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17年普通高中历史12月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含解析).pdf

上传人:tbuqq 文档编号:4769103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705.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2017年普通高中历史12月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贵州省2017年普通高中历史12月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2017年普通高中历史12月学业水平考试试题(含解析).pdf(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1 - 拼十年寒窗挑灯苦读不畏难;携双亲期盼背水勇战定夺魁。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贵州省 2017 年 12 月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 页, 47 题,满分150 分。考试用时90 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 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考生条码区”。 3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8 小题, 每小题 3 分,共计 11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 一制度虽然不能断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明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 社会达三千年之久。其评价的是 A. 国与国的关系 B. 嫡长子继承制 C. 郡国并行制 D. 三公九卿制 【答案】 B 【解析】从材料“周王朝”“亲属等差递减制度”中可以看出,这一制度与血缘有关;根据 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制度是指西周的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制度避免 了王位继承带来的纷争问题

3、,影响了中国社会几千年,故B项正确, A项排除;郡国并行制是 西汉初年的地方政治制度,排除C项;三公九卿制是秦朝的中央官制,属于官僚政治,故D 项排除。 点睛:材料“周王朝”“亲属等差递减制度”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此制度与血缘有关;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出正确答案。 2. 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下列史料中,对考证秦朝设郡数目最有说服 力的是 A. 春秋的记我 - 2 - B. 民间的传说 C. 史学家的论述 D. 秦简的记述 【答案】 D 【解析】最能证明历史的真伪性的史料应该是当时历史时期的资料,秦简是秦朝时期记录事 情的载体,所以最能说明秦朝的历史,故D项正确;春秋是春秋

4、时期孔子所著,故A项项 排除; 传说不一定符合历史原貌,故 B项排除; C项属于二手史料,可信度低于秦简,故排除。 3. 下图是英国伦敦一本杂志曾刊登的一幅描绘日本人形象的新闻漫面。该漫画反映的事件可 能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太平天国运动 D. 甲午中日战争 【答案】 D 【解析】从漫画中人物的穿着等可判断,当时的中国人应是“清官员”,士兵应是日本士兵, 联系所学,该事件应该是18941895 年日本发动的甲午战争,对华进行侵略,故D项正确; AB项中日本没有参加,排除;C项是中国的农民运动,与日本无关,排除。 4. 为振兴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

5、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该方 案是 A. 资政新篇 B. 海国图志 C. 天朝田亩制度 D. 四洲志 【答案】 A - 3 -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振兴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了资政新篇,这是近代中国第 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故A项正确; B项是魏源的著作,排除;C项是代表 农民阶级利益的纲领,排除;D项是林则徐组织人编译的著作,排除。 5. 10 月 10 日是台湾的双十节, 每年双十节台湾各界都要隆重举行庆祝大会,这是为纪念1911 年 10 月 10 日爆发的 A. 广州起义 B. 秋收起义 C. 武昌起义 D. 南昌起义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纪念1911

6、年 10 月 10 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1 年 10 月 10 日在武汉 爆发了武昌起义,故C项正确; A项是 1927 年发生的,排除;B项 1927 年 9 月爆发的,排除; D项是 1927 年 8 月 1 日发生的,排除。 点睛:“纪念1911 年 10 月 10 日”是关键信息;从中分析这是武昌起义。 6. 1919 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的开端。其爆发的导火线是 A. “二十一条”的签订 B.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C.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 八国联侵华战争 【答案】 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19 年五四

7、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故 B项正确; A项是 1915 年签订的,排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五四运动发生的思想 方面的原因,故排除C项; D项是 1900 年发生的,排除。 7. 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当时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随后一系 列法律、法令相继出台。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同时通过 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识法国务院组织法 人民法院组织法 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地 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 A. 表明以法治国成为国家意识 B. 完善了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 - 4 - C. 有

8、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 保障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答案】 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一系列法律的制定,表明法 治成为国家意志,故A项正确; BCD项包含在A项之中。 8. 新中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其中,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民主政治建 设严重倒退是在 A. 三大改造时期 B. “文化大革命”时期 C. 十年建设时期 D.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答案】 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革期间是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民主政治建设严重倒退的时 期,故 B项排除; A项是建立时期,排除;C项是不断发展时期,排除;D项是进一步完善时 期,排除。 9.

