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国神社问题对中日关系的影响.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744139 上传时间:2019-12-0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83.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靖国神社问题对中日关系的影响.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靖国神社问题对中日关系的影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靖国神社问题对中日关系的影响.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靖国神社问题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李 正 洙 摘 要: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的核心在于参拜者的历史观。如何看待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帝 国主义所推行的对外扩张和侵略邻国的不光彩历吏,如何认识东京远东军事裁判的结论,乃 是今日靖国神社问题的根源所在。对日本来说, 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并不单纯是一个历史认识 问题,而且是一个很重要的国家战略问题。 众所周知, 日本的政界首脑和内阁阁僚们参拜靖国神社而引起的中日关系的冷却,是长 期阻碍中日两国关系正常发展的问题。由此而引起的所谓“政冷经热”的怪现象已有多年, 至今两国关系还未完全回到正常轨道。 参拜靖国神社问题的核心在于参拜者的历史观。如何看待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帝国主义所

2、 推行的对外扩张和侵略邻国的不光彩的历史,如何认识东京远东军事裁判的结论,乃是今日 靖国神社问题的根源所在。21 世纪初期中日关系能否实现双赢发展,关键在于如何对待东 亚秩序。毋庸置疑,其首要条件就是处理好由参拜靖国神社而引起的政治矛盾。 一、战争中的靖国神社与日本对华政策 神道原本是日本传统的民族宗教,最初以自然崇拜为主,属于泛灵多神信仰。在鸦片战 争中, 日本目睹了清王朝的惨败,对中国文化抱有崇拜之心的对华观也迅速发生转变。否定 中国文化,攻击当时“宗藩体系”下的亚洲国际秩序,采取富国强兵的国策,这使得日本一 跃而步入帝国主义国家行列。从中日甲午战争开始,日本加紧了对亚洲邻国的侵略。虽然日

3、 军在军事、 经济方面取得了成功,但是日本帝国主义需要一个使其帝国主义侵略路线得到合 理化的理论体系。 为了使日本的侵略政策得以顺利进行,日本意识到压制国内民主主义的发 展,制定一个极端民族主义的、国粹思想体系的必要性。随着对外侵略政策的扩大,日本也 需要建立一个能代替“宗藩体系”,以日本为中心的近代日本文化、思想体系和理论。于是 近代日本政府对土生土长的神道进行了改良,以崇拜天皇为中心内容的国家神道被指定为日 本的国教,在国内进行法西斯统治,在国外极力推行日本国家神道(见下表1),实行皇民 化教育。 表 1 日本在海外所建的神社数 年代北美南太平洋东南亚中国中国东北部台湾朝鲜萨哈林 至 19

4、00 年 0 0 0 1 0 2 0 1901 1905 12 0 0 1 1 2 0 1906 1910 0 0 4 2 5 3 1911 1915 0 2 15 9 2 2 1916 1920 0 3 9 3 26 3 19211925 27 0 5 1 6 61 19261930 2 1 6 7 27 19311935 4 29 26 1 17 1936 1940 26 98 15 9 7 19411945 15 127 14 合计 12 27 52 290 65 74 120 在对华政策上, 日本为了削弱中华文明的优越地位,在国家层面上制造 “中国蔑视观念” , 掀起了一股全盘否定中国

5、文化、蔑视中国人的舆论。福泽谕吉的脱亚论就是其中的代表 作之一。福泽声称:“让朝鲜人彻底打消崇拜中国心理的最好的武器就是武器弹药”,还说 到:“日中战争是为文明而战,击沉支那军舰,把要钱不要命的支那军队歼灭掉, ,应立 即进军东北三省,归其为日本领土”。这些言论助长了日本军队在侵略战争中肆意杀害中国 人民的行为。 另外,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欺骗日本人民为其侵略战争卖命,进行“洗脑教育”,强迫日 本人民接受国家神道教育,把靖国神社推崇为战魂聚集的“圣地”, 把为其侵略战争而战死 者当做“神”,并将其供奉在靖国神社。从明治时期开始,在靖国神社供奉的牌位共有 2 466 565柱。为了树立日本国家神道文

