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742256 上传时间:2019-12-05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65.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报 告 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 反映情况答复询问报送文件和物品时写的文书或者有关部门和领导机构 按法定程序和工作需要向特定会议所作的报告统称工作报告。 工作报告大体分以下四种类型 一会议报告。即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进行到某一阶段向某种形式的会 议就工作状况、主要成绩、经验教训、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打算等所作的报告。 如党代会、人代会上的工作报告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会议或一个单位全体成 员大会上的报告等。会议报告要求把本部门、本单位在一定时期的或某一方面 的工作做一回顾把成绩讲够问题讲透还要从中得出应有的经验教训提出下一步 工作的指导方针任务和措施提交会议讨论、修改、审定。有的要经过表决批准 形成正式文

2、件公布、下发或者上送有的则只要求讨论不需要表决批准。这类报 告具有总结性、指导性和号召性事先需要作充分的准备了解情况搜集资料座谈 讨论反复研究。形成初稿后还要听取有关方面的意见讨论修改。它力求做到摆 情况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讲成绩和缺点要恰如其分谈体会要有针对性从实践 中提炼概括出规律性的东西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说明问题讲方针、任务要明 确具体既要用可能达到的最高标准要求又要有实现这些要求的切实可行的措 施。使人们看到听到报告之后能达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任务受到鼓舞去为 实现报告提出的任务积极奋斗的目的。比如胡耀邦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 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

3、面就是会议报 告的典范。这个报告在总结三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正反两个方面 丰富经验的基础上为全党全国人民制订了一套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 局面的正确纲领。 首先它用了一个高度概括的、十分贴切、醒目而又鼓舞人心的标题使人 一看就明确了这篇报告的主旨。因此它很快传遍了祖国的各个角落成了广大群 众奋斗的方向和行动的指针。 其次它的正文除开头一段略作交代和一个概括性的结尾外共分了六大部 分。 第一部分回顾了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 来所取得的历史性胜利“ 我们已经在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在各 条战线的实际工作中取得了拨乱反正的重大胜利实现了历史性的伟

4、大转变。” 在 这个基础上提出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即“ 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 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 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一部分文字不多但内容丰富十分准确精练地肯定 了六年来我们所取得的成绩使人明确方向增强信心为下面提出开创新局面的各 任务奠定了基础。在文意、文气上给人以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感觉。 第二部分讲经济建设。报告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了到本世纪末我国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和四条方针原则提出了一 套完整的经济发展纲领既明确具体又有充分的科学根据。 第三部分讲精神文明建设。着重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

5、物质文明的同时一 定要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包括两个方面即文化建 设和思想建设等等。 第四部分讲社会主义民主。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出发指明了 建设高度社会主义民主和处理阶级斗争的原则、方针。第一句话就提出“ 社会主 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靠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来保证和支持。” 这 就把这一部分和前两部分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使人感到一种内在的有机的密不可 分的联系。 第五部分讲对外政策。概括地论述了我国对外关系的方针原则。第六部 分讲党的建设。着重讲了当前必须解决好的四个问题即健全党的民主集中

6、制使 党内政治生活进一步正常化改革领导机构和干部制度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 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加强党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中的工作密切党同群 众的联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整党使党风根本好转。报告的最后总结性地提出 今后五年实现三个根本好转的任务即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社会风气的根本 好转党风的根本好转提出台湾回归祖国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的任务指出 我们的四化事业必胜但还有困难一定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实际 结合起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结尾号召继承先烈遗志紧密团 结争取胜利。 这篇报告思想深刻论说精辟内容丰富新颖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宏伟纲领也是对马克思主

7、义、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文章结构严谨围 绕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这个中心一环扣一环前后呼应浑然一体语言准确鲜 明富有鼓动性和说服力。写好会议报告除了材料的充分准备外在思想和文字表 述上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避免假。这里说的假主要不是指故意说假话编造假情况。这种事除 了象林彪、 “ 四人帮 ” 那样的阴谋家、野心家和品质极端恶劣、别有用心、或沽名 钓誉而又独断专行的少数人外一般情况下是很少见的。因为会议报告需要有关 领导集体讨论还要和群众见面故意编造假情况一般是行不通的。会议报告的假 主要表现在不从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而是按照社会上的时髦观点或个别领导 人的好恶去剪裁本单位的工作实际。

8、所谓经验、体会也常常不是自己工作中提 炼概括出来的真知灼见而是套用外来的思想观点截取本单位的个别例证编在一 起。听起来有观点有例证说得头头是道但却不真实。报告失真还有一个原因是 以偏概全任意拔高。有的为了某种需要把本单位的次要问题说成主要问题把不 带普遍性的经验说成普遍性经验把偶然发生的不典型的事例说成是必然出现的 反映本质的事例有的报告为了突出本单位的成绩千方百计拼凑材料把小事说大 好事说圆而对工作的失误和问题则能掩则掩或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或归于客观抹 杀、缩小主观原因。有的报告名为加强思想性实质则是故意拔高。这种情况更 多地出现在报告修改者之手。他们常常凭主观想象搞“ 思想飞跃 ” 使报告失

