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高考2017-2019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5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含解析2.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773942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DF 页数:29 大小:517.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高考2017-2019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5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含解析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三年高考2017-2019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5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含解析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三年高考2017-2019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5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含解析2.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三年高考2017-2019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5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含解析2.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三年高考2017-2019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5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含解析2.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年高考2017-2019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5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含解析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高考2017-2019高考生物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5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含解析2.pdf(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专题 15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 15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1(2019北京卷4)(2019北京卷4)甲、乙是严重危害某二倍体观赏植物的病害。研究者先分别获得抗甲、乙的转基因 植株。再将二者杂交后得到F1,结合单倍体育种技术,培育出同时抗甲、乙的植物新品种,以下对相关 操作及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将含有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的载体导入受体细胞 B通过接种病原体对转基因的植株进行抗病性鉴定 C调整培养基中植物激素比例获得F1花粉再生植株 D经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若干再生植株均为二倍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题意可知,同时抗甲、乙的植物新品种的培养过程为:把含抗甲的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 植物

2、细胞,获得抗甲植株,同时把含抗乙的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导入植物细胞,获得抗乙植株,通过杂 交获得 F1(二倍体植株) ,取 F1的花粉经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植株获 得纯合的同时抗甲、乙的植物新品种(二倍体) 。 【详解】要获得转基因的抗甲或抗乙植株,需要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含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启动子、 终止子、复制原点) ,再把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中,A 正确;对转基因植株进行检测时,可以通过 抗病接种实验进行个体水平的检测,B 正确;对 F1的花粉进行组织培养时,需要经过脱分化和再分化过 程,其中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比例高时利于根的分化,比例低时利于芽的分化,C

3、正确;经花粉离体培养 获得的植株是单倍体,D 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 D。 2(2019江苏卷16)(2019江苏卷16)下列生物技术操作对遗传物质的改造,不会遗传给子代的是 A将胰岛素基因表达质粒转入大肠杆菌,筛选获得基因工程菌 B将花青素代谢基因导入植物体细胞,经组培获得花色变异植株 C将肠乳糖酶基因导入奶牛受精卵,培育出产低乳糖牛乳的奶牛 D将腺苷酸脱氨酶基因转入淋巴细胞后回输患者,进行基因治疗 【答案】D 【解析】 【分析】转基因技术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和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均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基因治疗:指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

4、的,这 是治疗遗传病的最有效的手段。 【详解】将含胰岛素基因表达载体的重组质粒转入大肠杆菌获得的转基因菌,可以通过二分裂将胰岛素 基因传给后代,A 不符合题意;将花青素代谢基因导入植物体细胞,再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所有 细胞均含有花青素代谢基因,花青素代谢基因会随该植物传给后代,B 不符合题意;将肠乳糖酶基因导 入奶牛受精卵,培育出产低乳糖牛乳的奶牛所有细胞均含有肠乳糖酶基因,可以遗传给后代,C 不符合 题意;该患者进行基因治疗时,只有淋巴细胞含有该腺苷酸脱氨酶基因,性原细胞不含该基因,故不能 遗传给后代,D 符合题意。 3(2019江苏卷23)(2019江苏卷23)下图为杂交瘤细胞制备示

5、意图。骨髓瘤细胞由于缺乏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HGPRT-),在HAT筛选培养液中不能正常合成DNA,无法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可用灭活的仙台病毒诱导细胞融合 B两两融合的细胞都能在HAT培养液中生长 C杂交瘤细胞需进一步筛选才能用于生产 D细胞膜的流动性是细胞融合的基础 【答案】ACD 【解析】 【分析】 (1)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的增殖,诱导手段有电激、聚乙二醇、灭活 的病毒等,结果产生杂交细胞,主要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 (2)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包括:免疫理:B 淋巴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细胞融合原理:利用病 毒对宿主细胞的穿透性使 B 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

6、合;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对杂交瘤细胞进行体内、 体外培养。 (3) 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的几种细胞 : 免疫 B 细胞 (浆细胞) : 能产生单一抗体, 但不能无限增殖 ; 骨髓瘤细胞:能无限增殖,但不能产生抗体;杂交瘤细胞:既能产生单一抗体,又能在体外培养条件 下无限增殖。 【详解】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电激、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如灭活的仙台病毒)等,A 正确; 两两融合的细胞包括免疫 B 细胞与免疫 B 细胞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骨髓瘤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 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免疫 B 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骨髓瘤细胞虽然能无限增殖,但缺 乏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免疫 B

