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分析.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747915 上传时间:2019-12-07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8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分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分析.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数与代数”领域里的比例的意义、比例的性质、解比例; 还教学“空间与图形”领域里的图形放大与缩小、比例尺的意义、解决与 比例尺有关的实际问题。 把两个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教学,既能赋予比例丰富的现实意义,又 能理解图形放大、缩小的数学含义,还能使解决比例尺的实际问题有更多 的思路与方法。全单元编排7 道例题、三个练习,分成四段教学。例1例 3、练习九,图形的放大与缩小、比例的意义;例4例 5、练习十,比例 的性质、解比例; 例 6、例 7、练习十一,比例尺的意义和解决实际问题;“实践活动”进一 步体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图

2、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比例将简 单图形放大或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使学生联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理解比例的意义和作用,认识比例的 “项”、“内项”和“外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 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3、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作用,会求平面图的比 例尺,能看懂线段比例尺,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 离。 4、使学生在认识比例、应用比例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不同领域数学 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义和能力,丰富解决 问题的策略,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3、,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2、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作用,会求比例尺,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 的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2 第一课时:图形的放大与缩小(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38 、39 “练一 练”和练习九的第1、2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按一定 比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 2、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 活中的应用,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能利用方格纸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 的比例放大或缩小。 教学难点

4、:使学生在观察、比较、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感受图形放大、 缩小,初步体会图形的相似,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设计思路:本课设计中,利用长方形图片放大的具体情境导入,让学生直 观感受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设计中安排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探究的观察、操 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放大和缩小。引导学生通过 分析,以及数据的比较,体会图形的相似,感受图形放大、缩小在生活中 的应用。这样设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交流空间,增强学生主动探索的 意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练习纸、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小圆的半径是2 厘米,大圆的直径是3 厘米,大圆和小圆的直径比是 (), 大圆

5、和小圆的周长比是()。 2如图所示,甲和乙是两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甲和乙两幅图中的阴影面 积的比是()()。 3 二、 对比导入、揭示课题 情境演示:呈现例1 图片在电脑上拖动鼠标并把长方形图片放大的情境。 师:把放大前后的两幅画相比,你能发现什么? 为什么刚才看不清而现在能看清楚了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相比,其 中的变化又有什么规律?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图 形的放大与缩小 这就要涉及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图形放大和缩小(板书课题) 三、联系实际、形成概念 1、 课件出示两幅图片的长和宽。(原来长方形画的长是8 厘米, 宽是 5 厘米; 放大后长方形画的长是16 厘米, 宽是

6、10 厘米。 ) 教师:放大后图片的长是多少?原来图片呢?我们把这两条边叫做对应边。 放大后图片和原来图片对应的长有什么关系?(放大后的长是原来的 2 倍,放大后的长和原来的长的比是2:1)我们就说把原来的长按2:1 的比 放大。 放大后的图片和原来图片对应的宽分别是多少?它们有什么关系? (放大后的宽是原来的2 倍,放大后宽和原来宽的比是2:1 ,把宽按 2:1 的 比放大。 ) 教师小结: (课件同时出现长度和宽度)把长方形画的长和宽都放大到原来 的 2 倍,放大后的长方形和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多少?(2:1 )这就 是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 的比放大。 教师:如果反过来,把第二幅图变

7、化成第一幅图,对应的长发生了什么变 化?宽呢?缩小后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的对应边的比是多少? 我们就说把第二幅图按1:2 的比缩小。对应的长和宽是原来图形的几分之 几呢? 2、完成练习九第1 题 课件出示: 图中几号图形是 1 号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几号图形是1 号缩小后的图形, 它们分别按怎样的比变化的呢?想一想,填一填。 学生汇报。 小结:图形放大或缩小时要注意什么?(所有对应边都要同时按相同的比 4 放大或缩小) 四、运用概念,动手操作 1、教学例 2 课件出示教学例 2 教师:按 3:1 的比放大长方形,放大的长方形长是几格?宽呢?会画吗? 如果按 1:2 的比缩小长方形,长和宽又是多少

8、呢?会画吗?开始。 学生汇报,说说你是怎样把这个长方形放大的?课件演示。怎样缩小的呢? 教师:观察上面的3 个图形,你有什么发现?(每个长方形的长和宽的比 都是 2:1 ,变化后长方形和原来图形的面积比是9:1 和 1:4,图形的所有对 应边都按照同样的比不放大或缩小) 教师小结:可以看出,不论是把长方形放大还是缩小,每组对应边的比是 相同的。 2、教学试一试 课件出示试一试: 教师: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按2:1 的比放大这个三角形,会画吗? 学生在书上画出按指定的比放大三角形。 学生结合自己画出的图形说说怎样画的。 (课件演示) 教师:量一量,对应的斜边也是按2:1 的比放大的吗? 教师小结