9、去真 实。 二是防止 “ 大” 。一说写报告就摆开大架子洋洋数万言似乎这样才有“ 气势” 才够“ 份量 ” 才能显出 “ 水平” 。这是报告的一种通病一种顽症。有的同志不论撰写 什么报告都要从形势讲起引出几种思想几条任务几点体会几项措施再谈若干条 问题大一、二、三小1、2、3 再加甲、乙、丙丁 ?6?7?6?7 一旦拉起架子文章 势必越写越长。 结果是 “ 写起来费劲看起来头痛” 浪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其原因 从写作方法上讲主要是作者不懂得对情况进行分析和提炼概括不懂得抓住关键 突出中心找出规律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而是不分主次地把凡是做过的工作 都一一罗列出来引申发挥或者把讨论中领导同志从

10、不同角度讲的观点拉扯在一 起统统罗列出来臃肿庞杂如同得了“ 肥胖病 ” 。 从思想方法上看主要是某些人好大 喜功认为报告长才说明工作做得多成绩大。实际上工作做多做少成绩是大是小 与报告的长短并不能成正比。长的报告固然能容纳较多的内容但并不一定能说 明工作做的多少和好坏。反之如果只是不分主次地罗列现象缺乏集中概括本来 是很有成效的工作也可能被淹没在长篇大论之中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 样短的报告只要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加以提炼概括反而能突出本单位的特点引起 人们的重视。 三是克服空。空和长常常是孪生兄弟。 空的突出表现是没有切实的内容“ 戏 不够用话凑 ” 。有的整篇报告都是干巴巴的说教没有能给人

11、以启迪的思想观点没 有能吸引人的典型材料没有生动活泼的语言有的缺乏针对性不提出问题不分析 问题更没有解决问题的措施有的却是抽象的“ 放之四海而皆准 ” 的大道理还有的 是穿靴戴帽套话连篇等等。这样的报告在会上讲往往是“ 台上一大套台下睡大 觉” 。送到领导机关也常常是有关领导草草浏览一下就扔到案头让它“ 休息” 去了。 写这样的报告实际上是极大的浪费。克服空的办法首先是坚持三不写。没有充 足的材料不写没有理出明确的观点不写没有典型情况不写。其次是从构思的时 候起对于写什么不写什么突出什么简化什么要认真安排。写完初稿后把一般化、 概念化、没有针对性的东西压缩到最少程度把可有可无的事例、语言全部删

12、去。 四是防止乱。乱即报告的内容不统一思路不明晰观点不准确缺乏逻辑性。 有些报告听了、看了使人不知所云理不出头绪抓不住要点。有的内容前后矛盾 否定于前又肯定于后有的则是主次颠倒因果颠倒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内在联 系分不出子午卯酉有的在关键问题上用词不准确使人产生歧义有的报告则把互 不相关的内容凑在一起都想说都说不清楚等等。造成乱的原因首先是对本单位 的情况研究得不透没有充分的调查讨论概括不出规律性的东西。其次是文章结 构纷乱条理不清详略失当思想跳跃段落与段落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任意堆 砌疙疙瘩瘩读来听来十分吃力。再次是不讲究遣词造句说过头话绝对话模棱两 可的话甚至说颠三倒四的话让人莫明其妙。

13、二情况报告。就是下级对上级反映 情况的报告。有的是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到一定阶段时向上级汇报工作情况、 下情上知使上级及时掌握工作的进度成绩与不足困难与问题以及下一步打算等 以求及时得到指导和支持。这类报告写法上和会议报告类似。不同的是除其中 少数经领导批转下发外一般只向上送不必在会上宣读更无须在特定大会上讨论 批准。有的则是本单位做了某一项专门工作而写的专题报告。这类报告除了写 过程和结果外常常把重点放在取得成绩和总结经验上。还有的是本单位发生的 或与本单位有关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向上级机关反映的报告。这类报告 比前两种报告运用得更普遍写法也自由得多。它以陈述情况为主既不象会议报 告那样提

14、炼概括、精确严密具有一定指导性也不象总结报告那样把经验摆在重 要地位。它的侧重点是阐述情况把事情的原委、性质和自己的看法写清楚。当 然也可提出处理的建议供上级机关参考。 下面是一篇情况报告的范例 财 经 旬 报 一九五 年二月一日兹将一旬财经要事报告如下 一、各部门、各机关的高级干部对目前财政困难和解决办法不甚了解。 例如开的预算太大在恢复经济和建设计划中不分先后和轻重缓急什么都想干。 军队干部则因前线生活常难保证而埋怨说“ 既很穷为什么养九百多万人” 。 地方干 部则说 “ 公粮税收任务太重 ” 。个别余粮省份的干部说 “ 公粮不宜调往大城市 ” 要求 留在本省。所有这些都有一面的道理但从全

