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业园区建设的思考.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743361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62.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工业园区建设的思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工业园区建设的思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工业园区建设的思考.pdf(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关于工业园区建设的思考 工业园区建设,也许是所有县级以上政府都在积极思考并全力推动的一项工作,甚至,在一些地 方,乡镇、街道也千方百计谋动此类浩大工程。其原因,核心的就只有一条,就是工业园区建设对一 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工业园区怎样才能建成?怎样才能建得富有成效?全国各地尽管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但也有不少 深刻的教训,并且,似乎没有十分定型的模式或途径可选。工业园区建设,十分值得探究和实践。 一、影响工业园区建设的主要因素 影响工业园区建设的因素,大体可以分为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实际上,宏观与微观因素往往共 同从不同的方面制约或推动园区建设,所以,谋划园区建设必须全面分析,综

2、合运用。 (一)宏观因素影响 第一,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包括信贷政策、货币政策、土地政策、产业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方 面的影响。 2008 年的宏观调控,国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多数园区建设都将面临投融 资的双重困难。 第二,国家和地区产业政策以及产业布局影响。这代表了国家和地区对产业发展的支持倾向,地 区产业纳入国家统筹,势必得到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大力支持。顺势而为则左右逢源,逆水行舟就可 能事倍功半。 第三,区位影响。 一般所指的区位,也叫区位条件,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经济区域中,由于所处 地理位置、交通及物流、自然资源等条件决定的占有人才、资金、资源、市场等要素的经济地位。区 位越

3、好,园区吸引人才、资金、资源、市场的基本条件就越好,在区域竞争中必然占据有利地位。 认识区位应该树立 “相对 ”观念。 “相对” ,是指区位条件的可变化性和区位判断的相对性。一方 面,由于重要要素条件的变化,以及规划建设推动导致地区地理位置重要性变化、交通物流条件变化、 被发现的自然资源或自然资源在一定时期重要性的变化,区位的优劣都可能发生转变。 (二)微观因素影响 第一,园区定位。 定位,代表园区发展的方向,体现了园区的产业特征、投资倾向、基础优势等。 园区定位准确,能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形成园区个性特色,也有利于投资选择,因此,“把握优势、 科学定位 、统筹规划、有序推进”成为很多园区的成功

4、经验。一个谋求发展的电脑投资商会非常自 然地想到要到广东东莞投资;一家想做大的电器企业会非常自然地想到要到浙江慈溪落户,这既是专 业产业集群园区的魅力,也是园区定位作用的体现。 为解决特色园区不 “特” 问题 ,重庆市今年5 月初开始着手对40 区县产业布局全面 “洗牌” 。 重庆市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所所长李勇介绍,市内特色工业园区成立时间较短,每个特色工业园区的 特色产业都被自己 “发散了 ” ,大多都有 2 到 3 个主要产业,一些复合型工业园区则拥有四五个主要 产业。温州则不这么做,在温州人看来,哪怕是一个很小的行业,只要具备足够的产业规模,就能做 成大产业。温州一家专门生产拉链的企业,

5、能够占领全国市场,还有生产袜子、领带、皮带、打火机 的企业,同样可以形成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最终成为一个“巨无霸 ” 。 第二,资源条件。 尽管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存度正在逐步减弱,但资源仍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中 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原材料冶炼加工、能源等资源型工业,对资源的依存度仍然很高,资源的 推动和制约作用都十分明显。 第三,产业配套。 这是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联系非常紧密的具有共生关系的产业集群的形成问题, 通俗地讲,就是产业配套问题,或者说是产业生态问题。配套是围绕园区主导产业进行的配套,包括 生产生活的全面配套。就像沙漠中孤零零的一棵树要不了多久就必然死亡一样。产业生态优化,企

6、业 就会在园区肥沃的土壤、充足的阳光下茁壮成长。在璧山,不出县城,制鞋的所有需求,包括制鞋专 业技术人员及工人、机器设备、皮革原料、鞋楦、装饰、包装、销售、运输等,全都可以满足,这就 为企业的进入创造了良好的生态条件。产业能否配套,对园区建设往往具有决定性作用。 第四,基础设施。 这就是船与码头的问题。基础设施是硬条件,是园区这个平台的基本部分。良 好的基础设施条件为企业进入节约大量时间和经济成本,因此,对企业来讲十分看中。在一些成功的 园区,往往将基础设施与产业配套统筹规划,同步推进。具有这样条件的地区,无疑是企业投资的首 选之地。 第五,投资成本。 园区能不能建设成功,取决于是否有优良企业

