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及反思.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766658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PDF 页数:48 大小:322.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及反思.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亲,该文档总共4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及反思.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及反思.pdf(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案例及反思 1、小学数学案例与反思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它的主要功能有:促进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 发展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益,调节课堂气氛,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课堂提问是一种 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 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却存在很多不足,如提问方式单一、内容简单、只针对少数学生,课堂中我们 经常听到的是教师简单、随意、重复的提问,学生则是不敢或不愿回答问题,或不能、不善于回答问题。 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 期的效果。

2、【案例】 某教师教学 认识角 为了让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配合教师设计的 “我们去旅游” 的情景线索,出示了一系列与交通标志相关的实物:出口指示牌(长方形),转弯指示牌(三角形)和限 速警示牌(圆形),手巾(正方形)等,让学生比较它们的不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而圆 形没有角)。 师:这些是什么? 生:交通标志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 生 1:有些是圆的,有些是方的 师:还有吗? 生 2:它们表示的意义不同 师:什么不同? 生:转弯指示牌表示, 限速警示牌表示, 生 2:我不同意 接着学生争论起来。 在这种“满堂问”的课堂里,教学气氛是活跃了,甚至显得有些热闹,但学生受益不多。我们

3、老师 总是想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千方百计创设情景,再引出问题;在这些情景的渲染下,教师有意 无意地会抛出一些无关的问题,并且认为完全尊重学生的所有问题和兴趣才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当生 1 已经讲到要害时,教师的那句“还有吗?”,本是想让更多的学生来叙述,提高课堂的参与度。不想教 师的随意发问是画蛇添足。可见,教师的设问如果没有明确的目的,随意发问,就不能发挥相应的价值和 作用。教师的问要适可而止,把握好度,当学生偏离基本的思维方向的时候,教师来一点“武断”的纠正 也是必要的。 2、小学数学案例与反思 【案例背景】前几天上了一节“三角形的面积”感触颇深。“三角形的面积”是小学五年级数学

4、教 材上学期第五单元 “多边形的面积” 的内容 ,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及平行四边形 的面积的基础上 , 尤其是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基础上开展的教学活动。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和学生已 有知识设计教学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操作机会,从猜想、操作、验证到得出结论,再到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 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案例描述】 1、假设猜想:展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图片。说出前三种图形的面积的求法, 观察猜测三角形的面积会怎样求。该怎样转化推导。 2、操作验证:根据你的猜想,

5、动手操作验证一下吧,教师巡视指导。 反馈:谁愿意说一说,你是怎样操作的,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根据学生描述得出结论:把一张三角形纸片的三个角向内对折,变成一个小长方形,得到长方形的 长是原来三角形底的一半,宽就是三角形的高的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小长方形面积的2 倍。 2 倍与其中的一个“一半”抵消,还剩一个“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3、继续引导:这个办法怎么样?谁还有不同想法,做法? 生:将三角形的顶角向底边平行对折,再沿折痕剪开,把得到的小三角形沿中间对折再剪开,分别 补在剩下图形的两侧,变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的底没变,高缩小了一半,为此,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 高除以

6、 2 师:这个办法怎么样? 生:也很合理。(表扬,祝贺) 师:你还有其他做法吗? 生:选两个同样的三角形,将两个三角形颠倒相拼,拼出一个平行四边形,拼得的平行四边形的底 是原来三角形底的2 倍,高不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等 于底乘高除以2。 师:这个办法怎么样?看来同学们在探究三角形面积的推导想出的办法还真不少,那么,你感觉哪 种办法最好?最有创意? 师:无论哪一种,我们都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就是。 生: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除以2。 4、共同把这个结论用公式的形式表示出来。 师:谁愿意到黑板面前写一下? 生:书写。集体订正。 如果用 S 表示三角形的面积,用a 表示三角形的底,用h 表示三角形