7、 细胞虽然有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但不具有无限增殖的本领, 所以在 HAT 筛选培养液中, 两两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无法生长, 只有杂交瘤细胞才能生长, B 错误 ; 因每个免疫 B 细胞只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因此在 HAT 筛选培养液中筛选出来的众多的杂交瘤细胞所分 泌的抗体, 不一定都是人类所需要的, 还需要进一步把能分泌人类所需要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筛选出来, C 正确;动物细胞融合是以细胞膜的流动性为基础的,D 正确。 4 (2018 江苏卷10)(2018 江苏卷10)下列关于采用胚胎工程技术实现某良种肉用牛快速繁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采取激素注射等方法对良种母牛作超数排卵处

8、理 B体外培养发育到原肠胚期的胚胎即可进行移植 C使用免疫抑制剂以避免代孕牛对植入胚胎的排斥反应 D利用胚胎分割技术,同卵多胎较同卵双胎成功率更高 【答案】A 【解析】用促性腺激素对良种奶牛进行注射处理,可促使其超数排卵,A 正确;进行移植的胚胎是桑椹 胚或囊胚,B 错误;受体对移植的胚胎几乎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因此无需使用免疫抑制剂,C 错误; 利用胚胎分割技术,同卵双胎较同卵多胎成功率更高,D 错误。 5 (2018 北京卷5)(2018 北京卷5)用 XhoI 和 SalI 两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处理同一 DNA 片段,酶切位点及酶切产物 分离结果如图。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如图中两种

9、酶识别的核苷酸序列不同 B如图中酶切产物可用于构建重组 DNA C泳道中是用 SalI 处理得到的酶切产物 D图中被酶切的 DNA 片段是单链 DNA 【答案】D 【解析】 限制酶识别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不同的限制酶能识别不同的核苷酸序列, 由电泳图可知 XhoI 和 SalI 两种酶分别切割时,识别的序列不同,A 正确;同种限制酶切割出的 DNA 片段,具有相同的粘性 末端,再用 DNA 连接酶进行连接,可以构成重组 DNA,B 正确;SalI 将 DNA 片段切成 4 段,XhoI 将 DNA 片段切成 3 段,根据电泳结果可知泳道为 SalI,泳道为 XhoI,C 正确;限制酶切割双

10、链 DNA,酶切 后的 DNA 片段仍然是双链 DNA,D 错误。 6 (2018 江苏卷22)(2018 江苏卷22)如图为细胞融合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 a 细胞和 b 细胞是植物细胞,需先去分化再诱导融合 Ba 细胞和 b 细胞之间的融合需要促融处理后才能实现 Cc 细胞的形成与 a、b 细胞膜的流动性都有关 Dc 细胞将同时表达 a 细胞和 b 细胞中的所有基因 【答案】BC 【解析】若 a 细胞和 b 细胞是植物细胞,应该先用酶解法去掉它们的细胞壁再诱导融合,A 错误;无论 是动物细胞还是植物细胞,两个细胞的融合都需要促融处理后才能实现,B 正确;两个细胞融合成一个 细胞,

11、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C 正确;c 细胞同时具备了 a 细胞和 b 细胞中的所有基因,但是基因是 选择性表达的,因此 c 细胞中基因不一定都能够表达,D 错误。 7(2017江苏卷11)(2017江苏卷11)牛雄性胚胎中存在特异性H-Y 抗原,可在牛早期胚胎培养液中添加H-Y 单克隆抗体, 筛选胚胎进行移植,以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进行生物制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H-Y 单克隆抗体由骨髓瘤细胞分泌 B应选用原肠胚做雌雄鉴别 C鉴别后的雄性胚胎可直接做胚胎移植 D用H-Y 抗原免疫母牛可获得相应抗体 【答案】D 【解析】单克隆抗体由杂交瘤细胞分泌,A 错误;做雌雄性别鉴别应选择囊胚期的滋养层细

12、胞,B 错误; 由于是利用乳腺生物反应器进行生物制药, 则鉴别后的雌性胚胎可直接做胚胎移植, 雄性胚胎没有意义, C 错误;H-Y 抗原免疫母牛,使其体内产生体液免疫,产生相应的浆细胞,获得相应抗体,D 正确。 【考点定位】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体液免疫,乳腺生物反应器。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要求学生理解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理解乳腺生物反 应器的操作过程。 8(2017江苏卷14)(2017江苏卷14)下列关于小鼠体外受精及胚胎发育的叙述,错误的是 A精子在获能液中于37、5% CO2 条件下培养的目的是使精子获能 B小鼠在特定光控周期条件下饲养,注射相关激素有促进超

