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练习: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764780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64.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练习: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练习: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练习: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练习: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练习: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练习: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人民版高中历史练习:专题4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检测 Word版含解析.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四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A.“双十协定”B.论联合政府C.共同纲领D.论十大关系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根据材料信息,“它”凝结了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并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拥护,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它”是指共同纲领,故选C项。“双十协定”是国共两党签

2、署的,与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无关,排除A项。B、D两项都是毛泽东的著作,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主张,排除。答案:C2.毛泽东在关于政协的性质和任务(1954年12月19日)一文中写道:“有些人认为政协的作用不大了,政协是否还需要成了问题。现在证明是需要的。”毛泽东认为政协需要存在的原因是()A.全国人大尚未建立B.有利于扩大民主政治的基础C.多党制优于一党制D.政协参与国家立法解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排除A项;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有利于扩大民主政治的基础,B项说法正确;C、D两项说法错误,均排除。答案:B3.右图是一张选民证,该选民

3、证是1953年由福建省永安县选举委员会印发的。联系这一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的状况,其历史背景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将召开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建立起来D.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解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于1949年,A项错误;福建省不是民族自治区,C项错误;D项发生在改革开放后,不符合1953年的时间信息。答案:B4.刘少奇在宪法草案的报告中指出:“我们采取这种制度,是同我们国家根本性质联系的。中国人民就是要采用这样的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这里的“制度”是指()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

4、自治制度C.政治协商制度D.社会主义制度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性质,“是同我们国家根本性质联系的”,故A项正确;B、C两项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与题意无关,故排除;社会主义制度不是政治制度,故D项错误。答案:A5.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一书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局面”的原因是中国实行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依法治国方略解析:中国实行的是中

5、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避免了中国“陷入政党争斗局面”,故B项正确。答案:B6.“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主要是因为它()A.适应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需要B.受到了各民主党派的热烈拥护C.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的合作D.肯定了多党合作的成就与前景解析:“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是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而提出的,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属于“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提出的意义。答案:A7.“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有助

6、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这一评价适用于()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因民族制宜”等关键信息,可知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B8.“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A.杂居交融的现实国情B.民族团结与平等的历史传统C.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D.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解析: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

7、布特点和杂居交融的现实国情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原因。答案:A9.以下是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相关的三幅图片,如果根据说明给这三幅图片确立一个最佳的主题,这个主题应该是()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B.民族团结、共同发展繁荣C.民主政治的光辉历程D.人民代表,百姓的代言人答案:C10.“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领导干部、专家学者和民主人士被诬为“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动学术权威”等,遭到批斗、迫害。这些现象充分反映了“文化大革命”期间()A.民主与法制遭到严重的践踏B.没有制定法律C.“走资派”企图夺取政权D.党中央出现了右倾错误答案:A11.冯骥才在一篇关于“文化大革命

8、”的文章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A.加强民主法制建设B.遵循客观经济规律C.及时调整生产关系D.加强国内民族团结解析:“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从而给党和国家造成了严重危害,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没有直接关系。答案:A12.某同学搜集了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1982年宪法、中共十五大决议的相关材料。从政治角度而言,这些材料可以用于研究()A.社会主义改造B.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更替C.改革开放后的民主政治建设D.依法治国方略付诸实施解析: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1982年宪法、中共十

9、五大决议与我国改革开放后的民主政治建设密切相关,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13.19781992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重要法律230多部。其中主要包括1982年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这一立法高峰的出现()A.保障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B.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奠定了基础C.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针D.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解析:抓住时间(19781992年)和材料核心(包括宪法在内的重要法律230多部),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故D项正确;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在19491956年,故A项错误;为社会主义民主和

10、法制奠定基础也是在过渡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不能表明确立依法治国的方针,故C项错误。答案:D14.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的办法。”这里的“某些问题”应指()A.国家统一问题B.所有制问题C.民族关系问题D.党派间的关系问题答案:A15.“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解析: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

11、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从而结束了英国对香港的占领和统治,其警察由隶属英国转而隶属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故D项符合题意;A、B两项均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C项制定于1990年,均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答案:D16.香港回归十周年庆祝晚会上的主题歌是始终有你,其中有“找对了路径,花瓣开得繁盛”的歌词。这里的“路径”主要是指()A.中英双方谈判的方式B.以治权换主权的方式C.“一国两制”的和平方式D.英人治港的管理方式解析:1997年7月1日,香港以“一国两制”的和平方式回归祖国,并保持了持续繁荣与稳定,故C项符合题意;A项是中英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B、D两项均与史