9、 建国前夕,毛泽东明确提出,“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 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下列各项 体现该理念的是 A. 不结盟 B. 开展多边外交 C. “一边倒” D. 改善中日关系 【答案】 C 【解析】根据材料“建国前夕”“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建立后, 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 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这就是“一边倒”,故C项正确; AB项是新时 期外交方针,排除;D项是 20 世纪 70 年代的外交成就,排除。 点睛:材料“建

10、国前夕”“倒向社会主义一边”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出这是“一边 倒”的外交政策。 10. 俗话说:“一方水士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会造就不同的风士人情。自然环境对 - 5 - 古希腊文明的影响是 A. 君主专制强化 B. 城邦国家的建立 C. 公民政治盛行 D. 缺乏文明的基础 【答案】 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希腊的多山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了小国寡民的城邦制,有利于 民主政体的形成;贫瘠的土地使更多的希腊人发展工商业,促使其自由、平等观念的形成, 同样推动着民主观念的形成,故C项正确, B项排除; AD项与古希腊历史不符合,排除。 11. 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几千年文明沉淀的精华。追

11、溯当今西方国家政治法律制度的源头应是 A. 人权宣者 B. 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和罗马法 C. 权利法案 D. 中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 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今西方国家政治法律制度的源头应是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和 罗马法,故B项正确; AC项晚于 B项,排除; D项是东方文明的源头,排除。 12. 下图反映的是1689 年在伦敦为庆祝威廉和玛丽继承王位举行的一场庆典集会的场景。下 列各项与此密切相关的是 A. 光荣革命 B. 英法战争 C. 工业革命 D. 独立战争“我们到英国执政了!” 【答案】 A - 6 - 【解析】根据材料“1689 年在伦敦为庆祝威廉和玛丽继承王

12、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8 年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光荣革命,1689 年威廉和玛丽即位,议会通过权利法案,英国 议会与国王近半个世纪的斗争以议会的胜利而告终,故A项正确; BC项是 18 世纪发生的,排 除; D项是美国的独立战争,排除。 13.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正式颁布。下列规定符合德意志帝国宪法内容的是 A. 国家元首“统而不治” B. 众议院和参议院行使立法权 C. 总统和议会议员由民选产生 D. 宰相不对议会而对君主负责 【答案】 D 【解析】根据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可知,德国皇帝是国家元首,拥有实权,故A项错误; 德意志的议会分为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故B项错误;

13、C项是美国1787 年宪法的内容,排除; 德国首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故D项正确。 14. 在某同学所写的论文中有“三八线”“柏林墙”“北约”“华约”“古巴导弹危机”等 历史名词,由此可推断他研究的是 A. 美苏两极对峙 B. 经济一体化 C. 两极格局瓦解 D. 政治多极化 【答案】 A 【解析】“三八线”“柏林墙”“北约”“华约”“古巴导弹危机”反映的是美苏两极对峙 导致国际关系紧张,故A正确; B与材料无关,排除;1991 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C时间 不符合材料, 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两极格局导致世界局势紧张,无法体现“世界格局多极化”, 排除 D。 15. 某班同学在

14、学习“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时进行了小组合作探究,他们讨论得出了如下结 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 春秋战国出现了铁犁牛耕 B. 汉朝出现纸币“交子” C. 宋代“市”突破时空限制 D. 明清时期出现“商帮” - 7 - 【答案】 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犁牛耕,故A项符合史实,排除;宋朝 出现了纸币“交子”,故B项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宋朝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市”突 破了时空限制,故C项符合史实,排除;明清时期出现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故D 项符合史实,排除。 16. 历史学家黄宗智认为,直到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已到了辉煌的极 致。 中国的

15、GDP在晚清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这却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 其旨在说明 A. 小农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 B. 中国经济总量居界前列 C. 自然经济是封建统治基础 D. 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新突破 【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国经济总量达到了世界第一位,但处于停滞发展 的状态,经济增长以传统的方式来实现,故D项正确, B项排除; AC项是 D项的具体表现, 排除。 点睛:关键词是“晚清”、“小农经济”、“没有发展的增长”;从中分析出当时经济发展 的状况和原因。 17.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器物层次”“制度层次”和“思想层次”三个阶段。其中 属于“器物层次

16、”的是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答案】 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属于器物层次,符合题意;BC项属于制度层次,排除;D项 属于思想层次,排除。 18. 据中国海关统计,从19 世纪 70 年代到 80 年代末的20 年间,进口纱布的单位售价下降 了 25% 左右,对该材料理解合理的是 A.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8 - B. 有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体现国人崇洋媚外心态 D. 促进了落后地区的经济繁荣 【答案】 B 【解析】材料说明从19 世纪 70 年代初到80 年代末的20 年间,进口纱布价格降低而棉布数 量增加了,这得益于洋