7、的进入。决定客商投资的关键性 因素是利润!山本不老因雪白头,商本有道因利而至。只要能赚钱,战乱中的索马里也有人投资;极 度排华的印尼照样有很多中国人去做生意。为了追求更大化的利润,客商在选择投资地时必然对投资 成本进行全面而详尽的比较分析。 投资成本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经济性成本,另一个是社会性成本。经济性成本是地区资源状况、 市场距离、交通物流条件、物资配套能力、劳动力价格等构成的硬成本,一般变化不大;社会性成本 是因国家宏观政策、地方性政策、行政收费、行政效率、社会干扰等方面因素构成的软成本,可变性 比较强。客商的投资选择,决定于其对所有投资意向地两个成本的综合判断。 第六,服务质量。 也叫

8、投资软环境。投资软环境往往直接转化为投资的社会性成本,并且,具有 最大的可变性,因此,坚持硬件不足软件补,强化服务,互惠双赢,是园区建设最可能在短期内产生 明显实效的举措。 一些地方为打造良好的园区服务质量,采取高配园区领导, 实行“一支笔 ”审批制, 赋予园区管委会区级管理权限,并将国土、 规划、建委、环保等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列为管委会成员, 定期召开会议,统一思想,形成合力;有的在园区设立投资促进部,以“墙内的事企业办,墙外的事 园区管 ”为建园宗旨,负责园区招商引资,入驻项目的手续办理以及生产建成中的全程服务工作;有 的建立 “项目负责人制度 ” ,采取 “点长负责、倒排工期、现场办公、

9、跟踪督查”等措施,坚持每周 一例会制度,定期会诊和协调解决园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确保项目引进一条龙服务、项目建设全方 位服务、项目投产经常性服务,促进项目顺利实现落地、生根、发展、壮大;有的针对中小企业规模 较小、实力较弱,新办企业情况不熟、人气不旺的情况,从工商、税务等多层次、全方位,给予资金 扶持、畅通办事程序、解决投资商生产生活困难,加大对企业扶持力度。 第七,地区竞争。 由于各地产业发展的趋同性,特别是在发展的初期,各地在招商上几乎不加也 不愿选择,使各地招商竞争十分激烈。只要有企业想要投资,总是无数个园区在“招手 ” ,导致地区 招商成本越来越高。并且,本是相关的产业,这里也搞,那里

10、也搞,很多工业园区形成不了产业链, 产业积聚效应无从谈起,对园区、对企业都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重庆正在思 考,但操作起来十分困难。 第八,创意推广。 新的时代,不仅存在创意产业,发展经济也需要创意,没有创意的经济不会走 到时代前列。立足产业定位,实施创意推广是对资本吸引最基础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工作。酒香也怕巷 子深。谦虚有时也使人落后。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成绩是干出来的,但有时也是“吹”出来的。 园区建设一方面要扎扎实实做好基础工作,另一方面也要认认真真抓好创意宣传。 二、工业园区建设模式参考 所有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都对园区建设产生影响,都可能成为园区建设的问题,但深入分

11、析起来, 园区建设最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无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大企业好企业怎样才会来?二是在缺钱的情况 下园区怎么建?围绕这两个核心问题,综合影响园区建设的各种因素,各地在园区建设中探索实践了 不少模式。 (一)园区布局模式。总体上讲,园区布局有组团模式和单园模式。现在,组团模式发展正逐渐 成为趋势。但组团发展的思路却有很大不同。一种是单园模式延伸发展,如九龙工业园区,就是A 区先行,容量不足后,拓展B 区,规划发展C 区。另一种是对整个地区的园区按主导产业不同,分 区或分组团建设。 但不管哪种模式, 至少可以说明一点, 就是一园多区, 一区多组团不是障碍, 只是, 每个区或组团要有主导的产业定位

12、和发展方向以及时序安排。 (二)产业发展模式 目前看来,工业园区要有竞争力,产业特色、产业规模是关键。而产业特色、产业规模能不能迅 速形成,产业发展模式是其中的重要因素。园区产业发展模式,归结起来有两条线路: 一是大项目带动模式,即“大项目 产业链 产业集群 ”的扩张式发展模式。这种模式往往依托 地区特有的资源或其他基础优势,通过大项目的引进和做好大项目的配套,以及对产业进行延伸来完 成。比如,西永微电子工业园就是专为台湾茂德集团所建,在引入这家龙头企业后,还吸引了产业链 相关企业入驻,形成了包括芯片生产、封装、测试、电子材料和软件开发等项目的微电子产业集群。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产业链形成快,能

13、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产业集群。但是,这种模式中的大企业的 品质要好,带动性要强才行,同时,发展中不确定因素较多。 二是小企业集成模式,即“小企业发展、整合、配套产业链 产业集群 ”的集约化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是依托地方同类小企业的发展、整合以及大企业的进入,实现产业链的完善,最后形成产业 集群。璧山的皮革业发展就属此类型。从上世纪80 年代开始,在璧山多个乡镇就有上百家的以贴牌 生产为主的皮鞋小作坊,通过近20 年的努力,形成了强大的皮革制造业。这种模式的优点是产业发 展基础好,风险性小,但发展周期较长。 但不论哪种模式,园区产业特色突出十分重要,如果园区饥不择食,将不同产业类型企业简单组 合

