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8讲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课件.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773323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DF 页数:113 大小:3.7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8讲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课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8讲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课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8讲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课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8讲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课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8讲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课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8讲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课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8讲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课件.pdf(1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28讲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第八单元 生物与环境 考试标准必考加试考试标准必考 加试 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cc4.生态系统的稳态aa 2.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cc5.稳态的调节bb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 关系 c 考点一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考点三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考点二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模拟演练 课时训练 内容索引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考点一 1.能量流动的含义及渠道能量流动的含义及渠道 (1)能量流动的含义: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不断沿着太阳 植食 动物肉食动物 的方向流动。 (2)渠道:沿 依次传递。 2.能量流动过程能量流动过程 (1)能量

2、流动的起点: 。 (2)能量流动的渠道: 。 (3)植食动物的能量去向:被自身细胞 消耗。被 分 解。被 取食并同化。未利用。 知识梳理 植物 顶位肉食动物 食物链的营养级 太阳辐射能(或光能) 食物链或食物网 呼吸分解者 肉食动物 3.能量流动特点能量流动特点 (1) ,不可逆的。 (2) ,传递效率一般只有约10%。 4.从能量流动过程可以推知从能量流动过程可以推知 (1)植食动物比肉食动物 。 (2)高营养级生物数量 、生物量 、能量少、价值高。 (3)一个生态系统必须不断地从外界 才能维持其正常功能。 5.能量传递效率的公式能量传递效率的公式 能量传递效率 。 单方向的 逐级递减 多

3、少小 输入能量 思考讨论思考讨论 1.如图表示能量在两个营养级之间的流动过程,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 (1)第一个营养级的同化量与其摄入量和粪便量有怎样的关系? 提示提示 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提示 (2)上一个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是不是全部流向下一个营养级?为什么? 提示提示 不是。一部分能量被自身呼吸所消耗,还有一部分被分解者所 利用,总有一部分能量未被下一营养级利用。 提示 2.如图表示A、B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请思考: (1)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多于一个吃牛肉的人,对吗?为什么? 提示提示 不对。就“玉米人”与“玉米牛人”这两种食物链而言,前 者环节较少,能量损耗较少,

4、人获得的能量更多。但就“一个个体”而言, 由于不知道两人的食物量,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和一个吃牛肉的 人获得的能量无法比较。 提示 (2)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A中的人比B中的人体内污 染物浓度更高,还是更低? 提示提示 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生态系统A中的人比B中 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应更低(生物放大作用)。 提示 1.能量流动的过程图解能量流动的过程图解 重难突破 (1)能量的来源:太阳能。 (2)起点: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总初级生产量为111.0 cal/(cm2a)。 (3)总量:自然生态系统: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人工生态系 统:生产者固定的太阳

5、能总量人工补偿输入量。 (4)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5)能量转化: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最终散失)。 (6)流动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7)散失途径:细胞呼吸,包括各个营养级自身的呼吸消耗以及分解者 的细胞呼吸。 (8)能量散失的形式:以热能形式散失。 2.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和去路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和去路 (2)能量去向:流入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能量去向可以从以下 两个角度分析: (1) 能量 来源 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 消费者的能量来自于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定量不定时(能量的最终去处) a.自身呼吸消耗 b.流入下一营养级 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这

6、一定量的能量不管如何传递,最终都以热能形式从生物群落中散失,生 产者源源不断地固定太阳能,才能保证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正常进行。 定量定时 a.自身呼吸消耗 b.流入下一营养级 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d.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下一营养级 和分解者利用,即“未利用” 如果是以年为单位研究,未被利用的能量将保留到下一年。 3.能量流动特点原因的分析能量流动特点原因的分析 (1)单向流动的原因 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的顺序是不可逆转的,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如肉食动物以植食动物为食,而植食动物不能以肉食动物为食,植物 与植食动物的能量关系也是如此。 各营养级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不能被生物群落重