7、的高,那么,你会用字母表示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吗? 生:在练习本上书写,师巡视指导反馈,自由到板前书写。集体订正。 5、公式的运用:要想计算一个三角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生:三角形的底和高。 师:那么,我们应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一些题好吗? 生:独立完成课本中试一试题目 6、小结:其实,生活中,有很多问题可以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求出,让我们共同走进生活解 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师:(课件展示题目) 生:独立或与同伴合作研究完成。 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评析】 “三角形的面积”是一节常规性的课,关于这节课的教案不少,课我也听了不少,如何体现“观念 更新,基础要实,思

8、维要活”,我觉得以往老师们对教材的把握与处理,对课堂的设计以及处理都很不错, 而这节课让我感触很深: 1、突破传统教学模式, 思路独特新颖。 传统教学的种种封闭压抑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迫切需要一种展现自我,发展个性的体验式学习。 以前的教学改革,大多停留在数学学科层面上,往往比较注重将教科书上的知识教给学生。在教学中。往 往是教师清楚要教什么,为什么这样教和怎样教,学生却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为什么学和怎样学。学生 的学习缺少方向,缺少动力,缺少方法,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很难得到发挥。因此,当前教育改革 的重点应是以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

9、。教师 把整个学习过程放给学生, 让学生小组合作 , 全员参与 , 共同探究 , 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让学生参与 知识获得的全过程。 2、让探究式学习具有一定的开放度。 探究式学习要不受任何人的约束,要有一定的开放度。在上面这一环节中,教师注重教材的开放性 和思考性,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广阔的思维空间,如教师提供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材料,让学生通过 猜想、操作、验证等一系列的活动,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理解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展 现了自我,方法多样且独特,是以往教学所没有的,实在是妙不可言。既渗透了集合的思想,有助于学生 空间观念的建立,也让学生看到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10、感悟了生活中的数学。也为计算组合图形的面 积奠定基础,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3. 建立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 教师遵循儿童学习规律的同时,创造性的处理教材。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找准学生的认知的起点, 以几个图形图片为切入口,让学生观察、猜想。动手操作,折一折,剪一剪,分一分,补一补等,在这些 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学生在小组合作时积极主 动地参与和探讨、质疑、创造,并逐步的完成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较好的体 现了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共同的研究者。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还培养了他 们敢于探

11、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亲历探究发现的过程,已不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其本身就是教学的重 要目的。教师只有创造性地教,学生才能创造性地学。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关键在于教师。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真 正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相信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思维的空间,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创造性。 3、小学数学案例与反思 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人们在学习、生活、解决问题的 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调查、收集、整理数据,对现象、事实作出全面的、规律性的描述和分析,并以此 为依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统计是课程标准规定的四个领域之一,它在日常生活、生产和

12、科研中有着很广 泛的应用。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所提示的活动方式资源,我们应从儿童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出发,灵 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使学生学会一些统计的知识。以下我将对统计一课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 统计同学们喜欢吃的水果 师:过几天我们要迎来小学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了,我们准备召开一个联欢会,老师想 为大家买一些水果。可是班费有限,只能买2 种,买什么好呢? 生 1:可以用举手的方法来决定买什么水果。 生 2:可以投票,大家喜欢什么水果,就买什么水果。 师:你喜欢什么水果?生纷纷举手说自己喜欢的水果。 师:大家喜欢的水果有这么多,怎么办?请小组讨论 生汇报:用统计的方法,看同学们喜欢第一、第二

13、多的水果是哪两种,就买那两种。 师:好,就用这种方法进行统计。下面大家依次上来,用准备好的星星贴在你喜欢的水果的 图片上。 学生上台用星星贴在自己喜欢的水果的图片上。 师:你们看哪两种水果最多人喜欢?这下你们知道买什么水果吗?(生齐声说) 师:那我们就买这2 种水果。生活中用统计的方法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刚才我们用统计的方 法解决“买水果”的问题。今后你们可以运用所学的统计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分析: 这个案例能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中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案例中,教师创设良 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熟悉有趣的“庆六一”开联欢会买水果这件生活中的小事出发。由于学生喜欢的 水果很多,可

