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古诗词鉴赏题的题型及解析.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759851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4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的题型及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的题型及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古诗词鉴赏题的题型及解析.pdf(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考语文诗词鉴赏12 大题型: 1炼字品析 2 内容理解3描绘画面 4 情感体味5主旨领悟 6 形象感知7景物描写 8 意 境欣赏 9名句鉴赏 10 表达赏析11典故溯源 12 综合评价 1炼字品析题型阐释 炼字品析,就是品味、分析古诗词中用得精妙的字词,具体包括思想情感和表达效果这两类内容。这 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精题回放 例一( 2009陕西)湖 上(宋)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风日晴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说说诗中使用“乱”字的好处。 例二( 2009浙江台州)村晚(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2、。 【注释】陂(b i ):水岸。漪:水波纹。腔:曲调。 诗中的“衔”“横”两字富有表现力,请选择其中一字作简要赏析。 闯关方略 古人写诗,为了表达的需要,往往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推敲和创造性搭配,使所用的字或词获得凝 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在诗句关键 处炼得妙字,犹如画龙点睛,会令全句夭矫生姿,让人拍案叫绝。 炼字品析题,考查考生对语言的感受力,细致、精微地品味、赏析语言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可以采用比较鉴赏法。 第一步,理解所炼之字的字面意思,确定它的词性及意思。如例一的“乱”,字面意思是“杂乱”“纷 乱”,兼有动词、形容词的词

3、性;例二的“衔”“横”,字面意思是“用嘴含”“横着坐”,词性是动词。 第二步,推想炼出“妙字”之前的“平字”,可能是什么。如例一,可能最初是“花开红树数莺啼”, 例二可能是“山连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跨牛背”。 第三步,比较推敲、提炼后的“妙字”比推想出的“平字”在情、态、韵等方面多了一些什么。因为 古诗词炼字多在动词、形容词、数量词、虚词上做文章,所以,我们思考时,也应多从动词的动静、拟人 效果,从形容词的修饰性、色彩感,从数量词的夸张效果,从虚词的表情达意功能等角度切入。如例一, 如果用“数”,只说明春天红林深处黄莺不止一只。而用“乱”,则既具动感,让人眼前仿佛有黄莺上下 飞舞, 穿梭于林

4、间枝头的动感;又闻声音, 耳中仿佛听到红林深处传出的此起彼伏的鸟鸣声。(朱自清 春 中“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闹”字与此处的“乱”字有异曲同工之妙。)例二,前一个动词, 用“衔”而不用“连”,不仅在形态上更贴切,而且运用拟人手法,写活了山,写出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 后一个动词,用“横”而不用“跨”,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 皮可爱。 提醒一点,炼字品析的“析”,不能架空分析,泛泛地说运用了什么修辞,说生动、形象、富于感染 力等空话;要结合语境,分析炼字使怎样的事、景、人、物、情更形象、更含蓄、更有意蕴等。 通关演练 1品读诗词,完成其后题目。 泊秦淮(

5、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说说第一句中两个“笼”字写景有何妙处。 2古典诗词讲究炼字,下面这首诗第二句中“散”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2内容理解 题型阐释 内容理解,就是理解诗句所叙何事、所咏何人、所写何景等,有时也要求考生根据对诗词内容的理解 作简单的推断、概括、分析、探究等。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个词,指的是什么”“某个词,包 含哪些含义”或“写出某句诗的大意”等。 精题回放 例一( 2009江苏宿迁) 春 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

6、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结合全诗,说说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义。 例二( 2009云南) 饮 酒(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 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闯关方略 赏析古诗词,内容理解是前提,只有先弄懂诗词所写的基本内容,才能进而想象其画面,体味其情感, 感知其形象,领悟其主旨,才能进一步踏入审美的妙境。理解,是赏析的前提和基础。

