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攻略大二轮江苏专用课件:第16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ppt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763763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PPTX 页数:27 大小:3.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攻略大二轮江苏专用课件:第16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20高考历史攻略大二轮江苏专用课件:第16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20高考历史攻略大二轮江苏专用课件:第16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2020高考历史攻略大二轮江苏专用课件:第16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2020高考历史攻略大二轮江苏专用课件:第16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历史攻略大二轮江苏专用课件:第16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历史攻略大二轮江苏专用课件:第16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pptx(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16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考点一 社会主义制度与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1.“一五”计划 (1)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 (2)意义:“一五”计划的完成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2.三大改造,(1)过程:国家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2)实质: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3)意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考点二

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1.中共八大正确方针,2.“左”倾泛滥,(1)表现:1958年开始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原因:急于求成,改变落后局面的心情迫切;没有经济建设经验;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左”倾冒进,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一五”计划取得的巨大成就,滋长了冒进心理。 (3)结果:经济比例失调,环境破坏,农民的积极性受挫,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主要原因。,3.调整恢复,(1)1960年冬,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2)1962年底,经济形势好转。,考点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探索,1.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通过开展

3、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 (2)内容:拨乱反正,工作重心转移,改革开放。 (3)意义:党和国家历史上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2.经济体制改革,(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原因:人民公社体制阻碍生产力发展,农村稳定是国家局势稳定的基础。 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村经济获得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促进了城市改革。 (2)国有企业改革 内容: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以产权制度改革和股份制改革为主要内容。 意义:增强了企业竞争力,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国有资产大幅增长,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4、制 目标: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发展: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意义: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加快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与国际接轨,参与国际竞争。,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2)特点:形成从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再到内地省会开放城市,从东部到中西部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新格局。,考向一 “一五”计划 视角1 以宣传海报为切入点,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化建设的热情,【考题1】 (2016江苏单科,13)右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

5、规模建设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远处的工厂寓意工业化基本实现 B.图下的文字宣传了绿色环保观念 C.往来的船只说明交通运输业基础良好 D.工作的场景展现工人投身建设的热情,答案 D,视角2 结合经济结构和经济面貌的变化,考查“一五”计划的意义 【考题2】 (2019江苏单科,12)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全国同时开展了一万多个工矿建设单位的施工从而使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变化”表述正确的是( ),A.初步完成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B.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 C.促进了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恢复 D.实现了农轻重各部门协调发展,答案 B,“一五”计划

6、是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特点和意义是考查的重点,除此之外,还需把握实施“一五”计划的原因。 1.原因 (1)历史因素:我国重工业基础尤其薄弱,亟待发展。 (2)现实需要:中国当时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而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3)苏联经验:苏联的五年计划同样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使苏联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4)经济需要: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3.意义 (1)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开辟了广阔前途。 (2)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3)积累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建设的宝

7、贵经验。,考向二 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视角1 从家国情怀角度考查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变革 【考题1】 (2014江苏单科,10)有学者指出:事实上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他们一直有着“反道而行”的“对应”行为,从而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下列史实中,最能佐证材料观点的是( ),A.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C.确立了人民公社体制 D.农业生产责任制萌发,答案 D,视角2 创设新情境,考查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 【考题2】 (2017江苏单科,13)1981年

8、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 ),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答案 B,视角3 利用统计数据,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影响 【考题3】 (2013江苏单科,12)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 ),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 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答案

9、 C,新中国成立以来三次经济体制的转型 (1)新中国成立至1956年底 特点: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到建立起公有制为主体的计划经济体制。 表现: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排斥市场调节;以指令性计划和行政管理为主。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20世纪90年代初 特点: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属于半计划半市场的经济体制。 表现: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逐步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3)20世纪90年代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十四大以来 特点: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表现: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即改变过去以行政配置资源的方式,而以市场作为配置资源的主要方式;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实施“走出去”战略,逐步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大潮中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