13、数排卵的作用 C分割的胚胎细胞有相同的遗传物质,因此发育成的个体没有形态学差异 D注射到囊胚腔中的胚胎干细胞可以参与个体器官的发育 【答案】C 【解析】精子在获能液中于37 、5%CO2条件下培养,可使精子获能,A正确 ; 给小鼠注射促性腺激素可 促进其超数排卵,B正确;分割的胚胎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但发育过程中基因突变或环境因素影 响等,最终发育成的个体可能会有形态学差异,C错误;胚胎干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能分化成各种 组织器官,D正确。 【考点定位】体外受精,胚胎发育。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体外受精和胚胎发育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理解精子获能和超数排卵、胚胎 干细胞的功能特点,难度

14、中等。 9 (2017 北京卷5)(2017 北京卷5)为了增加菊花花色类型,研究者从其他植物中克隆出花色基因 C(图 1) ,拟将其与质 粒(图 2)重组,再借助农杆菌导入菊花中。 下列操作与实验目的不符的是 A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I 和连接酶构建重组质粒 B用含 C 基因的农杆菌侵染菊花愈伤组织,将 C 基因导入细胞 C在培养基中添加卡那霉素,筛选被转化的菊花细胞 D用分子杂交方法检测 C 基因是否整合到菊花染色体上 【答案】C 【解析】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EcoRI处理目的基因和质粒,可以使目的基因两侧和质粒产生相同的黏性 末端,再用连接酶把切口连起来就能构建成重组质粒,A正确;农杆

15、菌转化法适用于双子叶植物或裸子 植物,菊花属于双子叶植物,故可用含C基因的农杆菌侵染菊花愈伤组织,将C基因导入细胞,B正确; 质粒中只有潮霉素抗性基因,被转化的菊花细胞只对潮霉素具有抗性,在培养基中添加卡那霉素,不能 筛选被转化的菊花细胞,C错误;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上,可采用DNA分子杂交技 术,D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工程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掌握基因工程操作流程及各个操作依据的原理是正确解答 该题的关键。 10 (2019 全国卷38)(2019 全国卷38) 基因工程中可以通过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回答下列问题。 (1) 基因工程中所用的目的基

16、因可以人工合成, 也可以从基因文库中获得。 基因文库包括_和_ _。 (2)生物体细胞内的DNA复制开始时,解开DNA双链的酶是_。在体外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时, 使反应体系中的模板DNA解链为单链的条件是_。 上述两个解链过程的共同点是破坏了DN A双链分子中的_。 (3)目前在 PCR 反应中使用Taq酶而不使用大肠杆菌 DNA 聚合酶的主要原因是_。 【答案】 (1)基因组文库 cDNA 文库 (2)解旋酶 加热至 9095 氢键 (3)Taq酶热稳定性高,而大肠杆菌 DNA 聚合酶在高温下会失活 【解析】 【分析】 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 : 目的基因的获取 (基因文库获取、 PC

17、R、 人工合成) ; 构建基因表达载体 (含 目的基因、标记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复制原点) ;把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显微注射法、农杆菌 转化法、钙离子处理法) ;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分子水平DNA 分子杂交法、分子杂交法、抗原抗体 杂交法和个体水平抗虫、抗病接种实验等) 。 【详解】 (1)基因文库包括基因组文库和部分基因文库(CDNA 文库) ,前者包括一种生物的全部基因, 后者只包括一种生物的部分基因。 (2)体内进行 DNA 复制时,需要解旋酶和 DNA 聚合酶,解旋酶可以打开双链之间的氢键, DNA 聚合酶 可以催化磷酸二酯键的形成。在体外进行 PCR 扩增时,利用高温变性即加热

18、至 90-95,破坏双链之间 的氢键,使 DNA 成为单链。解旋酶和高温处理都破坏了 DNA 双链中碱基对之间的氢键。 (3) 由于在 PCR 过程中, 需要不断的改变温度, 该过程中涉及较高温度处理变性, 大肠杆菌细胞内的 DNA 聚合酶在高温处理下会变性失活,因此 PCR 过程中需要用耐高温的 Taq DNA 聚合酶催化。 【点睛】PCR 的原理是 DNA 双链的复制,故类似于细胞内的 DNA 复制过程,需要模板、原料等条件。由 于该过程中特殊的高温条件,需要用耐高温的 DNA 聚合酶。 11 (2019 全国卷 II38)(2019 全国卷 II38)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

