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历史通用版冲刺三轮知识专题训练辑:知识训练1 含解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768643 上传时间:2019-12-10 格式:PDF 页数:18 大小:557.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历史通用版冲刺三轮知识专题训练辑:知识训练1 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20高考历史通用版冲刺三轮知识专题训练辑:知识训练1 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20高考历史通用版冲刺三轮知识专题训练辑:知识训练1 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20高考历史通用版冲刺三轮知识专题训练辑:知识训练1 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20高考历史通用版冲刺三轮知识专题训练辑:知识训练1 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高考历史通用版冲刺三轮知识专题训练辑:知识训练1 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历史通用版冲刺三轮知识专题训练辑:知识训练1 含解析.pdf(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再练高考题再练高考题 1(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 17 代 30 位王,多为兄终弟及; 而西周产生了 11 代 12 位王。这反映出( )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 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 答案 B 解析 B 对 : 由“商朝产生了 17 代 30 位王,多为兄终弟及”到“西周产生了 11 代 12 位王” , 并结合所学知识,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可以得出由商朝多为兄终弟及 到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A 项错误:夏朝时世袭制已经取代了禅让制, 当时的王位继承注重父子、兄弟之间的传承,这是宗法世

2、系观念加强的表现,不是受禅让制 的影响。C 项错误:不符合史实。D 项错误:西周时期的主要政治制度是分封制和宗法制, 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因此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不是弱化。 2(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 四面密实, 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 “乃去其三面” , 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 最终推翻夏桀, 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答案 A 解析 A 对 : 材料中,商汤意在将鸟兽赶尽杀绝的罗网“去其三面” ,即放鸟兽一条

3、生路,体 现了他的仁德之心,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得以灭夏建商。再根据设问“意在说明” ,联想司 马迁写作史记的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即说明历史兴衰的规律,以警示后代 统治者。B 错:夏商时期农业已经有所发展,所以捕猎不再是主要经济活动。C 错:注重生 态环境保护虽然符合材料内容,但不是史记中这一记载的本意。D 错:材料没有涉及资 源争夺。 3(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 ; 教民礼顺,莫善于悌 ; 移风易俗, 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答案 A 解析 A 对:材料中强调的“孝”“

4、悌”等思想是受宗法观念的影响,其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部族联盟首领产生的方式,和题干材料 无关,B 项错误。郡县制是对地方实行有效统治的行政管理制度,与材料中的“孝”“悌” 等思想无关,C 项错误。察举制是汉代开始实行的选官制度,与材料中“孝”“悌”等思想 的产生无关,D 项错误。 4(2017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 (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 封(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

5、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周王把子弟分封到河南、山东、北京等地,这推动了周文化的传播并 使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有了共同的文化底蕴, 故 A 项正确。 周不存在君主专制, 故排除 B 项 ; 当时,周天子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 C 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世袭特权” , D 项与 材料主旨不符。 5(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 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答案 D 解析 D 对 : 战国后期, 秦

6、国通过商鞅变法国力增强, 并且在地方实行县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 因此材料中秦国能够修建大型水利工程主要是因为国家组织能力强大。战国时期,随着生产 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逐渐发展起来,而不是公田制度完善,A 项错误。春秋时期,铁农具 开始出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普及的说法与史实不符,B 项错误。秦朝建立后, 在全国修建驰道等,战国时期秦国并未实现交通运输网络的通畅,C 项错误。 6(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5)汉武帝时,朝廷制作出许多一尺见方的白鹿皮,称为“皮 币” ,定价为 40 万钱一张。诸侯王参加献礼时,必须购皮币用来置放礼物,而当时一个“千 户侯”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 20

7、万钱。朝廷这种做法( ) A加强了货币管理 B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 C削弱了诸侯实力 D实现了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 C 解析 C 对 : 由材料可知, 一年的租税收入约为 20 万钱的 “千户侯” 参加献礼时, 必须购买 40 万钱一张的“皮币”用来置放礼物,朝廷的这种做法会使诸侯王的经济实力受到极大削弱。 材料没有提及对货币的管理情况,故 A 项错误。B 项与材料反映的史实不符,汉武帝时期通 过实行儒学独尊,确立了思想上的统一,故 B 项错误。朝廷这种做法是加强而非“实现了” 对地方的控制,故 D 项错误。 7(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 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 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