7、内容理解,先要扫清字词障碍,这是第一关。中考古诗词考查,虽然一般不会像文言文那样直接考字 词释义,但题目里其实暗含这样的要求。 譬如例一,“说说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义”。考场上答题时,可先推想词典里“望”的 义项,应该有四项:(1)向远处看,如眺望;(2)心中所愿,如盼望、期望;(3)拜访,如看望、探望; (4)有名的,人所敬仰的,如望族、声望。 然后通读全诗,从整体上去理解。第一、二两联,主要是写景,其实也就是写作者眼中所见,他望到 了什么呢?他望到的是山河破碎,春天的凄凉景象。第三、四两联,写作者内心的想法以及表现在行动上 的细节, 从这里我们可以读出他心中的期盼:期盼亲人团聚, 国家安

8、定。 如此我们就知道了春望的“望”, 既是写作者眼中所见,也是写作者心中所愿,有“望见”和“期望”两层含义。 有时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还远远不够,还得联系作者的生平事迹、心路历程。如例二,如果是世俗追 逐富贵之人,都喜欢热闹,希望自己家门庭若市。倘“无车马喧”,门庭冷落,难免孤独与寂寞。但陶渊 明是一位隐士,他不愿与世俗同流,一心归隐田园,就是为了实践自己“淡泊宁静,心无尘杂”的人格理 想。即使身居人境也能尘杂不染,是因为他能做到“心远”。“心远”就是思想上摒弃富贵荣华之念。一 个人丢掉了物欲,断绝了尘想,精神就远远超出于尘世之外了,哪里还会因为“无车马喧”而“孤独与寂 寞”呢? 初中阶段,是培

9、养古诗词赏析能力的起始阶段,这个阶段,一定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一步一 步来。学习古诗词,同学们不妨用点文言文学习的“笨”方法,从题目到正文,先一句句把意思弄清楚, 再进一步深层理解。 通关演练 1下面这首诗第三句中“风吹雨”一语,有哪两层意思?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品读下面这首古诗,请写出“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这两句诗的大意。 春游湖(宋)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 3描绘画面 题型阐释 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

10、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 式是“用自己的话,描绘某一句(联)所展现的画面”。 精题回放望 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品读全诗,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齐鲁青未了”所展现的画面。 闯关方略 “诗是动的画,画是动的诗”,古诗词里面有许多写景的联句,展现的画面之美令人心醉。读古诗, 脑海里能描绘出形象鲜明的画面,光影流动,动静参差,那才能说感受到了美,才能叫欣赏。描绘画面, 对考生的想象能力、描述能力、审美能力都有要求。 解答这类题目,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是前提。譬如上面这句“齐鲁青未了”,先要理解“齐鲁”“

11、青” “未了”各是什么意思。“齐鲁”是齐国和鲁国,春秋战国时两诸侯国名,泰山以南是鲁,以北是齐,这 里指齐鲁大地;“青”,是指山色青翠;“未了”,是无穷无尽的意思。 这句话合起来意思就是:齐鲁大地那青翠的山色无穷无尽。 但这样回答,不是描绘,而是解释。描绘,还要结合上下句去联想想象,结合上一句“岱宗夫如何” (泰山怎么样啊),我们应意识到这一句其实是写作者远望泰山,强烈地感受到它的巍峨、辽阔,它“拔 地而起,参天耸立”。接着用描写性的语言组织答案: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苍翠的山色中掩映着辽 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 为了增添语言的描写性,我们一可以运用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更形象、生动;二

12、可以添加 联想与想象,把古诗因为追求简练而省略的内容补充出来。 当然,在平时的古诗词学习中,更要有意识地调动自己的全部感受去看、听、触、嗅每一首诗歌。如 欣赏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可以闭上眼睛,想象出这样一幅图画:浩瀚的戈壁滩上,烽 烟孤直上升;奔腾的黄河之上,一轮夕阳悬挂。你眼前的线条、色彩、动静是不是那么鲜明呢? 通关演练渔翁(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注释】傍:靠近。汲:打水。湘:湘水。楚竹:即湘竹。这一句的“汲清湘”“燃楚竹” 有超凡绝俗之感,象征诗中人孤高品格。欸(i )乃:象声词,

13、形容摇橹的声音。 第三、四句“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 4情感体味题型阐释 情感体味,即体会诗歌中传达的思想感情、蕴涵的感情基调,以及作者的情绪等。这类题目常见的提 问方式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等。 精题回放 例一( 2009浙江台州)村 晚(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例二( 2009浙江温州)除夜注作(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注释】除夜:除夕之夜。 作者心情“转凄然”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诗