19、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 (1) 植物微型繁殖是植物繁殖的一种途径。 与常规的种子繁殖方法相比, 这种微型繁殖技术的特点有_ _(答出2点即可)。 (2)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把植物组织细胞培养成胚状体,再通过人工种皮(人工薄膜)包装得到人 工种子 (如图所示), 这种人工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可萌发生长。 人工种皮具备透气性的作用是_ _。 人工胚乳能够为胚状体生长提供所需的物质, 因此应含有植物激素、 _和_等几类物质 (3)用脱毒苗进行繁殖,可以减少作物感染病毒。为了获得脱毒苗,可以选取植物的_进行 组织培养。 (4)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与基因工程技术相结合获得转基因植株。将含有目的基因

20、的细胞培养成一个 完整植株的基本程序是_(用流程图表 示)。 【答案】 (1)能保持植物原有的遗传特性,繁殖速度快 (2)有利于胚状体进行呼吸作用 矿质元素 糖 (3)茎尖 (4)含目的基因的细胞 培养 愈伤组织小植株 【解析】 【分析】植物组织培养的流程是: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经再分化形成 芽、根或胚状体,进而形成完整植株。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微型繁殖、制造人工种子、作物脱毒等方面 具有广泛的应用。微型繁殖属于无性生殖的范畴,能够保持亲本的优良特性,实现种苗的快速大量繁殖。 人工种子是以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胚状体、不定芽、顶芽和腋芽等为材料,经过人工薄膜包装得到

21、的种子,其中的如果胚乳可为“种子”的萌发提所需的供营养物质。以无病毒或病毒极少的茎尖为材料 进行组织培养可获得高产优质的无病毒植株。 【详解】 (1)植物微型繁殖是指用于快速繁殖优良品种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常规的种子繁殖方法相 比,这种微型繁殖技术的特点有: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 (2) 人工种子的胚状体在进行细胞呼吸时, 需要从外界环境吸收 O2, 并将产生的 CO2释放到外界环境中, 因此人工种皮具备透气性的作用是:有利于胚状体进行呼吸作用,以保持胚状体的活力。人工胚乳的作 用是为胚状体的发育提供营养,因此应含有植物激素、矿质元素、糖等物质。 (3)植物分

22、生区附近(如茎尖)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因此为了获得脱毒苗,可以选取植物的茎 尖进行组织培养。 (4)将含有目的基因的植物细胞培养为一个完整的转基因植物,需借助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才能实现, 其基本程序是:。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微型繁殖、 制造人工种子、 作物脱毒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在此基础上,从题意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而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12 (2019 全国卷 III38)(2019 全国卷 III38)培养胡萝卜根组织可获得试管苗,获得试管苗的过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胡萝卜根段进行组织培养可以形成试管苗。用分化的植

23、物细胞可以培养成完整的植株,这是 因为植物细胞具有_。 (2)步骤切取的组织块中要带有形成层,原因是_。 (3)从步骤到步骤需要更换新的培养基,其原因是_。在新的培养基上愈伤组织通过 细胞的_过程,最终可形成试管苗。 (4)步骤要进行照光培养,其作用是_。 (5)经组织培养得到的植株,一般可保持原品种的_,这种繁殖方式属于_繁殖。 【答案】 (1)全能性(或答:形成完整植株所需的全部基因) (2)形成层容易诱导形成愈伤组织 (3)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和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形成试管苗所需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不同 分 化(或答:再分化) (4)诱导叶绿素的形成,使试管苗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5)遗传特

24、性 无性 【解析】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培养胡萝卜组织获得试管苗的过程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该技术的原 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该过程中离体的组织块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胚状体,最 终培育成试管苗。 【详解】 (1)根据题意分析,用胡萝卜的组织细胞可以培育成完整的植株,其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形成层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分化程度低,易形成愈伤组织,因此步骤中切取胡萝卜块时强调要 切取含有形成层的部分。 (3)步骤为脱分化过程,步骤为再分化过程,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以及两个过程需要激素的比例 要求等有所不同,因此由步骤到步骤的过程需要更换新的培养基;愈伤组织形成试管苗的

