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部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上同步学典:第8课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763222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部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上同步学典:第8课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部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上同步学典:第8课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部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上同步学典:第8课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部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上同步学典:第8课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9-2020学年部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上同步学典:第8课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部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上同步学典:第8课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部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上同步学典:第8课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Word版含答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八课同步课时训练1、魏晋南北朝时,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众多风雅名士常聚集在一起,醉心于有与无、生与死、动与静、圣人有情或无情等形而上的问题的讨论,一时蔚然成风。这反映了( )A.儒学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B.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文化繁荣C.三教合一的局面开始出现D.理学形成拥有深厚民间基础2、文学作品往往能反映当时的某些历史现象。宇文裝山寺读书院中说:“草阁连僧院,山厨共石泉。”同恭夏日题寻真观李宽中秀才书院亦云:“愿君此地攻文字,如炼仙家九转丹。”这表明当时( )A.儒生出世倾向明显B.民间书院发展迅速C.儒释道三家同质化D.存在思想融合趋势3、魏晋南北朝时期.以 “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众多风雅名

2、士常聚集在一起, 醉心于有与无、生与死、动与静、圣人有情或无情等形而上的问题的讨论,一时蔚成风气。这反映了( )A.儒学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B.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文化繁荣C.“三教合一”的局面开始出现D.理学形成拥有深厚民间基础4、中唐时,韩愈以卫道者自居,发出尊孔孟、排异端的口号,高举复兴儒学的旗帜,以恢复儒家思想正统的统治地位为己任。这说明当时( ) A.三教合局面出现B.儒学正统地位丧失C.社会深受佛道影响D.民众受到异族统治5、我们通过研究唐代诗人和诗篇发现:杜甫恋君爱民、关怀社会;李白痴想神仙、梦为王佐;王维淡漠世情、 静观自适。这体现出唐诗( )A.实现了三教合一B.服务于儒学主流地位

3、C.风格多元化D.具有极强的世俗性6、有人评价某书法大家在醉酒后创作的书法作品:笔飞墨舞,其线条流走飞动,结体险绝,谋篇奇特,犹如夏云变幻莫测,痛快淋漓。与之风格相一致的是下列哪一书法作品( ) 7、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他在送子天王图中,将武将的脸型与唐代武士俑的面貌画得完全一致;在千福寺壁画中,他把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这表明吴道子的宗教画( )A.吸收融合外来的绘画方式B.借鉴民间风俗画表现手段C.重视线条描绘的写实风格D.具有较强的世俗化的倾向8、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等石窟。这反映出(

4、)A.儒学正统地位削弱B.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C.佛教影响范围扩大D.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9、北魏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出:“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他强调农业生产应该( )A.因时制宜,休耕轮作B.精耕细作,提高地力C.顺应自然,遵循规律D.改进技术,增加产量10、 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研究医学,旨在“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唐代孙思邈也在所著备急千金要方“本序”中指出:“君有疾不能疗之者,非忠孝也。”这体现出古代医学研究( )A.在战乱时期更为发达B.在众多领域均有建树C.深受儒家伦理的影响D.注重运用辩证施治方法11、下图是日本奈良

5、唐招提寺,它见证了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下列与之相关的人物是( )A.张骞B.玄奘C.鉴真D.班超12、唐平定西突厥后,处在丝绸之路上的九个沙漠绿洲国家,即“昭武九姓”国,便宣誓臣服于大唐王朝。当地人世代善于经商,将中亚的音乐、舞蹈、历法传入中原地区,把中国的丝绸、造纸技术传到西方。这主要反映了( )A.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B.大唐王朝政治清明而国力强盛C.商品经济的发展利于社会进步D.唐在西部地区建立了有效统治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表现出惊人的调适性佛教的自我调适性从入华之初就已开始。两汉时期,中国盛行神仙方术,当时来华的译经家也便风云星宿、图谶运变

6、,莫不钻习。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佛教学者遂以佛理附会玄学。佛教在民间的传播,主要借助于宣唱形式。佛教在改造自己宗教哲学、传教方式上的同时,也在政治理论上竭力迎合儒家伦理道德观念。据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明末)传教士来华与西学的输入在部分中国士人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他们为西学所吸引,为耶稣会士的博学所倾倒,以至“士大夫视与利玛窦订交为荣”,“投刺交欢,倒屣推重,倾一时名流”。在这一基础上,一批主张全面接受西学的士人脱颖而出。他们明确提出“遐方文献,何嫌并蓄兼收”的主张,“以为五经之外,冠冕之表,别自有人,不必华宗夏土,亦不必八索九丘(八索九丘指古代文化典籍)”。他们还充分意识到吸收西方文化

7、对于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具有加速度的推动力,即“令彼三千年增修渐进之业,我岁月间拱受其成”。据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三 1868年,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成立,“专择有裨制造之书,详细翻出。”据说当时的翻译馆明文规定,所翻译的书籍除供京沪两地学堂使用外,其他均由制造局图书处统一发售,以便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译书,同文馆与传教士都有采用至于其读者,既有官员,也有士绅据传,截至1879年底,翻译馆共计销售译书32111部,共83454册,平均每种售书250部左右。汤霞宋以丰晚清政府与官书局的西学翻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魏晋时期佛教传播呈现出调适性的原因及表现。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

8、西学输入中国的渠道,并说明西学传播对中国产生的历史影响。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所呈现出的突出特点。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成为当下中国的国家战略和外交战略。 材料一 “丝绸之路”始通于西汉张骞“凿空”、在西域设置行政管理机构之时。当时的道路由东而西:自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经这条路运往西方的商品有蚕丝、丝织品、铁器等,从西方输进中国的商品有良马、葡萄、石榴等。汉代丝绸之路引发了各国互相接触的强烈愿望。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2 材料二 唐朝丝绸之路畅通,“伊吾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的局面形成后,丝绸大量输往许多国家,外来物品

