用来直接或间接表现主人公朱启玲的。文是有关事例并不少, 考生不仅要找出来,还要作简要分析,分析时要从文章的结构方面作探究。 【答案】 文章通过对梁思成有关事迹的叙述,或直接或间接地写出了朱启钤对我国古建筑研 究的重要贡献。 所选事例及分析: 第段,文章写记者认为改造北京旧城第一人是梁思成,间接说明朱启钤不为人所熟知, 点明题意,引出下文。 第段,梁思成因营造法式一书而走上中国古代建筑研

42、究之路,加入中国营造学社, 在中国国建筑学界有很高的地位;而营造法式一书的发现者与中国营造学社的创始人就 是朱启钤,这间接反映出朱启钤鲜为人知的贡献,照应题目。 第段,点明如果没有朱启钤,就不可能在上个事迹30 年代出现像梁思成这样的建筑学 领军人物,直接突出朱启钤的贡献。 15. 作者为什么两次提到6 月 13 日那场大雨?请谈谈你的看法。(6 分) 答: _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探究实用类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解析】 文中两次提到6月 13 日那场大雨,分别出现在开头和结尾,那么首尾呼应,结构完 整的作用不难概括。一般来说,人物传记中的景物描写都是为人和事服务的,考生首

43、先应该 明白景物描写有哪些作用。顺此思路答题,就不难得出自己的观点。 【答案】 文章开头写雨中正阳门箭楼的修缮,引出朱启钤 1915 年就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北京 市政工程建设(或,现代北京的旧城仍保留了朱启钤当年规划的格局);结尾的雨引出营造 学社旧址的落寞和朱启钤故居成为大杂院的情况,照应文题,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感慨;首 尾呼应,结构完整。开头写正阳门箭楼的修缮,结尾写营造学社旧址故宫端门外西朝房的落 寞、朱启钤故居的杂乱, 二者透过 “ 雨” 联系在一起, 抚今追昔, 深化了 “ 不要忘记这位奠基人” 的主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13 分) 16.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3 分)

44、从荧 _ _(png) 到银幕,从歌剧院到博物馆,从舞台到广场几年五一假期,文化 市场分外火爆,既有演唱会这样的新时尚,又有免费演出等惠民之举。_, 文化市场的 蓬勃发展,掩盖不了文化资源分布不均的事实。不仅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存有文化落 - 11 - 差,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所能享受的文化服务也有不小差异。因此_,如果坚持文化的惠 普性 _?我们在欢呼成绩的同时_,还需冷静思考的_。 (1)在处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1 分) (2)在处填上一个恰当的关联词语。(1 分) (3)文中 - 处的标点符号有一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1 分) 答:第 _ 处(只填序号) ,改为 _. 【命题立

45、意】本题主要考查基本的语言知识和常见的语言表达技能 。 【解析】 为看拼音写汉字,联系前后的字进行推敲,错误率会大大降低。为转折关系, 填写?然而?或?但是?最合适。其实是陈述句,使用问号是错误的。 【答案】(1)屏( 2)然而(但是) (3)第处,改为, (逗号) 17.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某翻译家在文艺报上撰文指出:有人说中国人称自己的国家为“中国”,表示自己是 坐镇在世界中央的天朝,说明中国人自傲。但从国名的中文翻译来看,译名却能够表达中国 人的感情。例如, “英国”为什么不译作“阴国”?“美国”不译作“紊国”?“德国”为什 么不译作“歹国”?这是因为中国人要从同音

46、字中选出具有最美好含义的字来命名这些国家。 用什么字呢?用“英雄”的“英”、 “美丽”的“美” 、 “道德”的“德” 、 “法律”的“法” 、 “芬 芳”的“芬” 、 “祥瑞”的“瑞” 、 、 、 、 、 、而外国,比如英国,用英文译别国的国名,只用音译, 译名中不含有褒贬意义。 (1) 请用一句话概括该翻译家的观点。(3 分) 答: _ 【命题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压缩语段能力。 【解析】 对本题的解答要把握住该段文字的核心内容,即中文翻译较外文翻译更能表达美好 的感情。答题时要强调中文翻译的感情色彩优势。另外,压缩语段时要注意句子结构的完整, 不要把句子写成短语。 【答案】 对别国国名的翻译,

47、中文能表达美好的感情,而外文不能。 (2) 请简要阐述你对上述材料的看法。(150 字左右)(7 分) 答: _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解析】 此类题要求考生能够联系时代,透过现象看本质,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能针对 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做简要阐述。为什么中文翻译外国名都选用具有美好含义的译名,这 是问题的核心,它体现的究竟是一个民族怎样的品格与智慧。围绕这个核心问题进一步挖掘 隐含在背后的民族文化,从中文翻译外国国名的内容与形式出发,考生不难写出内容充实, 思想深刻的观点与看法。 【答案】 答案示例一:国名的中文翻译,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美德。一、这表现了中国人的善 良:中国人使用具有美好含义的译名,表达了对外国人民的祝福;二、这体现了中国人的兼 容思想:中国人带着自信心去欣赏并接受他国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