7、复利用, 因此能量无法循环。 (2)逐级递减的原因 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大部分能量。 各营养级的能量都会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包括未被下一营养级生 物所利用的部分。 题型题型一一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过程、特点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过程、特点 1.如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能量流动是从农作物固定太阳能开始的 B.该生态系统比自然生态系统能使人更充 分利用物质和能量 C.沼气池中大多数微生物是厌氧型的分解者 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提高了能量从农作物到 家畜的传递效率 解题探究 答案解析 解析 解析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A项正确

8、; 该农业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B项正确; 沼气池是密闭的,因此沼气池中大多数的分解者属于厌氧型微生物, C项正确;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但能量传递效率无法提高, D项错误。 2.(2017浙江联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兔子吃了1 kg草,则这1 kg草中的能量就流入了兔子体内 B.一只狼捕食了一只兔子,则这只兔子中约有10%的能量流入狼的体内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无机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被循环利用的 答案解析 解析 解析 兔子吃的草中的能量一部分被兔子同化,一部分残留

9、在粪便中, A项错误; 能量传递效率中的10%指的是营养级与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并非 个体与个体之间的,B项错误; 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来固定太阳能,而太阳能来自无机环 境,C项正确;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单向流动的,最终都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D项 错误。 易错警示易错警示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2个易错点个易错点 (1)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利用率 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 能量利用效率:通常考虑的是流入人体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 生态工程中常通过建“沼气池”“蘑菇房”等实现废物资源化,这就提 高了能量利用率。提高了能量利用率,但并未提高能量的“

10、传递效率”。 (2)粪便量同化量。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本营养级同化量而属于“上 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中流入分解者的能量的一部分”。 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是指该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而不是摄入量, “摄入量”“同化量”及“粪便”关系如下(以草兔狐狼为例)。 图中A、B、C均属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但A、B均属“草的同化量”, 只有C才属兔的同化量。 题型二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题型二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相关计算 3.如图为地震毁损的某自然保护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 单位为103 kJ/(m2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流经城市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了城市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太 阳能以及

11、从外围的农田生态系统等补偿输入的能量 B.计算可知,肉食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为5103 kJ/(m2a) C.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1.29105 kJ/(m2a) D.在人为干预下,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 为14.6% 答案解析 解析 解析 城市生态系统虽然是人为建立的,但还是要依赖自然系统,其能 量输入除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外还有外围的其他系统补偿输入的能量, 才能维持平衡,A项正确; 肉食动物从植食动物获得的能量为16490.52.5103 kJ/cm2a, 所以补偿输入量为(2.15.10.050.25)2.5510 3 kJ/cm2a,B项正确; 流经该生态系统

12、的总能量为23703142512129103 kJ/cm2a, C项正确; 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4/(23703 14)12.7%,D项错误。 4.某同学绘制了如图所示的能量流动图解(其中W1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 能),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A2B2C2D2) B.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W1 C.流入一级消费者体内的能量可表示为(A2B2C2) D.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 答案解析 解析 解析 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可表示为(A1B1C1D1),A1表示呼吸 作用消耗,B1表示未被利用

13、,C1表示流向分解者,而D1A2B2C2 D2,是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A项正确; 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D1/(A1B1C1D1) D1/W1,B项正确; 流入一级消费者的能量为D1(A2B2C2D2),C项错误; 图解表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D项正确。 归纳整合归纳整合 用拼图法进行能量流动计算用拼图法进行能量流动计算 输入第一营养级的能量(W1)被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生产者的呼吸作 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了(A1);另一部分则用于生产者的生长、发育 和繁殖(B1C1D1),而后一部分能量中,包括现存的植物体B1、流 向分解者的C1、流向下一营养级的D1,如

14、下图所示: (1)流经整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即W1。将图中 第三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D2“拼回”第二营养级,则A2B2C2D2 等于D1,即第二营养级同化的总能量;再将D1“拼回”第一营养级, 则A1B1D1C1等于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W1。可见,在一个生态系 统中,所有生物的总能量都来自W1。 (2)能量传递效率不会是100%。据上图可知,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 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100%,一般情况下,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 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0%。 题型三 能量流动的综合分析题型三 能量流动的综合分析 5.(2017绍兴诸暨中学期中)下表是美国的生态学家H.T.Odum对佛

