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一同步学典: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751733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一同步学典: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一同步学典: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一同步学典: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一同步学典: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一同步学典: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一同步学典: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一同步学典: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Word版含答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同步学典5.3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1、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酵母菌常被用作研究细胞呼吸的实验材料,其主要原因是酵母菌属于兼性厌氧微生物B.在有氧呼吸的装置中,可将空气直接通入含有酵母菌培养液的锥形瓶中C.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的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D.在酸性条件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能与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的酒精反应变成灰绿色2、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破碎并进行差速离心处理,得到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与酵母菌分别装入试管中,加入不同的物质,进行了如下表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2、( )类别细胞质基质线粒体酵母菌葡萄糖-+-+丙酮酸+-+-氧气+-+-+-注:“+”表示加入了适量的相关物质,“-”表示未加入相关物质A.会产生酒精的试管有B.会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有C.试管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D.试管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3、为了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某同学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如图所示安装好。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组实验探究的分别是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的呼吸方式B.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CO2C.甲、乙两组中澄清的石灰水都变浑浊,乙组浑浊程度更大D.乙组中B瓶

3、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耗尽瓶中的O2以形成无氧环境4、下列与有氧呼吸过程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产生水和利用水的场所是不同的B.三个阶段均有ATP产生,但形成的场所不同C.三个阶段均有H 产生,但形成的场所不同D.O2的利用与CO2的形成不在同一场所5、向正在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悬浮液中分别加入a、b、c、d四种抑制剂,说法正确的是( )A.若a能抑制丙酮酸分解,则使丙酮酸的消耗增加B.若b能抑制葡萄糖分解,则使丙酮酸增加C.若c能抑制ATP形成,则使ADP的消耗增加D.若d能抑制H被氧化成水,则使O2的消耗减少6、图中表示的是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变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有

4、几项()图中两物质分别为H2O和O2图中(二)、(三)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图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都来自葡萄糖该过程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无光时不能进行A.项B.两项C.三项D.四项7、买罐头食品时,发现罐头盖上印有“如发现盖子鼓起,请勿选购”,引起盖子鼓起的原因最可能是()A.好氧型细菌呼吸,产生CO2和H2O B.微生物呼吸,产生CO2和C2H5OHC.乳酸菌呼吸,产生CO2和C3H6O3 D.酵母菌呼吸,产生CO2和H2O8、下图表示人体内主要能源物质氧化分解的部分途径,其中X、Y、M、N代表物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糖原水解主要发生在骨骼肌细胞中B.XY过程发生

5、在细胞质基质中C.M、N分别代表乳酸和酒精D.Y、M、N中的氧元素均来自于X9、酵母菌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的情况下进行无氧呼吸。如果它在这两种呼吸过程中产生了等量的CO2,那么它分别在有氧和无氧情况下所消耗的葡萄糖之比为( )A.12B.21C.31D.1310、如图表示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在氧浓度为a、b、c、d时,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氧浓度为a时,最适于贮藏该植物器官B.氧浓度为b时,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是有氧呼吸的5倍C.氧浓度为c时,不进行无氧呼吸D.氧浓度为d时,有氧呼吸强度与无氧呼吸强度相等11、在人体细胞利用葡萄糖进行细胞

6、呼吸过程中,关于H的来源和用途的叙述,最准确的是( )选项呼吸类型H的来源H的用途A有氧呼吸只来源于葡萄糖用于生成水B有氧呼吸来源于葡萄糖和水用于生成水C无氧呼吸来源于葡萄糖和水用于生成乳酸D无氧呼吸只来源于葡萄糖用于生成酒精A.AB.BC.CD.D12、如图是外界条件对植物呼吸速率的影响曲线图,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从图甲可知细胞呼吸最旺盛时的温度是B点对应的温度B.图乙中曲线表示有氧呼吸,曲线n表示无氧呼吸C.曲线表示的生理过程所利用的有机物主要是葡萄糖D.曲线D最终趋于平衡,可能是受到温度或呼吸酶数量的限制13、将一份刚采摘的新鲜蓝莓用高浓度的CO2处理48 小时后,贮藏在温度为1

7、 的冷库内,另一份则始终在1的冷库内贮藏。从采摘后第1 d算起,每10 d 定时定量取样一次,测定其单位时间内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计算二者的比值得到如图所示曲线。 下列叙述与实验结果不一致的是( )A.曲线中比值大于1时,表明蓝莓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B.第20 d对照组蓝莓产生的酒精量高于CO2处理组C.第40 d对照组蓝莓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D. 贮藏蓝莓前用高浓度CO2短时处理,能抑制其在贮藏时的无氧呼吸14、在生产和生活中,常常用到细胞呼吸的原理。下列各项中利用了细胞呼吸原理的是( )真空包装罐头延长保质期酸奶的制作利用酵母菌酿酒给农作物施肥以增加其产量 医学