9、:按2:1 的比放大这个三角形时,把它的两条直角边按2:1 的比 放大,对应的斜边也跟着放大2 倍。 五、巩固概念,分层练习 1、完成练一练 按 1:2 的比把下面图形缩小,你会画吗? 说说怎样画的。 教师小结:缩小图形时,所有对应边的长度都按相同的比缩小。 2、完成练习九第2 题 小结:按 2:1 的比放大正方形,放大后正方形的边长是原来边长的2 倍, 按 1:2 的比缩小长方形,缩小后的长方形对应边是原来长方形的。 教学反思 : 5 第二课时: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 40 页的例 3, 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九的第37 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

10、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 观察比较中, 培养学生分析、 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在学生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 力和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昨天学习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 什么关系? 2 、关于比你有哪些了解? (生答:比的意义、 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3、化简比: 12:4 8:18 4、求下面比的比值: 12:4 8:18 5.4:0.9 4.4:4 回忆求比的比值、化简比的方法 二、教学比例的意义。 1、教学例

11、 3 (1)观察、分析: 呈现放大请后的两张长方形照片及相关的数据。图2 是图 1 放大后得到的。 师:你能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吗? (2)比较、发现: 比较写出的两个比,说说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 师:你是怎样发现的? (适当引导学生分别求出写出的比的比值,或把它们分别化成最简比) (3)明确概念: 这两个比相等,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 如: 6 6.4:4=9.6:6 6.4/4=9.6/6 揭示: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 (4) 你能说说什么叫比例吗?(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比 例的意义 ) (5)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12、就能组成比例;反之, 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2、学以致用 (1)学习比例的意义有什么用呢?(可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2)分别写出照片放大后和放大前的长的比和宽的比,这两个比也能组成 比例吗? 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想的?由此可以使学生对比例意义的丰 富感知。 (3) 你能根据以上照片提供的数据, 再写出两个比,并将它们组成比例吗?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再逐题说说判断的思考过程。 2、做练习九第 3 题。 先写出符合要求的比,再说清楚相应的两个比是否能够组成比例的理 由。 3、做练习九第 4 题 独立审题,说说解题步骤,在独立完成。同时

13、找两个同学板演。 4、做练习九第 7 题 (1)弄懂什么是“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 。如 240 米是 4 分钟走的路 程,所以 240米与 4 分钟是相对应的两个量。 (2)分组完成,同时四人板书,再讲评。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你理解比例的哪些有关知识?能和同学做个交流吗? 7 第三课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第 43 页例 4,完成“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的14 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 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

14、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引导观察,自主探究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教学比例的基本知识。 1、复习: 师:什么叫比例?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出示: 1/31/4 和 129; 1 5 和 0.8 4; 74 和 53; 80 2 和 2005 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教师结合回答板书: 1/3 1/4 129 7453 150.8 4 802 2005 2、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介绍“项”: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2)3 :5 = 18 :30 学生尝试起名。 师介绍:比例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

15、做比例的内项。 3 :5 = 18 :30 内项 外项 (3)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还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出示: 3/5=18/30 8 (4)已经知道了比例各部分名称,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 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师:刚才,你们是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比值再作出判断的。老师不 是这样想的,可很快就判断好了,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告诉你们,老师 是运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的。 二、教学例 4 1、提问:你能根据图中的数据写出比例吗? (1)引导学生写出尽可能多的比例。并逐一板书,同时说出它们的内项和 外项。 (2)引导思考:仔细观察写出的这些比例式,你能否发现有没有

16、什么相同 的特点或规律呢? 2、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板书:两个外项的积等 于两个内项的积。) 3、验证: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 课件显示复习题( 4 组) : 1/31/4 和 129; 1 5 和 0.84; 74 和 53; 802 和 2005 学生验证。 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 板书: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 质。 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项,即a:b=c:d,那么这个规律可以表示成 什么。 4、小结:刚才我们是怎样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写了一些比例式,观 察比较,发现规律,再验证) 5、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1)