6、化,日本在殖民地推行皇民化教育,强制参拜神社、 学习日语。 由此可见,对日本来说,靖国神社并不单纯是一个历史认识问题,而是一个很重 要的国家战略问题。 它是日本国家神道的象征,是代替中国文明而树起的新亚洲文化的象征, 也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精神堡垒。 二、战后的靖国神社与日本对华战略 1945年 8 月 15 日,日本天皇裕仁通过广播发布“终战” 诏书, 宣布接受 波茨坦公告 无条件投降。此后,开始了“盟国”对日本历时7 年的军事占领。在国际民主力量、参加作 战的同盟国家、 饱受战争惨祸的亚洲各国人民和日本国内民主势力的强烈要求下,美国从其 全球战略需要出发,为了打击日本军国主义势力,遂按照 波茨

7、坦公告等国际协议的规定 发布了一系列指令,在各个领域推行“民主化”和“非军事化”。盟军司令部在日本推行的 民主改革, 尽管有很大的局限性,但还是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特别是取缔了支撑极端国 家主义思想的机构及团体,并“肃清”了它的骨干分子。但是在处理天皇的战争责任和靖国 神社以及战犯等问题上留下了很多后遗症。日本著名的学者井上清一针见血地指出,“天皇 是日本的最高统治者,自 1931 年至 1945 年的战争中, 他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这场战争如 果没有他的权威和意志、决定的话, 是不会发生的。 盟军没有处理好天皇战争责任是战后日 本军国主义思想复活的最重要的原因。”可是到了1948 年,在中

8、国大陆,随着中国人民解 放军的节节胜利和苏美关系的冷却,使美国的对日占领政策发生了大转变。为了牵制中国和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重新武装日本,打击日本国内的社会主义思潮,扶植日本的保守 政治势力。 被判为甲级战犯的岸信介竟然在出狱后不久就当上了日本的首相,这充分说明了 战争中的军国主义思想在战后因其历史原因得以保留、继承和发展下去。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 1950 年朝鲜战争的爆发,给日本经济的复兴带来了转机。日本从1956 年开始进入高速增长 阶段以后,到1968 年终于超过法国、英国和联邦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经济的成功、亚洲局势的混乱、冷战的加深、 日本保守政治势力的

9、重新掌权等种种因素 延缓了日本对战争的悔改和反省。这样的国内外局势给了日本右翼政治家以可乘之机。战后 的靖国神社就是在这样的土壤下,逐渐恢复了战前的气势,日本的右翼政权一步一步为军国 主义翻案。 甲级战犯的合祀和参拜、自卫队的不断强化、对亚洲的傲慢外交等,就是很好的 见证。 战后由于冷战的开始和中国国内发生“文化大革命” ,亚洲其他国家又忙于完成国内革 命和建设, 错失了追究日本战争责任和历史认识的机会。经济上占世界第二位并在军事上把 日美同盟作为其后盾的日本根本没把还没站稳的亚洲放在眼里,在他们心目中亚洲仍是以前 的“软弱可欺的亚洲”。日本不仅没有清算侵略战争的罪行,而且其政治日趋保守化,外

10、交 政策趋于强硬。日本不仅没能树立替代国家神道的适合于新的国际形势下贯穿于战后政治、 外交的进步思想体系,反而延续了战争中的国家神道精神,企图以新的国家神道来统治日本 井处理亚洲外交. 表 2 历任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统计表 首相参拜次数 东久逊宫稔 1945年 1 次( 8 月 18 日) 币原喜重郎 1945年 2 次( 10 月 23 日、 11 月 20 日) 吉田茂自 1951 年至 1954 年 5 次 岸信介自 1957 年至 1958 年 2 次 池田勇人自 1960 年至 1963 年 5 次 佐藤荣作自 1965 年至 1972 年 11 次 田中角荣自 1972 年至 1

11、974 年 5 次 三木武夫自 1975 年至 1976 年 3 次 福田赳夫自 1977 年至 1978 年 4 次 大平正芳自 1979 年至 1980 年 3 次 铃木善举自 1980 年至 1982 年 9 次 中曾根康弘自 1983 年至 1985 年 10 次 桥本龙太郎 1996年 1 次( 7 月 29 日) 小泉纯一郎自 2001 年至 2006 年 7 次 从表 2 可知,历任日本首相中没有参拜靖国神社的只有13 人(片山哲、芦田均、鸠山 一郎、石桥湛山、竹下登、字野宗佑、海部俊树、宫泽喜一、细咱护熙、 羽田务、 村山富一、 小渕惠三、森喜朗)。其中,宫泽喜一首相迫于“日本