15、罗里达州的银泉 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的调查结果单位:102 kJ/(m2a)。表中的 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为分解者。表中NPGPR。下列叙述中 错误的是 生物同化作用所 固定的能量(GP) 生物体贮存着的 能量(NP) 生物呼吸消耗的能(R) 102 kJ/(m2a) 15.912.6813.23 871.27369.69501.58 0.880.340.54 141.2062.0779.13 211.8519.26192.59 A.能量在第三、四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约为5.5% B.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可表为 C.调查结果显示该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在增大 D.代表的生物体内贮藏的能量(NP)

16、属于次级生产量 答案解析 解析 解析 能量在第三营养级和第四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为第四营养级的 GP除以第三营养级的GP再乘以100%,即0.8815.91100%5.5%, A项正确; 是分解者,不是食物链中的成分,B项错误; 由于该生态系统总呼吸量(13.23501.580.5479.13192.59) 787.07小于系统的能量输入(光合作用固定的总能量871.27),即该生态 系统的生物量在增大,C项正确; 为分解者,其GP来源于的残枝败叶、遗体残骸、粪便等, 所以其生物体内贮存的能量(NP)属于次级生产量,D项正确。 6.某生态系统中,除分解者外,仅有A、B、C、D、E五个种群,每个种

17、群 只处于一个营养级,相邻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一年内输 入各种群的能量数值如表所示(表中能量的单位相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表中五种生物构成1条食物链 B.表中B和C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和竞争 C.表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非生物环境 D.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5.4% 种群ABCDE 能量3.5612.8010.300.48226.5 答案解析 解析 解析 分析表格可知,图中E为第一营养级,B和C为第二营养级,A为 第三营养级,D为第四营养级,因此图中有EBAD和ECAD 两条食物链,A项错误; B和C均为第二营养级,属于种间关系中的竞争关系,B项错误

18、;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有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表中 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的生态系统的成分是分解者、非生物环 境,C项错误; 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3.56(12.80 10.30)100%15.4%,D项正确。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考点二 1.碳循环的路线碳循环的路线 大气圈 分解者 。 2.碳循环的过程碳循环的过程 (1)如图所示 知识梳理 大气圈植物和动物 无机环境:CO2和碳酸盐 生物群落:_ 碳的存在形式 (2)过程解读 含碳有机物 碳循环形式 项目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内部返回无机环境 形式CO2含碳有机物_ _ _ _ _ _ _ _ _ 方式

19、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通过食物链或食物网 a.生物的呼吸作用 b.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c.化石燃料的燃烧 光合作用或化 能合成作用 CO2 实现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的关键环节是生产者和 。 目前由于大气中CO2含量持续增加,碳循环平衡被打破,形成 。 分解者 温室效应 3.碳循环的特点碳循环的特点 (1)反复利用, 。 (2)具有 。 4.大气圈中的大气圈中的CO2变化特点变化特点 有着明显的 。 全球性 往复循环 昼夜变化和季节变

20、化 项目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碳循环为例) 形式 _ 无机物有机物 特点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范围生态系统各营养级生物圈(全球性) 联系 两者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作为能量 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作为动力,使物质 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5.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加试加试) 单向流动、逐级

21、递减 太阳能化学能热能 全球性、往复循环 物质 能量 6.重金属等物质的生物放大作用与能量流动特点的比较重金属等物质的生物放大作用与能量流动特点的比较 重金属和DDT等农药的生物放大:生物放大问题与能量流动相反,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 ,而农药或重金属在食物链中则存在 “生物放大作用”,即营养级越高,该物质浓度越 。 逐级递减 高 1.如图为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循环的模式图,图中甲、 乙、丙表示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生理过 程。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 思考讨论思考讨论 (1)甲、乙、丙、丁分别代表生态系统的什么成分? 并简述判断的理由。 提示提示 甲和丁之间有双向箭头,且其他几种成分都有箭头指

