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马说课件语文版.ppt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750564 上传时间:2019-12-07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3.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马说课件语文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马说课件语文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马说课件语文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马说课件语文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马说课件语文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马说课件语文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24马说课件语文版.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24 马 说,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重点文言字词;疏通文意,并能背诵课文。(重点) 2.把握文章主题;掌握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领会课文的行文逻辑。(难点) 3.体会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树立报效国家的远大志向。(重点),学习目标,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他领导了著名的古文革新运动,反对骈文,提倡秦汉散文艺术。其散文雄奇奔放,有昌黎先生集等。,走近作者,本文选自韩愈文选(童第德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版)。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795)至十六年(800)间。当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

2、次上书宰相要求擢用,但“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韩愈从自己的切身经历中,深感朝廷对下层知识分子不公,于是联系当时统治者压抑人才的情况和自己身居下位的处境,写了这篇文章。,背景链接,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把不理解的字、词、句标注出来。,生难字,祇( ) 骈( ) 槽枥( ) 粟( ) 奴隶( ) 一石( ) 食马者( ) 外见( ) 无马邪( ),zh,pin,co l,s,l,s,xin,y,dn,字词学习,通假字,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才美不外见( ) 其真无马邪( ),通“饲”,喂,通“现”,表现,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

3、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 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本名孙阳,春秋时人,擅长相马。,连词,此处表转折关系,译为“却”“可是”。,即使。,屈辱,埋没。,只是。,两马并驾。,马厩。槽,喂牲口用的食器。枥,马棚、马厩。,用。,代指千里马。,动词,称呼。,字词释义,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 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 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吃一顿。,一石粟。,有时。,通“饲”,喂。,指代前文所提及的千里马。,连词,可不译。,表肯定语气。,指示代词,这样的。,才能,能力。,才能和优点

4、。,表现在外面。,尚且,况且。,普通的。,等同,一样。,疑问代词,怎么。,助词,表停顿,强调“是马”。,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 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鞭。这里是以鞭打马的意思。,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道,规律,方法。,充分施展出它的才能。材,才能。,助词,用在动词后。凑足音节,无实义。,通晓它的意思。,面对。,表示惊叹的语气词,相当于“唉”。,表示反问的语气。,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语气词,表判断。,有时 例句:一食或尽粟一石,或者,或许,古今异义,这样之后 例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连词,表示一

5、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这样 例句:是马也,判断动词,怎么 例句:安求其能千里也,安全,平安,一词多义,食不饱,力不足( ) 食之不能尽其材( ),策之不以其道( ) 执策而临之( ),动词,吃,动词,喂,动词,用鞭子打,名词,鞭子,安求其能千里也( ) 虽有千里之能( ),动词,能够,安求其能千里也( ) 策之不以其道( ) 其真无马邪( ) 其真不知马也( ),名词,能力,代词,它,代词,它的,副词,表示反问语气,副词,大概,表推测语气,词类活用,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一食或尽粟一石( ) 策之不以其道(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食之不能尽其材( ),形容词做动词,受

6、屈辱,形容词做动词,吃尽,名词做动词,用鞭子打,数量词做动词,行千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文言句式,倒装句: 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应为“千里之马者”)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状语后置,应为“祗于奴隶人之手辱”),省略句: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也”前面省略宾语“它”) 策之不以其道(省略主语“食马者”),1.读课文,按课文内容填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 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_,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课文讲解,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_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_ _,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

7、不可得。,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_ _,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课文第一段主要写什么?,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着决定作用。,3.文章首句是发人深省的警句,是感慨万千的名言。那么,你们说说到底是先有伯乐,还是先有千里马?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说?,应该是先有千里马,后有伯乐。因为存在决定意识,伯乐善相马的知识和经验,必须从社会上(或自然界)存在着的大量的千里马身上取得,然后逐渐总结出来。但是因为世上有伯乐这种知识和本领的人实在太少了,所以作者要这样说。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4.课文第二段说明了什么?,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

8、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为千里马被埋没鸣不平,为千里马得不到应有的待遇而感到同情和惋惜。,5.第三段中连用三个“不”字,将“食马者”的平庸刻画得入木三分,这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排比的修辞手法,刻画“食马者”的浅薄愚妄。,6.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比喻什么?,“伯乐”指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指封建社会那些被埋没、遭摧残的怀才不遇的贤能志士。“食马者”是指愚昧无知的统治者。,7.总结全文:本文通篇不离马,难道仅仅只是写千里马吗?,马说通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

9、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和控诉。,体会本文简练、含蓄的特点。,托物寓意的写法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寓深刻的思想于具体形象之中,言在此而意在彼,有咫尺论万里之势。文章语言简练,三个“也”字举足轻重。七个“不”字别有韵味。,语言特点,“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七个“不”字如江河直下,将“食马者”的平庸浅薄写得淋漓尽致。,1.托物寓意,中心明确。,文章借助伯乐和千里马,将愚妄浅薄的统治者比作“食马者”,将人才比作“千里马”,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抨击了统治者摧残和

10、埋没人才的现象。,写作特点,文章虽短,中心却十分突出。先从正面提出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然后笔锋一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从反面展开议论。接下来,自然就写到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及其原因,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强烈的谴责,进行了辛辣的嘲讽。最后归结出“其真不知马也”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2.结构精巧,脉络清晰。,1.本文论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作者表达了怎样的独特见解?,深入探究,2.作者是怎样在文章中流露出自己的思想感情的?,此文写于作者仕途屡遭挫折之时,因而本文正是他怀才不遇的怨愤情绪的宣泄。但在封建社会,压抑人才、埋没人才是一种普遍现象,因此韩愈之鸣是对整个封建社会埋没、

11、摧残人才现象的深刻批判。,用“祗辱”“骈死”来描绘千里马的遭遇,可以看出作者对千里马的同情与怜悯。用“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来揭示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原因,也可看出作者在为千里马鸣不平时,还有一种无奈和委屈之情。这些感情都蕴含在议论当中,使文章情理相融,从而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马 说,提出论点,托物寓意 以马喻人,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伯乐不常有不以千里称也 (痛惜),分析问题,埋没原因,食马者不知安求其能千里也 (谴责),归纳中心,痛斥无知,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嘲讽),板书设计,本文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讽刺了在位者不识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主旨概括,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在今天的社会中你会把“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名言作为自甘沉沦,一味埋怨环境的挡箭牌吗?如果未被发现怎么办?,拓展延伸,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才能做到多出人才、人尽其才?这些话题是常谈常新的,请你联系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作业布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