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课程内容——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化学(word文档).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754769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19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课程内容——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化学(word文档).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课程内容——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化学(word文档).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课程内容——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化学(word文档).pdf(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一)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设置5 个主题,旨在促进全体学生在“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 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发 展。 主题 1:化学科学与实验探究 【内容要求】 1.1 化学科学的主要特征 认识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 征是认识物质和创造物质;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历程及其趋势。 认识化学科学研究需要实证与推理,注重宏观与微观的联系;了解实验、假说、模型、比较、分类等 方法在化学科学研究中的运用。 了解物质的量及其相关物理量的涵义和应用

2、,体会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的重要作用。 1.2 科学探究过程 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 了解科学探究过程包括提出问题和假设、设计方案、实施实验、获取证据、分析解释或建构模型、形 成结论及交流评价等核心要素。 理解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研究目的、依据研究目的设计方案、基于证据进行分析和推理等对于科学 探究的重要性。 1.3 化学实验 认识化学实验是探究和学习物质及其变化的基本方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重要途径。 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和溶液配制等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习研究物质性质,探究反应规律,进行物质分离、检验和制备等不同类型化学实验及探究活动的

3、核 心思路与基本方法。体会实验条件控制对完成科学实验及探究活动的作用。 1.4 科学态度与安全意识 发展对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的好奇心和兴趣,养成注重实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合作探究意识, 形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树立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熟悉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知道常见废弃物的处理方法,知道实验室突发 事件的应对措施,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1.5 学生必做实验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完成各主题的必做实验(见各个主题)。 【教学提示】 1.教学策略 整体规划实验及探究教学, 发挥典型实验探究活动的作用。 选取真实的、有意义的、引发学生兴趣的探究问题。 改变学生简单

4、动手做实验的现状,强调高级思维过程。 2.学习活动建议 (1)实验及探究活动: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取(如氨气、氯气);硫 酸亚铁的制备;化工生产模拟实验(如制硫酸、制硝酸);物质成分的检验(如补铁剂中的铁元素)。 (2)调查与交流讨论:查阅化学发展中重大事件的有关资料,并交流讨论;举办小小化学家论坛,分 享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等;结合实例讨论遵守实验安全规则的重要性,讨论和演练实验室里突发安全事件 的应对措施。 3.情境素材建议 【学业要求】 1. 能列举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事件,说明其对推动社会发展的贡献,能说出其中的创新点。 2. 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提出化学探究问

5、题,能作出预测和假设。能依据实验目的和假设,设计解 决简单问题的实验方案,能对实验方案进行评价。 3. 能运用实验基本操作实施实验方案,具有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能观察并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进行分析和推理,得出合理的结论。能与同学合作交流,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说明假设、证据和 结论之间的关系,用恰当形式表达和展示实验成果。 4. 能根据不同类型实验的特点,设计并实施实验。能预测物质的某些性质,并进行实验验证;能运用 变量控制的方法初步探究反应规律;能根据物质性质的差异选择物质分离的实验方法;能根据物质的特征 反应和干扰因素选取适当的检验试剂;能根据反应原理选取实验装置制取物质。 5.

6、 能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组成及其化学变化,运用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 浓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简单计算。 主题 2:常见的无机物及其应用 【内容要求】 2.1 元素与物质 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同类物质具有相似 的性质,一定条件下各类物质可以相互转化;认识元素在物质中可以具有不同价态,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 实现含有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的相互转化。认识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2.2 氧化还原反应 认识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知道常见的氧化 剂和还原剂。 2.3 电离与离子反应 认识

7、酸、碱、盐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发生电离。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 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2.4 金属及其化合物 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它们在生 产、生活中的应用。 2.5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氯、氮、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这些 物质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6 物质性质及物质转化的价值 结合实例认识金属、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多样性,了解通过化学反应可以探索物质性质、实现物质转 化,认识物质及其转化在自然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价值。 2