15、局看来是不可能的也是不恰当的。 他们不了解财经状况的重要原因是我们未向他们作报告。因此我们拟采取 “ 通气” 办法以后每旬、每半月或一月发通报一次报导财经要闻使军队和地方的领导人 员知道财经情况以便交换意见统一看法共同克服困难。 二、自人民币发行以来到目前为止共发四万一千亿元。每月发行的新钞 票依当时的物价计算总值是二百一十四亿斤小米。这四万一千亿元钞票因为贬 值现在只值四十九亿斤小米。即是说通货贬值中人民损失了一百六十五亿斤小 米等于战前银洋八亿二千五百万元。为时只有一年即损失这么多是一个极大的 数字。这是人民生活水平降低的一个具体材料。这样下去人民将很难支持。 三、去年夏秋冬军政人员大增但

16、是征粮未到时间新解放区税款又收得少 而慢加之自去年十二月全国财粮税收统一后到今年二月这三个月因为要先保证 下面开支才能将粮、税统收上来因而支出与发行更多。这样做是必要的但只能 限于这三个月不能再延长。否则粮、税都在省、县之手中央只出不进金融物价 必然发生大乱。粮、税由中央统收地方税划归地方一部分首先保证野战军的供 给。至于中央和各大行政区的直属部队所需省以下的地方经费即令迟发半月一 月也决不致饿死人。三月份实行粮、税及财政基本统筹在解放不久的地区是有 困难的。但提早实行的困难小为害小如继续不统一则困难大为害大。为此各大 行政区于我军已经到达的一切县市必须抽出人员于二月底以前建立国库以后逐 日或

17、三、五日将税款解库。人民银行为建库的主要负责机关。各库附于分行或 县政府内保证三月初以后税款入库。此事势在必行已列为二月十日财政会议的 主题各大行政区须立即准备。 四、现在问题的中心是多收税少发钞票还是少收税多发钞票路子只有这 两条。少收必得多发想少发必得多收不是多收便要多发此外别无出路。有人要 求少收而又要物价稳这办不到收税和发钞这两者比较在可能限度内多收一点税 比多发钞票为害较小。这样做工商业负担虽稍重但物价平稳对正当的工商业有 好处。反之物价波动大任何人也不愿拿出钱去经营工业资金都囤积在物资上或 放在家中不用劳动者也跟着没有活干了。这样势必造成资金和劳动力的浪费使 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有

18、人说 “ 温和的 ” 物价上涨是可以刺激生产的这种说法我认为 是不妥当的。物价的波动只能打击生产使经济停滞。这是后退的办法。少发行 多收税负担是重了一些但物价平稳经济逐渐发展则不失为一种前进的办法。 五、粮食、纱布是市场的主要物资我掌握多少即是控制市场力量之大小。 游资突击的重点是沪京津三地其突击的物种是粮、布。游资是狡猾的常常先攻 或仅攻一地一物例如此次上海之米。今年华东、华北缺粮三十亿斤虽已规定各 区调运但应看到粮食危机比纱布更大。因此沪京津须常有应付游资冲击的粮布。 为了应付春节后 “ 红盘” 涨风和由农产品交易落冷而来的市场筹码剩余现象必须 对粮布两项预有措施。军政所需单衣布不能一次拨

19、出两套单衣只能分期缝制。 目前京津存粗粮三亿五千万斤需要四亿斤细粮一亿余斤。上海存粮太少不到一 亿斤。据华东财委一月二十六日电在旧历年前只能由苏皖浙公粮中运到一亿斤。 华东是新区公粮迟收确有困难但无论如何必须设法于旧历年关前后力争上海粮 食公司存米达到四亿斤。来路有二一是苏皖浙的公粮这是主力二是东北、华中、 西南拨华东的稻米。拨粮地区要不断加工赶运华东则应派人接运。今后必须保 证在秋粮上市前上海、京津两点除日常出售外各常囤四亿斤。其办法甲华东公 粮只能用作口粮不能随便移作经费开支。乙由华东全年不断用大力向华中、西 南接运粮食。丙中贸部购外米四亿斤济沪。 六、公债京津已经派到各业上海、华中尚无报

