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3中国现代史精讲.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762858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74.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3中国现代史精讲.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3中国现代史精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03中国现代史精讲.pdf(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你好好啊 1 专题 03 中国现代史 中国现代史是指1949 年 10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的历史,分为新民主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 两大历史阶段。这一时期也是中国人民建立政权、巩固政权、探索与发展中国,使中国走向富强、民主、 自立的一段发展史。 阶段划分: 一 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 年 12 月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这是人民政权的巩固 和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二 1956 年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到1966 年 5 月“文化大革命”开始,这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 折发展时期,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开始时期。 三 1966 年

2、5 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这是“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和中国社会 四 从 1976 年 10 一、过渡时期(1949 年 1956 年) 【阶段特征】 【史实概览】 政治: 巩固新政权:追歼国民党残余势力、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平解放西藏。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起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 1949 新政协召开和共同纲领通过;开 国大典和新中国成立;1954 年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和1954 年宪法颁布; 三大制度的形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共与民主党派合作方针“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提出;民族区域自治区的设立。

3、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外交:外交开创新局面,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美国敌视中国;新中国初期 的外交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联苏反美、中苏建交和毛泽东访苏;中苏友好同 盟互助条约签订;同17 国建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外交政策的成熟;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你好好啊 2 议,提出 “求同存异 “ 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经济: 1.恢复国民经济,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业。 2.2. 向社会主义过渡:1953 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实

4、行“一化三改”,一五 年计划的开展,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社会主义工业化起步。1956 年底,随着三大改造的完成,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和中国社会20 世纪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思想文化: 1. 思想: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著作论人民民主专政,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改 造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即将成立的新中国作了政治理论准备。 2. 文艺: 1956 年 4 月提出“双百”方针;文艺成就文学艺术界出现了一大批出色的作品。 3、教育:共同纲领提出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建立社会主义新型教育制度;1954 年宪法确立新中国教育为

5、人民大众服务的性质; 4、科技: 1949 年,中科院成立;1956 年国务院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和确定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提出向科 学进军; 社会生活: 生活有改善但总体水平低,社会风气根本改变:实行粮食、食用油等统购统销;人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颁布婚姻法 。相继建成宝成、兰新等铁路,公路交通发展迅速。人民日报等成为党的喉舌,光明日 报等并存。 国际形势: 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对峙局面;两大阵营对立斗争。以美为首的帝国主义经济上封锁、政治上孤立、军事 上包围威胁,企图扼杀新生政权。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重点解读】 七届二中全会 A时间、地点:1949.3 ,河北西柏坡, B工作重心、中

6、心:农村到城市、军事斗争到恢复和发展生产 C总任务:农业国工业国; 新民主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你好好啊 3 D意义:为迅速取得民主革命在全国的彻底胜利,以及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在政治上、思想上 和理论上作了充分的准备。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背景:二战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形成;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封锁、孤立中国。 外交三大方针: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2)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

7、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日内瓦会议: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并发挥积极作用。 万隆会议: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使会议圆满成功。 一五计划的实施(19531957)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简单说来就是建立两大方面的基础:一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社会主义工业 化的初步基础。这是从中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薄弱的国情出发做出的必然选择;二是建立对农业、 手工业以及私营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三改造的基础。 主要成就: A重工业:鞍山钢铁公司、(包头和武汉两个钢铁工业基地)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 飞机制造厂 B交通运输:新建铁路8000 公里

8、,全国除了西藏以外的各省、自治区都有了铁路,福建、宁夏、青海、 新疆第一次通了火车。青藏公路、武汉长江大桥、鹰厦铁路 C能源:这一时期,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石油已经全部自给。 D尖端科技:原子弹、氢弹、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主要分布:分布于东北 原因: A东北的工业基础较好;矿产资源丰富;离苏联近,能到很方便的得到苏联的援助;地理位置不 是特别靠沿海,比较安全。(振兴老东北工业基地) 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 A我国当时的经济结构失调,近代以来农业和轻工业有一定的发展和基础,但重工业基础薄弱。 B特殊的国际环境:帝国主义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如果不发展自己的重工业,就很可能再度受到侵略 哈哈哈

9、哈哈哈哈哈你好好啊 4 或沦为他国经济的附庸。 C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D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大工业的基础之上,只有建立自己的重工业才能为实现整个国家的工业化奠定基 础。 结果:到1957 年底,一五计划各项指标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影响: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生产关系领域的变革 特点:都经历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遵循和平自愿的原则。 实质: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评价: A积极: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不足:改造后期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

