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攻略浙江专用大二轮讲义:热词2 文化认同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765148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攻略浙江专用大二轮讲义:热词2 文化认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0高考历史攻略浙江专用大二轮讲义:热词2 文化认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0高考历史攻略浙江专用大二轮讲义:热词2 文化认同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高考历史攻略浙江专用大二轮讲义:热词2 文化认同 Word版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历史攻略浙江专用大二轮讲义:热词2 文化认同 Word版含解析.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热词2文化认同概念阐释关于“文化认同”,它所回答的是“我们是谁?”亨廷顿曾指出,不同民族的人们常以对他们来说最有意义的事物来回答“我们是谁”,即用“祖先、宗教、语言、历史、价值、习俗和体制来界定自己”,并以某种象征物作为标志来表示自己的文化认同,如旗帜、十字架、新月形、甚至头盖等等。亨廷顿认为“文化认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最有意义的东西”。总之,“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其核心是对一个民族的基本价值的认同;是凝聚这个民族共同体的精神纽带,是这个民族共同体生命延续的精神基础。因而,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而且是最深层

2、的基础。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作为民族的认同和国家的认同的重要基础的文化认同、价值认同不仅没有失去意义,而且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最重要的“软实力”。(一)关于民族关系与民族融合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始终处于重要地位。史金波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刍议指出,要从中华民族发展趋势、从历史上统一和“分裂”以及从历史上的民族政策等方面来认识中国的民族关系,中国各民族之间交流越来越频繁,关系亦越来越密切。苗普生文化融合是民族融合的必由之路强调文化融合的重要性,针对研究民族融合的某些误区,提出从我国历史特别是新疆历史上的民族融合过程来看,文化融合才是民族融合的主要形式和必由之路。(二)关于民族地区国家

3、认同陈季君论土司地区的国家认同认为土司地区国家认同的实质是西南少数民族逐渐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进程,推动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进步与发展。李治亭清代满汉民族认同与“互化”的历史考察指出有清一代,包括蒙古族的“满化”与“汉化”在内的满汉“互化”,是中国文化与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互化”就是民族相互认同,相互包容,相互学习,相互影响,其结果,满洲及满文化与汉族及汉文化融为一体。满汉融合,实际也是中华各民族不断融合的一个缩影。程妮娜天下国家边疆民族指出“中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家”的认识基础是政治统辖,然后才是经济、文化等其他方面因素,不可颠倒与混淆。(三)关于文化认同与国家认同马大正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

4、基础18世纪土尔扈特蒙古东归壮举的启示通过考察土尔扈特东归的历史,指出文化认同作为民族认同、国家认同和政治认同基础的价值取向,为中国数千年来的政治统一奠定了坚实的信念和基础。文化认同具有标识民族特性,塑造认同心理、规范社会行为,培育统一意识、凝聚民族精神,强化统一意识等功能。纵观历史,当统一形成共识然而阻力重重之时,文化认同的力量更能显示出“硬实力”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李振宏中国古代国家认同的核心是文化认同指出中国古代的国家认同,主要的不是民族认同或宗教认同,而是一种文化认同。人们恪守一种以文化差异为区分的国家观念,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面貌,使之成为中国的象征;这种文化的获得,或者是向这种文化的

5、靠拢,则成为是否获得华夏族资格(即中国资格)的主要判断依据。韩震在论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一种基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与思考中指出,在文化认同与民族(族群)认同、国家认同的关系,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强化国家认同的维度上,从发展的角度看,我们必须把国家认同放在高于民族(族群)认同的地位,这就是说,族群的认同不能超越或凌驾于国家认同之上,国家的文化认同必须大于族群的文化认同;应该通过构造中华民族文化共同的文化基础和文化象征符号的重建,增加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重叠内容,以形成统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必须把经济社会的区域均衡发展置于今后工作的重心位置,并且通过人口的流动促进人民之间的交流与文化融合;强化国

6、家认同还必须有政策和法规的支撑,譬如,共同的语言、政治仪式、文化符号等等的规定。总之,在历史进程之中,我们必须把国家认同置于文化认同之上,用公民的国家认同促进文化认同。考题例证1.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解析西周初期,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同姓、异姓贵族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去建立诸侯国。受封时,贵族会带去官吏、军队和少量的周民,也会把周文化带到各地,所以分封制起到了促进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作用,故A项正确;西周初期不存在“君主专制”现象,君主专制确立是在秦朝统一后确立,B项错误;周初的诸侯国有相对的独立性,周天子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C项错误;夏商时期已经出现贵族政治,分封制中固然含有贵族世袭特权的因素,但不是“确立”,排除D项。答案A2.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 B.河北C.陕西 D.山东解析“雅言”,相当于现今的普通话。周代的“雅言”是以周朝地方语言为基础,周朝的国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地区的语言为当时的全国“雅言”,答案为C项。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