14、,这个园区就不能实现1+1 大于 2 的效果,早迟会为园区结构调整付出沉痛代价。 (三)园区招商模式 园区建设离不开招商,各地在这方面可以说是不遗余力,各显神通,尽出绝招。但总体上讲,有 以下几种模式: 一是产业链招商。 即根据园区产业集群发展方向,主动策划推荐产业链项目,吸引对此类项目具 有投资意向的企业进入的模式。 这种模式的成功, 是因为一个置身于产业集群中某一产业环节的企业, 可以获得降低营运成本、提高市场认知度、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等多种经济功效。因此,这些专业 的产业集群园区往往不需要特意去招商,很多投资商都会慕名前来考察。但从工业园区产业演变规律 来看,产业集群的形成都要经历一段

15、艰难的初期阶段,只有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之后,园区经济的发展 才会进入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发展时期,因此,就是产业链招商,在初期开展多种形式招商也是 十分必要的。 二是园园合作。 即产业或企业规模不相竞争的园区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要紧密,最好能够形成 利益协作关系, 而不仅仅是在形式上或感情层面。这是针对不同地区所处不同发展梯次和不同区域对 产业以及企业的不同选择提出的一种模式。通过园园合作,针对自己园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主动对接 主城和发达地区园区,在这些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规模调整的过程中,实现招商。最典型的就是 利用主城 “退二进三 ”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机遇,充分依托主城和沿海发达地区

16、园区与此类企业 的特殊关系成功招商。 三是委托招商。 这种模式是指政府与投资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招商局或与有关方面有密切关系 的机构或人员签订委托、代理招商协议,代为招商的方式。这种招商模式依托的就是中介、各地招商 局和有关人员掌握的投资人的大量可靠信息。由于这种模式依托的是具有专业能力的专门工作的机构 和人员,招商效果往往较好。但政府必须首先支付一定的协议费用。 四是平台招商。 如成都蛟龙工业港平台建好后,由蛟龙工业港依托自己建设的发展平台开展自主 招商就是这种方式。具体方法上和政府招商类似。蛟龙工业港在全国及海外设立了26 个代理招商办 事处,通过委托、代理协议方式进行招商引资,工业港既不

17、派驻人员,也不支付费用,而是引入企业 所交保证金按比例返给代理商作为奖励。同时加强与引入企业的合作, 将其作为以商招商的重要载体。 五是驻点招商和小分队上门招商。这种方式是,有目的地在一些地区设立招商办事处或派出人员 安营扎寨长期做工作,也可以在特定的时间派出小分队针对性通过多种形式“上门找商 ” 。这种方式 强调针对性,要打有准备之仗,防止盲目行动。 六是以商招商、以企招商。这是政府给出优惠政策,企业为产业配套或做大市场的需要,主动牵 线搭桥,引进相关企业方式。曾经希望在万盛落户的欧凯电器,到荣昌后就引进了电机生产、产品包 装企业。 七是举办洽谈会或专场招商会招商。 八是网上招商。 这种方式

18、基本只能起到发布信息的作用,对促进投资人投资问题上,效果不太明 显。 (四)园区建设筹资模式 这是园区建设的另一个关键问题。目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筹资大致有以下一些模式: 一是政府主导模式。特点是:财政投入,负债发展。不少地区在没有其他筹资途径但又急需迅速 建设时,往往采用土地等资产或资源抵押贷款,完成园区建设投入。这种模式颇有破釜沉舟的味道, 政府投入大,风险也较大,但启动迅速,规划统一,布局合理,筹资和建设周期较短。 二是企业主导模式。特点是:政府授权,企业构建平台。璧山的奥康工业园、成都双流蛟龙工业 港都是这种模式。政府只是将地交给企业,政府在园区道路建设、自来水厂建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

19、 施建设上给予了适当补贴,由企业完成园区拆迁、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园区平台,然后,由企业通过 对园区的招商和管理实现企业利润的同时完成园区建设。双流蛟龙工业港通过这种模式实现了政府、 农民、投资者和开发商多赢。这种模式政府风险最小,但如果平台区位不好,企业实力不济,招商受 阻,园区建设时间可能拖得很长。然而,由于企业成为园区建设的主体,在园区建设水平和招商上都 会不遗余力, 园区平台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最强的。我区目前提出的南桐工业园就可以参照这种 模式建设。 三是 BOT 模式。 即建设 经营移交,是指政府通过协议将基础设施的建设、经营和管理权让 渡给项目的投资者和经营者, 协议期限届满,