25、过程为再 分化。 (4)步骤为再分化过程,需要进行光照,以利于叶绿素的合成。 (5)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属于无性繁殖,获得的后代可以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详细过程及其原理,明确离体的组织需要经过脱分化和 再分化过程才能发育为完整的植株,并能够对不同过程进行合理的分析。 13(2019北京卷31)(2019北京卷31)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发生在高等植物、激类和光合细菌中。 (1)地球上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光反应吸收的_,在碳(暗)反应中,RuBP羧 化酶(R酶)催化CO2与RuBP(C5)结合,生成2分子C3,影响该反应的外部因素,除光

26、照条件外还 包括_(写出两个);内部因素包括_(写出两个)。 (2)R酶由8个大亚基蛋白(L)和8个小亚基蛋白(S)组成。高等植物细胞中L由叶绿体基因编码并在 叶绿体中合成, S由细胞核基因编码并在_中由核糖体合成后进入叶绿体, 在叶绿体的_ _中与L组装成有功能的酶。 (3)研究发现,原核生物蓝藻(蓝细菌)R酶的活性高于高等植物,有人设想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蓝 藻R酶的S、L基因转入高等植物,以提高后者的光合作用效率。研究人员将蓝藻S、L基因转入某 高等植物(甲)的叶绿体DNA中,同时去除甲的L基因。转基因植株能够存活并生长。检测结果表 明,转基因植株中的R酶活性高于未转基因的正常植株。 由上

27、述实验能否得出“转基因植株中有活性的R酶是由蓝藻的S、L组装而成”的推测?请说明 理由。 基于上述实验,下列叙述中能够体现生物统一性的选项包括_。 a蓝藻与甲都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b蓝藻与甲都以R酶催化CO2的固定 c蓝藻R酶大亚基蛋白可在甲的叶绿体中合成 d在蓝藻与甲的叶肉细胞中R酶组装的位置不同 【答案】 (1)光能 温度、CO2浓度 R 酶活性、R 酶含量、C5含量、pH(其中两个) (2)细胞质 基质 (3)不能,转入蓝藻 S、L 基因的同时没有去除甲的 S 基因,无法排除转基因植株 R 酶中的 S 是甲 的 S 基因的表达产物的可能性。 a、b、c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光

28、合作用、基因工程及基因对性状的控制的有关知识。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 素主要有光照、温度、水、无机盐和 CO2浓度等,内部因素主要有色素的含量和种类、酶的含量及活性 ; 要将新的基因转入,首先得将“原配”基因从受体植株的细胞核和它的叶绿体基因组中给敲除掉。然 后导入目的基因,等待它们将老片段“替换”掉了之后,用专门的培养基筛选出只含有这种叶绿体的 细胞,再通过组织培养最终获得 R 酶活性很高的转基因植株。 【详解】 (1)地球上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有机物,有机物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 用合成有机物需要光反应吸收光能,转化为 ATP 的化学能,然后 ATP 为暗反应中 C3的还原提供

29、能量, 合成糖类。在暗反应中,RuBP 羧化酶(R 酶)催化 CO2与 RuBP(C5)结合,生成 2 分子 C3,这是光合作 用的暗反应的二氧化碳的固定。 暗反应的进行需要相关酶的催化, 二氧化碳做原料, 需要光反应提供H 和 ATP,光反应需要色素、酶、水、光照等,故影响该反应的外部因素有光照、温度、CO2浓度、水、 无机盐等;内部因素包括色素含量及种类、酶的含量及活性等。 (2)高等植物细胞中 L 由叶绿体基因编码并在叶绿体中合成,S 由细胞核基因通过转录成 mRNA , mRNA 进入细胞质基质,与核糖体结合,合成为 S 蛋白;因 R 酶是催化 CO2与 C5结合的,在叶绿体基质 中进

30、行,故 S 蛋白要进入叶绿体,在叶绿体的基质中与 L 组装成有功能的酶。 (3)据题设条件可知,将蓝藻 S、L 基因转入某高等植物(甲)的叶绿体 DNA 中,只去除甲的 L 基因, 没有去除甲的 S 基因。因此,转基因植株仍包含甲植株的 S 基因,不能排除转基因植株中 R 酶是由蓝 藻的L蛋白和甲的S蛋白共同组成。 故由上述实验不能得出 “转基因植株中有活性的R酶是由蓝藻的S、 L 组装而成”的推测。 根据上述实验,可以看出蓝藻的基因能导入到甲的 DNA 中,说明蓝藻和甲植株都以 DNA 为遗传物质; 蓝藻中 R 酶的活性高于高等植物,说明两者都以 R 酶催化 CO2的固定;由于蓝藻 S、L

