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766542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50.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pdf(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考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教学目标: 1、复习议论文的有关知识。 2、阅读简单的议论文。 3、掌握议论文答题技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辨识、掌握论证方法,理清、划分论证结构,能运用所学 知识做阅读题。 三、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议论文释义导入 (二)中考考试要点 1、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2、辨别论据的类型概括论据的主要内容 3、找出本段或本句所使用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好处。 4、本文(本段)的论证思路(过程)是什么? 5、品味句子中加点词的好处或作用。 6、为文章再补充一个事实或道理论据 7、你赞同作者的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三)议论文文体知

2、识回顾 (四)三要素 要素一:论点 1、论点 : 作者对事物所持的观点、态度或主张。 2、判断论点的标准:是一个表判断的主谓句,不能是修辞句或者疑问句。如果是,要改 为陈述的表判断的主谓句。 3、方法指导: (1)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文章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论点最容易出现的位置 : 题目开头结尾 (2)注意区分论题与论点: 论题是议论文所要阐述的主要内容,而论点是作者对所阐述的内容所作出的明确的 判断的句子。 例: 谈骨气 论题:谈谈关于

3、“骨气”的问题。 (话题) 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3)看标题:你觉得下面能成为论点的是( 1、4、10 ) 1、 羞辱是一门选修课 2、 宽容 3、 勤俭与自强 4、 学贵质疑 5 、 谈谦虚 6、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7、 论美 8、 生命像东流的一江春水 9、 成功 10、 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 11、 阅读的愉悦 4、真题演练 (1)看开头: 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 什么是尊重?从人的本性看,人是不满足的,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或自己所在的集体 的任何事物,总比别人的好。那么,尊重就是照顾他人的体面,不伤及,或不严重伤及他 人不满足的本性的行为。 尊重是一种心态,也是一种可以表达的

4、姿态。近期儿子要求上网玩游戏,他妈妈却 极力反对,指出玩游戏会忘记写作业、 电脑有辐射不利于身体健康等等, 说出一大堆理由。 其实儿子上网都是玩些有趣的智力游戏,玩一次也就一小时左右。 所以我认为, 儿子的要 求并不过分,应当同意。这里面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尊重。 中心论点:人与人之间需要尊重。 (2)看结尾: 老实人是不是总要吃亏?在腐败黑暗的旧社会,老实人吃亏并不奇怪,甚至是常事。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老实人吃亏不再成为一种普遍的、正常的现象。 不老实的人 可能会得意于一时,但最终吃亏的还是他们。象鲁迅先生所说的“谎话也会淹没他自己 “ 。 假象与谎话被拆穿的那天, 说谎者何颜对人

5、呢?有些阿谀奉承、投机钻营的人, 可能一时 会受到某个上司的赏识, 但他会永远春风得意吗?常言道: “聪明反被聪明误”,不老实的 人终归要为他的不老实付出代价。总的来看,还是做老实人不吃亏。 中心论点 : 老实人不吃亏 (3)看中间: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 老吗?死吗?都不是。 我说人生最 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 希望) ,虽失意不苦;老、死乃是人生难免的事,达观的人看得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 独是凡人生在世间一天, 便有应该做的事。 该做的事没有做完, 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压在 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

6、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处逃躲呀! 中心论点: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 (4)看现象后面: 感伤是一种情怀 秋天就是这样蛮横,用湖南话叫“霸蛮” ,你不想让她来,她来是突兀地到来。甚至 不给你一点先兆,先是夏天的炎热,马上就变成秋天的凉爽了。 按说,秋天是个比较惬意的季节,气候宜人,也象征着收获。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 对秋天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慌。一感觉到秋天的凉意,就好像提前感觉到一年终结似的, 感觉到一段生命将无法重来, 所发生的一切都将成为过往。 就有一种无尽的感伤袭上心头, 免不了一番感慨。 小时候读柳宗元的江雪 ,读不出什么名堂。现在才觉得那是一种怎样的感伤啊!

7、你看啊,千山鸟飞绝, 所有的小路上都没有了人的踪影。只剩下一个披着蓑衣、 戴着斗笠 的老头, 在白茫茫的雪中垂钓那是怎样的一种孤独啊! 又是怎么的一种感伤啊 ! 如果我 们遇到这种环境, 只能用感伤得痛不欲生、 欲哭无泪来形容了。 柳宗元就是高明, 把这种 感伤的情怀,用那么形象的四句表达出来了。 如果感伤仅仅局限于自我的忧伤,那是很没出息的。只有当感伤“伤”及众人,那种 感伤才有了品味。我们许多先人,都是擅长用自己的感伤来传染别人的。 要素二:论据 1、论据 : 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 2、论据的种类: 事实论据:典型的事例、历史事实、统计数字等。 道理论据:人们公认的科学原理、定律定理