14、是只能买2 种水果,产生进行统计活动的需要,必须从同学们喜欢的水果中选取最多人喜欢 的 2 种水果。只有通过统计才能确定买哪2 种水果。让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逐步体会统 计的必要性。在这样一个良好的情境中,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合作、交流,课堂成了学生创造灵感的空 间。 体会与反思:课标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 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教师能依据课程标准的 要求,结合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生活出发,灵活选取素材。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熟悉有 趣的“庆六一”开联欢会买水果这件生活中的小事出

15、发进行统计活动。让学生经历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 过程。如:先要知道哪2 种水果是最多人喜欢的?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时教师非常重视学生 的操作活动,用“贴星星”的方法,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水果,只有让学生在直接的操作和感知的基础上才 能逐步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讨论, 发表自己的看法,倾听别人的见解。课学教学要有师生平等、开放的良好学习氛围,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 的机会,让他们的思维活起来, 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案例中,教师本着同学生商量的语气“买什么好呢?” 、 “怎么办?”,让学生在这种轻松、自由的氛围中交流讨论,寻求解

16、决问题的办法。学生的学习氛围浓厚, 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新课标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师应该充分利 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 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案例中,教师提出“开联欢会,由于班费有限,只能买 2 种水果,买什么好呢?”这里遇到了困难,产生了分歧,有了争执。教师把握机会组织学生讨论,这个 讨论是必要的,也是适时和有价值的。这里融入了小朋友的猜测、验证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给予学生充分 的自由空间,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方式,大胆地进行探索、创造,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17、教师紧密联 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统计的整个过程中真心体会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数学学 习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但绝不是教师教学的唯一标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敢于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多从学生的发展出发,让学生学有意义、有价值的数学。教师不 再是知识的仲裁者,课堂的控制者,而是学生探究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学生平等相处 的伙伴。当探究进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时,教师不急于求成,而是充分信任、肯定学生,放手让学生尽情 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规律让学生自主发现,方法让学生自主寻找,思路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

18、让学生 自主解决。当学生投入到自己乐于探究的活动中,非常乐于用自己的方法来自主探索知识时,就能获得成 功的体验。 4、小学数学案例与反思 学生的认知结构,只有在经历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主动才能完成。只有学生本人的积极思考、主动探 索,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新。但在不少学校里,我们仍常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尽管像容器、接收器 一样把教师传授的知识全盘接收,可到面临实际应用时,却一筹莫展,束手无策。这种“高分低能型”人 才现象清楚告诉我们当今的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知识的传授,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技能,尤其要 把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摆在首位。我在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上册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的乘法一课

19、中进行一些有益地尝试。案例描述一、学前准备。同学们格外有精神,老师可带劲呢! 1. 观察下列算式 中两个因数有什么特点?(板书:因数末尾有0)出示: 6050 24020 师:你是怎么口算的?生1:先 把 0 前面的数相乘。生2:把 0 抹掉后再相乘,抹掉几个0 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生 3:数一数两个因 数中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师:生 1,生 3 合起来就是我们口算的方法(板书口算方法) 你能用口算的方法进行笔算吗? 2. 学生尝试笔算并板演。 3. 小组讨论:因数末尾有0 的笔算乘法和口 算方法一样吗?生1:一样。生2:都可以先把0 前面数的相乘。生3:数一数两个因数中

20、一共有几个0。 生 4:只是把横式写成了竖式二、巧用知识迁移,自主构建新知。师:你能运用因数末尾有0 的笔算 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1. 出示材料, 特快列车每小时可行160 千米,普通列车每小时可行106 千米。 师:读材料,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 生 1:特快列车比普通列车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3. 生 2:普通列 车每小时比特快列车少行多少千米? 4. 生 3:特快列车3 小时可行多小千米,半小时呢? 5. 学生 思维活跃,学生踊跃举手,出现课堂的高潮。 6. 师:让老师提一个问题吧,你看老师提的问题中包含几 个问题? (1) 出示问题: 它们 30 小时各行了多少千米?(生1:包