31、基因均转入甲的 叶绿体 DNA 中,且去除了甲的 L 基因,结果转基因植株合成了 R 酶,说明蓝藻 R 酶大亚基蛋白 L 在甲 的叶绿体中合成,以上体现了生物界的统一性。在蓝藻中 R 酶组装是在细胞质基质,甲的叶肉细胞组 装 R 酶是在叶绿体基质,则说明了不同生物之间具有差异性。因此,选 abc。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抓住“将蓝藻 S、L 基因转入某高等植物(甲)的叶绿体 DNA 中,同时去除甲的 L 基因。”这一条件,得知甲的 S 基因还在,可以合成 S 蛋白,推知转基因植株中有活性的 R 酶并不完 全是由蓝藻的 S、L 组装而成。 14(2019 天津卷9)(2019 天津卷9)B 基因存

32、在于水稻基因组中,其仅在体细胞(2n)和精子中正常表达,但在卵细胞 中不转录。为研究 B 基因表达对卵细胞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据图回答: (1)B 基因在水稻卵细胞中不转录,推测其可能的原因是卵细胞中 (单选)。 A含 B 基因的染色体缺失 BDNA 聚合酶失活 CB 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DB 基因的启动子无法启动转录 (2) 从水稻体细胞或 中提取总 RNA, 构建 文库, 进而获得 B 基因编码蛋白的序列。 将该序列与Luc基因(表达的荧光素酶能催化荧光素产生荧光)连接成融合基因(表达的蛋白质 能保留两种蛋白质各自的功能),然后构建重组表达载体。 (3)在过程、转化筛选时,过程 中 T

33、-DNA 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 DNA 上,过程 在培养基中应加入卡那霉素。 (4)获得转基因植株过程中,以下鉴定筛选方式正确的是 (多选)。 A将随机断裂的 B 基因片段制备成探针进行 DNA 分子杂交 B以Luc基因为模板设计探针进行 DNA 分子杂交 C以 B 基因编码蛋白的序列为模板设计探针与从卵细胞提取的 mRNA 杂交 D检测加入荧光素的卵细胞中是否发出荧光 (5)从转基因植株未成熟种子中分离出胚,观察到细胞内仅含一个染色体组,判定该胚是由未受精的 卵 细 胞 发 育 形 成 的 , 而 一 般 情 况 下 水 稻 卵 细 胞 在 未 受 精 时 不 进 行 发 育 , 由 此 表

34、 明 。 【答案】(1)D (2)精子 cDNA (3) (4)BCD (5)B 基因表达能使卵细胞不经受精直接发育成胚 【解析】 【分析】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1、目的基因的获取:(1)目的基因是指: 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2)获取方法:从基因文库中 获取;人工合成(反转录法和化学合成法) ;PCR 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 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启动子:是一段有 特殊结构的 DNA 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 RNA 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35、能驱动基因转录出 mRNA, 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 DNA 片段,位于基因的尾端。标记基因 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常用的标 记基因是抗生素基因。 (3)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过程: 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1)转化的概念: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 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2)常用的转化方法 : 常用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显微注射技术、Ca2+处理法。 (3) 重组细胞导入受体细胞后,筛选含有基因表达载体受体细胞的依据是标记基因是否表达。 4、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1)首先要检测转基因生

36、物的染色体 DNA 上是否插入了目的基因,方法 是采用 DNA 分子杂交技术。 (2)其次还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 mRNA,方法是用标记的目的基因作 探针与 mRNA 杂交。 (3)最后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方法是从转基因生物中提取蛋白质,用 相应的抗体进行抗原-抗体杂交。 (4)有时还需进行个体生物学水平的鉴定。如转基因抗虫植物是否 出现抗虫性状。 【详解】 (1)通过题干信息可知,B 基因可以在体细胞和精子中,说明含 B 基因的染色体未缺失,也没 有发生基因突变,AC 错误;基因表达过程中的转录需要 RNA 聚合酶,不是 DNA 聚合酶,B 错误;B 基因 在卵细胞中不能转录,