14、,用自己的话回答。 闯关方略古诗词以含蓄为贵,诗人直抒胸臆、情感外露的并不多见,往往融情于叙述、描写、议论之中。 情感体味题,考查的是考生“披文入情”的能力,即顺着文辞的通道进入并解析作者情感世界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一是明确诗歌的题材。古诗从题材看,可分为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思乡诗、咏 物诗、咏史诗、怀旧诗等很多类,各类诗歌感情的抒发也有规律可循。如例一村晚是一首田园诗,田 园诗往往抒发喜爱山川美景之情,表达远离污浊官场的洁身自好情怀。照着这个思路理解村晚,大抵 不差。 例二除夜作 是一首思乡诗, 思乡诗一般表达游子的思乡怀人之情,按照这个常识理解除夜作 , 应该八九不离十。 二是分析

15、诗歌的意象。几千年古诗写作传统的沿承,使很多意象的意义指向都已固定、明确,如杨柳、 孤蓬、浮云用来表达离愁别绪,明月、鸿雁、杜鹃用来表达思乡怀人之情。例一村晚里出现了青草、 池塘、远山、落日、牧童、短笛等意象,尤其牧童是“横坐”牛背,短笛是“无腔”“信口”吹,这些都 描绘出乡村生活的悠然宁静,作者如此描绘乡村晚景,他的喜爱、欣赏之情自然是蕴藏其中的。 三是把握表露情感的词语。古诗词的标题、正文部分有时会有一些直接表露作者思想感情的词语,如 书愤中的“愤”,春夜喜雨中的“喜”,示儿中“但悲不见九州同”的“悲”字,等等。例 二除夜作中,也出现了很明确的表露心绪的词语“凄然”,另外“寒”“思”“霜鬓

16、”等词也含蓄地 透露了作者的情感。本题要求分析作者心情“转凄然” 的原因有哪些。 通读全诗, 一是“旅馆寒灯独不眠”, 一是“故乡今夜思千里”,一是“霜鬓明朝又一年”;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一是除夕之夜独自一人寄居 旅馆,二是对故乡亲人无比的思念,三是感慨年华易逝。 解答古诗词情感体味题,为了表达精确,还要储备一些专业性词语,如“离愁别绪、恬淡闲适、清高 孤傲、孤寂惆怅、凄苦烦闷、伤感不平、苦闷无聊、乐观旷达、轻松愉悦、壮志未酬、忧国忧民、借古讽 今、怀古伤今、物是人非”等,在分析古诗词情感时经常用到,不可不知。 通关演练 1下面两首诗都是写秋天,试比较其抒发的感情有什么不同之处。 登 高(唐)

17、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秋 词(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品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澄迈驿通潮阁(其二)(宋)苏轼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注释】元符三年五月,作者遇赦北还,被命移廉州安置,离海南过澄迈时作诗二首,这首诗即其 二。澄迈驿:设在澄迈县(在今海南省北部)的驿站。通潮阁:在澄迈西,是驿站上的建筑。帝:天帝。 巫阳:女巫名。鹘:鹘鸟。一发:犹言“一线”。此句说中原仅在距隐

18、隐青山一线之处。 这首诗的第三、四句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主旨领悟 题型阐释 主旨领悟, 即领悟诗词里作者的写作意图,或者理解作品蕴涵的哲理。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 句蕴涵了怎样的道理”“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等。 精题回放例一(2009湖北恩施)观书有感(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例二( 2009江苏镇江)江南春(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对于诗的后两句,有人认为是表达诗人对江南景物的神往,有人认为是借古讽今。你赞同哪一种?说 说你的理由