20、投资者和经营者无偿将该设施移交给政府的投融资方式。 这种模式的核心是通过出让经营权来冲抵建设投资。此外,BOT 模式还演变出以下模式: 1、BTO 模式 , 即企业建设 转让政府 政府机构经营或投资人与政府机构经营; 2、BOO 模式,即建设 拥有经营 , 企业建设并经营某项产业项目 , 但是并不将此基础产业项目 移交给政府或政府机构。 3、BLT 模式 ,即企业建设 政府租赁 移交政府的模式。 四是 BT 模式。 BT 是 BOT 模式演变而来,所不同的就是在建设和移交之间没有了经营环节,政 府(或政府下属的公司)必须按约定总价(或完工后评估总价)分期偿还投资方的融资和建设费用。 这种模式实

21、际上是将资金压力后移,以缓解园区建设初期资金过大压力的一种模式。 BOT 和 BT 往往根据不同的项目针对性使用。一些地方就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包装成招商项目, 供水厂、热电厂、污水处理厂、员工村及休闲中心等配套基础设施,采取BOT、BOO 等模式建设, 路网采取 BT 模式建设,来缓解资金不足的压力。 五是代建模式 。这种模式是将本应由政府或资源企业投资建设的基础设施,先由使用企业投资建 设,然后,建设费用在使用企业的使用费用中抵扣。这种模式需要基础设施使用企业大量垫资,除特 殊情况外,使用企业并不愿意选择这种模式。 六是综合模式。 就是借鉴经营城市做法,树立经营园区理念,按照市场化运作,加大

22、园区建设投 入力度。一方面做好土地经营文章。现在的各类工业园区,将来都是城镇的新区。因此,工业园区不 能全都是工业,必须有适度的“三产 ”布局和其他社会功能的配套。为此,在园区规划布局上规划商 贸用地,通过拍卖商贸用地的收益来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把园区的后勤服务设施以及标 准厂房建设等,作为招商引资项目,推向市场公开招商,吸引外来资金建设,减轻园区建设投入的压 力。再一方面把园区作为项目来运作,一种是由园区出资成立项目业主,由项目业主实行规划、 设计、 建设、经营 “四统一 ” ,以及项目前期实施和运行的“一条龙 ”管理。另一种是吸引大企业大集团来 投资,把园区作为独立法人运作,由企

23、业统一进行园区配套和标准厂房建设,入园企业向园区 (企业) 租赁厂房生产。只要敢于善于让利于客商,相信就有人愿意拿出钱来帮我们建设工业园。 在这方面有很多典型案例。九龙坡九龙园区起步建设阶段,35 万元起家,以资金运作为突破点, 围绕“以事举钱,以钱兴事,事随钱兴,钱随事长” ,确立起 “敢于负债、勇于投入、以地融资、以 税偿息 ”的思路,积极发展银企园关系,通过贷款、催款、抵款、担保等多种融资手段,摆脱了“资 金不足启动难 ”的困境。四川简阳工业园建设初期投入的5400 万元,其资金来源就包括:利用城市 土地资源,修建河坝有70 亩地拍卖获得2000 万元;公交公司开通至园区班车上交700

24、万元;财政挤 出 2000 多万元(来源于拍卖砂石开采有偿转让权获1.47亿元) 。 (五)园区用地模式: 由于国家政策和规划预见性等方面的问题,园区建设用地也是园区建设中非常棘手的问题。为较 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各地在园区用地模式上除征地、租地外,有不少创新的做法。 一是征、租结合(公共部分征,企业用地租)。这方面,双流蛟龙工业港的做法值得学习。在征、 租结合的总思路下, 双流县政府主动协调调整规划,通过几年努力逐步解决了双流蛟龙工业港的规划 及用地合法性问题;其次,蛟龙工业港采取统一规划,集中修建农民新村,并按住房35m2/人和门面 5 m2/人进行安置,农民不出钱,工业港也不给补助,可办理

25、农房证,通过这个办法解决农民迁居安 置问题;第三,通过农民土地入股保障基数超额分红,解决农民土地租用问题;此外,出台优惠政策 帮助失地农民就业, 同等条件下入驻企业和园区管理优先招用失地农民,对安置就业企业给予优惠政 策,促进迁出农民生活稳定。 二是 “先租后征 ” 。 三是城镇闲置土地和改制企业存量土地置换。坚持 “腾笼换鸟 ”办法,把城区企业置换到园区, 把城区建设新争取到的土地指标调换到园区,以此多渠道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 区别轻重缓急,把有限的土地资源向优势企业和重大项目倾斜,确保重点项目建设用地。 四是土地整治,新旧置换。 五是闲置复耕,增加指标。在我区,旧厂区、矿区、采空沉陷区闲置土地,都可以采取这种方式 来获得更多的土地指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