8、鸾台, 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 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答案 C 解析 C 对:从材料可知,武则天通过改革中书、门下二省官制,使得低品级官员也取得与 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的资格,从而使“宰相数量大增” ,再通过缩短宰相任职时间,来分 散和削弱相权、加强皇权,从而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A 错:实际上中书、门下的权 力被分化。B 错:统治者的目的是巩固自身统治。D 错:由材料中“宰相数量大增”“更替 频繁”

9、可知,宰相权力被削弱。 8(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6)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 口,兵员最多时达 120 多万人。这一制度( ) A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B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D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答案 A 解析 A 对:通过材料可知,募兵制使北宋政府掌握了大量军队,而且兵士待遇较为优厚, 这对于政府来说是不小的财政负担。北宋积贫积弱,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军事斗争中处于劣 势,B 项错误。宋朝收地方的兵权、行政权和财权,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 项错误。 募兵制并不能加剧社会贫富分化,D 项错误。 9(2018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5) 宋代宰

10、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宰相人数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 北宋(71)南宋(62) 高级官员208 中级官员1510 低级官员128 无官职记录2436 该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 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答案 B 解析 B 对:从材料表格中可以看出,北宋时期,宰相中祖辈无官职的占据三分之一以上, 南宋时期,这一比重增加到一半以上,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宋代科举制进一步发展, 为没有贵族身份的人跻身社会上层创造了条件,从而导致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A 错:材 料反映了宋代宰相中世家大族的比重降低, 说明其影响减弱。 C

11、错 : 材料强调的是宰相的出身, 没有涉及宰相的权力大小问题。D 错 : 科举制的功能主要是选拔有利于统治阶级统治的人才, 这一功能没有弱化。 10(2017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5)史记 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 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答案 C 解析 史书修撰由私撰到官修甚至皇帝亲自参与,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和意识引 导的政治目的,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C 项正确。史书的编写受编写者的才识和自身观念等 影响往往带有主观性,官修的史书在史书中必然会

12、体现统治者的意志,这都决定了其不可能 完全真实、公正和客观,故 A、B、D 三项不准确,排除。 11(2017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 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 ( ) 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 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 答案 A 解析 明朝中后期皇帝让宦官参政是为了牵制内阁,这使得识字成为宦官的必要素质,这是 中枢决策程序发生异变的结果,A 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皇权专制的强化,而不是皇权衰落, 故 B 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内阁,排除 C 项;中国古代决策权

13、力掌握在皇帝手中,D 项错误。 12(2016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 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 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答案 B 解析 题干材料表明原来的三司分属三个机构,各自为政,权力分散;后来的巡抚成为三司 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权力相对集中,可以防止三司鼎立而造成的互不统属、运转不灵 的弊端,提高了办事效率,故选 B。不论哪种方式,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排除 A; 据题干材料无法判断六部

14、权限是否受到削弱,排除 C;明朝时,地方权力分散,难以与中央 政府形成对立,排除 D。 精练微专题精练微专题 微专题一 分封制宗法制早期政治制度 1(天一大联考 2019 届二测,1)西周初期,受封的诸侯大多面临着艰难的建国过程,他们既 要平定当地部族的反抗,又要“移风易俗” ,重建社会秩序。这表明分封制( ) A促进了诸侯争霸形成 B扩大了王畿的统治区域 C有利于周文化的传播 D增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 答案 C 解析 从题干中“又要移风易俗 ,重建社会秩序” ,可知分封诸侯有向当地部落传播周文 化的职责,故选 C 项;西周初期,不存在诸侯争霸,排除 A 项;题干提及的是受封诸侯征服 地方,排除