21、含 2 个问题; 生 2:因为它有 “各” 字) 板书子问题:特快列车30 小时可行多少千米?普通列车30 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2) 分析数量关系,学生 自主列算式。 (3) 观察这两道算式的因数有什么特点?(生:第一道算式因数末尾有0,第二道算式因数 中间有 0,板书因数中间有0) (4) 温馨提示:请同学们分组完成笔算,笔算时务必做到“快”、“静”、 “齐”。 (见图 1)针对第一二组的提问:3 为什么和 6 对齐?积末尾的2 个 0 是怎么得来的?针对第 三四组的提问: 3 为什么和 6 对齐?十位3 和十位 0 相乘这一步可以省略不写吗?生1:十位上的 3 须 和第一个因数的每一位相

22、乘。生2:如果你省略不写,积就会少一位数,积变小了。明明 300,百 位上却写 1,为什么?生:进了位要加到来。 2. 请你说一说红色得数是怎么得来的?(见图2)同学们这 么聪明,我们就来练一练。 780 54 20840 107130 三、创设情境,加深理解。师:下面,老师带 同学们到数学王国遨游吧! 1. 第一关:首先来到的是数学门诊部,请你当医生哦。 (1)计算 85106 时, 十位 8 和十位 0 相乘这一步,积反正得0 可以省略不写。() (2) 计算 22516 时,积的末尾没有0。 () (3)650402600 ()先让学生判断 (2)(3)格外小心,学生在思维定势影响下,就

23、会负迁移。 师:当完了医生,我们再去哪里呢? 2. 第二关:选择超市。 (1)400 520 最简便的写法是()(见图 3) (2) 两位数与三位数最小的积是() A 、100000 B 、10000 C、1000 (3)5600 乘 50, 积的末尾有 () 个 0。 A、3 B、4 C、5 (4)508 40,它们的积是() A 、2320 B、20320 C、2032 先让学生去猜 想,再笔算验证。师:大家表现得真不错,我们继续前进吧! 3. 第三关:设计广场,请你当小小设计师。 ()()2400 这里学生的兴趣高涨,个个争当设计师。师:完成了数学王国的旅程,这节课你有 什么收获? 四、

24、师生小结,畅谈收获。案例反思:这是我创新教学改革的一节课,关于这个案例我思考了下面 几个问题: 1. 既然教学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的笔算乘法,为什么没有从一般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 中引入? 2. 为什么出示材料是书中的例题却当作练习讲?书中的例题是已经提出问题的,而本节课却让 学生自主提问题,学生问题基础上筛选出例题中的问题? 3. 为什么这节课中学生能全员参与、全神贯注 呢?回顾这节课,这节课最大的亮点是巧用知识迁移,学生自主建构认知。知识迁移属于心理学范畴,它 指的是先前的学习对以后的学习所产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由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 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牢固掌

25、握已学的知识,并用这些知识去分析、探讨相似内容的知识,即用已知 来探讨未知。本节课并没有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而从口算乘法迁移到笔算乘法,小组讨论口算方 法和笔算方法进行类比,把过去遇到的知识技能用到将来可能遇到的情景中去,关注了学生的已有经验和 认知水平,是课新程理念最好的体现。二、对知识由理解向表达的迁移。很多人有一种错误的认识,认为 表达是语文学科中的事,与数学无关。其实不然,理解是掌握知识的前提,而表达则是掌握知识情况的标 志。对知识和技能来说,理解知识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首要条件和前提,而对知识、技能的表达则是人 们是否真正理解、掌握知识的一种重要标志。任何人都不会否认这样的事实

26、:如果一个人不能将知识表达 出来,是不能算是对知识已经理解和掌握的,尽管对知识的表达方式不尽相同。本课并没有直接出示例题 中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提问题,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较好的解决了许多学生似懂非懂、思路不清晰的 问题。三、由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迁移。数学活动有三个层面:直观感知层面、认识理解层面、结合生活综 合运用层面。学生通过学习理解、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和知识,而学习掌握知识技能的目的在于在实践中加 以运用。在综合运用层面,本课创设了数学王国的情境,以数学王国为主线,让学生经历了数学门诊、选 择超市、设计广场三个画面,课堂的趣味性浓了,实现了理论知识向实践的迁移。尤其是设计广场这一环 节,真的

