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五大数学思想方法.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757199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18.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五大数学思想方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五大数学思想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五大数学思想方法.pdf(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五大数学思想方法 学习立体几何,除了要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注意领会与总结解决解答对应问题的常见 数学思想方法,下面对解答立体几何问题的五大数学思想方法加以归纳整理,供复习参考 割补思想 分割与补形的思想方法是处理几何图形的重要方法,特别在处理非常规图形时,即使涉及比较熟悉的 图形的问题, 有时结合割补法也可以更好的得以解决,因此, 此考点可明考,即出示陌生图形,也可暗考, 即给出熟悉图形,但进行割补实现快速解题 例如图,在多面体ABCDEF中,已知ABCD是边长为1 的正方形,且,ADEBCF均为 正三角形,EFAB,2EF,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 ()A 3 2

2、 ()B 3 3 ()C 3 4 ()D 2 3 解析本题所涉及的为非常规图形,没有可套用的体积公 式,故需要考虑割补 解如图, 作,AG BH垂直于EF,垂足分别为,G H,连 结,DG CH,由A BC DEF, 则有,DG CH垂直于EF由 图 形 的 对 称 性 , 2EF , 知 1 1, 2 GHEGFH , 由 1B FA B, 3 BFE, 3 2 BH, 得 2 4 B C H S 故所求体积为 21212 12 43423 , 选()A 例表面积为2 3的正八面体的各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则此球的体积为() ()A 2 3 ()B 1 3 ()C 2 3 ()D 2 2

3、3 解析将正八面体嵌入到正方体中,即以正八面体的顶点为正方体各面的中心,则可知正八面体的棱 长为,则正方体底面对角线长为,正方体棱长为2,即为正八面体外接球的直径,故球的体积为 A C D FGH B E 图 2 3 ,选()A 分类讨论思想 若题目描述的情形不唯一,就要考虑借助分类与整合的思想方法解答 例如图,在直三棱柱 111 ABCA BC中,2ABBC, 1 2BB,90ABC,,E F分 别为 111 ,AA C B的中点,沿棱柱的表面从E到F两点的最短路径的 长度为 解 析分 别 将 111 A B C沿 11 A B折 到 平 面 11 ABB A上 ; 将 111 ABC沿 1

4、1 AC折到平面 11 ACC A上;将 11 BCC B沿 1 BB折到平面 11 ABB A上;将 11 BCC B沿 1 CC折到平面 11 ACC A上,比较其中EF 长即可结果为 32 2 等价转化思想 一些立体几何问题,借助等价转化思想,可以得到更好解答 求距离的转化 点、线与面之间的距离,可以借助平行关系,借助等体积等方 法实现距离的转化 例如图,正方体 1111 ABCDA BC D的棱长为,O是 底面 1111 A BC D的中心,则O到平面 11 ABCD的距离为() ()A 2 1 ()B 4 2 ()C 2 2 ()D 2 3 解析若直接过点O作平面 11 ABC D的

5、垂线求距离,则 难以操作 但若借助 “过O与平面 11 ABC D平行的直线上每个 点到平面 11 ABCD的距离相等”,如图,点,E F分别是棱 1111 ,AD BC的中点,易知EF过点O且与平面 11 ABC D平行, A B C 1 B F 图 1 A 1 C E AB D 1 D E O 1 B F G C 1 C 图 1 A AB D 1 D O 1 B C 1 C 图 1 A 于是,只需求点F到平面 11 ABC D的距离,又可得所求为 1 BC的 1 4 ,即 4 2 求角的转化 求角问题,往往也可以借助平行关系进行转化解答 例如图,在三棱锥PABC 中, AB BC, 1 2

6、 ABBCPA, 点 O、 D 分别是 AC、 PC 的中点,OP底面 ABC 求直线PA与平面PBC 所成角的大小 解析若直接求直线PA与平面PBC所成的角,不易操作,但若根 据PAOD,则可转化为求OD与平面PBC所成的 角 ABBCOAOC, OAOBOC,OPABC又平面,PAPBPC ,取 BC的中 点E,连结PE,则BCP OE平面,作OFPE于F,连结DF,则OF平面 PBC ,所以ODF是 OD与平面PBC所成的角 又ODPA, 所以PA与平面PBC所成的角的大小等于ODF , 在 R t O D F 中, 210 sin 30 OF ODF OD ,所以PA与平面PBC所成角

7、的大小为 210 arcsin 30 例()若一条直线与一个正四棱柱各个面所成的角都为, 则cos_ ()已知一平面与一正方体的12 条棱的夹角都等于,则 sin 解析对(),由于正四棱柱的六个面两两对应平行,根据同 一条直线与多个平行平面所成的角相等,问题转化为一条直线与正四 棱柱共顶点的相邻三个面所成的角都为,求cos如图, 设,PA PB PC两两垂直且相等,作PO 平面ABC,则PO与三个侧面成角相等,连结CO并延长交AB于D,连结PD,则OPD,于是 coscossin CP OPDCPD CD ,设CPa,则 2 2 PDa, 6 2 CDa,即 6 cos 3 对(),类似可知,