12、实不符。答案:C17.以下是少儿读物新三字经中的片段,“为大计,方针活,制度,存国。九年,香港归,九年,澳门回”。依次补全该片段应该填入()A.两、一、七、九B.一、两、五、七C.两、两、七、八D.一、五、七、两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香港回归,1999年澳门回归,这是“一国两制”构想的体现,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信息。答案:A1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的“一国两制”构想取得了巨大成功,主要在于它()A.遵循了实事求是的原则B.贯彻了民族平等的原则C.体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解析:“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指导思想,从而成功恢复中

13、国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并促进了祖国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交流,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均与“一国两制”构想无关。答案:A19.1979年,邓小平访美时宣布:“我们不再使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的现实和现行制度。”这一主张()A.是对告台湾同胞书的发展B.放弃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C.明确了“九二共识”的前提和立场D.使“一国两制”的构想正式形成解析: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故选A项。答案:A20.1987年2月,部分台湾同胞发起返乡运动,发表了自由返乡运动宣言。5月10日母亲节,一些老兵穿着写有“想家”两个

14、大字的T恤衫走上街头。不久,老兵合唱团在一次集会上演唱母亲您在何方?,台上台下的老兵哭成一片。这反映了()A.“一国两制”构想得到台湾同胞的普遍认同B.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C.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D.港澳回归为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奠定基础解析: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从题干中的台胞发起返乡运动及老兵的哭诉可以看出答案为B项。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题10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6分,共4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的大小,分别建立各民族自治机关。凡各民族杂居

15、的地方及民族自治区内,各民族在当地政权机关中均应有相当名额的代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材料二(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而一个民族完全聚居在一个地方的比较少,甚至极少历史的发展使中国各民族多数是杂居的,互相同化,互相影响。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共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在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中,我们采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为了经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求得共同的发展,共同的繁荣。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材料三目前,我国共设立了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

16、自治县(旗)。材料四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爱我中华,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歌曲爱我中华(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确立的时间及其主要内容。(3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依据以及主要目的。(4分)(3)结合材料三、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实施的意义。(3分)解析:第(1)问中的“时间”可根据共同纲领的制定时间判断,“内容”需要从实施地区、自治机关的组成等方面概括;第(2)问中的“依据”应结合材料二中“各民族杂居的现象”等信息归纳,“目的”应联系材料二中“求得共同的发展”等信息思考;第(3)问可根据材料三、材

17、料四中“5个自治区”“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等信息,从直接意义和深远意义等角度进行分析。参考答案:(1)时间:1949年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确定。主要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由各少数民族代表组成的自治机关。(2)依据:在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互相杂居、互相影响;近代以来,我国各民族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革命战争中结下深厚友谊。目的:通过民族合作、民族互助,实现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共同繁荣。(3)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文化大革命

18、”开始后的八年时间里,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也被迫停止了活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地方组织的许多负责人受到无情批判和斗争,各级政协相继停止了一切活动。材料二(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发展历程。(6分)(2)结合材料二,指出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表现及其前提。(4分)(3)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你认为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应坚持哪些主要原则?(4分)参考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民主法制制度逐步确立;“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重挫折;改革开放新时期,民主

19、法制建设不断发展和完善。(2)表现:发展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推进国家机构的改革。前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坚持人民当家做主和民主集中制原则;大力实行依法治国方略;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如答其他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邱逢甲材料二当代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中说:“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

20、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1)材料一中作者的“愁”指的是什么?试分析其原因。这首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8分)(2)材料二中作者的“愁”指的又是什么?试分析其历史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具备了哪些有利条件推动解决作者的“愁”。(8分)参考答案:(1)作者的“愁”指的是台湾被日本割占。原因: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腐败,直接原因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思想感情:为台湾的被割占悲痛不已;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企盼台湾回归祖国;忧国忧民的感情等。(2)作者的“愁”指的是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原因:1949年,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美国的干涉。条件: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国力不断增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不断加强,两岸人民的民族认同感增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在香港和澳门得到成功的实践;国际上一个中国的原则得到广泛的承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