15、 B 项;题干的侧重点是诸侯向地方“移风易俗” ,排除 D 项。 2(青岛 2019 届二模,24)西周初年,武王之弟康叔封于卫,周公作康诰 酒诰等告诫 他“元恶大憝(奸恶),矧惟不孝不友。” 周礼中又强调“父子不得相诉,父子将狱,是无 上下也” 。这反映了西周时期( ) A家族政治与道德观念结合 B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 C初步确立起儒家伦理道德 D社会秩序保持长期稳定 答案 A 解析 “元恶大憝(奸恶),矧惟不孝不友”属于道德范畴,“父子不得相诉,父子将狱,是 无上下也”是强烈的家族观念,故选 A 项;“父子不得相诉,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与分 封制无关,排除 B 项;“西周初年”没有儒家的

16、概念,排除 C 项;“武王之弟康叔封于卫, 周公作康诰 酒诰等告诫他”无法反映当时社会秩序的情况,排除 D 项。 3(武汉市 2019 届一模,24)在左传 国语等文献记载中,楚人引用诗经的例子并 不少见。其中,楚庄王引用诗经数量之多,尤为引人注目。由此可见( ) A礼乐制在楚地广泛传播 B楚文化体系完全形成 C楚人华夏认同意识增强 D楚文化神秘色彩浓厚 答案 C 解析 楚地本为南方楚文化,楚人引用诗经说明以诗经为代表的北方中原文化得到 楚人认同,也说明文化的同一性增强,故选 C 项;礼乐制体现在礼记中,而不是反映民 风的诗经中,因而材料中,楚人引用诗经不能说明礼乐制在楚地的传播,排除 A 项

17、 ; 楚人引用诗经只能体现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融合,不能说明楚文化体系的完全形成,排 除 B 项;材料中楚人引用诗经只能体现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融合,无法体现楚文化中鬼 神的神秘色彩,排除 D 项。 4(汕头 2019 二模,24)下图为春秋后期吴国属地淹城的平面图,该城的设计规划体现了突 出的实用价值。该图反映了春秋后期( ) A城市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B皇权至上的观念逐渐形成 C社会动荡、战乱频繁的政局 D中央集权制度的雏形出现 答案 C 解析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吴国的淹城由外城、内城和子城等组成,在外城之外有护城河和 外城城墙,在内城外有内城护城河和内城城墙,在子城外有子城城墙。结合春秋时期战

18、争频 仍可知,这是为了战争的需要而设的,体现了防御的价值,故选 C 项。 5(广州 2019 一模,24)公元前 632 年晋文公大败楚国后,在黄河以北的河阳举行诸侯会盟, 并召周襄王参加。 春秋将周襄王参加此次会盟记为“天子狩河阳”(“狩”是天子的大权 之一,以狩猎为名巡视境内),这表明( ) A 春秋意图维护礼乐秩序 B周天子丧失了天下共主地位 C晋文公履行了分封制的义务 D春秋时期诸侯兼并战争频繁 答案 A 解析 根据西周的政治制度,诸侯是没有权力召集周天子的, 春秋为了维护周天子尊严, 将周襄王参加河阳会盟记述为“天子狩河阳” ,这样记述说明春秋仍旧维护西周的礼乐制 度,故选 A 项。

19、 6(湖北八校 2019 一模,24)顾炎武曾说:“及秦用商君之法,富民有子则分居,贫民有子 则出赘,由是其流及上,虽王公大人亦莫知有敬宗之道。”材料反映出战国时期( ) A时代变迁冲击社会观念 B重农抑商壮大小农经济 C严刑峻法加剧礼崩乐坏 D宗族破坏影响社会和谐 答案 A 解析 通过题干可知,秦国采用了商鞅变法的一些措施之后,“富民”“贫民”“王公大人” 等人的思想都有所变化,即社会观念发生了变化,故选 A 项;商鞅变法中虽然有重农抑商的 内容,但是题干提及的是社会观念的变化,而没有涉及小农经济,排除 B 项;商鞅主张严刑 峻法,但是题干没有涉及礼崩乐坏,只是提及社会观念的变化,排除 C