17、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的巨大贡献,而洋务派的这一举措有利于推动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和发展,故B项正确; A出现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排除;CD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点睛:材料“从19 世纪 70 年代到 80 年代末”这一时间点是解题的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 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19. 下图是某一时期的纪念状。据此可如当时中国处在 A. “过渡”时期 B. “大跃进”时期 C. “文革”时期 D. 改革开放新时期 【答案】 B 【解析】从材料“大炼钢铁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1958 年的大跃进运动,故B项 正确; AC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大炼钢铁运动”是关键信息;结合所

18、学知识可以分析这是大跃进运动。 20. 我国农村的改革已走过30 多年的光辉历程,30 多年前农民年纯收入133.6 元,到 2012 年增加到4140 元; 30 多年前,我国的贫困人口大约有2.5 亿,到 2012 年,在耕地减少、人 口增加的情况下,贫困人口减至2500 万。该变化是由于 A.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 B.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 9 - C.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之后广大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村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故D项正确; A项是 1953 年-1

19、956 年,故排除; B项是指 1956 年底,排除; C项是从 1958 年开始,排除。 21. 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 志。从此,中国的经济体制逐步迈向 A.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 B.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新民主主义经济体制 【答案】 C 【解析】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不是以市场为核心,排除A;计划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排除B;南方谈话和 中共十四大将我国的经济体制逐步推向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正确;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 志着我国社会主

20、义制度的建立和新民主主义制度的结束,排除D。 点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 指导地位,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 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之前我国主要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 22. 在中国近现代,有这样一种男式服饰,它有五粒纽扣,代表五权分立和五族共和,它的 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它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这一服装是 A. 列宁装 B. 西装 C. 中山装 D. 长袍马褂 【答案】 C 【解析】从材料“男式服饰”“代表五权分立和五族共和”“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 特点”

21、中可以看出,材料中所描述的服装为中山装,故C项正确; A项新中国成立时的服装, 排除; B项是西式服装,排除;D项是中式服装,排除。 - 10 - 点睛:关键词是“男式服饰”“代表五权分立和五族共和”“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 特点”;从中分析出这是中山装。 23. 2017 年 10 月 18 日至 24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境内外多家 电视台对这次会议分别进行了现场直播和报道。这一现象体现的电视功能是 A. 娱乐大众 B. 远程教育 C. 艺术展示 D. 传播资讯 【答案】 D 【解析】材料“对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分别进行了现场直播和报道”并且结合 所

22、学知识可以得出,这一现象体现了电视传播资讯的功能,故D项正确; ABC项不符合题意。 24. 某位欧洲航海家说:“从西班牙向西航行,横渡大洋,可到达印度, 我在1492 年发现 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该航海家应是 A. 迪亚士 B. 哥伦布 C. 达伽马 D. 麦哲伦 【答案】 B 【解析】从材料“从西班牙向西航行”“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并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 1492 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故 B项正确; 1487 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显然与题意不符,排除A ;1498 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直达印 度,显然与题意不符,排除B; 1519

23、1522 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显然与题意不符,排除 D。 点睛:材料“从西班牙向西航行”“1492 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可以出这一航 海家是哥伦布。 25. 技术革新往往会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引起巨大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 社会生活带来的重大变化是 A. 人们可以坐火车出行 B. 利用电话互致问候 C. 手机微信与亲友聊天 - 11 - D. 电灯照亮千家万户 【答案】 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火车的发明,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扩大 了人类的活动范围,故 A项正确; 电话、 电灯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故 BD项排除; 手机属于第三次工业革

24、命的成果,故C项排除。 点睛:关键信息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哪个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成 就即可。 26. 1929-1933年爆发了一次空前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这次危机给世界带来极大的危害。 造成这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 A. 银行纷纷倒闭 B. 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依然存在 C. 大批工人失业 D. 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而消费不足 【答案】 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危机的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故B项 正确; AC项是经济危机造成的危害,排除;D项是 B项具体表现,排除。 27. 二战结束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了福利国家制度。该政策的弊端主要是

25、 A. 穷人得不到实惠 B. 贫富差距扩大 C. 加重政府财政负担 D. 激化社会矛盾 【答案】 C 【解析】二战之后,西方国家实行的福利政策使得穷人得到了很多实惠,缩小了贫富差距, 缓和了社会矛盾,故AB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但是福利政策带来的结果还有就是加重了政 府的财政负担,而且助长了不劳而获的思想,降低了公民的劳动热情,这些是其弊端,故D 项正确。 28. 下图漫画形象地反映了由中国倡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成立 后许多国家申请加入的场景,其中不乏欧洲发达国家。这说明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 - 12 - A. 发展中国家主宰了世界经济 B. 经济区城集团化获长足发展 C.