8、.7 学生必做实验 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不同价态含硫物质的转化。 用化学沉淀法去除粗盐中的杂质离子。 【教学提示】 1. 教学策略 发挥核心概念对元素化合物学习的指导作用。 重视开展高水平的实验探究活动。 紧密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创设丰富多样的真实问题情境。 鼓励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途径。 2. 学习活动建议 (2)调查与交流讨论:从含硫、氮物质的性质及转化的视角分析酸雨和雾霾的成因、危害与防治;调 查水体重金属污染及富营养化的危害与防治;讨论日常生活中含氯化合物的保存与使用。 3. 情境素材建议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补铁剂;实验室中硫酸亚铁的保存与使用;印刷电路板的制作;打印

9、 机(或复印机)使用的墨粉中铁的氧化物(利用磁性性质);菠菜中铁元素的检测;钠着火的扑救;钠用作 强除水剂。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与应用:火山喷发中含硫物质的转化;“ 雷雨发庄稼 ” ;氮的循环与氮的固定; 工业合成氨、工业制硫酸(或硝酸);氮肥的生产与合理使用;食品中适量添加二氧化硫的作用(去色、杀 菌、抗氧化);含氯消毒剂及其合理使用;氯气、氨气等泄漏的处理;酸雨的成因与防治;汽车尾气的处理。 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电离理论建立的化学史料;氧化还原理论建立的史料;日常生活中的氧化 还原反应。 【学业要求】 1.能依据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列举某种元素的典型代表物。能利用电离、离子反应、氧化

10、还原反应等概 念对常见的反应进行分类和分析说明。能用电离方程式表示某些酸、碱、盐的电离。能举例说明胶体的典 型特征。 2.能列举、描述、辨识典型物质重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及实验现象。能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正确 表示典型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3.能从物质类别、 元素价态的角度, 依据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物质的化学性质和变化, 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有关实验现象。 4.能利用典型代表物的性质和反应,设计常见物质制备、分离、提纯、检验等简单任务的方案。能从物 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变化的视角说明物质的转化路径。 5.能根据物质的性质分析实验室、生产、生活及环境中的某些常见问题

11、,说明妥善保存、合理使用化学 品的常见方法。 6.能说明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应用(如金属冶炼、合成氨等)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对环境的影响。能 有意识运用所学的知识或寻求相关证据参与社会性议题的讨论(如酸雨和雾霾防治、水体保护、食品安全 等) 。 主题 3: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 【内容标准】 3.1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认识原子结构、元素性质以及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知道元素、核素的含义,了解原子核 外电子的排布。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认识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建构元素周期律。 知道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第三周期的钠、镁、铝、硅、硫、氯,以及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例,了解

12、同周 期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体会元素周期律(表)在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及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 用。 3.2 化学键 认识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结合典型实例认识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建立化学键概念。 知道分子存在一定的空间结构。认识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物质变化的实质及能量变化的主要 原因。 3.3 化学反应的限度和快慢 体会从限度和快慢两个方面去认识和调控化学反应的重要性。了解可逆反应的含义,知道可逆反应在 一定条件下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知道化学反应平均速率的表示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 因素。认识化学变化是有条件的,学习运用变量控制方法研究化学反应,了解控

13、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 研究中的作用。 3.4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认识物质具有能量,认识吸热反应与放热反应,了解化学反应体系能量改变与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有 关。知道化学反应可以实现化学能与其他能量形式的转化,以原电池为例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从 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初步认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体会提高燃料的燃 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和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3.5 学生必做实验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教学提示】 1.教学策略 教学中应注重运用实验事实、数据等证据素材,帮助学生转变偏差认识。 注重组织学生开展概括关联、比较说明、推