10、划一等缺点,给社会主义发展遗留下很多问 题。 【主题探究】 11956 年,我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概述政治、经济、外交、民族关系等方面的变化,并简要说明其 原因。 (1)经济上, 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取得重大成就,初步改变了我国的工业落后面貌。原因是一五计划的实施。 (2)政治上, 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原因是第一届人大的召开和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3)生产关系发生了巨大变革,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原因是三大改造的完成。 (4)我国的外交取得了很大成就,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了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起到了积极 作用。原因是我国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采取了正确

11、的外交方针。 (5)民族关系得到重大改善。原因是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并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你好好啊 5 且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2.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封建地主阶级,除个别地区以外,已经消灭了。富农阶级也正在消灭中。原来剥削农民的地主和富农, 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民族资产阶级分子正处在由剥削者变为劳动者的转变过程中。广大的农 民和其他个体劳动者,已经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劳动者。工人阶级已经成为国家的领导阶级。它的队伍扩 大了,它的觉悟程度和文化技术水平大大提高了。知识界已经

12、改变了原来的面貌,组成了一支为社会主义 服务的队伍。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阶段(19561966 年) 【阶段特征】 【史实概览】 政治: 1956 年 4 月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提出了一系列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学说。中共八大召开:1956 年 9 月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为我国的社会主义 建设指明了方向; 1957 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左”倾错误的产生和发展; 外交: 中苏关系恶化,中美仍处于敌对状态;反苏反美;两个拳头打人;一条线、一大片重视同亚非拉国家 发展友好关系;加强与第三世界的合作和团结; 经济: “一五”计刊的经

13、济建设指标超额完成; 1956 年中共八大制定的经济建设方针;1958 年提出社会主义建 设总路线; 1958 年发动的“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运动;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严重脱离中 国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和苏联政府的背信弃义,导致1959 1961 年三年经济困 难时期,使社会主义建设遭受重大的挫折;1960 年党中央开始纠正经济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对国民 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使国民经济从1962 年起开始恢复发展。 文化: 为调动建设积极性,双百方针使科技文艺事业取得重大突破思想: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你好好啊

14、 6 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报告中,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方针,丰富马克思主义关于 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科技:“两弹一星”(导弹、原子弹、人造卫星);1965 年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教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半工半读、 业余教育共同发展;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及高素质人才)。 社会生活: 新中国电影业出现新特点,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题材的作品纷纷涌现;1958 年中国电视业诞生。北京 电视台成为中国第一家电视台;服饰变化:列宁装和连衣裙受青睐; 国际形势:美苏争霸;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美国侵越战争;国际格

15、局的变化。 【重点解读】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脱离我国国情,脱离农村生产力水平和广大群众与干部的 觉悟程度,挫伤了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业生产。 【主题探究】 探索中出现曲折的原因: ( 1)党内“左”倾错误开始泛滥,政策指导出现失误,修改了关于八大的正确主张。 ( 2)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没有经验。 ( 3)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速度,忽视了经济发展规律。 三、 “文革”十年(1966 年 5 月 1976 年 10 月) 【阶段特征】 由“左倾”思潮发展到“极左”泛滥,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造成极大危害。使党和

16、国家、人民遭到 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长期以来“左”的错误得不到纠正,领导者对国内形势的错误认识,对国 际范围内阶级斗争形势作了严峻的估计,野心家的利用,导致了这场人类的浩劫。 【史实概览】 政治: “以阶级斗争为纲” ,民主与法制被践踏: “红卫兵”运动和破四旧运动、“全面夺权” ,党政机关瘫痪,全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你好好啊 7 国人民代表大会无法正常召开, 1971 年林彪反革命集团和1976 年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经济: 2、“左”倾错误扩展到经济领域,经济受到严重的损失,但由于周恩来、邓小平及人民的努力仍取得了一 定的成效: 1973 年周恩来对经济的整顿和调整和1975

17、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和国务院工作对经济的全面整顿 经济得到复苏和发展; 文化: 极“左”思潮泛滥,百花凋零;但仍有重大突破:“双百”方针被废除,文化凋零文化典籍和文物 遭烧毁和洗劫;文艺界人士和知识分子遭批斗;样板戏八亿人口八个戏;教育革命教育事业遭 冲击、上山下乡运动、学校学制、教学体制和学校领导体制改革、改革高校招生制度;造成文化断层、人 才断层,影响国民素质提高和现代化事业发展;科技1967 年氢弹爆炸、“东方红”号人造地球卫 星发射成功、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袁隆平和杂交水稻; 外交: 对外关系重大发展:1971 年第 26 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 年