12、遗族会”的压力,于1992 午 11 月以 个人的身份参拜。 其余历任首相不顾违反宪法之嫌,强行参拜的最大原因就是日本政治右倾 化,其表现是在朝野上下否定侵略历史和对外持强硬态度。可以说,坚持参拜靖国神社,这 对日本、 对亚洲外交没有实质性的好处,日本之所以一定要坚持参拜,并在随军慰安妇问题、 主张采用删去南京大屠杀等的右翼历史教科书问题、反对“村山谈话”等一系列的问题上, 与中国针锋相对,其目的在于为侵略战争翻案。 在外交上, 日本煽动鼓吹中国威胁论,并以削减对华贷款等方式牵制中国。在领土问题 上,日本又三面树敌(中国、韩国、俄罗斯)。这表明日本对待亚洲邻国的态度和认识,与 战争时期相比没有

13、实质性的变化。战争中所持有的蔑视亚洲思想一直延续下来。在这样的政 治环境中,美化过去的侵略战争、鼓吹国家神道主义精神、参拜靖国神社,这是必然的,也 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贯彻日本历史的正当性,日本右翼政治势力和靖国神社千方百计地邀请外国政界、 宗教界以及知名人士参拜靖国神社,欲借此向中国、韩国等反对参拜的亚洲国家施加压力。 迄今为止, 参拜靖国神社的外国和地区首脑以及所谓知名人士主要有台湾的李登辉、前台湾 立法院院长张道潘、阿根廷前总统呼仑德志、泰国国王普米颇等。 很显然,宣扬“皇国史观”、隐瞒和否定日本对外发动侵略战争的罪行、强行参拜靖国 神社、 谋求“政治大国” ,是期望在军事、 外交方面借

14、助日美同盟,保住日本在亚洲的利益, 在政治、 经济上继续当亚洲领袖,这就是日本的国家战略。有的中国学者认为日本政要供奉 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病根在于错误的历史认识。但是这并不是全部。 坚持参拜靖国神社, 重新恢复昔日“强大的大日本帝国”,这才是日本的本意。 可是到了20 世纪末,日本的“泡沫经济”破灭,社会面临严峻的“高龄少子化”的挑 战,自朝鲜战争的特需起家一直高速前进的经济发展势头严重受阻。同时, 中国的快速崛起 和亚洲的觉醒, 再也不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随心所欲。随着中美关系的变化,日本在中美关 系上所起的作用相对减弱。激变的亚洲局势暗示日本,延续“皇国史观”的亚洲外交已行不 通。战后,

15、没有对侵略战争彻底反省和悔改的日本正在付出巨大的代价。 三、中国对靖国神社问题的立场 以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为代表的所谓的“历史认识” 的问题, 一直成为中日关系发展的绊 脚石,长期阻碍着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虽然我们对靖国神社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但笔者认为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靖国神社问题看得过于简单,只认为它是日 本军国主义的思想产物以及利用它侵略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精神手段;二是简单地将靖国 神社问题归属为历史认识问题,限定在中日两国对历史的看法以及意识领域上的差异范畴; 三是盲目地对其进行批判,未从战略、外交、政治等多方面进行细致的研究;四是对靖国神 社问题的研究范围狭窄

16、,难以给中国的外交和政治提供更有效的理论依据。日本对国家神道、 靖国神社问题的研究相对而言更深入,涉及面也更广,并且从历史、军事、思想、宗教、法 律等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靖国神社关涉日本的国家战略问题。日本战败以后, 因种种原因 对日本的战后处理变得相当模糊,美国考虑战后对日本的占领和统治,保留了天皇制和军国 主义思想的大本营靖国神社,并不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以至日本一小撮国粹政治家利 用战后混乱的局势和美国想利用日本牵制苏联和中国的心态,想方设法美化侵略战争并利用 靖国神社试图重振“国家神道”精神。 日本右翼势力如此顽固坚持靖国神社及其参拜的原因,就在于靖国神社代表明治维新以 来,通过一系列