22、向丁,所以丁 为大气中的CO2库,甲为生产者;甲和乙都有箭头指向丙,所以丙为分解 者,则乙为消费者。 提示 (2)碳在甲、乙、丙之间的流动形式是什么? 在甲(或乙或丙)与丁之间的流动形式又是什么? 提示提示 在甲、乙、丙之间的流动形式是有机物, 在甲(或乙或丙)与丁之间的流动形式是CO2。 (3)图中的字母分别表示什么过程? 提示提示 b代表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d和c代表细胞呼吸,f代表微生物的 分解作用,a代表捕食,e和g代表动植物的遗体、排遗物等提供给分解者。 提示 2.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 之间的传递是 的,其他成分之间都是 的(判断生态系统成分

23、 的依据)。 双向单向 题型一 碳循环的过程及特点题型一 碳循环的过程及特点 1.(模拟题改编)如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f表示大气中的CO2库 B.图中的a一定是自养生物,b、c、d、e一定是异养生物 C.a所示的营养级在食物链中占有的碳元素最多 D.碳只能通过光合作用从f进入a 解题探究 答案解析 解析 解析 由图可知,f表示大气中的CO2库,a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c、 d、e都是消费者,A项正确; 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B项正确; 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通过生产者进入生物群落的,生产者所含有机物 中的能量最多,占有的碳元素也最多,C项正确;

24、 碳从f到a可通过光合作用,也可通过化能合成作用,D项错误。 2.(2017绍兴诸暨中学期中)下列有关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 B.分解者不参与生物圈中碳循环过程 C.碳元素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群落 D.碳在生物群落中沿着食物链(网)进行流动 答案解析 解析 解析 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的形式存在,A项正确; 分解者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CO2,可见其参与了碳循环,B项 错误; 光合作用将CO2固定为生物体内有机物中的碳,碳元素主要通过绿色 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群落,C项正确; 碳在生物群落中沿着食物链(网),以

25、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D项正确。 题型二 生态学原理的应用实例题型二 生态学原理的应用实例 3.如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下列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 合作用固定的能量 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 统中能量的传递效率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 促进物质循环再利用 D.食用菌、产甲烷杆菌及蚯蚓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答案解析 解析 解析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因此微生 物利用的是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A项正确; 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能量利用率,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 B项错误; 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可以促进物质循

26、环再利用,C项正确; 营腐生生活的食用菌、产甲烷杆菌及蚯蚓都是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D项正确。 4.(2017绍兴一中高二期末)下列4种现象中,不适宜用生态系统中能量 流动规律进行合理分析的是 A.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容易成为濒危物种 B.蓝细菌易在富营养化水体中爆发 C.饲养牛、羊等动物,成本低、产量高 D.巨大的蓝鲸以微小的浮游动物为食 答案解析 解析 解析 虎等大型肉食动物处在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最少,因此容 易成为濒危物种,故A项错误; 蓝细菌爆发是因为水体中含有大量的N、P等元素,给蓝细菌提供营养 物质,利于蓝细菌的生长,因此没有能量流动,故B项正确; 牛、羊等属于第二营养级,食物链

27、较短,获得的能量较多,因此成本 低,产量高,故C项错误; 蓝鲸以浮游动物为食,则能量便沿着食物链,由浮游动物流向了蓝鲸, 故D项错误。 题型三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题型三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加试加试) 5.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细菌水华的现象,可以说明能量流动的特点 B.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只有太阳能 C.食物链各营养级中约有10%的能量会被分解者利用 D.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答案解析 解析 解析 富营养化水体出现蓝细菌水华现象,是由于N、P等植物生长所 需的矿质元素过多,引起植物大量繁殖,未