27、是波澜起伏,孩子们通过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促进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 信心。四、师生间情感体验的迁移。新课程提倡建立多元化、共同参与的激励性评价模式。上课一开始, 一句话的课前组织教学,“同学们格外有精神,老师可带劲呢!”,把学生的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 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中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未知欲,实现了师生间情感体验的迁移。由于本 节课对数学活动进行了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巧用知识迁移,让学生真正经历了探索和发现的研究过程, 学生参与到了认知的自主构建中来,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接触到了一些研究数学的方法,而且还获得了 成功的体验。这不就是我们新课堂教学所追求的吗

28、? 5、小学数学案例与反思 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 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评价 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 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我们学校进行的小学数学作业评价研究课题正在进行中。“等级 +评语”这种辅以评语的批阅方式, 不仅注意了学生解题的正误,而且注重了挖掘习题的智力因素。根据学生在作业中反映的动态信息,运用 评语进行适时点拨,以帮助学生拓宽思路,发展智能,以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和潜

29、能的开发,为学生 在今后的数学活动和生活实践打下“多向思维”的发展基础。 如:跳绳比赛规定每人跳3 分钟,王平跳了327 下,张民平均每分钟比王平多跳12 下。张民一共 跳了多少下? 一般学生的解答方法是:(327 312)3=363(下) 教师在批改时加了评语:“你做得很好,老师建议你想一想,还有更好的解法吗?比如先算张民3 分钟一共比王平多跳了多少下?” 学生根据老师的评语引导,开动脑筋,进一步寻求其他解决问题的策略,又列出了其他算式: 327 123=363(下) 12 3327=363(下) 学生在用多种方法解题时,往往只注意分析题意的外显成份,列出一两种解答方法就满足了,而忽 视了对

30、这些题目的深层次的分析探究和辨析比较。据此,教师要运用评语诱导他们去作深层次的思考和判 断,以逐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和批判性等思维品质,使学生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是多 种多样的,在多样性的方法和途径中,通过比较和判断,选择正确、合理、科学、简捷的方法是解决问题 的最佳策略。为学生以后参与数学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奠定必要的基础。 如:小华和小明同时从甲地到乙地,小华每分钟走50 米,比规定时间迟到了2 分钟;小明每分钟 60 米,比规定时间提前2 分钟到达。两地的路程是多少米? 学生以小华从甲地走到乙地的时间作标准,列出的算式是: 50 60 (2+3)

31、(60-50)=1500(米) 教师的评语是:你很厉害,这么难的题目也能做。老师建议你:能把标准换一换列式计算吗? 学生列式: 6050 (2+3) (60-50)=1500(米) 教师的评语是:哇!你真行!还能想出第三种方法吗? 学生又列出一种算式: 50(50 3+602) (60-50)+3=1500(米) 教师的评语是:你真了不起!想的比老师还多。还有更简捷的方法吗? 在教师评语的激励和启发引导下,诱发了学生对数学问题钻研的极大兴趣,居然又列出另一种正确 的算式: 60(2+3) (6050-1)=1500 (米) 如:对作业拖拉的学生写上“老师相信你,今后能按时完成作业的”、“你准行

32、!因为你努力了”。 又如:对书写较乱的学生写上“你能把字写工整的!而且会越写越好!” 用这种评语评价, 能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学生创新, 培养学生的上进心。 当学生的作业书写工整、 计算过程合理、正确率高或有进步时,在本子上适当加句信任的鼓励、关爱的评语,赢得他们对老师的爱 戴和信赖。如:你的想法独特,有创意,值得大家的学习。太好了,你也做对了一题,哇! 教学反思: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注意力等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端正的学习态度,高涨的学习热情,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学习情感是学生健康发展的根基,也 是学生后继学习的内在动力。积极开展这方面的评价,就会调动学生