8、上通过通入氧气来驱赶肚子里的蛔虫消化不良时食用多酶片A. B. C. D.15、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设计了如下图实验装置。实验中,先向气球中加入10 mL含酵母菌的培养液,再向气球中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气球,置于装有20 温水的烧杯中。再将整个装置置于20 的恒温水浴中,记录实验开始30 min后烧杯中液面变化量。实验过程中气球均在液面以下。试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消除各种环境因素的变化带来的实验误差,应设计一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与上述装置相比,不同之处是_。2.实验开始30 min后烧杯内液面没有发生变化,原因是_。如果要确认气球内酵母菌有没有进行无氧呼吸,可以检测发酵

9、液中是否含有_。3.若用上述实验装置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适宜温度,应做两处调整,分别是:_。_。检测的指标是_。16、甲图为呼吸作用示意图,乙图为线粒体结构模式图,丙图为酵母菌在不同O2浓度下的CO2释放速率。请据图回答:1.甲图中,E代表的物质可能是_,动物细胞可以进行的过程为_阶段(填字母)。2.甲图中C、D阶段发生的场所依次对应乙图中的_ (填序号)。3.甲图中从A阶段到产生E物质的阶段的呼吸方式是_,写出有关的反应式:_。4.丙图所示过程中,酒精产生速率的变化趋势是_,试解释C点出现的原因:_。5.人体剧烈运动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53,则人体产生的CO2与消耗的O2

10、之比是_;剧烈运动后,人体会有酸胀的感觉,原因是_。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为保证装置中的CO2全部来自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应首先将空气通入NaOH溶液,以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场所分别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无氧呼吸两个阶段都发生细胞质基质中。号试管内是细胞质基质,在有氧气条件下,不再分解丙酮酸,不产生酒精也不产生CO2;号试管内是细胞质基质,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能将葡萄糖氧化分解为CO2和酒精;号试管内是线粒体,在有氧气条件下,能分解丙酮酸生成CO

11、2和H2O;号试管内是线粒体,不含分解葡萄糖的酶,不分解葡萄糖;号试管内是完整的酵母菌细胞,在有氧气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为CO2和H2O;号试管内是完整的酵母菌细胞,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能将葡萄糖氧化分解为CO2和酒精。所以会产生酒精的试管有,A正确;会产生CO2和H2O的试管有,B正确;号试管没有证明有氧气的条件下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C错误;的实验结果,可以判断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场所,D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场所,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验分析、判断、推理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3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

12、析:由于甲组左侧连接橡皮球或气泵,不断通入空气,可用于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乙组没有空气通入,可用于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A正确;由于空气中含有少量的CO2,会影响实验结果,而 NaOH能与CO2反应,所以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CO2 ,B正确;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可产生 CO2,但有氧呼吸产生的更多,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程度更大,C错误; 由于B瓶中的空气中含有少量氧气,所以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消耗掉瓶中的氧气,以形成无氧环境,然后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D正确。 4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在有氧呼吸过程中,第一、第二阶段产生H,第三阶段不产生H,

13、而是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与氧结合生成H2O。 5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若a能抑制丙酮酸的分解,则丙酮酸的消耗会减少,A 错误;若b能抑制葡萄糖的分解,则葡萄糖的分解产物丙酮酸会减少,B错误;若c能抑制ATP的形成,则ADP的消耗会减少,C错误;若d能抑制H氧化成水,则O2的消耗会减少,D正确。 6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图中(一)、(二)、(三)分别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前两个阶段产生H,第三个阶段消耗H, 错误;丙酮酸在水的参与下彻底分解成CO2和H,所以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消耗的H最终来源于葡萄糖和水,错误;有无光照都可进行呼吸作用,错误。 7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水果罐头是

14、密封环境,为无氧环境。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充满水果和糖源的环境适宜酵母菌的生长,无氧呼吸可产生和,含量增多,瓶内气压增大后,可使盖子鼓起,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8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糖原水解主要发生在肝细胞中,A错误;X是葡萄糖,Y是丙酮酸,XY过程是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B正确;人体无氧呼吸产物M是乳酸,有氧呼吸产物为CO2和水H2O(N),C错误;H2O(N)中的氧元素来自O2,D错误。 9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 根据酵母菌需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有氧呼吸:C6H12O6+6O26CO2+6H2O+能量;无氧呼吸:C6H12O62C2H5OH+2CO2+