14、论预测、设计论证等活动。 发挥重要知识的功能价值,帮助学生发展认识化学反应的基本角度, 形成基本观念。 2.学习活动建议 (1)实验及探究活动:自主设计制作元素周期表;焰色实验;探究反应的可逆性;几个常见反应(如 镁、铝与盐酸反应;碳酸氢铵 或碳酸氢钠与醋酸或柠檬酸反应)的热效应;设计制作简易即热饭盒;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简易电池, 探究干电池的构成。 (2)调查与交流讨论:讨论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讨 论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性质的递变,借助元素周期律(表)预测硅、硒、锗、镓等元素的性质;查 阅元素周期律(表)对发现新元素、制造新物质、开发新材料的指导作用,查阅放射性同位素在能源、

15、农 业、医疗、考古等方面的应用;讨论化学反应热效应的本质;讨论原电池的工作原理,查阅不同种类电池 的特点、性能与用途,调查新型能源的种类、来源及利用。 3.情境素材建议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表)的发现史料;铝制品的合理使用,用铝和氢氧化钠的反应 疏通下水管道;稀土资源、核能的开发与利用。 化学键:化学键存在的证据,如水的三态变化与水分解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比较;利用化学键讨论化学 反应能量变化的本质,如氢气与氯气、甲烷燃烧等反应中能量的变化。 反应限度和快慢:化学反应存在限度的证据,如高炉炼铁、合成氨、氯化铁与碘化钾的反应、氯气与 水的反应等;汽车安全气囊的膨胀、食物腐败等生活中与化

16、学反应速率有关的现象;催化剂在调控化学反 应速率中的作用,如燃料电池、工业制硝酸(或硫酸)、合成氨、汽车尾气处理等反应中的催化剂。 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能源的合理利用,如天然气、丙烷、煤、氢气等燃料的选择与使用,生物质能 的获取(如制取沼气、焚烧垃圾等)与使用;化学反应热效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热敷袋与冷敷袋 等;电池的历史沿革和发展,如伏打电池的发现、干电池的改进、燃料电池的应用。 【学业要求】 1. 能画出 120 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能用原子结构解释元素性质及其递变规律,并能结合实验及 事实进行说明。 2. 能利用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原子结构,分析、预测、比较元素及其化合物

17、的性质。 3. 能判断简单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中的化学键类型,能基于化学 键解释某些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4. 能从化学反应限度和快慢的角度解释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化学现象。能描述化学平衡状态,判断化 学反应是否达到平衡。能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探究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能初步解释化学实验和化工 生产中反应条件的选择问题。 5. 能举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例,能辨识简单原电池的构成要素,并能分析简单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6. 能结合有关资料说明元素周期率(表)对合成新物质、寻找新材料的指导作用。能从物质及能量变 化的角度评价燃料的使用价值。能举例说明化学电源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 主题 4:简单

18、的有机化合物及其应用 【内容标准】 4.1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知道有机化合物分子是有空间结构的,以甲烷、乙烯、乙炔、苯为例认识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以乙烯、 乙醇、乙酸、乙酸乙酯为例认识有机化合物中的官能团。知道有机化合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 4.2 典型有机化合物的性质 认识乙烯、乙醇、乙酸的结构及其主要性质与应用;结合典型实例认识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知道氧 化、加成、取代、聚合等有机反应类型。知道有机化合物之间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 4.3 有机化学研究的价值 知道合成新物质是有机化学研究价值的重要体现。结合实例认识高分子、油脂、糖类、蛋白质等有机 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4.

