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知识点复习指导(理).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749593 上传时间:2019-12-07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239.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数学知识点复习指导(理).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数学知识点复习指导(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数学知识点复习指导(理).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 【理】 第一部分集合与简易逻辑 2 第二部分不等式的解法 2 第三部分函数 3 第四部分导数 6 第五部分三角函数 7 第六部分数列 . 10 第七部分平面向量 . 12 第八部分不等式性质. 13 第九部分直线和圆 . 14 第十部分圆锥曲线 . 15 第十一部分立体几何 . 18 第十二部分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19 第十三部分复数 . 21 第十四部分概率与统计. 21 第十五部分排列、组合和二项式定理、数学归纳法. 24 第十六部分极坐标与参数方程. 25 2 第一部分集合与简易逻辑 1.数集的符号表示: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 ;整数集 Z;有理数集Q、实数

2、集R 2. 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条件为AB时不要遗忘了A的情况 3. 对于含有n个元素的有限集合子集数目: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 个数依次为2n , 2n -1, 2n -1, 2n -2 4. 理解集合的意义抓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y=f(x) 表示y=f(x)的定义域, y|y=f(x) 表示 y=f(x)的值域, (x,y)|y=f(x) 表示 y=f(x)的图像 5. A 是 B的子集ABAB=BA B=A , 6. 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若原命题是 “若 p 则 q” ,则逆命题为 “若 q 则 p” ; 否命题为“若 p 则 q” ;逆否命题为“若q 则 p” 。

3、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对于条件 或结论是不等关系或否定式的命题,一般利用等价关系“ABBA”判断其真假 7.要注意区别“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否命题要对命题的条件和结论都否定,而命 题的否定仅对命题的结论否定;命题“p或q”的否定是“p且q” ; “p且q”的否 定是“ p或q” 8、逻辑联结词:命题 pq真假判断:两真才真,一假则假;命题pq真假判断:两 假才假,一真则真;命题p真假与 P 相反 9、全称量词“所有的”、 “任意一个”等,用“”表示; 全称命题p:xM,P(x) ; 全称命题p 的否定p: xM,P(x) 。 存在量词“存在一个”、 “至少有一个”等,用“”表示;

4、 特称命题p: xM, P(x) ; 特称命题p 的否定p:xM,P(x) ; 10. 充要条件 : 由 A 可推出 B,A 是 B 成立的充分条件;B 是 A成立的必要条件。 从集合角度解释,若BA,则 A 是 B 的充分条件; B 是 A 的必要条件;小充分大必要 第二部分不等式的解法 11.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知识:求根公式:根的判别式:=b 2-4ac 根与系数关系: x1+x2= b a, x 1x2=c a根的分布: 方程 ax 2+bx+c=0 有两正根的条件是: 1212 0,0,0xxx xg; 有两负根的条件是: 1212 0,0,0xxxxg;有一正一负两根的条件是:0,

5、x1x20 的解集的端点值, 也是二次函数 y=ax 2+bx+c 的图象与 x轴的交点的横 坐标 14. 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分式不等式的一般解题思路是先移项使右边为0,再通分变成标 准型 f(x) g(x) 0,再转化为整式不等式f(x)g(x)0求解,注意最高次项的系数要为正, 分母是 否有等于0 15.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单绝对值不等式用公式法:|xaxaxa或. 3 |xaaxa;双绝对值不等式可用“按零点分区间讨论”的方法来解 16.指数不等式、对数不等式的解法:先将不等式两边转化为同底的指对数式,再利用 单调性转化为整式不等式求解。注意对底数的讨论,对数不等式还要注意真数要大于0

6、第三部分函数 17. 函数定义:函数是定义在两个非空数集A,B上的一种特殊对应关系,对于A中每一 个数 x,在 B中都有唯一的数与之对应。函数图像与x轴的垂线至多有一个公共点 18.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表达式相同 (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定义域 一致(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19. 定义域求法 : 使函数解析式有意义( 如: 分母0; 偶次根式被开方数非负; 对数的真数 0,底数0且1;零指数幂的底数0) ;实际问题有意义;若( )f x定义域为 , a b, 复合函数 ( )f g x定义域由( )ag xb解出;若 ( )f g x定义域为 , a b, 则( )f x定义域 相当