20、告。上海工商界似持观望。 依目前金融状况看除西南外各大城市必须于二月十六日前将公债在各业各户派 完争取二月下旬将公债款收起一部分三月基本收齐。这是陈云同志起草的、以 他和薄一波同志的名义向党中央的报告。有情况有分析不仅提出了问题而且提 出解决办法。作者站在全局的高度对当时财经工作中的几个主要问题逐个加以 说明给党中央提供了情况。全文夹叙夹议条理清楚文字也很朴实应当说是一篇 情况报告的范文。写情况报告有三戒 一戒失实。决不能把没有调查核实的情况写在报告里那样将会给领导机 关、领导同志在工作指导上造成失误给事业带来损失。 二戒罗嗦。不要什么都写什么情况都要交代来龙去脉而是要加以筛选、 剪裁更不能为

21、了引起上级重视翻来覆去强调某一观点叙述某个事件那样不仅浪 费笔墨反而会起相反的效果。 三戒空发议论。情况报告是以叙述情况为主必要时也可以发点议论。但 不能凭借一点情况就大发宏论更不能离开报告涉及的情况无的放矢地引申发 挥。那样不仅浪费作者和领导的时间而且会干扰领导的思想。 三答复报告。这是下级机关回答上级机关询问时的报告。这种报告应该 是问什么答什么不要涉及询问以外的情况。如有另外的情况必须趁此机会一并 向上级反映也只能在报告的最后部分专列一条简要地讲讲避免反宾为主重点转 移。撰写答复报告 首先应搞清楚上级问的是什么情况否则会出现答非所问的笑话。 其次对所询问的有关情况要认真了解清楚并仔细加以

22、研究这样才能作出 准确、中肯的回答。 再次文字要力求简明扼要以把问答说清楚为宜。 下面是陈云同志一九五 年一月一日复毛泽东同志的电报回答毛泽东同 志对上海经济情况的询问已收进陈云文稿选编。这份电报的标题是上海工 商界情况除抬头和结尾外原文照录如下十二月三十日电悉报告如下 一除奢侈品行业外上海厂商已比六、七月大有转机这是上海公私双方共 认的。原因是内地原料去沪华中、华南销路已开。西南解放后情况必更好。 二上海市委十二月三日电称许多大、中厂负债多难维持要求贷款否则有 大批倒闭之险。这在当时也是确实的但这是一时的情况与六、七月的困难本质 上不同。 三上海厂商这次困难的原因是他们在十月十五日到十一月二

23、十五日的全 国物价大波动中对波动程度估计过头认为人民币会有更大下跌利息赶不上物价 涨的快贪心太大。投机者举债买货一般厂主宁肯举债开支如发工资等也不肯卖 货其利息重至每借一元月息二元。十一月二十五日起物价稳而且降出乎他们意 外于是急于抛货还债但愈抛则愈贱愈不易脱手急于举新债以还旧债者愈多。因 此物价虽跌但银根仍紧利息仍高。许多厂商周转不灵叫苦连天。上海十二月三 日电正是此种情况之反映。 四我们于十二月八日先拨华东五百亿元大部用作收购沪厂商品小部用作 贷款并准备续拨一千亿元。这样使我们在上海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上完全居 于主动。十二月二十二日华东财委称只用了二百亿元已解救了沪工商界的危机。 五申新

24、厂主荣毅仁事后表示中共此次不用政治力量而能稳住物价给上海 工商界一个教训。他说六月银元风潮中共是用政治力量压下去的此次则仅用经 济力量就能稳住是上海工商界所料不到的。根据各方反映上海商人在此次物价 波动中大多认为人民币将与金元券一样暴跌故投机冒险的胃口特别大。相反地 天津商人解放以来在物价风潮上经过了三波三稳经验多不敢过分冒险能适可而 止结果无大损失。 六十二月初上海工商界的叫喊也带有哭穷和少买公债的企图但当时银根 紧周转不灵确是主要的。他们对公债认为不可抵制表面上是拥护的但抱有两个 希望一是少派二是以合理价格收兑黄金。我们决定满足其第二个希望并严重注 意不使银根太紧力求保持适度。这篇答复报告

25、分六条逐步说明情况。每条都有 情况、有分析、有结论观点明晰条理清楚文风朴实简练没有一句多余的话。 四报送文件、物件的报告。 这是下级向上级报送文件、物件时随文、随物写的报告。多数是一两句 话也有的扼要地复述一下文件的主要内容或与物件有关的事宜。比如“ 市政府现 送上我区一九八二年环境卫生工作计划请审阅。年、月、日。” 以上四种工作报 告只是大体的分类。有的报告很难严格地归于某一类。比如工作总结它可以作 为情况性工作报告报送上级也可以作为会议报告在有关会上进行讨论。但不论 哪类工作报告总起来说要比简报严肃得多。因此对编者的思想水平和写作能力 要求也比较高。从写好简报到写好工作报告应当说是机关应用文写作的一个飞 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