18、,尼克 松访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 年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国际上出现更广泛的同中国建交的 热潮,表明从50 年代以来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1974 年,毛泽东提出了“三个 世界”划分的理论,是我国当时制定对外政策的重要依据。 社会生活: 服饰式样和色调单一:军装和“干部服”盛行; 【重点解读】 “文化大革命”破坏的表现 A青年红卫兵运动对民主法制的初步破坏; B工人造反派的非法夺权造成党政领导机关陷于瘫痪,整个社会处于无政府状态; C各地革命委员会的的建立,实际上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 【主题探

19、究】 “文革”的教训 (1)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加强对公民的民主法制教育 (2)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严格区划分两类性质不同的矛盾; (3)社会主义建设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你好好啊 8 (4)必须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5)保持社会安定团结,抓住发展机遇。 四、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 年至今) 【阶段特征】 【史实概览】 政治: 1978 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 ,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 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和党的工作重心转移;三大路线(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的确定; 1979

20、 年全国人大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和两岸停火;1980 年两岸交往逐步打破;1981 年叶剑英提出祖国 统一九条方针;1982 年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20c80 年代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伟大构想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1984 年民族区域自治法颁布;1987 年两岸三通实现;1992 年“两岸共 识” ;1993 年汪辜会谈;1995 年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讲话;对台方针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997 年依法治国提出;1997 年和 1999 年香港和澳门分别回归 民主法治建设:1999 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民主法治建设的成就(19

21、78 年,十 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平反冤假错案;1982 年人大通过了新宪法。加紧立法工作,形成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1997 年,中共十五大将依法治国确立 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 年,依法治国被写入宪法,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在民主制度建设上, 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完善,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区域自治法基层民主得到推广。通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外交: 推进全面开放,接轨世界,进行广泛的交流和合作: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提出;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 界和平,为建立国际新秩序而斗争;坚持

22、对外开放的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基础上,同任何国家发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你好好啊 9 展友好合作关系:一是与西方大国开展不结盟的和平外交;努力构建战略协作关系( 伙伴关系或互惠关系) 。 二是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三是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 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经济: 文化: 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提出必须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形成;“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文艺“二为”方针的提出和双百方针的共同指导,文艺取得了丰硕成果;体育大国向强国迈进;

23、 教育 1977 年高考制度的恢复,尊师重教风气形成;1983 年“三个面向于”提出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 发展的指导方针;1993 年“ 211 工程”提出; 1995 年科教兴国提出;教育提法取得重大成就义务教 育法教师法等;教育全方位改革取得的成就; 科技: 1978 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1985 年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制定83 计划、星火计划、 火炬计划等;1988 年科学技术史第一生产力的提出;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改革开放后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大成就;“银河”型和“银河”型计算机研制成功、1999 年第 一艘“神州”号宇宙飞船安全返回、2003 年“神州”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

24、功。 5 、社会生活:衣食住行变化翻天覆地:吃讲营养、穿讲时尚,住讲舒适;铁路、公路密集,民航世界大 国; 2003 年年固话、移动电话世界第一;报刊业恢复生机;电影走向辉煌的新时代,电视普及,建成广播 电视传播网络;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接入互联网之后,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势头方兴未艾。 6、国际形势:两极格局走向终结,多极化趋势加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 趋势发展。 【重点解读】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你好好啊 10 伟大的历史转折 (1) 条件 A文革结束 , 但“左”的思想还未完全肃清 B邓小平 及其意义 (2) 内容 A思想路线:确立实事求是方针 B政治路线

25、: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 C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D重大决策:实行改革开放 E民主法制:保障人民民主和加强社义法制建设; (3) 意义: A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B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C国家的政治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时代 【主题探究】 1. 影响解决台湾问题,统一祖国的因素: 有利: A两岸人民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有共同的文化传统; B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的制定及成功实践产生的积极影响; D大陆和台湾在经济上具有互补性; E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两岸关系的缓和与交流; F 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 不利: A台独势力的破坏;B国际反

26、华势力的干涉 2. 怎样认识中国共产党在1927 年、 1949 年、 1978 年三次工作重心转移? (1)1927 年,大革命失败,城市武装暴动失败,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移到农 村;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2)1949 年,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胜利;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开辟了城市领导乡村的 时期;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作了政治上的准备。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你好好啊 11 (3)1978 年, “文革”结束,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国内开始出现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国民经济得到初 步恢复;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27、;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3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我国国民经济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其特点是什么? 19491952 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特点:在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 19531956 年,开始社会主义工业化时期。特点: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19561966 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特点: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文革”结束以后,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特点: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4新中国在20 世纪 50 年代、 70 年代和改革开放时期,对外关系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试分析其原因。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