19、。 闯关方略 初中阶段,对古诗词主旨的领悟,主要集中在理趣诗、怀古诗、咏物诗中。 理趣诗中,一般都有脍炙人口的哲理句,有时人们正是因为这些哲理句而记住了整首诗,某种意义上, 这些诗能流传至今,是沾了哲理句的光。理趣诗中的哲理,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如果是那样,有理而无 趣,跟和尚写的阐发佛理的偈言有什么差别?理趣诗妙在无意说理而理随境生,妙在寓论于景、寄理于物。 在理趣诗中,理语通常与情语、景语融为一体,景语、情语就是理语。 如例一,“问渠”这两句表面是写景,是说方塘之水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 水从源头不断流来,从而成了活水。但结合题目观书(书法)有感,我们知道这其实是作者阐发对书

20、法艺术的感悟:这作品为什么如此清新隽永呢?原来是由于书写者内心有源源不断的艺术灵感注入啊!书 法艺术如此,万事万物也是同样道理。回答题目的设问,我们还应该结合自身学习知识,或者接受新事物 的经历、体会来谈。示例:要使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就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或:要保持心灵境 界的澄明,就要不断接受新事物的洗礼。) 怀古诗,是指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的诗作。古人常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又说“前 事不忘,后事之师”。所以,他们写怀古诗的目的多是怀古伤今,或借古讽今。历史故事、古人事迹,只 是他们感慨的触发点。 如例二,如果将其单纯看作一首写景的诗歌,你可能觉得后两句写出了深邃悠远、

21、朦胧迷离的江南景 色,与前两句的明朗绚丽相映衬,使江南春的图画更加丰富多彩。但如果你深入一层意识到作者的眼 光穿越历史的“烟雨”,想到几百年以前的南朝统治者推崇佛教,大兴佛寺,劳民伤财,但佛寺并不能挽 救病入膏肓的南朝政权,而现在晚唐的统治者正重蹈前人的覆辙那它就不是一首简单的写景诗,而是 怀古诗。作者是在借古讽今:后两句写出了南朝笃信佛教造成寺庙的恶性发展,引发作者的慨叹,表达对 唐朝推崇佛教的现实的不满。 咏物诗,即描摹物象的诗歌。大自然的万物,大至山川河流,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 对象。咏物诗往往不是单纯地描摹事物,咏物是为了抒情、言志。如虞世南的蝉,句句写的是蝉的形 体、习

22、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可谓物我互释。这就告诉我们,咏物的深层 意义是咏人。 通关演练 1读下面一首诗,说说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蕴涵了怎样的生活哲理。 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2品读下面这首古诗,请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谈谈你从这首诗获得的启示。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6形象感知 题型阐释 形象感知,主要是指对诗歌中“人”的感知,包括诗人自我形象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这类题目常见 的提问方式是“整首诗(或某一句)勾勒(或刻画)了怎样

23、的人物形象”。 精题回放 例一( 2009江苏盐城)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画线的句子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例二( 2009江苏宿迁) 春 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尾联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闯关方略 诗歌里的形象,主要有两类:一是自然形象,如山川草木、花鸟虫鱼;二是人物形象,包括作者自我 形象和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中考考查的一般

24、是人物形象,例一、例二里考查的都是作者自我形象。 解答形象感知题,应先“建模”,在头脑里储存一些常见的人物形象类型,如心怀天下、忧国忧民的 形象(杜甫登高),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陶渊明归园田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 象(辛弃疾破阵子) 然后,结合诗词内容,结合作者生平,结合其创作诗歌的背景与心境,进行具体分析。 如例一,从整首词对太守“狂”态的描写,尤其是从下阕引用冯唐的典故和画线句的描写中,我们强 烈地感受到一位英雄形象,他英武豪迈、气概非凡,内心则壮怀激烈,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 业。北宋仁宗、神宗时期,国力不振,国势衰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令许多有为之士义愤难平

25、, 苏轼即是如此。他借出猎的豪兴,将深隐心中的夙愿和盘托出,以西汉魏尚自况,希望朝廷能派遣冯唐一 样的使臣,重新信任、重用自己。 再如例二,尾联是一个细节描写,写诗人为国事、家事而愁,头发因为频繁的抓挠而越来越少,以至 于簪子都插不上去了。这里描写的是诗人忧愁焦虑、憔悴不堪的形象。 形象感知题,解答的关键,有时不在诗内,而在诗外。我们要对历史有一些基本的了解,譬如知道晚 唐诗歌多为表达悯农情怀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而南宋诗歌多为表达壮志难酬的忧愤和对朝廷偏安一隅的 不满。同时,对一些重点诗人的生平、心迹也要有个大致的把握,如杜甫诗中多是忧国忧民的形象,李煜 后期词中多是愁苦、悲哀的形象。 通关演

