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京剧.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762648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京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京剧.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京剧.pdf(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京剧是融唱念做打于一体的戏剧表演形式,19 世纪中期, 孕育于民间,融合了中国南北方戏剧元素的京剧,在北京发展 成熟,广泛流布于全国。 京剧所蕴藏和承载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能够为民族魂 魄的振作、民族精神的弘扬、民族价值观念的再造、民族文化 的复兴提供营养和资源,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与和 谐的人类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 晶,更是北京这座城市对中华文明所做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京剧被列入非遗名录,说明他的文化价值与内涵,在世界范围 内得到了充分的肯定。京剧唱腔优美,抑扬顿挫,角色众多, 有生旦净末丑五种角色。 国粹京剧 中国传统文化系列之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

2、大戏曲 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 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 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 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 清代乾隆五 十五年( 1790 年)起,原在南方演 出的三庆、四喜、 春台、和春, 四大 徽班陆续进入北京, 他们与来自湖北 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 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 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 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 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 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 京剧走遍世界各地, 分布地以北 京为中心,遍及中国,成为介绍、传 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在 2010 年 11 月 16

3、日,京剧被列入“世 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京剧前身是清初流行于江南地区,以唱吹腔、高拨子、二 黄为主的徽班。徽班流动性强,与其他剧种接触频繁,在声腔 上互有交流渗透,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搬演了不少昆腔戏,还 吸收了啰啰腔和其他一些杂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 ),以 高朗亭(名月官)为首的第一个徽班(三庆班)进入北京,参 加乾隆帝八十寿辰庆祝演出。 扬州画舫录载: “高朗亭入京 师,以安庆花部, 合京秦二腔, 名其班曰三庆。 ”随后还有不少 徽班陆续进京。著名的为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班,虽然 和春成立于嘉庆八年( 1803),迟于三庆十三年,但后世仍并 称之为“四大徽班进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