28、政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一边倒”方针,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 同苏联等17 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随着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地提出,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20 世 纪 50 年代中国政府先后参加了在日内瓦和万隆举行的两次重要国际会议,并发挥了积极作用。 (2)20 世纪 70 年代中国的外交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和转机,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 法席位,中日建交,国际上出现了更广泛的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适应新的形势,对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作出重大调整,采取“走出去”所谓 外交战略,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取得重大成果。 5

29、 影响近代社会生活和习俗发生变化的因素有哪些?概括近代社会生活和习俗变迁的特点。 ( 1)影响因素: 鸦片战争后,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西方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逐渐传入中国,并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 活和习俗。 在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城市 近代化基础设施增多,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 新思想的不断传入,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使得西方自由、平等、民主思想 不断传播,深刻影响了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 中国政府推行的各种改革,如晚清政府的“新政”、南京临时政府移风易俗的措施等,推动了中国社 会生活和习俗的变化。 (2

30、)特点: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过程。与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密切相关,并伴随 着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变化在地域上严重不平衡。城市变化大,农村变化小。东西 方生活习俗不断碰撞和交融,但始终保持着中国民族特色。 【金句提炼】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你好好啊 12 一 中国现代政治制度 11954 年一届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中国的 根本政治制度。 3新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是共同纲领和195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蒙古自治区 早在 1947 年就已成立,其它自治区在建国后成立。1984 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31、。 41982 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简称 1982 年宪法),1997 年中共十五大把“依法治国” 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9 年,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20 世纪初,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5198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1998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颁 布,使基层民主选举得到落实。 6 “一国两制”就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实行社会主义,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 主义制度不变,两种制度长期共存,这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必经之路。 71997 年 7 月 1 日,香港回归。1999 年

32、 12 月 20 日,澳门回归。港澳的回归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成功 实践,回归的根本原因是中国国力的提升。 二 新中国外交 1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政策是“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 再请客”。 2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 1954 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主要是解决印度支那和朝鲜问题。 41955 年新中国派代表参加万隆会议(这是以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会上周恩来提 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召开,形成“万隆精神”。 5求同存

33、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 61971 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 年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推动我国外 交出现新局面。 7新时期奉行的不结盟政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加快了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你好好啊 13 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82001 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主要是地区安全 合作组织,同时促进地区政治经济合作。 三 现代中国经济 319491956 年是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和建设起步阶段,被称为过渡时期,

34、其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 社会,而非社会主义社会。 4三大改造是“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之一,是一场用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代替旧生产关系的革命,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5通过“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我国形成了以单一公有制、行政计划命令管理、平均分配为特征的计划 经济模式,体现了苏联斯大林模式对中国的影响。 6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经济建设的主要失误有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9 1961 年经历三年的严重困难。 71956 年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指出国内主要矛盾是先进工业国的要求与落后农业国的矛盾;先进的社会 制度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35、主要任务是尽快将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8 “大跃进”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客观规律,严重破坏社会生产力,打乱正常生产秩序,造成国 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101960 年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2 年底,国民经济开始好转。1965 年 国民经济调整基本完成。 1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实施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自负 盈亏。 1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展 乡镇企业,推动农业结构的变化,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哈哈哈哈

36、哈哈哈哈你好好啊 14 13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也体现了由农村到城市的特点,19781983 年底在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984 年改革重心转入城市,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 14我国的经济体制有三个阶段的发展变化:19561978 年,实行计划经济体制,19781992 年实行计划 为主、市场为辅的管理体制,1992 年以后则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在20 世纪初基本建立市 场体制。 15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中国的对外开放已经形成了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陆城市,从 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新格局。 四 现代中国社会生活与科教 71956 年,

37、中国提出“向科学进军”、1986 年提出“ 863”计划和星火计划、1988 年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 生产力、 1995 年提出“科技兴国”战略。 81983 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定名为“银河”号。 91946 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1969 年互联网诞生,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正式接入互 联网,此后迅速发展。 10 “两弹一星” :原子弹( 1964 年第一颗爆炸成功) 、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 空间技术的垄断,增强了国防实力。 11 1965 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12 1973 年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成功,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 问题。 13 1970 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 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16 1958 年开始“教育大革命” ,学生要边学习边劳动。“文革”期间高等教育遭到严重破坏。1977 年恢复 高考。 17 1995 年,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18 20 世纪 80 年代,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