26、练 1下面这首诗的第三、四句勾勒了怎样的边塞健儿形象? 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2品读下面诗歌,说说其三、四两句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登科后(唐)孟郊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注释】龌龊:这里指处境不如意和思想上的拘谨局促。放荡:自由自在,无所拘束。 参考答案: 1 炼字品析 1“ 笼“ 是笼罩的意思,两个“ 笼“字将烟、水、月、沙和谐地融合在一起,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 色图,渲染了一种迷蒙、冷寂的氛围。 2 “ 散“ 是飘散、飞散的意思,一个“ 散“ 字,让笛声有了可视可触 的形象:像

27、春天的花瓣?像春天的细雨?像春天的柳絮?一个“散“ 字,使得笛声随着春风悄悄地在夜 空飘荡,洛城之中,无所不在。 2 内容理解 1“ 风吹雨 “ 既指自然界的风雨,又喻指南宋王朝风雨飘摇的境地。 2 成双成对的燕子是什么时候回 来的呢?湖水高涨,使岸上低垂的桃花好像蘸着水在盛开。 3 描绘画面 示例:日出东方,烟消雾散,湘水上一片安静。渔翁欸乃一声撑船出发,声音在山水之间回荡,唤醒 了万物。山有了灵气,水有了精神。山显得更为葱绿,水显得更为碧蓝。 4 情感体味 1前一首悲秋,世事艰辛,家愁国难,老病孤舟,都化作千缕愁绪;后一首赞秋,洋溢着一种激越向 上的豪迈之情。2作者登高望远,北眺中原,抒发

28、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5 主旨领悟 1由于鸭子喜欢游水觅食,故而能最先体会到春天的来临、水温的上升。它告诉我们:只有经常和某 种事物接触,最熟悉它,才能最敏锐地发现它的任何细微的变化。 2 示例:追求任一目标的过程,总是 一个障碍接着一个障碍,一个困难接着一个困难。所以当取得一些成功后,我们切不可沾沾自喜,停滞不 前,而应该鼓足勇气去争取更大的胜利。 6 形象感知 1勾勒了豪放开朗、视死如归的边塞健儿形象。 2 刻画了诗人金榜题名后潇洒得意、神采飞扬、心 花怒放的书生形象。 7. 景物描写题型阐释 景物描写,即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的特点是什么,或者要求找 出描写景

29、物的句子,加以概括。题目常见的提问方式是“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怎样的美丽景色”等。 精题回放 例一( 2009浙江湖州)春日(宋)晁冲之 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 【注释】阴阴:草木阴阴(谓草木繁盛编者注)。趁:追逐。 这首诗通过描绘、细雨翻萍、的春日景象,构成了一幅优美而完整的画面。 例二( 2009山东德州)春日偶成宋)程颢 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春日里诗人被什么景色所感染? 例三( 2009浙江杭州)城南(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注。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释】路东西:分

30、东西两路奔流而去。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 闯关方略古人说“景乃诗之媒”,古诗十之七八都离不开写景,对景物描写的考查,自然也较为常 见。一般而言,景语也是情语,但景物描写题,大多忽略写景中的情感因素,而是就写景谈写景,就描写 谈描写。 解答这类题目,先要确定景物的时空特点,即写的是何时、何地的景色。譬如例一春日,从题目 与首句的“溪曲”,可知是写春日溪边景色;例二春日偶成,从题目与第二句“傍花随柳过前川”, 可知是写春日乡间景色。 接着检索所写景象。一定时空里的景色,总是由多个景象构成的,这些景象在动静、声色、虚实、高 低、远近上的配合,共同创造出景色的美感。譬如例一,这首诗就是通过描