17、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什么应用? (2)做“试一试”:出示“ 36 :18 和 05 :025” 。 三、综合练习: 1、完成练一练 9 (1)学生尝试练习。 (2)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确:可以把四个数写成两个比,根据比值是否相 等作出判断。也可将四个数分成两组,根据每组中两个数的乘积是否相等 作出判断,其中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进行判断比较简便。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15:3=() :4 12: ()=() :5 四、全课小结: 能告诉我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吗?你觉得学了它有什么用处? 五、课堂作业。 1、集体练习:做练习十第1、3 题 2、独立完成 2、4 题。 教学反思: 10 第四课时:

18、解比例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 页的例 5,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的第5 8 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掌握解比例的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解下列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 2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 和 915 20 5 和 41 5 1 和 62 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它等式。 二、教学新课 1、出示例 5 (1)审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提问:怎样理解“把照片按比例放大”这 句话? (放大前后

19、的相关线段的长度是可以组成比例的) (2)如果把放大后照片的宽设为X厘米,那么,你能写出哪些比例? 引导学生写出含有未知数的比例式。 告诉学生:“像上面这样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11 (3)讨论:怎样解比例?根据是什么? (4)思考:“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变成什么形式?” 教师板书: 6x13.5 4。 “这变成了什么?”(方程。)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 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 写“解:”。(在6x 前加上“解:“) (5)让学生把解比例的过程完整地写出来。指名板书。 2、总结解比例的过程。 提

20、问: “刚才我们学习了解比例, 大家回忆一下,解比例首先要做什么? 再怎么做?” (先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再根据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 方法求解。) “从上面的过程可以看出,在解比例的过程中哪一步是新知识?”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2、做练习十第 6、7 题。先说说按比例“缩小或放大“的含义。再列出相 应的比例式并求解。 3、做练习十第 8 题。学生独立审题并解题。 讲评时重点指导学生解决第 (2) 问。 四、全课小结: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比例。想一想,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

21、质将比例式转化成已学过的简易方程),然后再解简易 方程即可。 教学反思: 12 第五课时比例尺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8 页的例 6,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十一的第 1、2 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 求一幅图的比例尺,会把数值比例尺与线段比例尺进行转化。 2、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 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看懂线段比例尺,会求一幅图的 比例尺。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准备

22、练习 1. 1 厘米 ()毫米1 分米 ()厘米 1 米 ()分米 1 千米 ()米 2. 20 米 ()厘米 50 千米()厘米 30 厘米 ()分米60 毫米()厘米 二、自主探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1、出示例 6,读题。 发表格。 思考: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 试着写出图上的长、宽与实际的长、宽的比,并化简。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长 宽 反馈交流: 题目要求我们写出几个比? 这两个比分别是哪两个数量的比? 13 2、探索写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的方法。 提问:你觉得在写比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单位不同,怎样写出它们的比? 引导学生通过交

23、流,明确方法:先要把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统一成相 同的单位,写出比后再化简。 学生独立完成后,展示、交流写出的比,强调要把写出的比化简。 3、揭示比例尺的意义以及求比例尺的方法。 谈话:像刚才写出的两个比,都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我们把图 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提问:这张长方形草坪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启发:可以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比例尺 三、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实际意义,认识线段比例尺。 1、提问:我们知道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也可以写成1/1000。1: 1000 的意思是图上 1 厘米的线段表示实际距

24、离1000厘米的距离,也表示图 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0,还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 倍。 图上距离 / 实际距离 =比例尺 指出:为了计算简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 的最简单整数比。像 1:1000 这样的比例尺,通常叫做数值比例尺。 2、请说出以下地图中数值比例尺的实际意义:(单项训练: P49页练一练) 先说说每幅图中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同样长的实际距离在哪幅图中画得长? 哪幅图中 1 厘米的图上距离表示的实际距离长? 3、教学线段比例尺: 四、课堂小结,回顾比例尺 1、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2、在生活中找找,哪些会用到比例尺 14 3、指出练习中的注意点

25、: 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这是一个比,不应带计量单位。 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如 2.5厘 米:1O 千米,要把后项的千米化成厘米后再算出比例尺。 为了计算简便, 通常把比例尺的前项化简成 “1” ,如果写成分数形式, 分子也应化简成“ 1” 。 五、巩固练习,掌握比例尺 1、说出下面各比例尺表示的意思。 140000 2、在一幅某乡农作物布局图上,20 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6 千米。求这幅图 的比例尺。 教学反思: 15 第六课时求实际距离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P49、 50 “练一练” 和练习十一的第 3、4、5 题 教学目标 1、使

26、学生在理解线段比例尺含义的基础上,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 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例以及比例尺的应用价值,感知不 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 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教学难点 感知不同领域数学内容的内在联系,增强用数和图形描述现实问题的意识 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尺的知识,那么,什么是比例尺?根据学 生回答板书出公式: 今天我们上一节比例尺的练习课。板书“比例尺的应用”。 比例尺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

