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新方略讲义:热点主题一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765122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新方略讲义:热点主题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新方略讲义:热点主题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新方略讲义:热点主题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新方略讲义:热点主题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新方略讲义:热点主题一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新方略讲义:热点主题一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通史版)大二轮专题复习新方略讲义:热点主题一 Word版含解析.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热点主题一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聚焦三农”让生活更美好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民生问题始终是古今中外政治统治的重大问题。每年的两会热点都有民生问题。“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一贯的思想,也是我们党在新时期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新理念,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关注民生是社会热点问题,高考从来不回避对这一热点问题的考查。一、聚焦“三农”1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精耕细作(1)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中农业

2、耕作方式的演变,从生产力的角度而言是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从生产关系的角度而言则是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2)“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显著特点之一。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地政策的调整(1)我国从1953年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广大农民组织起来,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2)1958年发动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生产劳动的积极性。(3)改革开放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鼓励发展乡镇企业与私营经济,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二、关注民生1古代中国(1)民本思想是儒家重要的思想,发扬民

3、本,就要注重民生。(2)古代经济政策与民生问题。汉初民生凋敝,商人却囤积牟利,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并严禁商人购置土地,这些政策有效地避免了因商人非法牟利对恢复社会经济造成的阻碍。2近代中国(1)列强入侵导致近代中国的民生问题日益凸显。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导致手工业者破产,百姓生计出现问题。不平等条约签订,巨额赔款转嫁到民众身上,加剧了人们的负担。(2)工业化和交通进步有助于缓解民生问题。(3)近代的通货膨胀问题。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也给人民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4)正确认识农民阶级的天朝田亩制度从进步意义看:它从根

4、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即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表达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具有进步意义。实际上是农民提出的一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社会改革方案。从局限性看:它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又是一个没有商品交换和绝对平均的社会,具有空想性,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5)孙中山的民生思想。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3现代中国(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大多数经济指标超额完成,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2)新时期我国解决民生

5、问题的对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生产力。只有经济的持续发展,才能为解决各种民生问题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依靠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两种手段,处理好速度、质量和效益,投资、消费和出口以及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尽最大努力把经济发展好。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现阶段在事关民生的问题上,政府必须强化责任,对于政府“失位”或“错位”的地方要赶紧“补位”或“正位”,对于明显滞后的公共管理制度,要及时调整。完善制度建设,形成有效机制。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维护民众切身利益。完善利益表达机制,畅通利益诉求渠道。突出政府主

6、导,发挥社会合力。三、世界民生问题1罗斯福新政关注民生罗斯福政府开展大规模的救济工作,通过了社会保障法,采取社会保障措施,对失业者、老人和残疾人给予一定的救济金,以使他们在失业或生活无助时能够渡过难关。政府还举办了许多公共工程,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2斯大林体制对民生问题重视不够在经济建设中,片面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由于忽视消费品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为了积累资金,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僵化地执行计划指令,压抑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斯大林体制逐渐成为阻碍苏联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因素。3“福利国家”问题“福利国家”的建立在缓和收入分配不平等、保持社

7、会稳定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这些社会福利毕竟由国家财政负担,因此,当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时,减少福利就成为改革的内容。4全球化过程中的贫富分化问题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主 题 演 练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2019河南洛阳一模战国授田制是一种由国家掌握地权,并按一定标准将土地分配给个体农户耕种,直接向农户征收赋役的土地分配形式。这一制度的推行()A确立了土地私有制B强化了君主集权统治C巩固了土地国有制度D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析:由材料“按一定标准将土地分配给个体农户耕种,直接向农户征收赋役”可知这一措施打击了地主

8、对农民的剥削,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D项;由材料“国家掌握地权”可知是土地国有制,排除A项;君主集权出现在秦统一六国之后,排除B项;国家授田给农民有可能导致土地不能收回,不利于巩固土地国有制度,排除C项。答案:D2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逐渐合法化。老百姓“富家以财,贫人以驱,输中华之产,驰异域之邦,易其方物,利可十倍”。而福建月港(明朝对外贸易港口)“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其殆天子之南库也”。据此可知()A明朝始终奉行鼓励对外贸易的政策B对外贸易有利于改善国计民生状况C福建地区是明清对外贸易主要通道D私人海上贸易造成了贫富分化加

9、剧解析:材料“老百姓富家以财,贫人以驱易其方物,利可十倍”说明对外贸易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材料“月港(明朝对外贸易港口)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其殆天子之南库也”说明对外贸易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故B项正确。明朝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实行海禁政策,故A项错误;仅根据隆庆年间福建月港的对外贸易情况无法推断出福建地区是明清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故C项错误;材料中“富家以财,贫人以驱”是指富家、贫人都从中受益,故D项错误。答案:B3孙中山认为:“可说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便是。”“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在此,孙中山强调()A民生问题是国家之