31、绘小溪阴阴、细雨翻萍、鹅鸭 戏水等三种景象,勾勒出一幅春日溪水图,营造出优美而完整的画面。而例二,第一、二句写景,依次写 到了云淡风轻、春花烂漫、柳枝舞动(傍花随柳)等景象,描绘了一帧风和日丽的美好图景。 有时,题目还会聚焦于某个具体的局部景象,要求概括出景象的特点。如例三,整首诗写暮春时节花 谢草长的景象,但问题聚焦于一个景象: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从第一句“水满堤”可见雨 量之大,从第二句“乱山高下路东西”(雨从乱山高处落下,分东西两路倾泻而下)可见雨势急,所以, 一、二两句写出了雨量之大,雨势之猛。 如果题目提高一点能力层级,会考查景物描写的方法,那就需要从动静、虚实、远近、声

32、色等角度作 答。如果题目要求回答景物描写中蕴涵的感情,那还要熟悉古诗词里常见景象跟情感的关联性。如“风” “霜”“雨”“月”“笛声”“杨柳”“长烟”“落日”等,这些景物多是表达离愁别绪之苦、戍边征战 之难或是被贬谪之愁等内涵。 通关演练1品读古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江楼晚眺(唐)白居易 澹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梁。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好著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 【注释】江楼:杭州城东楼,即望海楼。蜃:大蛤蜊。海面、沙漠中,因空气冷热骤变,光线折 射,而把远处的景物显示到空中或地面上,古人误以为是蜃吐气而成,称海市蜃楼。著:用。图画 取:临

33、摹下来。取:助词。题诗:画上题诗。水曹郎:张籍,时任水部员外郎。 这首诗的颈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2读下面一首诗,说说它描写了破山寺后禅院怎样的特点。 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8. 意境欣赏 题型阐释意境欣赏,包括描述意境、概括意境氛围、选择意境相近的诗句等。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 方式是“请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某一句的意境”“某一句渲染了怎样的氛围”“下列诗句与某一句意 境最接近的是哪一句”等。 精题回放 例一( 2009浙江绍兴)雨过山村(唐)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

34、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怎样的特点? 例二( 2009福建厦门) 下列诗句与苏轼名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意境最接近的是哪一句?() A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B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C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D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闯关方略 意境,是诗歌的灵魂。理解“意境”一词,要把“意境”拆开来,再组装。意,指作者的思想、情感; 境,指作者所描绘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所谓意境,它是一种美妙的艺术境界,由主观之意 和客观之象相互作用、相互融合而成。 解答意境题,需要梳理

35、组成意境的零件意象。“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只是构成这建筑 的砖石。” 譬如例一,诗的一、二两句,写山村,依次出现了“雨”“鸡鸣”“人家”“竹林”“小溪”“村路” “板桥”等众多意象,再将这些意象连缀起来,分析其体现出来的意境之美。先看第一句,我们知道一个 关于“鸡鸣”的生活常识,一只鸡打鸣常常会引来群鸡合唱,而这里只有“一两家”,说明小山村人家很 少。再看第二句,在霏霏细雨中,沿着小溪走,听着雨滴敲打竹叶之声,不觉来到一座板桥前。把一、二 句合起来,这个小山村的自然环境,是多么宁静幽深啊。而作者雨中经过山村,心情又是多么“惬意自然” 啊。把客观的环境和作者主观的心境结合起来,例一的答案

36、就出来了:诗的一、二两句,写出了山村宁静 幽深、自然惬意的特点。当然,从题目的要求看,似乎更侧重自然环境的氛围,作者的主观情思,可以忽 略不写。 例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作者即景抒情,看着眼前汹涌奔腾的大江之水, 联想到千古以来的历史风流人物。这一句时越古今,地跨万里,眼前所见是辽阔的,心中所思又是深远的, 所有这一切意象组合而成的意境磅礴恢宏。其他四句,哪一句能将壮阔的江山景象跟辽远的历史沉思结合 起来呢?只有B句,也是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也是千古兴亡事,整句话呈现的也是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 间背景,意境也是博大而深远。别的句子,或苍凉悲伤,或哀怨缠绵,或渺远迷离,跟“大