19、4 学生必做实验 搭建球棍模型认识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特点。 乙醇、乙酸的主要性质。 【教学提示】 1.教学策略 以典型简单有机化合物为例,引导学生建立官能团及有机物分类的初步认识。 通过模型拼插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价键类型及简单分子的空间结 构。 提倡采用观察实验现象、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归纳总结等策略对典型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及应 用进行教学。 2.学习活动建议 (1)实验及探究活动:乙烯的化学性质;乙醇中碳、氢元素的检测;固体酒精的制备;乙酸乙酯的制 备;淀粉水解产物中葡萄糖的检验;蛋白质的变性、显色实验;吸水性高分子材料与常规材料吸水能力的 比较;不同塑料

20、遇热软化的难易程度的比较。 (2)调查与交流讨论:垃圾焚烧、PX(对二甲苯)事件等社会性议题的讨论;家居建材中的甲醛和苯 的检测;可燃冰、页岩气等资源开发利用的讨论;高分子材料的应用与发展。 3.情境素材建议 原油的分馏、裂化及裂解产品和用途,常见燃油标号的含义;乙烯工业,用于水果催熟的乙烯制剂。 我国酿酒技术与酒文化,工业酒精的制备,不同饮用酒中酒精的浓 度,乙醇汽油,固体酒精,酒后驾车的检验,酒精在人体内的转化,乙醇钠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我 国酿醋技术与食醋文化。 食物中的糖类、油脂、蛋白质在人体内的转化,常见体检指标中的有机化合物;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 的性能和用途, 塑料的分类及合理使用

21、,水立方的外立面膜结构材料 ETFE 膜(乙烯 -四氟乙烯共聚物) 、 塑胶跑道的材料、手机贴膜等。 【学业要求】 1. 能辨识常见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碳骨架和官能团。能概括常见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类型。能 描述甲烷、乙烯、乙炔的分子结构特征,并能搭建甲烷和乙烷的立体模型。能写出丁烷和戊烷的同分异构 体。 2. 能描述乙烯、乙醇、乙酸的主要化学性质及相应性质实验的现象,能书写相关的反应式,能利用这 些物质的主要性质进行鉴别。 3. 能列举高分子、油脂、糖类、蛋白质等有机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应用,并结合这些物质的 主要性质进行简单说明。 4. 能从有机化合物及其性质的角度对有关能源、材料

22、、饮食、健康、环境等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讨论 和评价。能妥善保存、合理使用常见有机化学品。 主题 5:化学与社会发展 【内容标准】 5.1 化学促进可持续发展 认识到化学科学与技术对我国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将发挥重要作用,树 立建设美丽中国、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的信念。 结合实例认识化学科学与技术合理使用的重要性。认识化学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是解决人类 社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结合实例认识化学原理、化 工技术对于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树立“绿色化学”的观念,形成资源全 面节约、物能循环利用的意识

23、。 5.2 化学科学在材料科学、人类健康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知道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等常见材料类型,结合实例认识材料组成、性能及应用 的联系。体会化学科学发展对于药物合成的重要意义,初步建立依据物质性质分析健康问题的意识。 5.3 化学在自然资源和能源综合利用方面的重要价值 结合合成氨、工业制硫酸、石油化工等实例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具体应用,认识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 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海水、金属矿物、煤、石油等的开发利用为例,了解依据物质性质及其变化综合利 用资源和能源的方法。认识化学对于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所能发挥的作用,体会化学对促 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 5.

24、4 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对环境的影响,依据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认识环境污染的成因、主要危害及其防治 措施,以酸雨的防治和废水处理为例,体会化学对环境保护的作用。了解关于污染防治、环境治理的相关 国策、法规,强化公众共同参与环境治理的责任。 5.5 化学应用的安全与规则意识 认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等的关系。树立自觉遵守国家关于化学品应用、化工生产、环境保护、食品 与药品安全等方面法律法规的意识。 【教学提示】 1.教学策略 精选教学素材和应用案例,促进学生赞赏化学、体会化学科学对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加强物质组成、结构、性质等化学视角与真实情境素材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