7、于 , xa b时( )g x的值域 . 20.求函数值域(最值)的方法: (1)二次函数区间最值: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与所给区间的相对关系), (2)换元法通过换元把一个较复杂的函数变为简单易求值域的函数,其函数特征是 函数解析式含有根式或三角函数公式模型,如 2 2sin3sin1yxx , 211yxx (运 用换元法时,要特别要注意新元t的范围) (3)单调性法利用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函数的单调性, (4)导数法:一般适用于高次多项式函数或其他复杂函数,求导解导数为0 的根 计算极值和区间端点函数值比较大小,得出最值 21. 求函数解析式的常用方法: (1)代

8、换法:已知形如f(g(x) 的表达式,求f(x) 的表达式。可设g(x)=t, 用 t 表示 x,再代 回原式即可 (2)转化法: 若根据函数奇偶性求解析式,则设 x所求区间, 利用 f(x) = f( x)或 f(x) = f(x)求解析式 ( 3)方程的思想已知条件是含有( )f x及另外一个函数的等式,可抓住等式的特征 对等式的进行赋值, 从而得到关于( )f x及另外一个函数的方程组。通过解方程组得到f(x) 解析式。 如已知( )2 ()32f xfxx,求( )f x的解析式 22. 函数的单调性。 (1)定义:设函数y=f(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的某个区间D内

9、的任意两 个自变量x1,x2,当x1f(x2) ) ,那么就说f(x) 在区间D 上是增函数(减函数) ; (2) 常见函数的单调性:y=kx+b( 看 k 正负 ) f(x)= ax2+bx+c(一看开口方向;二看对称轴) 指对数函数(看底数a1 增; 0x2(减函数) 23. 函数的奇偶性。 4 (1)具有奇偶性的函数定义域必须关于原点对称!为此确定函数的奇偶性时,务必先判 定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若 f(x)是奇函数 , 那么 f(x)=-f(-x);若 f(x) 是偶函数 , 那么( )()(|)f xfxfx; 定义域含零的奇函数必过原点(f(0)=0); (3)复合函数的奇

10、偶性特点是:“内偶则偶,内奇同外”. (4)若判断较为复杂解析式函数的奇偶性,应先化简再判断;既奇又偶的函数有无数个 ( 如y=0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即可). 奇函数在对称的区间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在对称的区间有相反的单调性; 24. 函数的对称性: y=f(x)与 y=f(-x)的图像关于y 轴对称; y=f(x)与 y=-f(x)的图像关于x 轴对称; 若 f(a+x)=f(a-x)或 f(x)=f(2a-x)恒成立 , 则 y=f(x)图像关于直线x=a 对称; 若 f(a+x)=f(b-x)恒成立 , 则 y=f(x)图像关于直线x=a+b 2 对称; 25. 函数的周期性:若f(T+

11、x)=f(x),则 f(x)是周期函数, T 是它的一个周期。 若 y=f(x)满足f(x+a)=f(x-a)恒成立 , 则f(x)的 周期为2|a| ; 若 y=f(x)是偶函数 , 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 对称 , 则 y=f(x)的周期为2|a| ; 若 y=f(x)奇函数 , 其图像又关于直线x=a 对称 , 则 y=f(x)的周期为4|a| ; 若 y=f(x)关于点 (a,0),(b,0)对称 ,则 y=f(x)的周期为2|a-b|; y=f(x)的图象关于直线x=a, x=b对称 , 则函数 y=f(x)的周期为 2|a-b|; f(x+a)=-f(x)或 f(x+a)=- 1

12、f(x) , 则 y=f(x)的周期为2|a| ; 26. 指数式、对数式运算: m nm n aa, 1 m n m n a a ,loga10,logaa1;logex=lnx ,blogaNa bN,alogaN N, logab logcb logca, log aM n nlog aM ; loga(MN) logaMlogaN ; logaM N logaM logaN.; 27. 指数、对数值的大小比较:( 1)化同底后利用函数的单调性;( 2)利用中间量(0 或 1) ; (3)化同指数(或同真数)后利用图象比较。 28. 指数函数y=a x 与对数函数y=logax (a0