27、选用恰当的 条件来解决问题。 二、教学例 7 1、出示例 7,明确题意 找出明华小学到少年宫距离的线段,说出题目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 2、分析比例尺 1:8000所表示的意义。 引导分析:比例尺1:8000,说明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 倍。也可 以理解为比例尺 1:8000也就是图上距离 1 厘米表示实际距离80 米。 3、独立列式 根据对 1:8000 的理解你能尝试列出算式吗? 师:交流算法,说说为什么这样算?(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不同算法,为 什么会这样列式,关键是要让学生根据对比例尺的意义的理解去解决问题, 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算法以及之间的联系。) 16 4、归纳、选择、 教师允许

28、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考选择方法进行解答,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 握用列比例式求实际距离的方法。 5、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根据比例尺的含义,明华小学到少年宫的图上距离与 实际距离的比一定与哪个比相等?你能根据这样的相等关系列出比例式? 注意:最后的单位要换算成“米”作单位的数。 四、做“试一试”。 (1) 独立算出学校到医院的图上距离。 (2) 讨论怎样把医院的位置在图上表示出来。 (3) 在图中表示医院的位置。 学生分析题意,明确已知比例尺,已知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 学生分析 1:8000表示的意义。 五、全课总结、回顾反思。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掌握了什么新的本领?有哪些收获? 2、你还

29、有什么疑问,或你能给同学提出什么新问题? 六、课堂练习: 1、做“试一试”。 先选择自己合适的方法算出学校到医院的图上距离。再引导学生讨论怎样 把医院的位置在图上表示出来。 2、做练习十一第4 题 重点知道学生在地图上测两地之间的距离和在地图上如何找比例尺。 3、做练习十一第 5 题。重点帮助学生确定合适的比例尺。在解决问题的 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例以及比例尺的应用价值。 4、将下列各题做在课堂作业本上。 (1)北京到天津的距离是140千米,在一幅比例尺是1:2000000的地图 上,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厘米? (2)在一幅比例尺是1:5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城的距离是12。 5 厘米

30、。甲、乙两城实际相距多少千米? 教学反思: 17 第七课时:面积的变化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253 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自主发现平面图形按比例放大 后面积的变化规律。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比例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面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比较,自主发现“把平面图形按n1 的比放大后, 放大后的面积与放大前的面积比是n 2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判断题引入: 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1:1000,那么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也是1:1000 学生判断,说说理由。 老师引入课题,板书下来:面积的变化。 二、探索长方形面积

31、比与边长比的关系。 1、出示 52 页上的两个长方形。 指出:大长方形是小长方形按比例放大后得到的图形。 师板书:长: 31 宽:31 2、这两个长方形对应的长的比和宽的比都是31,估计一下,大长方形与 小长方形面积的比是几比几? 3、想办法验证一下,看估计得对不对? 问:你是怎么验证的?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4、如果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对应边的比是41,那么面积比是几比几呢? 在书上量出它们的长和宽,写出对应边的比。 各自测量,写出比,然后交流。 学生估计大长方形与小长方形面积的比是几比几 三、探索其它图形的面积与边长比的关系 1、出示按比例放大的正方形、三角形与圆。 引导观察:估计一下,它们的

32、对应边是按几比几的比放大的? 18 2、这几个图形放大后与放大前的面积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 引导学生猜测。 (2) 引导观察:观察表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揭示规律:把平面图形按n1 的比放大后,放大 后的面积与放大前的面积比是n 21。 3 、拓展讨论:如果把一个图形按1n 的比缩小,缩小前后图形面积的变 化规律又是什么呢? 说明:如果把一个图形按1n 的比缩小,缩小前后图形面积的变化规律是: 缩小前的面积与缩小后的面积的比是1:n 2 用尺在书上的相关的图形中测量一下,然后确认: 正方形: 31 三角形: 21 圆:41 量量、算算,将相关数据填入书上53页表格中。 交流测量和计算得到的数据。 四、课堂小结: 老师小结:把一个平面图形按N:1 的比放大后,放大后图形面积与放大前 面积比是 N :1 如果把一个平面图形按指定的某个比缩小,缩小前后图形面积的变化 规律又是什么? 五、应用练习: 出示书中东港小学的校园平面图,请从中选择一幢建筑或一处设施,测量 并算出它的实际占地面积。 (1)测量有关图形的图上距离。 (2)计算相关图形的实际面积。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