28、涉及沿食物链进行的能量 流动,A项错误; 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初始来源也可能是化学能,如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 作用,B项错误; 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每个营养级约有10%的能量流向下一 营养级,而不是被分解者利用,C项错误; 无机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根 的吸收等进入生物群落被生物利用,D项正确。 6.(2017嘉兴一中高三适应)细枯落物主要由凋落的叶片和草本植物组成,木 质枯落物主要是死亡的木本植物的茎。全球陆生生态系统中的两类枯落物产 量随纬度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据图可知,枯落物生产量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 B.枯落物将经过分解者的分解作

29、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C.在单位时间内分解者从枯落物中同化的能量即为其次级生产量 D.同一纬度条件下不同地点枯落物生产量存在差异与温度和降雨量有关 答案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考点三 1.稳态的含义:稳态的含义:生态系统内部的所有成分彼此 ,保持结构和功 能的稳定,从而表现出物种 化、结构 化和功能 化。 2.稳态的标志:稳态的标志:生态系统达到最稳定的 状态。 3.稳态的原因:稳态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 功能。 多样 相互协调 复杂 知识梳理 完善 动态平衡 自我调节 比较项目正反馈负反馈 特点 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 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最初发生变化的 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结果常使生态系统

30、_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_ 4.稳态的调节稳态的调节 调节调节 加速抑制和减弱 远离稳态相对稳定 反馈反馈 5.生态系统稳态的破坏生态系统稳态的破坏 (1)破坏原因: 超过一定的限度,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 本身就会受到损害。 (2)破坏因素:自然因素和 因素。 (3)对生产生活的启示:人类活动除了要讲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外,还 要特别注意 。 外来干扰因素 人为 生态效益和生态后果 思考讨论思考讨论 1.图A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反馈调节示意图,图B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中发 生的某种调节活动。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 (1)反馈调节有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图A和图B分别属于哪一种? 提示提示 图A属于负反

31、馈调节,图B属于正反馈调节。 提示 (2)请写出图A中的食物链。 提示提示 乙甲丙。 (3)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后,会影响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其中的反 馈调节和图中的哪种调节方式相同? 提示 提示 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后,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种 反馈调节是负反馈调节,和图A中的调节方式相同。 提示 2.下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请思考: (1)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吗? 提示提示 据图分析可知,气候发生变化时,甲生态系统的种群类型数量变 化幅度比乙生态系统小,所以其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比乙生态系统强。 提示 (2)乙生态系统在S点

32、后是否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 提示 提示 S点后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又逐渐增加,但并不一定产生 新的物种。 (3)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过次生演替过程吗? 提示 提示 乙生态系统在S点时种群类型数量降至极低,之后由于气候条件 逐渐适宜,群落经历了次生演替。 提示 题型一 稳态的特征题型一 稳态的特征 1.(2017温州十校联合体)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稳定的生态系统特征的是 A.各种群都处于种群密度越来越大的增长型 B.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 C.动物和植物在数量上保持相对平衡 D.生产者、消费者之间构成完整的营养结构 解题探究 答案解析 解析 解析 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各种群密度应

33、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而不是 增长型状态。 2.采取下列哪种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态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 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 C.增加适宜的物种数目 D.限制一个演替系列的演替过程 答案解析 解析 解析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 越强。减少捕食者和寄生者的数量不仅减少了生态系统中物种的数目, 而且还有可能影响甚至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A项错误; 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只能保持原有状态,不会使生态系 统的稳定性进一步提高,B项错误; 限制一个演替系列的演替过程,只能干扰生态系统的演替规律,反而会 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项错误; 只

34、有适当增加物种的数目,使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增多,食物网更加复杂 化,才能使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增强,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稳态, C项正确。 题型二 稳态的调节题型二 稳态的调节 3.某海域随着气温升高,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导致藻类减 少,接着又引起浮游动物减少;由于石油泄漏导致该海域大量海鱼死亡,进而 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生生物死亡。关于上述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温度升高引起的变化不属于负反馈调节,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属于负反馈调节 B.温度升高引起的变化属于负反馈调节,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C.温度升高和石油泄漏引起的变化均属于负反馈调节 D.温度升高和石油泄