8、一组平行直线与同一平面所成的角相等, 则问题可转化为如图所示的PC与平面ABC所成角的正弦, 易知 为 3 3 PD CD 求最值的转化 图 A P D B O C P B D O 图 AC 1 C 1 B 1 A A C B 图 一些立体几何的最值问题,往往通过图形变换进行转化 例如图,已知正三棱柱 111 ABCA BC的底面边长为1,高为 8,一质点自A点出发,沿着三棱 柱的侧面绕行两周 到达 1 A点的最短路线的长为 解析问题转化为将三棱柱的侧面沿 1 AA剪开后展开,并补上展开后全等的部分后,所得矩形对角线 的长,如图所示,易得所求为10 求体积的转化 一些求体积问题,往往需要借助体

9、积的转化求解 例 如 图 , 在 体 积 为1 的 三 棱 锥 ABCD 侧 棱 ,AB AC AD上分别取点,E F G,使 :2:1AE EBAFFCAG GD , 记 O 为 三 平 面 ,BCG CDE DBF的交点,则三棱锥OBCD的体积等于 () ()A 9 1 ()B 8 1 ()C 7 1 ()D 4 1 解析如图,设BGDEM,CGDFN, 则连结,CM BN的交点为O,设A到平面BCD的距离为h, 则由:2 :1AG GD,可知点G到平面BCD的距离为 1 3 h;又 由 2 3 GM MB ,故M到平面BCD的距离为 3 535 hh ;又由 2 5 MO OC ,故O到

10、平面BCD的距离为 51 757 h h三棱锥 ABCD的体积为,故三棱锥OBCD的体积等于 7 1 选()C A 1 A A 1 A B 1 C CA 1 C 1 A C 1 B 1 B 图 B C D E F G O 图 A B C D E F G O M N 图 A B 评注本题通过多次体积间关系的转化,实现了所求体积与已知体积关系的明朗化 向量法 借助空间向量,特别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后,使向量坐标化,能够更加简捷的解答很多涉及位置关 系判断及求角,求距离的题目 例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直角梯形, ABCD,PADAB,90底面 ABCD,且 1 1 2 PAADDCAB ,M是

11、PB的中点 ()证明:面 PAD 面PCD; ()求ACPB与所成的角; ()求面 AMC 与面 BMC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解析根据题目特征,注意到,AB AD AP两两垂直,可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借助直线的方向向量 与平面的法向量解答 解因为PAPD,PAAB,ADAB,以A为坐标原点AD长为单位长度,如图建立空间直 角坐标系,则各点坐标为(0,0,0)A,(0, 2,0)B,(1,1,0)C,(1,0,0)D,(0,0,1)P, 1 (0,1,) 2 M ()证明:因(0,0,1)AP,(0,1,0)DC,故0AP DC,所以 APDC由题设知ADDC,且AP与AD是平面PAD内的两条相交

12、直线,由此得DC面PAD又DC在面PCD上,故面PAD面PCD ()解:因),1, 2, 0(),0, 1 , 1 (PBAC故 |2,|5,2ACPBAC PB,所以 10 cos, 5 | | AC PB AC PB ACPB ,即 AC与PB所成的角为 10 arccos 5 ()解:在MC上取一点( , , )N x y z,则存在,R使 ,MCNC 11 (1,1,),(1,0,),1,1, 22 NCxyz MCxyz要使ANMC,只需 0AN MC , 即 1 0 2 xz, 解得 4 5 可知当 4 5 时,N点坐标为 12 (,1,) 55 , 能使0AN MC 此 时 ,

13、1212 (, 1 ,) ,(,1 ,) 5555 A NB N, 有0B NM C 由0A NM C,0BN MC得 ,ANMC BNMC,所以ANB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图 图 30304 |,|, 555 ANBNAN BN 2 cos(,) 3| | AN BN AN BN ANBN ,故所求的二面 角为 2 arccos() 3 极端化方法 一些几何问题,借助想象其极端情形,可以更好的使问题得以解决 例若正棱锥的底面边长与侧棱长相等,则该棱锥一定不是() ()A三棱锥()B四棱锥()C五棱锥()D六棱锥 解析对于正六棱锥,当其高趋近于时,侧棱长趋近于底面边长,但侧棱长始终大于底面边长,而 不会相等,故选()D 借助极端化方法,同学们可以求一下正六棱锥相邻侧面所成二面角的取值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