26、中国国际影响力有很大提升 D. 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改变 【答案】 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投行是一个开放、包容的多边开发机构,欢迎所有有兴趣的 国家加入,说明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故C项正确; A项说法错误,错在“主 宰”;亚投行不是区域集团组织,故B项排除; D项错误,错在“根本变化”。 29. 宋朝陈亮说:“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则良法美意,何 尝一日不行于天下哉。”由此可如其主张 A. 工商皆本 B. 重农抑商 C. 对外开放 D. 经世致用 【答案】 A 【解析】依据材料“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辅,而非求以相病”可以得出材料的 观

27、点为突出农业和商业同等重要,互为补充,而A项强调工商皆本,与材料的观点相符;B项 与材料意思相反,排除;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点睛:材料“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是解题的关键信息;从中可以看出题干论述了农商 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30. 明清之际,有一位思想家,他发出了“保人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的呼唤。梁 启超将这句话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位思想家是 A. 孔子 B. 孟子 - 13 - C. 顾炎武 D. 董仲舒 【答案】 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顾炎武的日知录中提到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认为亡国是朝代 更替,亡天下是民族的危亡,并提出了“保天下者,

28、 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后梁启超总结 为“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故C项正确; ABD项不符合题意。 31. 小明同学对明清文学非常感兴趣,下列可供他阅读的明清文学作品是 A. 诗经 B. 窦娥冤 C. 三国演义 D. 山海经 【答案】 C 点睛:解题的关键时间点是“明清文学”;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32. 他是维新变法的主要领导人,他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 有人形容他是跪着造反,他是 A. 魏源 B. 曾国藩 C. 康有为 D. 张之洞 【答案】 C 【解析】材料“维新变法的主要领导人”“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 相结合”并结合所学

29、知识可知,这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故C项正确; ABD项 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排除。 33. 某学者在评价共产党宣言时指出,“, 为正在战斗的无产阶级提供了强大的思想 武器。”以下各项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A. 戊戌变法的兴起 B.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 14 - C. 义和团运动爆发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答案】 D 【解析】材料“ , 为正在战斗中的无产阶级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表明共产党宣言 是指导无产阶级斗争的思想武器;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B项是资产阶级运动,排除;C项是 农民运动,排除;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故D项符合题意。 点睛:首先通过材料“ , 为

30、正在战斗中的无产阶级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得出共产 党宣言是无产阶级斗争的思想武器;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四个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34.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以邓小平为首的中 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义建设道路。二者根本的共同点是 A. 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道路 B. 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了胜利 C. 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答案】 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者都是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故D项正确; AC项符合 邓小平,排除;B项符合毛泽东,排除。 点睛:解题的关键词是“最根本”,因此找出两者的精髓

31、毛泽东思想是“实事求是,群 众路线,独立自主”,邓小平理论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核心都是“实事求是”,而 且都是建立在深刻理解中国国情的“实事求是”的基础之上。 35. 据历史资料统计,1950 年,我国水稻的平均亩产只有141 千克。 1998 年达到 450 千克, 增长了两倍多。为提高我国水稻单产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是 A. 钱学森 B. 袁隆平 C. 邓稼先 D. 李四光 【答案】 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研究推广大大提高了我国的粮食产量,故B 项正确; AC项的成就是两弹一星,排除;D项是地质学家,排除。 36. 苏格拉底关注人的伦理道德,其学说对欧洲思想文

32、化产生深远影响。他主张 - 15 - A. 人之初,性本善 B. 因信称义 C. 人是万物的尺度 D. 美德即知识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主张知识即美德,故 D项正确; A项孟子的思想, 排除; B项是马丁路德的思想,排除;C项是普罗泰格拉的思想,排除。 37. 孟德斯鸠是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者。他认为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的保证 是 A. 君主专制 B. 中央集权 C. 人人平等 D. 三权分立 【答案】 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的思想,主张君主立宪制,故D项正确, AB项错误; C项是人权思想,排除。 38. 互联网上信息传递的

33、快捷性和交互性,使身处世界任何地段的研究者都可以成为研究伙 伴,在网上进行实时讨论、协同研究,甚至使用网上的主机和软件资源,来完成自己的研究 工作。这反映出互联网 A. 方便了人们的交流合作 B. 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 C. 完全取代传统研究方式 D. 导致信息不再有保密性 【答案】 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互联网使得世界任何地方的研究者都可以成为研究伙伴,说明互联网 方便了人们的交流合作,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人们之间的合作,与时空观念、信息保 密性、人们的生活习惯无关,故BCD项排除。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 小题,每小题4 分,共计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有 23 个