35、漏引起的变化均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答案解析 解析 解析 温度升高导致藻类大量繁殖,食藻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导致藻类 减少,接着又引起浮游动物减少,调节的结果是藻类和浮游动物都恢复 到最初的数量,维持相对稳定状态,属于负反馈调节;石油泄漏引起大 量海鱼死亡,进而加重了污染,导致更多水生生物死亡,水生生物的数 量偏离了最初的状态,没有维持相对稳定,不属于负反馈调节。 4.(2017浙江模拟)某湖泊中发生了如图所示的变化,则以下选项中错误 的是 A.如图所示调节方式可加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B.在人体中也存在类似的调节方式,如甲状腺激素水平的调节 C.图中过程对生态系统虽有极大的破坏作

36、用,但仍旧可能修复 D.如图调节方式不是生态系统主要的调节方式,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十分 少见 答案解析 解析 解析 据图分析,湖泊污染后导致鱼死亡,鱼腐烂后使得污染加重,使 生态系统远离稳态,A项正确; 图示为正反馈调节,而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为负反馈调节,B项错误; 图中过程对生态系统虽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但是并没有造成生态系统的 瘫痪,所以仍旧可能修复,C项正确; 生态系统主要的调节方式是负反馈调节,如图调节方式在自然生态系统 中十分少见,D项正确。 模拟演练 12345 答案 1.我国谚语中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体现了食物链的原理。若鹰 迁入了蝉、螳螂和黄雀所在的树林中,捕食黄雀并栖息于林中。

37、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A.鹰的迁入增加了该树林中蝉及其天敌的数量 B.该生态系统中细菌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C.鹰的迁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D.鹰的迁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解析 12345 解析 解析 鹰迁入后,形成了食物链:植物蝉螳螂黄雀鹰,据此 可知,鹰的迁入会使该树林中黄雀的数量减少、螳螂增加、蝉减少等 系列变化,故A项错误; 细菌一般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分解者从动植物遗体残骸中获得的能量 大部分会通过分解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不会流向生产者,B项错误; 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进行的,鹰的迁入没有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 动的方向,D项错误。 答案解析 2.(2017湖州

38、期末测试)现有草原上的一条食物链: 草兔狼,已知右图中的a代表狼摄入的能量, 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a中的能量代表兔子的初级生产量 B.b代表狼粪便中的能量,c代表狼同化的能量 C.e中的能量可用于狼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D.若狼被人为大量捕杀,则兔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12345 解析 解析 初级生产量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或所固定 的能量,而兔子是动物,属于消费者,A项错误。 答案解析 3.下列有关负反馈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中普遍存在,但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 不存在 B.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会增加,这样蚜虫

39、种 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C.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属于负反馈调节 12345 解析 解析 负反馈调节不仅存在于一些动物激素的调节过程中,也存在于 生态系统中。生态系统中,负反馈调节在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与无机 环境之间都存在,A项错误; 当农田里蚜虫的数量增多会引起七星瓢虫的数量增加,这样蚜虫数量 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以保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属于生物群落内的 负反馈调节,B项正确; 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使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 定,C项正确。 12345 4.图1是某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A、B、C

40、、D是生态系统内各生物成 分,1、2、3、4、5、6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图2为该生态系统中某一食物链 及部分能量流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图1中,B、C分别属于一级消费者、生产者 B.图1中能表示呼吸作用过程的只有2、4、5 C.如果A发生瘟疫,D的数量将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D.在图2的食物链中,/的比值代表兔与狼(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12345 答案解析 解析 解析 图1中C是生产者,B是分解者,D是一级消费者,A是二级消费 者,A错误; 图中的过程3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其实质也是呼吸作用,B错误; 如果二级消费者A因发生瘟疫而数量减少,则一级消费者的数量会增加, 增加后

41、会导致生产者数量减少,D又会因食物减少而数量减少,最后趋 于相对稳定状态,C正确; 图2中的和代表兔和狼的摄入量而不是同化量,所以/的比值不 能代表兔与狼(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12345 (1)生态系统的两大重要功能是_。 答案 5.(2017温州选考模拟)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如下图所示。图中数字为 能量数值,单位是J/(cm2a)。请回答: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12345 答案 (2)生产者处于第_营养级,图中生产者到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率 约为_%(保留一位小数)。 一 12345 解析 解析解析 生产者处于第一营养级,图中生产者到植食性动物的能量传递效 率约为62.84

