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后习题:专题一 一 百家争鸣 含解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767817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208.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后习题:专题一 一 百家争鸣 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后习题:专题一 一 百家争鸣 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后习题:专题一 一 百家争鸣 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后习题:专题一 一 百家争鸣 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后习题:专题一 一 百家争鸣 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后习题:专题一 一 百家争鸣 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历史人民版必修3课后习题:专题一 一 百家争鸣 含解析.pdf(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ZHUANTIYI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 变 一一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课后篇巩固探究巩固探究 一、选择题 1.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其思想本质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这 一本质是( ) A.追求天下为公 B.崇尚等级秩序 C.主张“仁政” D.主张“德治” 解析解答本题可以从“克己复礼”的含义来理解认识。“克己复礼”是按照西周等级秩序来规范行 为,因此其思想本质是强调等级秩序,故 B 项正确。 答案 B 2.家中的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 到以静制动”。显然,老人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 ) A.道家

2、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答案 A 3.“强调情感与理性的合理调节,以取得社会存在和个体身心的均衡稳定,而不需外在神灵的膜 拜、非理性的狂热激情或追求超世的拯救,就在此岸中达到济世救民和自我实现。”下列思想与 上述评论最相符的是( ) A.天与人不相胜 B.修身齐家平天下 C.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 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强调情感与理性的合理调节”“达到济世救民和自我实现”可知,这与儒家修 身齐家平天下的思想相符,故选 B 项。A、C、D 三项分别是道家、墨家、法家的主张,与材料 内容不符。 答案 B 4.中庸中说:“舟车所至,人力所通,天之所覆,地

3、之所载,日月所照,霜露所坠,凡有血气者,莫不 尊亲。”这说明传统文化( ) A.注重民族情感 B.具有人文精神 C.强调等级观念 D.提倡对外扩张 解析题干材料的意思是凡是车船能到的地方,人力能通的地方,天所覆盖的地方,地所承载的地 方,日月所照临的地方,霜露所降落的地方,凡是有血气的人,没有不尊敬他的。这明显体现了人 文精神,故选 B 项。 答案 B 5.战国时期,某思想家认为,人天性中有恶,要 “化性起伪”,即通过后天的道德教化,实现对人性的改 造,达到弃恶入善的目的。这说明此思想家( ) A.主张提高道德自律性 B.要求缓和社会矛盾 C.强调加强国家的统治 D.吸纳了法家的思想 解析材料

4、的关键信息是“天性中有恶”“化性起伪”,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该思想家为荀子,他主张礼 法并施,吸收了法家的思想,故正确答案为 D 项;“化性起伪”强调后天外在的礼仪法度教育,A 项 不符合题意;B、C 两项都没有反映材料主旨,故排除。 答案 D 6.中国古民居中常见到“耕读传家”“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耕田读书”等匾额或门联。古代这些 家庭所读所传的应该是( ) A.老庄之学B.孔孟之道 C.墨家学说D.耕作技术 解析“耕读”“忠孝”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儒家在士农工商诸业选择中的基本价 值追求,以及对家庭和社会风气建设的理想,故 B 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7.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在儒

5、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的发展虽然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 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东亚发展过程中儒 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材料表明( ) A.儒家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 B.儒家学说难以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融合 C.西方发展模式必须以儒家思想为基础 D.东亚发展既吸取西方文明,又继承儒家文明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东亚发展既吸取西方文明,又继承儒家文明,故 D 项正确。 答案 D 8.下列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观点。这位思想家可归类为 ( ) 齐桓公致力联系诸侯,设法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 是个执守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君。

6、 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 是个内行诈谋却装作遵循正道的国君。 A.墨家B.法家C.道家D.儒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根据材料“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执守正道而不 行诈谋的国君”“僭越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可知这位思想家主张维护西周的分封制及礼乐 制度。 先秦儒家主张 “以礼治国”,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墨家、 法家、 道家并无类似的主张,故 D 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9.墨子主张 “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 “骨肉之亲无故富贵”。 这表达了手工业者( ) A.怀念“小国寡民”的社会 B.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 C.要求建立政令