20、项;题干提及了秦国 由于采用商鞅变法的一些措施后 “王公大人亦莫知有敬宗之道” , 没有提及其是否影响了社会 和谐,排除 D 项。 微专题二 古代中国中枢权力机构的更迭 7 (安徽 “江淮十校” 2019 第二次联考, 2)有人认为, 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 “礼仪政治” 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 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 A从“人治”到“法治” B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C国家管理渐趋制度化 D为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目中“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 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得出

2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呈现从人治到法治、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 治的制度化的发展,故 C 项正确。 8(天一大联考 2019 届二测,3)秦代置吏律规定:官吏的初次使用和提拔,必须依据法 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官吏只有得到中央正式任命后才能行使职权,否则依法处罚。此规定 ( ) A杜绝了政治腐败发生 B体现了依法治国原则 C保证了皇帝的任免权 D规范了官吏任用程序 答案 D 解析 题干中“官吏的初次使用和提拔,必须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官吏只有得到中央 正式任命后才能行使职权,否则依法处罚” ,可知官吏任命须据法律程序,故选 D 项;A 项 中“杜绝”一词不妥,古代官吏腐败现象长期存在,排除 A 项;

22、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制度,专制本质是一种人治,排除 B 项;题干未提及皇帝对官员的任免,排除 C 项。 9(济宁市 2019 届二模,25)汉代中央政府设有专门管理官民上书的机构。据廿二史札记 记载,汉代“上书无忌讳” ,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 ,东方朔、主 父偃、严安等人因“上书言世务” ,被简拔为官员。材料表明汉代( ) A君主专制的政治风气还没有形成 B自下而上察举选官的方式已被改变 C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D官民可通过上书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答案 D 解析 题干中“汉代上书无忌讳 ,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 , 可知官民可以上书参政且

23、受到朝廷重视,故选 D 项。 10(汕头 2019 二模,26)唐末,财经部门出现了固定的职官机构即度支、户部和盐铁转运使。 财税大宗都由盐铁转运使和度支使掌管,户部使在三司中是相对清闲的职位。据此可知,唐 末财政机构改革( ) A有效避免了藩镇势力过度膨胀 B加剧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对宋代制度设计产生重要影响 D导致三省六部制名存实亡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度支、户部和盐铁转运使”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 在中央实行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权,在地方设立转运使,削弱地方财权,由此可知,唐末财 政机构改革对宋代制度设计产生重要影响,故选 C 项。 11(安徽“江淮十校”2019

24、 第二次联考,5)“内阁”是明朝初年设立的皇帝咨政机构,后来 权力逐渐增大,最终实际上成为明朝行政中枢。据此对明朝“内阁”理解正确的是( ) A协助宰相为皇帝提供顾问 B实为解决中央集权弊端而设 C批答奏章代皇帝决策政务 D虽无宰相之名却有宰相之权 答案 D 解析 内阁的设立是在废除宰相制度后,故 A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内阁是为加强君主专 制而设立的,故 B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内阁拥有票拟权,并未有批答奏章的权力,故 C 项错误;D 项表述与题目中“最终实际上成为明朝行政中枢”相符,故 D 项正确。 12(2018南充一模)据下列朝代皇帝与大臣关系简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朝代皇帝

25、与大臣的关系 唐三省体制下,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序中 宋 皇帝指令须中书、门下、枢密院以联合公布的方式颁行,宫内直接发出的 指示被认为是“灭裂纲纪” 明一些皇帝几十年不上朝,而国家行政照样运转 A.三省制具有分权制衡的特点 B君主专制呈现强化趋势 C封建专制制度逐渐弱化 D官僚政治制约皇帝专权 答案 B 解析 中国古代是人治社会,三省分权最终目的是为皇权服务,不是分权制衡,故 A 项错误 ; 表格信息表明在唐宋时期政府机构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但是到了明朝皇帝对政府的控 制空前加强,这体现了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故 B 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皇权的加强,不是 削弱,故 C 项错误;