17、侵略战争树立的代替中国文明的“新日本近代文化”。为了固守这个文化优 势,战败后的日本一直利用其经济势力拉拢东南亚各国,展开对中国围困的外交政策。中日 实现邦交正常化之后,日本自居亚洲 “盟主” , 依仗日美同盟牵制中国的基本政策从未改变。 日本保守政治势力与右翼势力欲继承和发展“国家神道精神”来统一国内的意识形态,并为 今后的战争和纷争做准备。战败后,日本的保守势力借助日美同盟,暗地增强军备,试图修 改和平宪法, 使其向海外出兵合法化,并逐步缓和武器的使用限制,把日美同盟的范围扩大 为台湾问题、朝鲜半岛问题,甚至连“钓鱼岛”问题也适用于其同盟范围内,使中日、韩日 关系变为很敏感的问题。在此国际

18、形势下,日本更加重视靖国神社所包含的意义。 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第一次参拜之前,当时刚上任的驻日大使武大伟曾经指出:“参拜一 般的战死者无任何问题,可问题就在于参拜合祀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这个发言正吻合中 国政府一直主张的战争责任论。就是把“日本军国年义”和一般的日本国民区别开来,侵华 战争的主要责任在于日本军国主义者,并不在于一般的日本民众。从提倡新国家主义的中曾 根首相参拜靖国神社开始,参拜靖国神社就引发了中日、日韩之间的争端。在这个争端中成 为主要问题的并不是甲级战犯的合祀,也更不是只代表一个宗教法人的靖国神社,而是日本 政府明知甲级战犯合祀于靖国神社,仍然坚持参拜的政治行为。把合祀的甲级

19、战犯不仅作为 “英灵” (护国之神)来供奉祭奠,而且政界和政府要人络绎不绝地去参拜,把侵华战争合 法化、合理化这样的行径令人怀疑其真实的意图。 为了顾全中日两国双赢的东亚政治格局,中国在历史问题上做出了很大的让步。其实靖 国神社所供奉的灵位、祭奠的亡灵绝大多数是在侵华战争中战死的所谓的殉国者。先不提甲 级战犯, 连靖国神社的存在本身就会让中国人民联想起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行为的“痛苦的历 史遗产” 。但是中国政府不把这些普通士兵的灵位作为问题,只是把参拜作为问题提出来的 目的就在于清算不幸的历史,面向未来, 建立友好的近邻关系。其实当年中曾根首相第一次 作为首相参拜的时候,时任驻日本大使章曙曾对日

20、本媒体谈到,只要把甲级战犯的合祀问题 处理好,靖国神社的问题就可以找到解决的方法。 1985年中曾根首相参拜的时候,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就指出:“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 略战争不仅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而且也给日本人民带来莫大的痛苦。日本首相 参拜合祀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极大地伤害了那些 被日本帝国主义蒙受灾难的, 以中日两国为代表的亚洲人民的感情。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帝国主义之外的日本人民 是跟中国人民同样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受害者。” 上述发言包含着两个意义:第一,号召日本国民同中国人民携手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复 活。第二, 表明了虽然在战争中蒙受了很大的损失,但着眼于未来,为中日两国

21、的友谊和共 同发展, 抛弃狭隘的民族复仇主义,并说服日本人民理解中国政府的立场。战争的主要责任 在于那些少数挑起战争的战争罪犯,并不把广大日本普通士兵看做是战争罪犯的中国政府的 立场,对于饱受战争灾害的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政治上的让步。中国把焦点集中在日 本政治家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上,目的是在于中国政府着眼于未来,建立起良好的中日外交 关系。 对此高桥哲哉先生指出:“在日本, 大家误以为中国政府通过彻底追究日本首相的参 拜靖国神社的问题,来追究日本的战争责任问题。但事情并不如此,中国政府把这个问题缩 小为甲级战犯, 把这个问题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解决这个政治问题”。供奉于靖国神社的 并不仅