15、能量;如果它在这两种呼吸过程中产生了等量的CO2,假设产生6mol CO2,则有氧呼吸需要消耗1mol葡萄糖,而无氧呼吸需要消耗3 mol葡萄糖,因此它分别在有氧和无氧情况下所耗的葡萄糖之比为13。 10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进行呼吸作用。当氧浓度为a时,吸收氧气值为0,无氧呼吸较强,放 出的二氧化碳较多,不适于储藏该植物器官,A错误;氧浓度为6 时,吸收的氧气量与放出二氧化碳量之比为38,由于有氧呼吸 吸收的氧气量与放出的二氧化碳量相等,故无氧呼吸放出的二氧化碳为5,消耗的葡萄糖量为2. 5,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 糖为0.5,故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

16、是有氧呼吸的5倍,B正确;当氧浓度为c时,进行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C错误;当氧气浓度为d时,只进行有氧呼吸,D错误。 11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人体细胞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的过程中,H来源于葡萄糖和水,其在第三阶段与氧结合生成水;人体细胞利用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的过程中,H来源于葡萄糖, 用于生成乳酸。 12答案及解析:答案:B解析:分析题图甲可知,B点时呼吸作用相对速率最高,该点对应的温度是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A正确;图乙中曲线随O2 浓度升高呼吸速率逐渐降低,直至为0,因此曲线I为无氧呼吸曲线,曲线随O2随浓度升高,呼吸速率升高,当O2浓度超过一定值后,细胞呼吸速率趋于平衡,因此曲线为

17、有氧呼吸的曲线,B错误;无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利用的有机物都主要是葡萄糖,C正确;分析题图乙中的曲线可知,当O2浓度达到一定值时,随O2浓度增加,呼吸作用速率不再增强,此时的限制因素可能是温度或呼吸酶的数量,D正确。 13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根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可知,当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等于1时,表明植物只进行有氧呼吸,比值大于1表明两种呼吸方式都存在,A正确;第20 d对照组蓝莓的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大于1,说明蓝莓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了酒精,而CO2处理组的比值接近1,几乎不产生酒精,B正确;第40 d对照组蓝莓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等于2,

18、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量相同,根据反应式 计算可知,此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C错误;贮藏蓝莓前用高浓度CO2短时处理,CO2释放量和O2吸收量的比值会相对偏小,可以判定这一处理能抑制其在贮藏时的无氧呼吸,D正确。 14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给农作物施肥是为农作物提供矿质元素;多酶片中含多种酶,消化不良时食用多酶片利用的是酶的催化作用,和呼吸作用没有直接关系。 15答案及解析:答案:1.将气球中的酵母菌培养液换成加热煮沸后冷却的酵母菌培养液(或不含酵母菌的培养液);2.酵母菌只进行了有氧呼吸;酒精;3.气球中不注入氧气;取若干相同装置,并置于不同温度的恒温水浴锅中;不同温度下烧杯

19、中液面上升量解析:1.环境因素(如温度、压强)的变化也可能导致实验误差,应设计一组对照实验,对照实验装置与上述装置相比,将气球中的酵母菌培养液换成加热煮沸后冷却的酵母菌培养液(或不含酵母菌的培养液),观察烧杯中液面变化量。2.实验开始内,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吸收的氧气与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相等,烧杯内液面没有发生变化,酵母菌有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酒精,因此要确认气球内酵母菌有没有进行无氧呼吸,可以检测发酵液中是否含有酒精。3.若用上述实验装置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适宜温度,则酵母菌应该进行无氧呼吸,不能向气球中注入氧气;实验变量(自变量)是不同的温度,在不同的温

20、度下无氧呼吸生成的二氧化碳体积不同,因此,反应变量(因变量)通过烧杯中液面上升量表示。 16答案及解析:答案:1.酒精和二氧化碳;ABCD;2.3.无氧呼吸; C6Hl2O6 2C2H5OH+2CO2 + 少量能量;4.逐渐减少;此时无氧呼吸被抑制,有氧呼吸较弱;5.11;剧烈运动导致供氧不足,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解析:1.据甲图分析可知,E代表的物质可能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动物细胞可以进行的过程为ABCD阶段。2.甲图中C、D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发生的场所分别为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依次对应乙图中的。3.甲图中从A阶段到产生E物质的阶段的呼吸方式是无氧呼吸,反应式为C6Hl2O6 2C2H5OH+2CO2 + 少量能量。4.丙图所示过程中,酒精产生速率的变化趋势是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酒精产生速率逐渐减少,C点时无氧呼吸受抑制,有氧呼吸较弱。5.人体有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6 +6O2 + 6H2O 6CO2 + 12H2O +能量,无氧呼吸的反应式为C6H12O6 2C3H6O3 +能量,只有有氧呼吸产生CO2,有氧呼吸和 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之比是53,人体产生的CO2与消耗O2之比是11;剧烈运动后,人体会有酸胀的感觉,原因是剧烈运动导致供氧不足,骨骼肌细胞进行无轼呼吸产生乳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