13、, a 1) 名称指数函数y=a x (a0 且 a1) 对数函数y=logax (a0 , a1) 定义域(- ,+ ) (0,+ ) 值域(0,+ ) (- ,+ ) 过定点(, 1)(1,) 图象 指数函数y=a x 与对数函数y=logax (a0 , a 1)图象关于y=x 对称 单调性 a1, 在(- ,+ ) 为增函数 0a1, 在(- ,+ ) 为减函数 a1, 在(0,+ )为增函数 a0)或向右 (0) 或向下( ka, cosxa 型不等式,应先画出正余弦函数在0,2的图像,根据取值要求找出 对应角的范围,再加上周期2k即可,如果角的区间不连续,则平移使之相连。 tanx

14、a 问题要注意加周期k 第六部分数列 54.a nn S 与关系应用: Sna1a2, an; (1) 已知 n S求 n a,用作差法: 1 1 ,(1) ,(2) n nn Sn a SSn 。已知 12 ( ) n aaaf nL求 n a,用 作商法: (1),(1) ( ) ,(2) (1) n fn f n a n f n 。检验当n1 时,若a1适合SnSn1,则n1 的情况可并 入n2 时的通项an;当n1 时,若a1不适合SnSn1,则用分段函数的形式表示 (2) 由an与Sn的关系求an,通常用n1 代替n,两式作差将SnSn1用an替换,转化为 an与an 1的关系,然后

15、求解 11 (3) 由an与Sn的关系求Sn. 通常利用anSnSn 1(n2) 将已知关系式转化为Sn与Sn1的关 系式,然后求解 55. 等差数列的有关概念: (1)等差数列的判断方法:定义法 1 ( nn aad d为常数)或 11( 2) nnnn aaaan。 (2)等差数列的通项: 1 (1) n aand或() nm aanm d。 (3)等差数列的前 n项和: 1 () 2 n n n aa S, 1 (1) 2 n n n Snad。. (4)等差中项:若,a A b成等差数列,则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且 2 ab A。 56. 等差数列的性质: (1) 当 m+n=p+q

16、时, 则有 qpnm aaaa, 特别地,当 m+n=2p时, 则有2 mnp aaa. (2) 若 an成等差数列 , 则 232 , nnnnn S SS SS, , 也成等差数列 57. 等比数列的有关概念: (1)等比数列的通项: 1 1 n n aa q或 n m nm aa q。 (2)等比数列的前n和:当 q=1 时, 1n Sna;当1q时,1(1 ) 1 n n aq S q 1 1 n aa q q 。 (3)等比中项:若,a A b成等比数列,那么A叫做a与b的等比中项。提醒:不是任何 两数都有等比中项,只有同号两数才存在等比中项,且有两个ab。 58. 等比数列的性质:

17、 (1)当 m+n=p+q时,则有 mnpq aaaagg,特别地,当m+n=2p时,则有 2 mnpaaag . (2)若 an是等比数列,且公比1q ,则数列 232 , nnnnn S SS SS也是等比数列。 (3) 如果数列 an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那么数列 na 是非零常数数列,故常数数 列 na 仅是此数列既成等差数列又成等比数列的必要非充分条件。 59. 递推数列的通项求法: (1) 若 1 ( ) nn aaf n 求an用累加法: 11221 ()()() nnnnn aaaaaaaL 1a 。 (2) 已知 1 ( ) n n a f n a 求an,用累乘法: 1

18、2 1 121 nn n nn aaa aa aaa L (3) 已知a1且an1AanB,则an1kA(ank)( 其中k可由待定系数法确定) ,转化为 等比数列 ank (4) 形如an1 Aan BanC 的数列,可通过两边同时取倒数方法构造新数列求解 60. 数列求和的常用方法: (1)分组求和法: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对应项相加而成的新数列的求和问题 (2)错位相减法: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对应项相乘而成的新数列的求和问题;如 基本步骤如下:乘上公比、错位书写;上下相减、末项为负;中间求和、注意项数, 右式整理、高次化低;去除系数、代2 检验。 (3)裂项相消法:解决通项公式是等差数列相邻两项乘积的倒数的新数列的求和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