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春》教学设计方案.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742791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18.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春》教学设计方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春》教学设计方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春》教学设计方案.pdf(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春教学设计 清怡中学韩国华 以春这篇文章为例,简要谈谈“学案导学自主探究”课堂教学模式新 授课的教学流程,如何构建景物描写知识体系: 一、单元导入,明确目标。 (此环节是对本单元知识的整体建构) 多媒体呈现这一单元的知识树。整体把握本单元内容, 引出本节课的学习目 标:学会欣赏景物描写的方法,培养描写景物的能力。 二、自学探究,合作交流。 (此环节主要是归纳写景方法) 1、作者笔下的春天就如一幅美丽的画,同学们仔细思考一下,作者主要描写了 哪些美图? 2、春风图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春风的 3、春雨图抓住了春雨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4、文章结尾的三段话,分别从那三个方面来描写春天? 请同学们反复

2、朗读,探寻关于景物描写的写法及作用, 并用知识树展示归纳: (1)写法: 1、抓住事物的特征2、运用空间顺序(总分、远近、高下、内外、 点线面等)。3、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对比等)4、 运用感觉器官(嗅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5、动静结合 6、虚实相生 (虚写,即运用想象与联想手法) 。 (2)作用: 1、渲染某种气氛2、烘托人物心情3、深化作品主题4、借景抒发 感情 5、暗示社会环境 6、增加文学色彩 (3)知识树: 作用 作用 景 物 描 写 方 法 方 法 要求 要求 鲜明 准确 顺序 特征 感官 修辞 动静 虚实 借景抒情烘托心情 其他 其他 渲染气氛

3、深化主题 生动 2 (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可以在预习笔记、课文、句段、板书等多方面自己 设计(学生活动形式灵活,教师指导及时)这一环节主要是解决学生在预习过 程中的疑问。在课堂上,在简洁地导入新课之后组织学生交流课前预习情况, 并予以简要的总结、恰当的评价。通过交流、评价,一方面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督促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另一方面是了解学生对学习新课内容的认知基础和主 要问题,以更具针对性地突出重点难点。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创设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情境和氛围,通过 个体发言、相互探讨、小组讨论等多种讨论方式,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各抒己 见。) 三、展示点拨,质疑问难(此环节主要是演绎写景的方法

4、) 这时,学生们对景物描写的方法、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但不等于他们就 已经理解, 这个过程需要不断地感悟, 不断地演绎, 不断地验证, 因此我们可以 在设计类似的题目进行演绎训练,而类似的有效训练越多, 学生们的感悟能量就 越强,其学习效率就越显著,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越浓。 所以我们可以继续设计这样的问题:请同学们反复朗读春花图、春风图、 春雨图,继续研究作者运用哪些描写方法,有何作用。下面就“春花图”进行赏 析。 春花图赏析如下: 作者首先准确地抓住春花特征,如桃花是红的、 杏花是粉 的、梨花是白的;其次运用空间顺序,从花树写到花下再到地上,层次井然;第 三运用比喻, 排比等修辞格, 生动形

5、象地写出了春花的鲜艳美丽,生机勃勃; 第 四作者运用了视觉、 听觉、嗅觉等感觉器官, 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一幅春花闹春图; 第五还运用了想像与联想的手法,写得摇曳多姿,使我们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这样写的目的,以突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四、盘点收获,拓展提升(此环节是运用方法,提升能力。 ) 因为学会欣赏景物描写的能力不是终极目的,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写作能 力,也就是学以致用,因此学习的最佳方案是教会学生如何写好景物描写。 五、达标测试,巩固提高 (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1、给黑体字注音( 5 分) 发酵() 筋骨()抚摸( ) 胳膊() 撑伞()

6、2、指出下面的修辞手法( 3 分)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c、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3、背诵比赛,看谁背的最多最好(2 分) (在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理清知识点后,教师应设计一定的达标练习,让 学生当堂训练,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为使不同档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可以采取分层达 标测试,将测试题分出档次,一般可以分为两组,较简单的题目要求全做,较 3 难的题目要求可以部分选做。针对达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再次进行适当的点 拨。) 总之,教师只有教给学生方法,“授之以渔”,才能真正达到教是为了少教和 不教学生就能多学的理想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