26、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官僚政治不能从根本上制约皇权,故 D 项 错误。 微专题三 古代地方管理与边疆治理 13(天一大联考“顶尖计划”2019 届三模,25)对于汉初恢复分封制度,传统观点认为是刘 邦鉴于秦朝单纯实行郡县制而导致短命而亡的教训;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基于 楚汉战争时已分封诸王的事实 ; 又有学者提出,刘邦深受传统宗法观念的影响是其重要因素。 据此可知,关于汉初恢复分封制的认识( ) A都基于汉初巩固政权需要 B缺少与周代分封制的对比 C后期的观点更具有全面性 D研究视角差异影响着结论 答案 D 解析 材料论述了关于汉初恢复分封制的不同观点,不同时期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

27、角度进行 研究,得出的结论往往不同,说明研究视角差异影响结论,故选 D 项。 14南北朝时,“南北分治,各有国史,互相排黜,南谓北为索虏,北谓南为岛夷” 。胡三省 注:“索虏者,以北人辫发,谓之索头也。”岛夷:海滨南蛮土著。这反映了( ) A南北民族对立尖锐 B国史编写政治性强 C民族融合尚未出现 D都认同了华夏文明 答案 D 解析 由材料中南北朝皆自视为华夏文明,视对方为蛮夷,说明此时南北朝均认同了华夏文 明,故 D 项正确。 15(安徽“皖南八校”2019 二模,25)杜佑通典中写道:“安禄山称兵内侮,未必素蓄 凶谋,是故地逼则势疑,力侔则乱起,事理不得不然也。”据此,杜佑认为安史之乱爆发

28、的 主要原因是( ) A边疆军事力量强大 B统治阶层更迭频繁 C中央官吏管理疏漏 D地方管理体系不当 答案 D 解析 “安禄山称兵内侮,未必素蓄凶谋,是故地逼则势疑,力侔则乱起,事理不得不然也” 可见强调安禄山在地方拥兵自重造成叛乱的局面,故选 D 项;“地逼则势疑,力侔则乱起” 材料没有强调一定是边疆,排除 A 项 ; 材料中没有涉及统治内部的调整问题,排除 B 项 ; “地 逼则势疑”强调中央对地方的管理而不是“中央官吏管理” ,排除 C 项。 16(安徽“江淮十校”2019 第二次联考,3)柳宗元认为,“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 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 ,且“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

29、于国,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 。材 料内容意在说明( ) A汉代克服了秦朝制度的弊端 B汉代延续了周朝的政治制度 C汉代制度为后世封建王朝继承 D汉代改变了秦朝的地方体制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秦朝的灭亡并非郡县制的弊端,故 A 项错误;B 项表述与题目中“汉 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不相符,应为一定程度上,故 B 项错误;题目中并未牵涉汉 代与后世封建王朝的继承关系,故 C 项错误;D 项表述与题目中“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 周之制”相符,故 D 项正确。 17(广州 2019 调研测试,27)明朝在江南市镇等关键要地设立巡检司管理日常治安;对一些 规模比较大的江南市镇,直接委派

30、县丞、主簿等县级官员驻镇管理;对那些体量特别大的江 南市镇,还派遣同知等更高级别的官员驻镇管理。这表明,明朝江南地区( ) A基层社会治理加强 B市镇发展威胁到中央 C经济发展水平趋同 D市镇的军事功能凸显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可知,明朝加强了对江南地区重要市镇的政治管理,因此江南地区基层社会治 理得到加强,故选 A 项;据材料可知明代江南市镇受到中央的有效管理,并未威胁到中央的 统治,排除 B 项 ; 材料强调的是明朝江南市镇受到中央有效管理,而不是经济发展水平趋同, 排除 C 项;明朝派往这些地区的官员是县丞、主簿、同知等行政官员,与军事功能无关,排 除 D 项。 18(济宁市 2019