10、根本B应通过合理分配社会财富改善民生C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D民生问题的解决就是政治问题的解决解析:由“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经济的中心和种种历史活动的中心”可以看出,孙中山强调民生是政治、经济的根本,即民生问题就是国家的根本,A项符合题意。B项与民生主义的含义不相符;C项表述错误,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D项表述过于绝对化。答案:A4下表是“一五”计划时期主要轻工业产量指标。这表明“一五”计划时期()产品名称1952年产量1957年计划产量增长百分比棉纱361.8万吨500万吨38.2棉布11 163.4万匹16 372.1万匹46.7食用植物油72.4万吨155.2万吨114面粉29

11、9万吨467万吨56.2盐346万吨593.2万吨71.4A.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势头良好B经济建设侧重于改善民生C政府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左”倾冒进思想开始滋生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与1952年相比,1957年轻工业产量指标提高较多,这有利于改善民生,说明政府重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各部门的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材料仅列举了轻工业方面的情况,没有重工业方面的情况进行对比,无法得出B项结论;材料与“左”倾冒进思想无关,且“左”倾冒进思想在此之前已经存在,故D项错误。答案:C51832年,英国重新分配下院名额,工业资本家取得政治权利。1832年,工厂法通过,对工人的劳动

12、安全、卫生、福利作了规定。1842年,通过矿业法,禁止使用妇女和不满10岁的儿童从事井下劳动。1875年,颁布工人阶级住房法,重点解决工厂宿舍及工人居住区的住房和环境问题。以上英国历史上的改革反映出()A立足改善民生进行改革B民主化进程大大加快C工业革命推动社会变革D开始推行“福利国家”政策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政治权利,工人的切身利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障,这反映了经济发展促使英国社会发生变革,故C项正确。A项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故排除;材料强调的是英国的社会变革而非民主化进程,故B项错误;“福利国家”政策推行于二战后,故D项错误。答案

13、:C6美国里根总统在1981年颁布行政命令,以“收益高于成本”原则审核现行管制企业的规章,撤销和放宽了多项管制条例。此后,联邦政府将原先负责的食品券和抚养未成年子女家庭补助等多项补助项目交给州和地方政府承担,减轻社会保障责任。这表明美国联邦政府()A减少国家干预,减轻政府负担B放松经济管制,恢复自由放任C放弃社保责任,缩减福利规模D扩大政府职能,转移福利开支解析:根据“撤销和放宽了多项管制条例”“将原先负责的食品券交给州和地方政府承担”可知,美国联邦政府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这有利于减轻政府的负担,A项正确;“恢复自由放任”说法错误,B项排除;“放弃社保责任”说法错误,C项排除;“扩大政府职能”

14、与材料意思不符,D项排除。答案:A二、非选择题(25分)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治国理论的核心。“民本”二字出自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萌芽于西周,形成于春秋时期,在战国时期臻于成熟。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战国之后,民本思想不断得到充实与发展,到明清之际达到巅峰。摘编自丁伟民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现代借鉴意义材料二“民主”一词源于西方,英语的民主demoracy源于古希腊语demokratia,意思是人民当家作主,启蒙运动时西方明确提出主权在民思想:“主权

15、是属于全体人民的国家最高权力,政府则只是受主权者的委托去执行公意,他们只是以主权者的名义行使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行政权力的受任者绝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撤换他们。”(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的内涵,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国古代民本思想进行评价。(10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主权在民思想的不同,分析其根源,并简析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主权在民思想的现实意义。(15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民贵君轻”“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等信息分

16、析归纳;第二小问,首先要看到民本思想作为传统治国理论的核心所具有的积极作用,其次要看到民本思想的本质及其局限性,多角度评价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两则材料从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和西方主权在民思想的内涵、本质和目的等方面归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从两者产生的背景分析即可。第三小问,结合当今政治状况作答即可。答案:(1)内涵:人民才是国家的根本、基础,百姓安居乐业才能保障国家的稳定;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4分)评价: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分)民本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小农经济的发展;(2分)民本思想为专制统治服务,“君本民末”为实,“民贵君轻”为虚。(2分)(2)不同内涵不同:中国古代民本思想强调人民是国家的根本;西方主权在民思想更注重人民的政治权利。(2分)本质和目的不同: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本质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主权在君,目的是维护君主的统治;(3分)西方主权在民思想体现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目的是限制当权者的权力,建立民主政治。(2分)根源:中国古代民本思想是小农经济的产物;西方主权在民思想则是近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4分)现实意义:注重人民的政治权利;能妥善处理人民与国家的关系,获得人民支持;有利于现代社会的稳定和谐和民主政治的发展。(4分,任答两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