25、从化学的视角看待和解 决实际问题。 通过讨论与化学密切相关的有争议的社会性议题,促进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决策 的意识。 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 知、情、意、行” 的统一。 2.学习活动建议 (1)实验及探究活动:实验室模拟海水提溴、镁;实验室模拟金属的冶炼;测定空气中二氧化硫等污 染物的含量;补铁剂、抗酸性胃药中有效成分的检验;不同水果中维生素C 含量的比较。 (2)调查与交流讨论:讨论合成氨、药物合成、合成材料、环境保护等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影响; 查阅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食品安全、药物开发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查阅海水资源及其利用的相 关资料;调查空气污染及污

26、染来源,以及处理方案;调查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查阅国家在实施大气污染和 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行动中的重要举措;查阅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化工生产案例;讨论 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利与弊,评论与食品安全有关的重大社会事件;结合本主题的学习,制作一期相关内容 的展板,或举办一次专题报告会。 3.情境素材建议 与化学有关的职业及其与化学科学领域的关系。 中外历史上的化学成就:合成氨、人工合成尿素、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提取青蒿素,以及中国近 30 年化学科学与技术及其应用的重要成果。 化学与材料开发:陶瓷、 水泥、 玻璃、 光导纤维和单晶硅等无机非金属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在医疗、 航空航天等领域的

27、应用;保水材料在沙漠治理中的应用;碳材料和纳米材料及其应用。 资源开发与能源利用:铝土矿、硫铁矿、煤等资源与能源的开发利用;从沙子到单晶硅;海水淡化; 太阳能分解水制氢气(如使用二氧化钛催化剂);燃料电池;化学在光伏产业中的应用;“ 循环经济 ” 与“ 工业 生态 ” 的实施案例。 环境问题及处理:雾霾的主要成分与来源,汽车尾气与雾霾的关系;大气中的VOC (挥发性有机化 合物)的成分与来源;煤和石油的脱硝脱硫,烟囱排放中污染物的吸收;采矿和金属提炼的环境代价;水 体富营养化、COD(化学需氧量)或BOD (生化需氧量)的测定;垃圾及废弃物的分类、回收处理与循环 利用;可降解塑料(如聚乳酸)。

28、 【学业要求】 1. 能列举事实说明化学科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以及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能列举我国体 现化学科学与技术应用的重要成果。能举例说明与化学有关的职业,简单分析这些职业与化学科学的关系。 2. 能从材料组成的角度对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进行分类,能根据使用需求选择适当的材料,能解释使用 注意事项,并能科学合理使用。 3. 能举例说明重要资源和能源的主要类型、成分和用途;能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从资源到产品的转化途 径,能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能源的使用方案进行评价;辩证地看待资源使用的利弊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 响。 4. 能列举常见的大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物及其危害,能说明常见污染的成因和防

29、治措施的化学原理, 能结合具体的污染问题设计简单的防治方案。能举例说明化学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5. 能主动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生产、生活中简单的化学问题。在应用化学成果时能主动考 虑其对自然和社会带来的可能影响,权衡化学成果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利与弊。能运用“绿色化学”思 想分析和讨论化工生产的相关问题。 6. 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自身做起,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科学进行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理。 7. 能借助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食品安全、药物开发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分析与化学有关的社 会热点问题。 (二)选择性必修课程 , 在本课程模块中,将从化学

30、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和连率,以及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 平衡等方面,探素化学反应的规律及其应用。通过本课程模块的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化学变化所遵 循的基本原理,初步形成关于物质变化的科学观念。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赞赏运用化 学反应原理对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文明所起的重要作用,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主题 1:化学反应与能量 【内容要求】 1.1 体系与能量 认识化学能可以与热能、电能等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相互转化,能量的转化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知道内 能是体系内物质的各种能量的总和,受温度、压强、物质的聚集状态的影响。 1.2 化学反应与热能 认识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恒温恒压条件下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可以用焓变表示,了解盖斯定律及 其简单应用。 1.3 化学反应与电能 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了解原电池及常见化学电源的工作原理。了解 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认识电解在实现物质转化和储存能量中的具体应用。了解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的本质, 知道金属腐蚀的危害,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措施。 模块 1 化学反应原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