8、、名言警句、格言谚语等。 3、基本要求:真实可靠,充分典型。 4、判断下列论据种类: (1) 音乐家贝多芬,战胜众多挫折,艰难创作 , 成为世界不朽的音乐家。( 事实论据) (2)司马迁在遭受宫刑之后,发愤著书,写出了名著史记。 ( 事实论据) (3) “挫折就像一块石头, 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 让你却步不前;而对于强者来说 却是垫脚石,使你站得更高。 ” ( 道理论据) (4)宋朝文学家苏洵 27岁开始发愤,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事实论据) (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 道理论据) 5、真题演练 (1)奥运圣火, 让世人看到了我们的团

9、结;地震之灾让世人看到了我们的坚韧!我 相信所有的中国人都会记住2008 ,记住在这一年发生的所有的事。经过这一年,我们将 更加坚强。更加勇敢,更加团结,更加乐观,更加奋进! 下面4则材料中,哪一则不能充当本文的论据?( A ) A、联合国向四川地震灾区捐蹭800 万美元。 B、 美国总统布什对中国人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的慷慨互助精神和坚强品格表示钦佩。 C 、泰国中文报纸亚洲日报就中国发生地震灾情在头版发表评论,指出“任何 灾难压不倒中华民族”。 D 汶川地震后,俄新社的文章指出,中国经历的磨难太多,但中国人从没在磨难中 倒下。 (2) 勤出智慧。传说古希腊有一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口

10、吃, 登台演讲时, 声音含混,发音不准, 常常被雄辩的对手所压倒。 可他不气馁, 心不灰,为克服这个弱点, 战胜雄辩的对手,便每天口含石子,面对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50年如一日,连 爬山、跑步也边走边做演说, 终于成为全希腊一个最有名气的演说家。宋代学者朱熹讲过 一个故事: 福州有一个叫陈正之的人, 反应相当迟钝, 读书每次只读 50字,一篇小文章也 要读一二百遍才能熟。他不懒不怠,勤学苦练,别人读一遍,他就读三四遍,天长日久, 知识与日俱增, 后来无书不读, 成了博学之士。 这表明,即使天资比较差, 反应比较迟钝, 只要勤,同样也是可以变拙为巧的。 用简要语言写出文段中的两个论据:

11、方法:人物(特点) + 事件 + 论点 + 结果 论据:德摩斯梯尼克服天资差的缺陷,勤学苦练50年终成演说家。 论据:陈正之克服反应迟顿的缺陷,勤学苦练,终成博学之士。 (3) 成功来自勤奋 古人说得好“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是对我们诉说着勤奋的重要性, 勤奋是通向成功的最佳路径。 虽然每一个勤奋的人不一定都成功,但成功的人却一定出自 勤奋。 在平常的生活中,总听到同学们抱怨, “为什么我不是天才?” “为什么我不能成功?” 其实所谓的天才获得的成功,正是出于他们的勤奋和努力。 请你为文段补写一个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居里夫人发现“镭”的事例。 道理论据:业精于勤而荒于嬉

12、,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要素三:论证 1、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及答题模式: (1)举例论证: (列举 -的典型事例,有力地论证了- ,使论证更具体, 有说服力。 ) (2)道理论证:(引用 -的话,有力地论证了- 的观点,使论证更深入, 增强了说服力和权威性。 ) (3)比喻论证 : (把 - 比作 - ,生动形象地论证了-。从而把抽 象的东西说得浅显易懂。 ) (4)对比论证:(将 - 与 -进行对比,更加突出了-的观点,给 人留下鲜明的印象。) 2、议论文的论证思路: (1)一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论证思路:先通过引出观点, 再用事例或名言加以论述, 最后得出 的结论。 3

13、、真题演练 就日常生活来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维护社会公德、促进社会和谐的准则。 我们应该从自己的所欲所想出发,推及他人, 从而理解他人的所欲所想, 以此规范自己的 行为。比如,你不愿被人嘲笑,那你就不要嘲笑他人;你不愿被人非议,那你就不要非议 他人;你不愿被人欺骗,那你就不要欺骗他人。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只 想“我高兴就好”“我便利就行”,不顾及他人的感受,那人与人之间就必然失去友善,社 会也难以和谐。 人们可能都有类似的经历: 在早晚高峰堵车时, 总有这样的司机, 只图自 己的一时便利而不顾他人,左穿右插,随意变线加塞儿。这种做法,轻则会惊吓对方,进 而引发纠纷, 重则

14、会造成交通事故, 甚至危及生命。 不论出现哪种结果, 都是损人不利己。 可见,只有遵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准则,人们才会相互理解、减少矛盾,社会 才能和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阅读上面这段文字,分析作者是如何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维护社会公德、促 进社会和谐的准则展开论证的? 首先提出分论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维护社会公德、促进社会和谐的准则,并 对其进行解释;接着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说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重要性;最后举 出反例证明人们相互理解,社会才会和谐的观点。 (五)小结 议论文阅读六步曲 1、整体感知 2 、审清题意 3 、回扣原文 4 、上下联系 5 、分析综合 6 、组织表达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