31、 一模,27)清朝乾隆皇帝在御制十全记中曾说:“守中国者,不可徒言 偃武修文以自示弱也。彼偃武修文之不已,必致弃其故有而不能守,是亦不可不知耳。”该 言论的主要意图在于( ) A为自己的穷兵黩武政策开脱 B告诫后人强大的军事后盾对维护统一的重要性 C指出和平时期应当偃武修文 D强调武力是维护多民族国家和谐发展的唯一手段 答案 B 解析 题干主要论述乾隆皇帝对“偃武修文”的评价,他认为不能“徒言偃武修文” ,这样做 可能会导致不能“守中国” ,说明乾隆皇帝重视军事对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性,故选 B 项; 通过所学知识可知,乾隆皇帝没有实行“穷兵黩武”政策,排除 A 项;题干没有论及在和平 时期,乾

32、隆皇帝对待“偃武修文”的态度,排除 C 项;武力是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的一种手 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排除 D 项。 微专题四 古代中国官员的选拔与考核制度 19(广州 2019 调研测试,24)西周国都的近郊称为乡,主要居住着平民,乡的长官为乡大夫。 根据周礼记载,乡大夫每三年对平民的“德行道艺”进行考核,将胜出者推荐给朝廷。 这表明西周时期( ) A削弱了诸侯国权力 B孕育了后世的选官制度 C破坏了世卿世禄制 D出现“礼崩乐坏”的迹象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可知,西周时期注重对平民的“德行道艺”进行考核,将胜出者推荐给朝廷, 和后世的选官制度中的察举制类似,故选 B 项;题干材料中没有提到诸

33、侯国,排除 A 项;世 卿世禄制是针对各级贵族的,材料中是对平民进行考核,排除 C 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 的迹象出现,排除 D 项。 20(深圳 2019 年一模,24)有学者指出:封土赐民之制,是造成春秋以来割据局面的基础。 谷禄官俸制度兴起后,“臣下无土地人民以为抗上之资,任之即官,去之即民。”这一转变 ( ) A逐渐动摇了世卿世禄制 B巩固了西周的宗法制度 C防止了地方势力的勾结 D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答案 A 解析 “臣下无土地人民以为抗上之资,任之即官,去之即民”再也没有世卿世禄的基础, 故选 A 项。 21(安徽“江南十校”2019 年一模,25)汉代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打击产生

34、了两个“副产品” : 一个是强化了郡县制,另一个是产生了新的选官制度察举制。这主要说明( ) A血缘政治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B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 C地方割据势力促进社会转型 D地方势力决定集权的发展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郡县制和察举制下官员的任免都是依据才能而非血缘,所以说汉 代对地方割据势力的打击使血缘政治的影响力逐渐减弱, 故选 A 项 ; 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出现, 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完善,排除 B 项;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变化对中央集权的变 化有主要影响,但促进社会转型夸大了其作用,排除 C 项;地方势力对集权的发展有影响, 但不能起决定作用,排除 D 项。 22(广东

35、 2019 届二模,26)宋初,朝廷重用士大夫,对宗室子弟优以爵禄,却严格限制其应 举,宗室由此逐渐成为朝廷的负担,被讥讽为豢养。后期朝廷转而鼓励宗室子弟应举和补官, 使其融入士大夫群体,凭学识、品行赢得认可。宋朝这些措施( ) A体现了理性施政的精神 B维护了科举程序公正性 C扩大了平民入仕的机会 D防范了宗室结交士大夫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宋初对宗室子弟优以爵禄,却严格限制其应举,宗室由此逐渐成为朝廷 的负担,被讥讽为豢养”“后期朝廷转而鼓励宗室子弟应举和补官,使其融入士大夫群体, 凭学识、品行赢得认可”可知朝廷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对宗室的政策,体现了理性的施政精神, 故选 A 项。 指导

36、练大题指导练大题 1(2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汉以丞相总百官,而九卿分治天下之事。光武中兴,身亲庶务,事归台阁,尚书 始重,而汉公卿稍已失职矣。及魏武佐汉,初建魏国,置秘书令典尚书奏事。文帝受禅,改 尚书为中书。有令有监,而亦不废尚书。然中书亲近,而尚书疏外矣。东晋以后,天子以侍 中常在左右,多与之议政事,不独任中书,于是又有门下,而中书权始分矣。降及南北朝, 大抵皆循此制。 宋赵汝愚宋名臣奏议卷四七,司马光上哲宗乞合两省为一 材料二 知名历史学家钱穆先生老早就说了:“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 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若论汉、唐、