34、选项是正确的。每小题全选对得4 分;只选一项且正确得1 分;选两项且正确但不 全对得 2 分;其余情况不得分。 ) - 16 - 39.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史实的角度对此进行论 证说明,下列各项可入选的有 A. 苏军在欧洲战场上的对德作战 B. 中国战场对欧洲战场的战略支援 C. 中国战区有效牵制了日本军力 D. 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对日作战 【答案】 BC 【解析】材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的是中国抗日 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BC项反映的是中国抗战的作用,符合题意;A项 是苏联的作用,排除;D项是美国的作

35、用,排除。 点睛:本题关键信息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的 是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正确答案。 40. 新中国成立后,彻底结束近代百年的屈辱外交,揭开了对外关系的新篇章。20 世纪 70 年 代,新中国外交有了重大实破,出现新的局面。其表现有 A. 中法关系正常化 B.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C. 中苏关系缓和 D.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答案】 B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 70 年代,新中国外交的突破表现在中美关系、中日关系 的正常化以及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BD项正确;中法建交指的是1964

36、 年,故 A 项排除;中苏关系恢复正常化,是中国八十年代外交关系的重大突破,故C项排除。 41. 美国 1787 年宪法是近代世界第一部成文宪法,有人评价其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 慧和意志所创造的最美妙的杰作。”该宪法 A. 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B. 确定总统行使立法权 C. 确立了联邦制原则 D. 确定美国实行邦联制 【答案】 AC 【解析】根据1787 年宪法的内容可知,1787 年宪法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联邦制原则和人民 - 17 - 民主原则,故AC项正确, D项错误;国会行使立法权,故B项错误。 42. 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在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其基本特点有 A. 男耕女

37、织 B. 自给自足 C. 精耕细作 D. 刀耕火种 【答案】 AB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的特点有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和精耕细作,故ABC项 正确; D项不符合小农经济的特点,排除。 43. 改革往往是渡过危机的重要手段。面对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大危机,美国实行了罗斯福 新政。对这次改革的看法正确的有 A.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B. 导致经济出现了“滞胀”现象 C.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 D. 建立起了高度完善的就业体系 【答案】 AC 【解析】 由题干材料“20 世纪 30 年代”可知是大萧条时期,最典型的措施是美国罗斯福采用 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渡过危机,改革

38、最终缓解了危机,使社会逐渐趋于稳定,经济得以恢复, 故 AC项正确; B项是 20 世纪 70 年代出现,与题中的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错误,错在“高 度完善”。 44. 下表反映的是苏俄(苏联)1921 年和 1925 年农业发展状况的数据统计。与这一变化趋势 无直接关系的有 1921 年1925 年 粮食播种面积(万公顷)6620 8730 粮食产量(亿普特)22.13 44.24 A. 计划经济体制 - 18 -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运动 D.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答案】 ACD 【解析】根据表格可以看出从1921 年 1925 年,苏俄农业生产逐年增长,这主要是因为 19

39、21 年,列宁实施了新经济政策,故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与材料无直接 关系,符合题意。 45. 后汉书蔡伦传记载“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下列对材料理 解错误的有 A. 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 B. 人们的需求是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 C. 竹简是古代唯一书写材料 D. 原料选择和降低造纸成本没有关系 【答案】 ACD 【解析】材料内容说明了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原因在于竹简太重不便携带,而帛书又太贵不易 推广,应该寻找造价低廉而又携带书写方便的书写载体,这反映出人们对纸的大量需求是推 进造纸

40、术改进的重要原因,故B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故A项错误, 符合题意; C项错误,错在“唯一”,符合题意;D项不正确,符合题意。 46. 下图为不同国家发行的有关牛顿的邮票。牛顿的主要贡献有 A. 创立生物进化论 B. 创立了“日心说” C. 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D. 提出物体运动三大定理 - 19 - 【答案】 CD 47. 18 世纪末 19 世纪初,新古典主义美术诞生。它强调理性,以古代历史和现实重大事件为 题材,注重画面的严整与和谐。下列作品属于这创作风格的有 A. B. C. D. 【答案】 B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是印象派绘画,排除;B项属于新古典主义,符合题意;C 项属于现代主义风格,排除;D项属于新古典主义,符合题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