37、可能是 B 基因的启动子在卵细胞中不能启动转录,D 正确;故选 D。 (2) 通过题干信息可知, 水稻的体细胞和精子中 B 基因可表达, 故可从水稻的体细胞和精子中提取 RNA。 通过逆转录产生 DNA,从而构建CDNA 文库,进而获得 B 基因编码蛋白的序列。 (3)图示中过程表示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农杆菌,图示中质粒有抗卡那霉素标记基因和 抗潮霉素标记基因,如果选择培养基中加入的是卡那霉素,起作用的是抗卡那霉素标记基因。过程 表示将筛选出含有重组质粒的农杆菌,将其 T-DNA 整合到水稻细胞染色体 DNA 上。 (4)获得转基因植株,鉴定筛选方式有 : DNA 分子杂交技术,即以

38、Luc 基因为模板设计探针进行 DNA 分子杂交,故 A 错误;B 正确;用标记的目的基因作探针与 mRNA 杂交,即以 B 基因编码蛋白的序列 为模板设计探针与从卵细胞提取的 mRNA 杂交,C 正确;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通过(2) 可知 B 基因与 Luc 基因连接形成 B-Luc 融合基因,即可通过 Luc 基因表达,检测加入荧光素的卵细胞 中是否发出荧光,D 正确;故选 BCD。 (5)当从转基因植株未成熟种子中分离出胚,观察到细胞内仅含有一个染色体组,推断该胚是由未受 精的卵细胞发育形成的,而一般情况下水稻卵细胞在未受精时不进行发育,由此表明 B 基因表达能使 卵细胞不经受

39、精作用直接发育成胚。 【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明确农杆菌转化 法在植物基因工程中的应用;并能够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过程等知识。 15(2019江苏卷29)(2019江苏卷29)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将病毒外壳蛋白基因导入猪细胞中,然后通过核移植技术培育 基因编辑猪,可用于生产基因工程疫苗。下图为基因编辑猪培育流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1号猪使用_处理,使其超数排卵,收集并选取处在_时期的卵母细胞用于核 移植。 (2) 采集2号猪的组织块, 用_处理获得分散的成纤维细胞, 放置于37 的CO2培养箱中培养, 其中CO2的作用是_。 (3)为获得

40、更多基因编辑猪,可在胚胎移植前对胚胎进行_。产出的基因编辑猪的性染色体 来自于_号猪。 (4)为检测病毒外壳蛋白基因是否被导入4号猪并正常表达,可采用的方法有_(填序号)。 DNA测序 染色体倍性分析 体细胞结构分析 抗原抗体杂交 【答案】(1)促性腺激素 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2)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 维持培养液的pH (3)分割 2 (4) 【解析】 【分析】据图分析,图示基因编辑猪培育过程涉及的技术手段有转基因技术、核移植技术、早期胚胎 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等,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目的基因)导入 2 号猪的体细胞 核中, 然后将 2 号猪的体细胞核移植到 1 号猪的去核

41、卵母细胞中, 再将重组细胞培养到囊胚并移植到 3 号猪的子宫中去,最后分娩产生了 4 号转基因克隆猪。 【详解】 (1)据图分析可知,1 号猪提供的是卵母细胞,对其注射促性腺激素可使其超数排卵,获得的 卵母细胞需要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能进行核移植。 (2)将 2 号猪的组织块分散成单个的成纤维细胞需要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该细胞的培养应 在 37含 5%的 CO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其中 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 pH。 (3)利用胚胎分割技术对图示早期胚胎进行分割,可以获得更多的基因编辑猪;据图分析可知,核移 植的细胞核来自于 2 号猪,因此产出的基因编辑猪的性染色体来自于

42、 2 号猪。 (4)检测病毒外壳蛋白基因(目的基因)是否导入 4 号猪,可以采用 DNA 分子杂交法检测目的基因的 序列;目的基因表达的最终产物是蛋白质(病毒外壳蛋白) ,可以利用抗原-抗体杂交法进行检测,故 选。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转基因技术、动物细胞培养、胚胎移植等过程,能够弄清楚题图中不 同的猪提供的结构和作用,明确核移植时的卵母细胞需要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并能够选择正 确的方法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 16(2019江苏卷31)(2019江苏卷31)(8分)图1为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抗原递呈细胞呈递的肿瘤抗原后被 激活,进而攻击肿瘤细胞的示意图。图2为肿瘤细胞