37、江东去,浪淘 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呈现的意境氛围差异都很大。 为了准确地表达,我们应熟悉一些概括意境的词语,如“宁静、清冷、清幽、凄冷、辽阔、雄奇”等。 通关演练 1品读诗歌,说说下面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美好意境。 江村即事唐)司空曙 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2意境体味。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请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意境。 9. 名句欣赏 题型阐释 名句鉴赏,就是对古诗词中千古传诵的名句,就其景、情、理、趣方面为人称道之处品评分析。这类 题目常见的提

38、问方式是“某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精题回放 例一( 2009湖南衡阳)西江月(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明月别枝惊鹊”为精妙的写景名句,请体会其妙处。 例二( 2009山东滨州)春望(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你的理解是: 闯关方略 古诗词是古典文学宝库的瑰宝,名句则是这瑰宝中的精华。有些古诗词并未广为人知,但其中的名句 却一直脍炙人口,可见

39、名句的传播度和影响力。 名句赏析,目的在于培养同学们细致的涵泳品味能力,培养感受美、咀嚼美、表达美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目,先要理清一个问题名句因何而名?它较之于平句、拙句高妙在哪里?是景致优美, 让人心怡;还是情真意浓,格调高亢;抑或蕴涵哲理,启人心智;再或者修辞精妙,一语传神? 也就是说,先分类,是写景名句、抒情名句、言理名句,还是修辞名句?如果是写景名句,则从它运 用了哪些写景方法,描绘了怎样的优美景致等角度赏析;如果是抒情名句,则从它的抒情方式、情感的色 彩与倾向等角度赏析;如果是言理名句,则从它理和趣的融合,哲理的启悟性等角度赏析;如果是修辞名 句,则从修辞的表达效果角度赏析。 以例一

40、为例,这是一个写景名句,写的是宁静清幽的夏夜,“明月”“别枝”勾勒了和谐美好的氛围。 这一句的精妙,在“惊鹊”的加入,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会引起“别枝” 摇曳。写“惊鹊”,是以动写静,以有声写无声,把“明月”映照下的月夜美景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例二则是抒情名句,这一联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一般解释为: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为感时恨别, 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从抒情的角度看, 可能第一种解释更符合作者心境:春天来了,到处鸟语花香,本来春光明媚足以让人心情愉悦,但作者感 时伤怀,花反而使他泪水飞溅,鸟反而使他忧恨惊心

41、。这里以乐景写悲情,将作者的痛苦写得更深沉、婉 曲。当然,如果认同第二种解释,言之成理也可。 通关演练1品读诗歌,赏析名句。 次北固山下(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简析它的妙处。 2下面这首诗的颈联,是作者晏殊自己也颇得意的佳句,因此他将这一联写入诗中,又写入词浣溪 沙中,成为广为流传的名句。细细品读,说说晏殊得意处在哪里。 示张寺丞王校勘(宋)晏殊 元巳清明假未开,小园幽径独徘徊。春寒不定斑斑雨,宿醉难禁滟滟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游梁赋客多风味,莫

42、惜青钱万选才。 10. 表达赏析 题型阐释 表达赏析,主要是对古诗词表达方式、表达手法、修辞技巧以及语言表达的赏析。这类题目常见的提 问方式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语言有什么特点”等。近几年, 这一部分还出现了一定比例的比较阅读题型。 精题回放例一( 2009江苏扬州) 丰乐亭游春三首(其一)(宋)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欧阳修诗的三、四两句,除用拟人手法外,还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两种手法各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修辞手法:拟人、 表达效果: 例二( 2009四川成都)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43、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试举出其中一点简要分析。 闯关方略 表达赏析题,某种意义上,是现代文阅读考查方式向古诗词阅读的延伸。 解答这类题目,看清题目设问的角度至关重要。如果题目是就修辞方法提问,你回答的角度就应该在 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双关等里面;如果题目是就表达方式提问,你回答的角度 就在直抒胸臆、叙议结合、即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里面;如果题目是就表达手法提问,你 的答案一般就在对比、抑扬、动静、点面、虚实、衬托等里面;如果题目提问的角度是语言特点,你一般 得回答朴素自然、含蓄隽永、清新明