22、仅是甲级战犯,乙级和丙级战犯的牌位也为数不少。另外, 在中日战争中战死的高级 将领的牌位也在其中,如果中国政府真要把这些责任追究到底的话,不会不提这些人的供奉 问题。 胡锦涛主席在这个问题上阐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这个问题的解决取决于日本政府 高官是否中止参拜靖国神社”。在中日联合声明中明确地提到,历史认识问题作为中日 关系发展的基础,一定要处理好,这个问题是日本得到亚洲诸国信任的首要条件。可是,小 泉纯一郎在日本首相任内却无视日本政府的承诺和邻国的抗议,一意孤行, 一而再再而三地 去参拜,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以及亚洲广大人民的感情。 四、靖国神社问题解决方案与中日关系 如果把中国政治上的让步考虑

23、在内的话,可以把 “分祀” 视为当前可行的折中的方法之 一。虽然“分祀”并不能彻底解决靖国神社问题,但无疑是一个逐步解决问题的思路。作为 权宜之计, “分祀”至少能缓解当前敏感的对立和矛盾。所谓“分祀”就是把已合祀的牌位 移到靖国神社以外的设施祭奠的宗教仪式。虽然靖国神社表示反对并声称:“本(靖国)神 社里的祭神并不是物质层面的,而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存在。换句话说,是奠祀者的心情。即 使靖国神社被烧得一干二净,供奉的灵还会在那里徘徊,神道没有所谓的 分祀这个概念” 。 但是, 靖国神社的种种社规是其战前成为国家神道开始通过逐渐补充、改写等方式而形成的, 并不是从古至今一直延续下来的,不能实行分祀

24、的理由难以成立。 关于靖国神社间题,加文?麦考马克在其附庸国美国怀抱中的日本一书中如此 指出:“关于这个问题(靖国神社),目前有三类解决方案。一是将14 名甲级战犯的牌位 移出靖国神社; 二是通过国家化将神社由私营的宗教机构(神道教)变为国家的设施,从而 改变靖国神社的性质;三是根据宪法中关于宗教活动款即第二十条第三项的规定,将靖国神 社参拜及仪式作为文化例外看待”。第一种方式其实为天皇和首相的参拜铺平了道路。 而第二和第三方案实际上是复活国家的神道活动,使参拜靖国神社活动合法化和永久化。 如果日本没有对侵略战争的深刻反省和正确的认识,“分祀” 绝不是根本性的解决方法。 只有在理清日本全民的历

25、史认识,正确定位过去的侵略战争,站在“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的原则下,始终如一地坚持“和平共处、世代友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共识平台,与 亚洲邻国共图和平友好外交关系的时候,才能在此问题上见到真正的曙光。更重要的是日本 应该看到亚洲局势的变化,改变其以“皇国史观”为核心的亚洲战略,谋求与亚洲共同发展 的和平政策。 靖国神社是日本战前国家神道体制下起核心作用的神社。战后,靖国神社自称其宗旨为 “赞美为国捐躯的英雄,举行祭奠,弘扬其神德,教育信奉神道,安慰遗族和崇拜者,为社 会的福利做出贡献” 显然把作为宗教法人的靖国神社作为政府的追悼设施不仅有违宪之疑,而且对靖国神社 的参拜持有不同观念的广

26、大日本国民来说也是不愿接受的。政府对待靖国神社应坚持原则, 那就是对所有的宗教团体一视同仁,在不侵犯信教自由的前提下,应遵守宪法所规定的政教 分离的原则。 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来的便是建设一个新的国立追悼设施(包括千鸟偃墓地)的说法。 对其必要性,田中伸尚先生指出:“无须赘言,自从明治维新以来,跟日本有关的对外战争 (战争,争端, 事变等)中死去的人为数不少,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失去了无数的生 命。有的虽然没有战死,但肉体和精神上留下很深的创伤和痛苦。战败后, 日本根据新宪法, 日本政府决意永不再战,构筑与亚洲及世界的永久和平。今天的日本的和平背后有数不尽的 牺牲, 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个事实,