9、也纷纷涌入。丝绸是唐朝赋税的重要来源,也是政治外交的主要礼物,唐初赠帛与彩缎予突厥,稳定边疆形势。“秦汉以来,唐马最盛”,“绢马贸易”满足了西域各国渴望得到的丝绸,西域骏马也极大地改善了唐朝的军队装备,成为中西交通的重要工具。外来物品如金银带把杯、彩釉玻璃等器皿传入中原,激发了唐朝工匠的仿制兴趣和创新热情,工艺技术的模仿和审美情趣的启示,最终使唐代手工业品的制作风格发生了改变。 商贸活动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西域音乐、舞蹈、绘画,给传统文化注入清新的气息,以外来乐舞为参照,中国古代“功成作乐”的礼仪制度进行了更新改造。敦煌壁画描绘出只交纳商税、不承担政府义务、定居唐朝境内创业的外国商旅,莫

10、高窟珍藏的大量佛门经文,以及融合西方艺术创造出崭新东方美的造像,将人类共同的美、共同的人性经过潜移默化的整合后以艺术形式再现出来。在不同文明的碰撞过程中,唐朝文化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和发展,并汇集为开创新时代的动力,最终形成了以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摘编自中华文明史卷3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唐朝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发展的影响。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唐丝绸之路绵延不衰的原因。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有与无、生与死、动与静”等属于魏晋玄学所阐释的问题,而当时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众多风雅名

11、士经常谈论这些内容,表明儒家思想受到一定的冲击,A项正确。 2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材料中学子在“僧院”“寻真观”读书,诗句中有道家思想等,体现了儒佛道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的趋势。故选D项; 当时儒生读书求知主要是为了应试,然后治国平天下,是积极入世,排除A项;材料中体现了民间书院的存在,但民间书院的发展状况不能体现。排除B项;儒释道属于三种不同的思想流派,同质化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 3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 “竹林七贤”是当时玄学的代表人物,有明显的道家痕迹。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据此可推断,A

12、项正确。 4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思路点拨材料中“尊孔孟,排异端”是指韩愈以儒家卫道者身份捍卫儒家思想正统的统治地位,对抗佛教、道教,说明当时佛道二教对社会影响大,冲击儒学地位,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当时佛道对儒学冲击,并非三教合一,A项错误;B项与材料及史实不符,排除;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5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可知,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王维是山水田园诗人,这体现出唐诗风格多元化的特征,C项正确。 6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汉字艺术。草书的特点是变化丰富, 奔放流动,把书法家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笔飞墨舞,其线条流走飞

13、动,结体险绝,谋篇奇特,犹如夏云变幻莫测,痛快淋漓”正是草书特点的体现,故D项正确a A项是行书,B项是隶书,C项是楷书,这三项均排除。 7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考査古代中国的绘画唐朝吴道子在创作时,对宗教人物做现实的加工,将生活的题材用到宗教作品之中,体现了较强的世俗化倾向,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外来的绘画方式,A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借鉴民间风俗画表现手段.B项错误;材料中吴道子在绘画时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并非“写实”,C项错误。 8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 9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材料没有涉及土地休耕轮作的内容,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提高地力的内容,B项

14、错误;材料表述的是农业生产要顺应自然气候条件、考虑土地条件,即按照自然规律安排农业生产,反之则劳而无获,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改进技术的内容,D项错误。 10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古代医学研究的目的,没有体现出古代医学在战乱时更发达,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张仲景和孙思邈研究医学的目的,不是强调古代医学成就,故B项错误;材料中张仲景和孙思邈研究医学都有为“君亲”治疾的目的,反映出古代医学研究目的带有儒家强调的忠孝观念,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古代医学家研究医学的目的,没有体现古代医学的治疗方法,故D项错误。 11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根据图片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与之相关的

15、人物是鉴真。鉴真东渡日本,将我国的禅宗、医学、雕塑、建筑等文化传入日本,并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为中日友好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鉴真被尊为“传灯大法师”,死后葬于日本奈良唐招提寺。 故本题答案为C项。 12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丝绸之路”“世代善于经商,将中亚的音乐、舞蹈、历法传入中原地区,把中国的丝绸、造纸技术传到西方”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A项正确;B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的说法与材料无关,C项错误;由材料不能得出唐在西部地区建立有效统治的。结论,D项错误。 13答案及解析:答案:1.原因:佛教教义与中国本土文化有一定差异(佛

16、教传播受到中国本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抗拒);佛教自身传播的需要。表现:附会中国本土文化思潮;采取易于民众接受的传播方式;迎合儒家的道德观念。2.渠道:由西方人传入中国;中国主动翻译西方书籍,学习西方。影响: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丰富了中华文化);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士大夫“天朝上国”的心态;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变革。3.特点:兼收并蓄,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在交流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具有连续性;注重把外来文化中国化,具有本土性。解析: 14答案及解析:答案:1.变化:从地域(范围)上看,汉朝丝路从中国出发,主要通向中亚;唐朝丝路覆盖了西亚、南亚乃至非洲东海岸。从内容上看,汉代以商业贸易为主;唐代从商业贸易扩展到文化、民俗、政治、军事、手工业工艺等领域。从对象上看,汉代以西域和中亚地区国家为主;唐朝扩大到南亚、西亚等国。影响:稳定了唐朝西北边疆形势;壮大了唐军实力;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融合;推动了唐朝手工业工艺的创新与发展;引领了周边国家地区的发展,形成了中华文化圈。2.原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国家重视发展对外(丝路)贸易;古代中华文明的先进性与开放包容特性对周边国家地区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中外商人对丝路贸易的推动;海陆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