42、64.6100%13.5%。 13.5 答案 (3)据图分析,植食性动物所同化能量的去向包括:_、_ _、未利用和流向下一营养级。由此可见,生 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 呼吸作用 12345 解析 解析解析 植食性动物所同化能量的去向有:呼吸消耗;流向分解者;流向 下一营养级;未利用。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分解者利 用(与前一空位置可颠倒)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课时训练 12345 答案 一、学考选择题一、学考选择题 1.(2017浙江11月选考)下列生态系统中,最稳定的是 A.沙漠 B.苔原 C.草原 D.热带雨林 67891011 解析 解析解析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的降

43、雨量多,阳光充足,动植物种类繁多, 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自我调节功能较强,故稳定性 最高。 答案解析 2.(2017浙江11月选考)下列关于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包括其粪便中的能量 B.生产者能将约10%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C.相同条件下恒温动物的体重净增长低于变温动物 D.消费者营养级具有的能量与该级消费者的平均体重成正相关 1234567891011 1234567891011 解析 解析 动物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自身同化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同化 量中的一部分,A错误; 生产者只能将1%2%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 率约为10%,

44、B错误; 由于恒温动物要维持体温恒定,同化的能量中有更多的比例用于细胞呼 吸产生热量,所以其体重净增长会低于变温动物,C正确; 消费者营养级具有的能量,由个体体重与个体数量共同决定,D错误。 答案解析 3. 如图是生物圈中碳循环示意图,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生物圈通过碳循环实现碳元素的自给自足 B.甲是消费者,丙是生产者,各成分间以CO2的形式传递碳元素 C.对戊过度开发利用会打破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D.碳循环过程需要能量驱动,同时又是能量的载体 1234567891011 1234567891011 解析 解析 图中甲为消费者,乙为分解者,丙为生产者,丁为大气中的CO2; 碳元素在生

45、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CO2的形式传递,在生物群落内部 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传递,故B项错误。 234567891011 4.下面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图中bhcdefi B.生产者与一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 C.在“草兔狼”这一食物链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d D.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1 答案解析 234567891011 解析 解析 首先,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应该是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摄入量同 化量粪便中的能量,因此c为同化量,h为粪便中的能量,同化量呼吸作 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46、的能量,因此d是一级 消费者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f是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的 能量,i是流入分解者的能量,e是下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所以bhcf dhfeg,A项错误; 能量传递效率是相邻营养级同化量之间的比值,生产者与一级消费者之间的 能量传递效率为c/a100%,B项错误; 缩短食物链可以提高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项错误; 狼粪便中的能量应该属于上一级消费者兔子的同化量中用于生长、发育和繁 殖的能量,C项正确。 1 答案解析 二、加试选择题二、加试选择题 5.(2017济宁期末)如图,有关新型农业生态系统的正确叙述是 A.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良性循环

47、B.该生态系统提高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建立该系统的目的是提高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D.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家畜和蚯蚓 2345678910111 2345678910111 解析 解析 生态系统能够实现物质循环,而能量是不能被循环利用的,A项 错误; 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通过人类的活动,可以 调节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提高生 态系统的能量利用率,但不能提高生态系统各营养级之间能量传递效率, B项错误; 建立该系统的目的是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生态系统的能 量利用率,C项正确; 蚯蚓属于腐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项错误。 6.若甲代表生产者,乙代表消费者,丙代表分解者,丁代表大气中的 CO2库,则图中能正确表示甲、乙、丙、丁在碳循环中的关系的是 答案解析 2345678910111 解析 解析 生产者从大气中吸收CO2进行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合成的 有机物一部分被消费者利用,一部分被分解者利用,一部分未被利用, 还有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产生CO2释放到大气中;消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