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高分突破:高考题型一 专项练2 运动学问题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757629 上传时间:2019-12-0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0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高分突破:高考题型一 专项练2 运动学问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高分突破:高考题型一 专项练2 运动学问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高分突破:高考题型一 专项练2 运动学问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高分突破:高考题型一 专项练2 运动学问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高分突破:高考题型一 专项练2 运动学问题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高分突破:高考题型一 专项练2 运动学问题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物理二轮复习高分突破:高考题型一 专项练2 运动学问题 Word版含解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项练2运动学问题1.(多选)某时刻,两车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同时做直线运动,下列关于两车的位移x、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能反映t1时刻两车相遇的是()2.(多选)(2019山东济南模拟)将一个物体在t=0时刻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t=0.8 s时刻物体的速度大小变为8 m/s(g取10 m/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一定是在t=3.2 s时回到抛出点B.t=0.8 s时刻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向下C.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是16 m/sD.t=0.8 s时刻物体一定在初始位置的下方3.一辆汽车以某一速度在郊区的水平路面上运动,因前方交通事故紧急刹车而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静止,

2、汽车在最初3 s内通过的位移与最后3 s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s1s2=53,汽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5 m/s2,则汽车制动的总时间()A.t6 sB.t=6 sC.4 st6 sD.t=4 s4.一骑行者所骑自行车前后轮轴的距离为L,在水平道路上匀速运动,当看到道路前方有一条减速带时,立刻刹车使自行车做减速直线运动,自行车垂直经过该减速带时,前、后轮造成的两次颠簸的时间间隔为t。利用以上数据,可以求出前、后轮经过减速带这段时间内自行车的()A.初速度B.末速度C.平均速度D.加速度5.(2019河南高考模拟)某做直线运动的质点的位置时间图象(抛物线)如图所示,P(2,12)为图线上的一点。P

3、Q为过P点的切线,与x轴交于点Q(0,4)。已知t=0时质点的速度大小为8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2 s时,质点的速度大小为6 m/sC.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2D.01 s内,质点的位移大小为4 m6.一平直公路上有甲乙两辆车,它们从t=0时刻开始运动,在06 s内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3 s时刻相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车的出发点相同B.t=2 s时刻,两车相距最远C.两车在36 s之间的某时刻再次相遇D.t=0时刻两车之间的距离大于t=6 s时刻两车之间的距离7.(多选)一质点以一定的初速度从A点开始向相距8 m的B点

4、做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其速度的二次方v2与位移x之间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做加速度增大的变加速运动B.质点做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2 m/s2C.质点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2 m/sD.质点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的时间为8 s8.(多选)(2019湖北重点中学联考)如图,一长为L的长方形木块可在倾角为的斜面上以加速度a匀加速下滑,1、2两点间的距离大于L。木块经过1、2两点所用时间分别为t1和t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块前端P从点1到点2所用时间为t1-t22+La1t2-1t1B.木块前端P从点1到点2所用时间为La1t2-1t1C.木块通过点2的平均速度为L

5、t2D.1、2两点间的距离是L22a1t22-1t12专项练2运动学问题1.BD解析 x-t图象中的点表示车所在的位置,由图A可知,两车不会相遇,故A错误;由图B可知,t1时刻两图线相交,即两车相遇,故B正确;v-t图象表示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车通过的位移,由图C可知,两车的位移不同,故不会相遇,故C错误;由图D可知,两车在0t1时间内位移相同,即两车相遇,故D正确。2.AC解析 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在0.8 s内的速度变化量v=gt=100.8 m/s=8 m/s,由于初速度不为零,可知t=0.8 s时刻速度的方向一定竖直向上,不可能竖直向下,物体处于抛出点的

6、上方,故B、D错误;由v=v0-gt,代入数据解得v0=16 m/s,则上升到最高点的时间t1=v0g=1610 s=1.6 s,则回到抛出点的时间t=2t1=21.6 s=3.2 s,故A、C正确。3.D解析 设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为a,运动总时间为t,把刹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看成反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有最后3 s内通过的位移s2=12at2=92a,在最初3 s内通过的位移s1=12at2-12a(t-3)2=12a(6t-9),又s1s2=53,解得t=4 s,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4.C解析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12at2,速度公式:vt=

7、v0+at,共含有vt、v0、x、a、t五个未知量,至少要知道三个,才能求出另外两个物理量。由题意知,自行车垂直经过该减速带时,前、后轮造成的两次颠簸的时间间隔为t,自行车前后轮轴的距离为L,只知道两个物理量,所以不能求出vt、v0、a三个物理量,故ABD错误;由平均速度定义可得:v=xt,已知前、后轮造成的两次颠簸的时间间隔为t,自行车前后轮轴的距离为L,所以能求出平均速度,故C正确。故选C。5.C解析 x-t图象是抛物线,说明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根据x-t图象切线的斜率表示瞬时速度,知质点的速度在减小,因此,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02 s内,质点的位移大小为x2=12 m,由x

8、2=v0+v22t2,解得:2 s时质点的速度大小为v2=4 m/s,故B错误;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a=v2-v0t2=4-82 m/s2=2 m/s2,故C正确;01 s内,质点的位移大小为x1=v0t1-12at12=81 m-12212 m=7 m,故D错误。6.D解析 由图可得,03 s内,乙的位移12(2+0.5)3=3.75 m,甲的位移12(2+4)2+12(4+3)1=9.5 m,二者t=0时刻相距9.5 m-3.75 m=5.75 m,选项A错误;36 s内,乙的位移-12(1+0.5)1 m=-0.75 m,甲的位移1233 m=4.5 m,t=6 s时,二者相距4.5 m+

9、0.75 m=5.25 m。所以t=0时刻两车之间的距离大于t=6 s时刻两车之间的距离,选项D正确;02 s内,两车间距逐渐减小,t=2 s时刻不是相距最远,选项B错误;两质点在36 s之间距离越来越大,不可能再次相遇,选项C错误;故选D。7.BC解析 根据v2=v02+2ax可知,2a=369 m/s2=4 m/s2,则a=2 m/s2;v02=1936 m2/s2=4 m2/s2,v0=2 m/s,则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选项B、C正确,A错误;v=6 m/s,质点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的时间为t=v-v0a=6-22 s=2 s,选项D错误;故选BC。8.AC解析 设P端通过点1后t12时刻速度为v1,通过点2后t22时刻速度为v2,由匀变速运动平均速度的推论有:v1=Lt1,v2=Lt2,木块前端P从点1到点2所用时间t=v2-v1a+t12-t22=t1-t22+La1t2-1t1,故A正确,B错误;木块通过点2的时间为t2,经历的位移为L,则木块通过点2的平均速度为Lt2,C正确;木块前端经过点1的速度v1=Lt1-at12,木块前端经过点2的速度v2=Lt2-at22,1、2两点间的距离x=v22-v122aL22a1t22-1t12,故D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