33、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学生天生 爱表扬,老师几句鼓励表扬的评语,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心理学家赫尔劳克的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适时地运用评语进行评价激励,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明白缺失的缘由,不仅有利于学生数学成绩 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这样的评语主要有:a. 期待式评语。在作业批改中采用期待式评 语评价,提出富有层次性、指导性、针对性的改进与提高的目标,让学生树立起再前进一步的信心。 你的想法跟老师的一样等等。当他看到评语时,会把本子给同学看,渴望也能得到同学的好评。这 一举动,形成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网络,为学生的发展营造了更好的环境。 小学生天性就是好动、好

34、问、好奇,争强好胜,富有竞争向上的心理特征,但传统的批改只有对错 的标记,根本不知道错在哪里。面对错误的作业不知所措,只能等老师下节课来讲评,然后按老师说的去 改。这有可能扼杀学生的“天性”,阻碍了学生主动探究精神和创新潜能的发展。 总之,这样的评价方式不是为了给学生一个结论,也不仅仅是为了检查学生的表现,而是为了让学 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通过这种评价使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提供展示学习效益的平 台,形成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使评价成为学习的动力和源泉,为学生 的终身发展服务。 6、折扣反思 学习目标: 1通过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悟到“折扣”

35、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明确折扣应用题 的数量关系和“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相同,并能正确地解答这一类应用题; 2使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出发考虑 问题,并能正确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素养;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促进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 神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学习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地按折扣和成数进行计算,并能领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及其在 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 学习难点:使学生能够在教学情境之中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数学 应用意识。 教学设想:

36、 折扣是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的第二教时,是在学生学习了把折扣、成数改写成百分 数,以及“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体现创新”和“关注生活,注重实效”的教学理念。在新 课程的理念下使用旧教材,一方面,教材本身固有的学习要求还是应当达到的,另一方面,要使学生真正 成为学习的主体,使他们能够自始至终都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活动,并能学有所思、学有所得,教师对原 有教材又不能不进行一定的开拓与创新。为此,我着重做好以下三点: 1巧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联系生活,加强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 3自主创新,改编

37、教材,谋求师生的共同发展。 教学过程预设: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雅典奥运会吉祥物“雅典娜”和“费沃斯”,说说它们的名称,并 猜测价格。(课件展示) 二导入新课,感悟新知。 1出示两家商店中这种吉祥物的不同价格,说说你会上哪一家店购买。 甲商店: 120元乙商店: 110 元 2出示两家商店不同的促销方式: 甲商店:底价抢购,八折起乙商店:六一特价,一律九折 3 说一说:“八折”和“九折”各表示什么意思?现在你觉得上哪一家店购买比较合 算了?为什么? 4这种吉祥物在这两家店的价格究竟各是多少,我们该怎样计算? 指导学生列式计算:甲商店 120 80% 96(元) 乙商店 110 90%

38、 99(元) 5小结:刚才这道题的的实质,就是求商品原价的百分之几是多少。 6试一试: (1)某家具商店将一种原价320 元的床垫八五折出售,这种床垫的现 价是多少元? (2)一种电视机原价每台2600 元,“五一”期间以9.5 折出售。这种 电视机的促销价是多少元? 三简单应用,加深体验。 情境展示:某儿童用品商店在儿童节期间对部分商品进行特价酬宾: 大肚熊:原价120 元,打八折;天文望远镜:原价528 元,打七五折; 笔袋:原价 35 元,打九折;电动汽车:原价156 元,打六折; 玩具机器人:原价220 元,打四折;水杯:原价20 元,打九五折; 故事书:原价120 元,打八折;篮球:

39、原价78 元,六五折。 问:如果给你100 元钱进这家商店购物,你将如何合理使用这100 元钱? 四: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种饮料,大瓶装每瓶1200 毫升, 10 元一瓶;听装每听200 毫升, 2 元一听。 现有三家商店出售这种饮料,并推出了不同的促销方式: 甲商店:买一大瓶,送一听; 乙商店:一律九折; 丙商店:满 30 元八折优惠。 问: 1. 你喜欢上哪一家商店购买?说说你的想法。 2你们班共有多少同学?如果每位同学配备200 毫升饮料,共需多少饮料? 3这么多饮料,上哪一家店购买可以使所花费的钱最省?请通过小组合作制订一个购买方案。 (思考:购买方案的制订应视班级的具体情况而定。

40、这道题具有比较开阔的思维空间,对学生而言 是一种挑战。要尽可能使学生感悟以下两点:1,可以在两家或两家以上商店组合购买;2,用同样多的钱 买到更多的饮料。这样这道题就具备了一定的创新意义) 五总结收获,课后延伸。 1说说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结合学生回答小结本课内容) 2出示课后延伸题: (1)河汉村有个种粮大户,前年收稻谷26000 千克,去年比前年增产了一成五。这个种粮 大户去年比前年要多收多少稻谷? (2)安华镇某大型袜厂2003 年的产值达到了560万元,打算 2004 年在此基础上增值二成。 该袜厂 2004 年比 2003 年增值多少万元? 说说这两题涉及到了什么内容,回家后先

41、独立完成,再请家长进行检查。 甲商店: 120元乙商店: 110 元 底价抢购,八折起中秋特价,一律九折 (表示现价是原价的80% )(表示现价是原价的90% ) 12080% 96(元) 110 90% 99(元) 反思: 这堂课是我曾经开设过的一堂校级公开课,课后学生与听课教师的反响相当好。我个人认为,这堂 课在以下几方面是处理得比较成功的: 一、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关注他们的处境和感受。兴趣永 远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中我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他们熟悉的“购物情境”导入学习,把简 单、枯燥的学习理性知识的过程变成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促使学生思维活跃 地

42、参与整个学习过程,也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二、注意到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实 用性”是这节课的一个显著特点,无论是“折扣”还是“成数”,都是现实生活中的客观存在,也 正因为此我们才有学习和探讨的必要。因此,我结合班级和上课时的实际情况组织教材,尽可能使学习内 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并通过课后延伸等方式,启发学生将所学内容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充分的体验和感悟, 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为深广的学习空间。 三、大胆改编教材, 使课堂教学更具艺术性。在原教材中, 这一课时的学习内容包括“折扣” 和“成 数”两部分,我在教学中则选择了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折扣”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至

43、于“成数”相对 而言离学生的日常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但却是学生家长所熟悉的,因此我把这一内容作为这堂课的课后延 伸,让学生在回家以后通过自学以及与家长的交流和探讨自主掌握。从学生的反馈情况看,他们完全能够 做到这一点。 当然,这堂课也有不足之处,对一些同学而言,这节课的难度较大,尤其是“合作探究” 部分。虽然有小组成员间的互助互学,还是有部分同学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用新课程的理念教学旧教 材,对于那些习惯了传统教学的学生而言也是一种挑战,这是值得教师重新思考的。 7、小学数学案例与反思 背景:新课程改革的首要目标是“以人为本”,教育要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要真正的从心底 把学生看作“人”,并

44、且是“发展中的人”,那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只关注知识,仅注 意书本、教案的“知识本位”的观念,改革“目中无人”的教学。不能把课堂只当成知识传递的殿堂,更 应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的发展,把课堂变成人性培育的殿 堂。 主题:尊重学生个性,主动参与。 本节课引入了竞争机制,首次尝试采用答题卡与个人评价相结合的表格,就可以得到开展了“挑战 自我,做诚实的自己”数学大擂台活动,并将之贯穿于整节课中。每做对一道题,就可以相应地给自己加 苹果 细节: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109 页例 2 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