7、统一的中央政权 D.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选拔人才 解析题干中两句引文的大意是:百姓中有才能的,就举荐他们为官,授予厚禄;君主的亲属没有功 劳的不能获得富贵。因此引文体现了墨子“尚贤”的思想,这说明手工业者希望提高平民百姓政 治地位的主张。A 项为道家思想,C、D 两项为法家思想。 答案 B 10.李兆洛所著 骈体文钞 中载:战国时期,“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故孟子、 孙卿儒术之士,弃捐于世。而游说权谋之徒,见贵于俗”。上述材料意在说明当时( ) A.没有天子,没有诸侯,只有游说权谋之徒得势 B.分封制崩溃,各家各派提出各自主张,百家争鸣 C.孟子等儒生得不到重用,消极遁世 D.从

8、现实目的出发,各诸侯国重视权谋之徒,摒弃儒家学说 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的地位。从材料中可知,战国时期社会秩序相对来说比较混 乱,儒家思想在当时不受重视,而有些权谋之徒却得到重用,因此D项正确。 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从材料中体现不出分封制崩溃,故排除 B 项;C 项表述不符合儒生的处世哲学。 答案 D 11.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必须 动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同时则需要强迫人民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 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因此不可宽容对待。”文中的“他们”指的是( ) A.儒家学派 B.道家学派 C.法家学派 D.墨

9、家学派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家学派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 慑臣民,主张重农抑商,并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 法家提高君主权力的主张,迎合了建立大一统 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联系本题材料的思想主张“军事力量予以清除”“强迫人民从事生产 劳动”“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可知这符合法家学派,故 C 项正确,A、B、D 三 项均排除。 答案 C 12.战国时期除道、儒、墨、法四大学派之外,还有一些有影响的学派。其中主要有讨论合纵、 连横的纵横家,提倡重农政策和探究农业技术的农家,研究军事理论的兵家,以及综合各派学说 的杂家等。这表明当时( ) A.社会

10、分化加剧 B.礼崩乐坏统治失序 C.民本思想盛行 D.诸子学说注重实用 解析材料列举了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其思想主张的背后是不同社会阶层、政治集团的利益诉 求,这说明当时社会分化加剧,故选 A 项;礼崩乐坏主要体现在周王共主地位丧失和权力下移,与 思想上百家争鸣没有直接联系,故排除 B 项;民本思想和注重实用只是部分派别的思想,故 C、 D 两项不正确。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思想流派的言论,完成要求。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有人义法令滋章,盗

11、贼多有。故曰:“我无为而民 自化,我无事而民自富,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欲而民自朴。”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邪,设其所恶以防 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韩非子 (1)以上言论都是围绕什么中心问题展开的?概括四段材料各自的核心主张。 (2)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在战国时期更能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为什么? (3)上述各种主张中,哪一种对后世影响最大? 参考答案(1)围绕的中心问题: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材料一主张“德”“礼”;材料二主张尚 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重罚。 (2)材料四的主

12、张。因为它有利于当时的争霸战争和建立中央集权、巩固统治。 (3)材料一的主张对后世影响最大。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 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 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载:“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 则载舟,水则覆舟。” 材料二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 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乌)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

13、 材料三 (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 道家之学、 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国道家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 术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三晋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卢云汉晋文化地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财富与道德的主要观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对中 国古代学术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1)主要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理想的政治:君主用贤人, 行仁政。 (2)追求财富是人的本能;要以符合道德的途径获得富贵;道德比富贵更重要(“仁”是道德的 根本,要坚守“仁”)。 (3)特点: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成为中国传统文 化发展的先河;奠定了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有利于中国思想文化宽容开放和 “兼容并包”;为 中国古代治国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