43、的一种免疫逃逸机制示意图。肿瘤细胞大量表达PD- 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逃避T细胞的攻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抗原递呈细胞通过_方式摄取肿瘤抗原。 (2)图1中T细胞识别肿瘤抗原后被激活,增殖并_形成效应T细胞群和_细胞群。 (3) 图1中效应T细胞通过TCR只能识别带有同样抗原的肿瘤细胞, 故发挥的免疫作用具有_性, 效应T细胞分泌毒素,使肿瘤细胞_死亡。 (4)为阻断图2中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通路,利用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制备了抗PD-L1抗体。该抗体 注入体内后通过_传送与_结合,可解除T细胞的活化抑制。 (5)为应用于肿瘤的临床免疫治疗,需对该抗体进

44、行人源化改造,除抗原结合区域外,其他部分都替 换为人抗体区段,目的是_。 【答案】(1)胞吞 (2)分化 记忆 (3)特异 裂解 (4)体液 肿瘤细胞表面的 PD-L1 (5)降低免疫排斥 【解析】 【分析】由图 1 可知,TCR 是 T 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可以识别肿瘤抗原。TCR 识别吞噬细胞处理呈 递的肿瘤抗原后,可以增殖分化出记忆 T 细胞和效应 T 细胞,效应 T 细胞可以识别并攻击肿瘤细胞, 引起肿瘤细胞的裂解死亡。 由图 2 可知, 肿瘤细胞表面的 PD-L1 通过与 T 细胞表面的 PD-1 蛋白特异性结合, 抑制 T 细胞增殖分化, 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 【详解】 (1

45、)抗原属于大分子物质,抗原呈递细胞通过胞吞摄取肿瘤抗原,处理后呈递给 T 细胞,引 起 T 细胞的增殖分化。 (2)图 1 中,T 细胞表面的 TCR 识别肿瘤抗原后,可以增殖分化出记忆 T 细胞和效应 T 细胞。其中的 效应 T 细胞会攻击肿瘤细胞,引起其裂解死亡。 (3)效应 T 细胞通过 TCR 特异性识别携带同种肿瘤抗原的肿瘤细胞,该过程具有特异性。由图可知, 效应 T 细胞可以分泌毒素,引起肿瘤细胞的裂解死亡。 (4)由图 2 可知,肿瘤细胞表面的 PD-L1 通过与 T 细胞表面的 PD-1 蛋白特异性结合,抑制 T 细胞增 殖分化,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故可以通过注射抗 PD-

46、L1 抗体阻断肿瘤细胞的逃逸通路。抗 PD-L1 抗体进入人体后,通过体液运输与肿瘤细胞表面的 PD-1 蛋白结合,从而接触 T 细胞的活化抑制。 (5)由于单克隆抗体是利用鼠的骨髓瘤细胞与浆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分泌产生,对人来说是异物, 为了降低免疫排斥,需要对单克隆抗体进行改造,出抗原结合区域外,其他部分都替换成人抗体区段。 【点睛】 由图分析可知, 肿瘤细胞的一种免疫逃逸机制即通过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 1 蛋白特异性结合,抑制 T 细胞增殖分化,从而逃避 T 细胞的攻击,故可以用抗 PD-L1 蛋白或抗 PD-1 蛋白的抗体进行治疗。 17(2019 江苏卷33)

47、(2019 江苏卷33)(8 分)图 1 是某基因工程中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示意图,载体质粒 P0 具有四环 素抗性基因(tetr)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r)。请回答下列问题: (1)EcoR V 酶切位点为,EcoR V 酶切出来的线性载体 P1 为_未端。 (2)用Taq DNA 聚合酶进行 PCR 扩增获得的目的基因片段,其两端各自带有一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载体 P1 用酶处理,在两端各添加了一个碱基为_的脱氧核苷酸,形成 P2;P2 和目的 基因片段在_酶作用下,形成重组质粒 P3。 (3) 为筛选出含有重组质粒 P3 的菌落, 采用含有不同抗生素的平板进行筛选, 得到 A、 B、 C 三类菌落, 其生长情况如下表(“+”代表生长,“”代表不生长)。根据表中结果判断,应选择的菌落 是_(填表中字母)类,另外两类菌落质粒导入情况分别是_、_。 菌落类型 平板类型 ABC 无抗生素 氨苄青霉素 四环素 氨苄青霉素+四环素 (4)为鉴定筛选出的菌落中是否含有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