44、丽、形象生动、婉约细腻、幽默讽刺、雄浑豪放、沉郁慷慨等。 譬如例一,提问角度是修辞。头两句写绿树繁茂,野鸟啁啾,春风轻拂,杂花乱飞,一派醉人的春光。 后面写到“明日酒醒春已归”,无论如何是不可能一宿醒来“春已归”(春就悄然离去)的,因此此处用 的是“夸张”。接着分析拟人和夸张的表达效果,这需要结合上下文分析,然后借助“运用什么修辞,表 现了什么,抒发了什么”的答题模式组织语言。第三句用拟人,生动地表现了春色的迷人、生机盎然;第 四句用夸张,表达了作者感慨春景迷人、春日短暂的心绪,写出了惜春之意(或“暗含着诗人对春光的留 恋”)。 例二的提问角度比较宽泛,问“这首小令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既可以

45、谈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也可 以说表达手法上的特点,还可以写语言表达上的特点。譬如第一个角度,可以分析其寓抒情于写景之中: 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作者选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和西下的“夕阳” 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诗人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第二个角度,可以分 析其动与静的结合:运用了静景与动景相映衬的手法,如处于动态中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 “人家”相映衬,安适、幽静的环境,使沦落异乡的“断肠人”更添悲愁。第三个角度,可以分析词语运 用:“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全用名词排列组合,中间没有一个动词连缀, 名词意象

46、的堆叠组成了一幅苍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 通关演练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湖有“西子湖”的别称,即源于苏轼这首诗。人们提到西湖,常说到这首诗的后两句,这两句已成 了西湖的定评。请从修辞角度,对这两句略作赏析。 11. 典故溯源 题型阐释 典故溯源,就是对古诗词中运用的典故进行解释,说明其来源,分析其作用。这类题目常见的提问方 式是“这首诗(词)中运用了什么典故”“这个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句中某典故,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等。 精题回放例(2009江苏盐城) 江城子密州出猎(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

47、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闯关方略 古人写诗词,为了使语言更简洁含蓄,内容更富于表现力,常常运用典故来增强表达效果。 典故溯源,既能考查我们对文史知识的积累,也能考查我们对诗歌语言特点的了解,还能考查在课内 诗词学习时有没有养成踏实认真的习惯,可谓一石多鸟。 解答这一类题目,了解所用典故的本意是基础。 譬如上述苏词,用了两个典故:“亲射虎,看孙郎”用的是三国时孙权狩猎射虎的典故,“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用的

48、是西汉时文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云中太守魏尚的典故。 符合题目要求的是典故二,这个典故出自史记冯唐传,其细节是: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 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杀敌人数六人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到云 中去赦免了魏尚。 仅了解典故的本意,就诗论诗还不够,结合上下文内容,以及作者的生平遭遇,读懂其隐藏在典故里 面的内心话,才是解题的关键。 从整首词可以看出,苏轼渴望一展抱负,杀敌报国,建功立业。但这时他外放密州,不被天子重用, 他是多么渴望朝廷也像汉文帝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啊。但这层意思他不便明说,于是引用典故, 以古人自比,含蓄地表达自己“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

49、心声。 有时题目还会进一步追问引用某则典故的表达效果,这时先要区分这个典故的意义、情感指向,是客 观的描述物态,还是主观的抒发情志?如果是前者,其作用是使物态描绘得更生动、逼真、奇异等,如李 贺的李凭箜篌引中“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一句,用湘妃和素女这样的神女为乐声感动 来形容李凭的箜篌弹得好,这里引用神话典故,增添了内容的神奇色彩。如果是后者,其作用主要是使情 感抒发得更婉曲、含蓄、深沉等,如李商隐的贾生中“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一句,借 汉文帝爱贾谊之才,将他从长沙召回,在宣室接见,向贾谊询问鬼神之事,讽刺汉文帝不能真正重用贾谊, 慨叹自己与贾谊一样,没有遇到明主,一样的怀才不遇。此处引用典故,使作者的慨叹更深沉。 通关演练 1下面这首诗的尾联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 无 题(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