27、为了日本和世界的和平,我们世世代代要和平相处。吸取 沉痛的历史教训, 为守住和维持和平, 应尽不懈的努力。 应悼念在战争中死去的无数的生命。 正因为如此,追悼和和平纪念是不可分离的整体,建设一个象征性的国家设施是很有必要 的。”至于追悼的对象,中国在这个问题上已经做出政治上的重大让步。把焦点集中在甲级 战犯, 把其他的无数的日本人和军人视为日本军国主义的牺牲品。但是, 日本不应把中国政 府的让步视为对多数战犯的饶恕和放弃追究战争责任的态度。如果新建的国立追悼设施里包 含所有的战死者,将意味着里面包含所有的战犯。从广义上讲,所有的侵略者都是战犯,正 因如此, 即使建设新的国立追悼设施,其奠基的方

28、式以及在外交礼仪上的处理等问题仍有待 于研究和磋商。 高桥哲哉先生指出:“问题的实质并不在于建设什么样的国立追悼设施,设施只不过是 设施,问题是现在的日本政治。也就是说,国家如何定位并使用设施。”不应该忘记的是中 日关系发展到今天这个局面,也有它的历史原因,“, 战后的日本回到国际社会的过程就 是靠着日美关系的正常化而进行的。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日本偏向美国的外交政策是不可避 免的。 在冷战体制下, 美国为了达到利用日本牵制中国的目的,采取压制日本的进步势力并 支持右翼保守政治。日本屈膝于美国,只顾战后经济复苏和高度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忽略了 日本的战争责任问题以及对历史认识问题的处理。如果包括右

29、派在内的日本人不理解这个问 题的严重性并要为之解决不付出努力的话,日本在亚洲会成为孤儿”。 五、日本新政权下的靖国神社问题走向 中国的综合国力已今非昔比,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 中日关系也已发生微妙的变化。2008 年 9 月 24 日自民党新总裁麻生太郎当选为首相。以极右分子著称的麻生,于2005 年 11 月 13 日在鸟取县发表讲演时为小泉参拜靖国神社辩解说:“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禁止以国家 最高荣誉来祭拜为祖国献出生命的人,对他们表示敬意和感谢是理所当然的事”。之后, 他 在接受新闻采访时声称,靖国神社里的游就馆 “没有美化战争, 而是如实反映了当时的状况”。 接着他又在一次讲话中声称:“

30、世界上在谈论靖国神社的国家只有中国和韩国, 我们不用 担心日本是否会被孤立或不受欢迎”。如此一向被称为右翼派人物的麻生执政以后,其态度 大为转变,特别是2008 年金融危机发生以后,麻生太郎及其内阁成员没有出席靖国神社的 参拜活动。 在靖国神社问题上一改往日强硬的态度,显露出对此问题的另一种取向。毋庸置 疑,日本右翼势力能够猖獗的原因就是依仗其强大的军事、经济等综合国力作后盾。中国、 韩国等亚洲各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使东亚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亚洲的整体势力已不容忽 视。面对这样的东亚及国际形势,注重实利的日本不得不重新调整与亚洲诸国的关系,在靖 国神社参拜问题上不敢轻举妄动。上任以后的麻生太郎

31、的态度似乎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面对国内外的政治形势,日本政府在历史问题上不敢疏忽大意,表现出积极的态度。麻 生太郎批评并撤换了否定“村山谈话”,美化侵略与殖民统治的航空幕僚(空军司令) 田母神俊雄。麻生太郎说:“田母神身为航空幕僚,说出与政府表态不相一致的话,是不妥 当的,是不符合文民统制的。” 小泉政权以后的日本政府如何面对靖国神社问题以及历史认识问题,我们将拭目以待。 在国家战略问题上, 日本如果顽固坚持国家神道观念,并试图利用它来煽动国内的民族情绪, 并在敏感的政治、 外交、军事问题上把其作为理论体系,那么靖国神社问题不仅得不到解决, 反而会给日本和亚洲的关系带来致命的负面影响。对日本来说, 最重要的是认清当前的亚洲 及世界形势,及时调整和转换其对亚洲的保守政治和外交政策。 中日共同构筑东亚共同体,将是最有利于未来中日双赢发展和两国与东亚的协调发展 的。中国所提出的“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总方针和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损”的 历史教训符合中日两国利益。 (环球视野摘自2009 年 8 月延边大学学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