37、宋诸代,中央政府 的组织,皇权相权是划分的,其间比重纵有不同,但总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1941 年, 主持复兴书院的马一浮邀请钱穆前往书院讲演,钱穆的演讲主题便是反驳那种认为“中国传 统政治一贯专制”的成见:“国人竞诟中国传统政治,自秦以来二千年,皆帝皇专制。余窃 欲辨其诬。”马一浮听后,大为赞赏。吴钩宋朝是一个专制王朝吗 (1)据材料一,概括归纳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的演变规律。(6 分) 指导语 答题关键:宰相制度的演变规律。 注意起止时间。 知识依托:材料一。 试答: (2)材料二所述钱穆的论述所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什么?试以唐、明两代初期中枢机构的变革为 例论述这一观点。(19 分)

38、指导语 从材料二中找钱穆的核心观点。 关键句是 “反驳那种认为 中国传统政治一贯专制 的成见” 。 运用史实支持论证钱穆的观点。史实“唐、明两代初期中枢机构的变革” 。 试答: 答案 (1)规律:皇帝利用自己身边的亲信来分割相权;相权一次次被分割,相权越来越分散, 而宰相的职务并未被取消,体现了皇权与相权既互相依赖又有矛盾。 (2)观点:中国传统政治一贯专制的观点是片面的。 论述 : 唐朝 : 皇权、相权是划分的,不能说一切由皇帝专制。唐初三省长官集体议政于政事堂, 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长官称为宰相。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门下省掌封驳审议, 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贯彻

39、执行。 明朝:政府由皇帝独裁。明太祖时中书省被废、丞相被罢,说明中书省、丞相的设置不符合 封建社会晚期高度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中书省综理机务,丞相高居百官之上,对皇帝的权 威构成潜在威胁。撤销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实际上是皇权完全兼 并了相权,从而保证了一切最高的军政权力集中于皇帝一人手中。 2(安徽“江南十校”2019 一模,42)(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代表作品文献主要观点 706 年 崔融 则天大皇后 哀册文 “仗义当责”“忘躯济厄”“制礼作乐”“返朴还淳” ,使 “四海慕化”“九夷禀朔” 。 南宋朱熹通鉴纲目 “乘唐中衰,攘窃神器,任用酷吏,屠害宗

40、支,毒流缙绅,其 祸惨矣!” 1929 年 振之 我国女权运她冲破男性为主导的社会束缚,成为一代女皇,对于唐代整个 动者武曌女性意识的复苏和地位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 1974 年 梁效 有作为的女 政治家武则天 她在思想政治路线上一生坚持贬低、打击儒家。在广大人民群 众支持下,以武则天为首的法家革新派战胜士族地主守旧派。 1993 年 杨剑虹 武则天新 传 她操纵全局,多谋善断,巩固了唐朝的封建统治;她慧眼识英 雄,能用人之所长;她重视生产发展,使生产力水平有提高。 但是,她也实行酷吏政治,血腥镇压皇位的竞争者;她也穷奢 极欲,一掷千金,从而又增加了人民的负担。 据王双怀历代对武则天的评价等

41、 上表为不同时期对武则天的评价表。任选表中两个时段,指出对武则天评价的差异并分析形 成差异的原因。(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12 分) 指导语 任意选取两个时段,分别概括对武则天的评价。 分析差异的原因,需要结合每个时段的社会环境和评价者个人的背景来分析。 试答: 答案 评价差异:南宋朱熹认为武则天是一位篡权的暴君;民国时期振之认为武则天是一位 突破传统束缚的伟大女性。 原因:南宋时期,理学盛行,三纲五常成为主流价值观。武则天作为女性登上皇位,与南宋 时期的伦理纲常相冲突,因此朱熹对其持否定态度。民国时期,经历了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 动的洗礼,女权运动蓬勃兴起,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明显的提升和改善,武则天称帝的行为符 合当时进步女性要求平等的诉求,所以振之对其持肯定态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