45、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教学重点: 体会等量代换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一倍量等量代换的基础上解决多倍量的等量代换知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1 袋学具。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热身激趣,构建认知平台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进行一场数学擂台赛,敢迎接挑战吗? 师:那我们先来热身一下,(课件出示)挑战100 分 填空: 1、2 个 7 是(), 2 个 9 是()。 2、一只小兔重3 千克, 4 只小兔重()千克。 3、一本笔记本3 元,买 5 本笔记本要用()元。 师:全班一

46、起齐答,好吗?我们来看看哪个同学反应最快! 师:真棒!轻松闯过了第一关,为自己的胜利欢呼吧! 师:刚才这些题目太容易了,对你们来说是小菜一碟!老师还不是很佩服你们,如果下面的题 目你们都能做出来,那才叫厉害呢!接下来,我们再进行一个“挑战自我,做诚实的孩子”的比赛。 每个同学手中都有一张认真学习收获多的答题卡,练习时就把答案写到相应的题号下面,每做 对一道题,就可以得到1 个绿苹果,在绿苹果的那一栏中写上数字1记录下来。 如果暂时做错了就不要加苹果了,错了也没有关系, 老师相信, 你肯定能在错误中得到正确的解答, 同时也证明你是个勇于正视自己错误的孩子,这种诚实的品质更加可贵! 另外,哪位同学

47、回答正确的,可得到一个表示胜利的绿苹果;不但能准确地回答问题,还能说出理 由的,可以得到一个表示成功的红苹果。这些苹果虽然只是简单的图片,但是它代表你付出的劳动有了收 获,也表示老师和同学们对你的肯定,是用金钱买不的,是非常珍贵的。本来老师应该亲自奖励给你们, 但是由于座位的关系,老师没办法走到你们的身边,所以老师要请几位同学做苹果使者负责帮老师奖 励同学们。 最后,还可以用这些苹果来交换老师手中的奖品哦!同学们想要吗?那就要自己努力争取啦!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理推导 1、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我们用15 元钱就可以买回5 本笔记本。在生活中,我们都是用钱到商店去买回自己 所需要的东西

48、。可是,在很久很久以前,还没有钱币的时候怎么办呢?我们的古人非常聪明,想出了以物 换物的方法,我们一起去看看。 2、动手操作 播放课件: 1 只狗可换 2 只兔子, 1 只兔子可换6 只小鸡。 师:看了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这个问题提得很好,那么,1 只狗可以换几只小鸡? 师: 1 只狗到底可换几只小鸡呢?请同学们打开号学具袋,亲自动手换一换验证一下,请听好要 求:摆之前要想一想,怎样摆才能让其他同学一眼就能看出1 只狗换几只小鸡,摆得又快又清楚。换好后 就把答案填到答题卡上,开始! 生操作。 师:摆好的同学请把你的作品举起来给老师看看。 师:这两位同学有不同的摆法,请你们说说是怎么

49、换的? 师:对比一下,你同意哪一种?为什么? 师:这两位同学都换对了,但这位同学摆得更清楚,让人一目了然,真不简单!老师把这个大红苹 果奖给他! 展示到黑板上,做对的同学,请给自己加上一个绿苹果吧! 师:我们一块来看看代换的过程。(播放课件) 3、总结方法,揭示课题 师:在这道题中,狗和小鸡有直接的关系吗? 边小结边板书:狗和小鸡没有直接关系,而狗和兔子有直接关系、小鸡也和兔子有关系,因此我们 在交换时,必须借助小兔这个中间量来进行交换,先把兔子换成小鸡,也就知道一只狗可以换几只小 鸡了。 板书: 师:像这样,一个量用和它相等的量来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叫做“等量代换”。 板书课题。 师:读一遍课题,你认为“等量代换”是什么意思呢? 生发言。 师:像刚才 1 只兔子等于 6 只小鸡,所以可以用6 小鸡来代换1 只兔子。 师:同学们能不能清楚地把代换的过程说一说呢,请同桌两人互相说一说。 (出示课件)提问。 师:下面,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把这个学具板放到课桌底下,比一比哪一组的动作又快又安静! 三、巩固练习。 师: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知道并使用了“等量代换”的数学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