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历史岳麓版必修三作业: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含解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768155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9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历史岳麓版必修三作业: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0版历史岳麓版必修三作业: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0版历史岳麓版必修三作业: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20版历史岳麓版必修三作业: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版历史岳麓版必修三作业: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历史岳麓版必修三作业:第28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含解析.pdf(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28 课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基础夯实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确立了 “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 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的方针。这说明当时的教育方针主要是( ) A.全面教育B.现代教育 C.人民教育D.义务教育 解析:注意时间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根据材料信息“向广大工农开门”和“提高人民的 文化水平”可知,当时的教育方针是人民教育,故 C 项正确;全面教育其内容围绕着人的全面发展, 这与材料内容不符合,故 A 项错误;现代教育是相对于传统教育而言,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故 B 项 错误;义务教育强调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一定年限的教育,材料内容没

2、有体现,故 D 项错 误。 答案:C 2.下列两幅图片所反映的教育方式,在我国某一时期的教育活动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这里所 说的“某一时期”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B.“文化大革命”时期 C.20 世纪 70 年代末D.20 世纪 80 年代初 解析:图片所记录的场景,主要是进行识字教育,这是推行扫盲教育的基本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初期,扫盲工作是教育的重中之重。 答案:A 3.19701976 年,高校招生采用“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这种招生办法 存在着学生文化素质差的弊端。为改变这种状况,邓小平采取的重大决策是( ) A.开展扫盲教育 B.实施

3、“科教兴国”战略 C.恢复被停止的高考 D.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解析:“文化大革命”期间,高等院校招生不需要文化课考试就可以上大学,导致大学教育水平下 降,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 为改变这 种状况,邓小平果断作出恢复被停止的高考的决策,故选 C 项。 答案:C 4.“上联:学习文化重科技,尊重知识强教育;下联:科技繁荣百业荣,教育兴旺万家旺。”下列选项 与该对联相匹配的横批是( ) A.科学发展B.科教兴国 C.和谐发展D.改革开放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上联重在强调科技与教育,下联强调科技、教育对国家发展的作 用,故 B 项合适。 答案

4、:B 5.邓小平曾说过:“对全国教育战线十七年(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工作怎样估计?我看,主导方面 是红线。应当肯定。”最能证明这一看法的史实是( ) A.全面学习苏联,初步建立了新的教育管理制度 B.创办了一系列的工人学校 C.全面开展了“上山下乡”运动 D.初步建成了国民教育体系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培养科技人才,我国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建立了从小学、中学到 大学的国民教育体系,并开展识字教育,扫除文盲,到 “文化大革命”前,中国的教育事业取得重大成 就。 答案:D 6.在一本大学招生宣传册中,有对该校本科生在校人数的介绍,也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等内 容的介绍。请判断,这本宣传册

5、最早应印制于( ) A.20 世纪 60 年代B.20 世纪 70 年代 C.20 世纪 80 年代D.20 世纪 90 年代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我国 高校建立起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度,因此宣传册的最早印制时间是在 20 世纪 80 年 代。 答案:C 能力提升 7.1950 年,党和政府召开了全国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这表明当时 中国教育事业的性质与目的主要是( ) A.占领教育阵地,壮大工农革命力量 B.培养国民的民主政治意识,提高工农的地位 C.开展人民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 D.变半殖民

6、地教育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教育 解析: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基本结束,从目的上来看,主要是进行建 设,而不是革命,A 项错误;题干强调以识字教育为主,B 项错误;D 项是教育的性质但不是目的。 只有 C 项既表达了性质又说明了目的,符合题意。 答案:C 8.中学教材反映了一个时期历史的发展变化。50 年代小学课文海底世界一文结尾处为“海 底世界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宝库”,到了 80 年代后已变成“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 丰富的世界”。这一变化所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 A.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政治色彩体现国家意志 C.仿效苏联模式编写教材 D.弘扬国际主义精神

7、 解析:解读材料关键信息,50 年代,人们认为海底世界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到 80 年代,人 们认为海底世界“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从侧重“取”“用”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说明了人们的环 保意识增强,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观,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与材料所述无关,故排除。 答案:A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研是靠教育输送人才的,一定要把教育办好。 邓小平关于科学和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 材料二 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 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邓小平教育战线的拨乱反正问题 材料三 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

8、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 才。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 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 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回答邓小平是如何看待教育、科技与现代化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的。 (2)根据材料三,归纳江泽民报告的主要观点。 (3)简要概括上述三则材料的相同观点。 (4)20 世纪末以来,国家把基础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其具体做法主要有哪些? 参考答案:(1)教育为科学研究提供人才;科学和教育的发展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2)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要优先发展教育。 (3)把发展教育看成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 (4)加大对基础教育的投入;鼓励社会办学;推动农村义务教育;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加快课程 教材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