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7讲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教案.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774484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DF 页数:26 大小:866.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7讲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教案.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7讲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教案.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7讲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教案.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7讲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教案.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7讲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教案.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7讲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专版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八单元生物与环境第27讲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教案.pdf(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 27 讲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第 27 讲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产量和生物量 考试标准必考加试考试标准必考加试 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成分 aa5.营养级aa 2.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 及实例 bb 6.生态系统结构模型 的建构 b 3.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与生 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bb7.生态金字塔b 4.生物放大bb 8.初级生产量、 次级生 产量及生物量的含义 a 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考点一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生态系统的概念、类型、功能和成分 (1)含义: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环境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系统。 (2)类型: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为生态系统两类。 (

2、3)成分 : 非生物成分(无机物、有机物、气候、能源)和生物成分即生产者(如植物)、消费者 (如多数动物)及分解者。 (4)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5)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食物链、生物放大与食物网 (1)食物链 主要类型:捕食食物链(起点:活的动植物)和腐食食物链(起点:死亡生物或现成有机物)。 作用:能量流动和物质移动的通道,同时也是杀虫剂和各种有害物质移动和浓缩的通道。 (2)营养级的概念: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的全部生物的总和。 (3)营养级与消费者级别的关系 写出下列消费者的营养级:一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二级消费者为第三营养级;三级消 费者为第四营养级。 总结营养级与消

3、费者级别的关系:消费者级别营养级级别1。 (4)生物放大 含义:化学杀虫剂和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在生物体内高度富集并导致危 害的现象。 途径:食物链。如 DDT 对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污染。 (5)食物网 含义: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的复杂营养关系。 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反之, 生态系统就越容易发生波动和毁灭。 3生态金字塔(加试) (1)含义:各营养级之间的某种数量关系。 (2)类型 : 生物量金字塔、能量金字塔和数量金字塔。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能量金字塔绝不会 倒置。 思考讨论 1解读下面有关生态系统成分及结

4、构的关系图 (1)图甲 A 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B 表示的生理过程是细胞呼吸。 (2)图甲中共同构成生物群落的成分有生产者、 消费者和分解者, 其中分解者不参与食物网构成。 (3)分析图乙如下:图中 X 及 a、b、c 分别是指:X.生物群落、a.消费者、b.生产者、c.分解 者。 (4)图乙中被誉为“生态系统基石”的是生产者,它是否一定是真核生物?是否一定是自 养型生物? 提示 不一定为真核生物,可能为原核生物,但一定是自养型生物。 2请根据某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图中一条最长的食物链 : 绿色植物食草昆虫食虫鸟鹰(或绿色植物鼠蛇 鹰或绿色植物兔子

5、蛇鹰)。 (2)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铅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累铅最多的生物是鹰。 (3)图中代表的重要生理作用是细胞呼吸。 (4)草原比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强的原因是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多, 营养结构复杂, 自我 调节能力强。 3探究生态金字塔的类型 类型 项目 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 形状 象征 含义 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 中具有逐级递减的特性 一般生物个体数目在 食物链中随营养级升 高而逐级递减 生物量(现存生物有 机物的总量)一般沿 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 每一阶 含义 食物链中每一营养级生 物所含能量的多少 每一营养级生物个体 的数目 每一营养级生物的总 生物量 1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

6、方法 (1)根据结构图判断生态系统的成分 如图所示,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 D、C 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生产者” ,则 A、B 为消 费者和分解者 ; 再根据出入箭头数量的多少进一步判断,在 D、C 中指出箭头多的 D 为“生产 者” ,指入箭头多的 C 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最后根据 DAB,确定 A 为消费者、B 为 分解者。 (2)根据生物类型判断生态系统的成分 判断生产者的主要依据是是否为自养型生物, 若为自养型生物, 则为生产者, 包括绿色植物、 蓝细菌、光合细菌以及化能合成细菌等。 判断消费者时要特别注意“异养型”“非腐生”等关键词,植物、微生物都有可能成为 消费者。 判

7、断分解者的主要依据是能否把动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转变成无机物,分解者是腐生生 物,也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蚯蚓)。 2食物链变式模型的分析 (1)下面图中, 图1和图2都是以每个营养级中有机物多少为依据, 图1中的食物链是丙甲 乙丁 ; 图 2 中的食物链是丙丁甲乙 ; 图 3 表示甲和乙之间为捕食关系, 甲是被捕食者, 乙是捕食者,在食物链中,甲是低营养级,乙是高营养级;图 4 表示的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 环图解, A 是生产者, B 是消费者, C 是分解者, D 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其中的食物链是 AB。 (2)数据表格形式直接呈现(能量值)构建食物链(网) 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

8、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 A、B、C、D 分别表示不同的营 养级,Pg 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 营养级ABCD Pg15.9870.70.9141.0 所以根据能量多少和传递效率(约 10%)可以确定食物链为 BDAC。 (3)数据表格形式间接呈现(重金属、DDT 等浓度)构建食物链(网) 某生态系统中生物体内残留有机汞的情况如下表: 生物体ABCDE 有机汞浓度(ppm)0.0570.51680.39 由于生物富集现象,随着营养级的增加,有机汞浓度增加,表中 A 有机汞 浓度最低,属于第一营养级,C 和 E 的有机汞浓度差不多,表明两者属于 同一营养级,D 有机汞浓度最高,属于最高

9、营养级,那么,最可能的食物 网如右图所示。 题型一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与结构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C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生产者都是自养型生物 D能量金字塔可以倒置 答案 C 解析 细菌并不都是分解者,也有可能是生产者(如硝化细菌)或消费者(如寄生细菌),但腐 生细菌只能是分解者,A 项错误;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如蚯蚓),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 分解者(如硝化细菌),B 项错误;自养型生物能将外界无机物合成自身有机物,都是生产者, 生产者也都是自养型生物,C 项正确。能量从一个

10、营养级流向下一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 故能量金字塔不会倒置。 2 (2016嘉兴 1 月期末测试)下图表示 DDT 沿着食物链转移过程中的浓度变化。 下列叙述错 误的是( ) A食物链是有害物质移动和浓缩的通道 B随着食物链的延长各营养级代谢排出有毒物质的能力减弱 C通过动物生物量的计算可推测各类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相对重要性 D次级生产者指的是所有动物 答案 D 解析 凡是异养生物(包括各种分解者)都属于次级生产者,而营腐生生活的细菌或真菌都是 分解者,所以“次级生产者指的是所有动物”的说法是错误的。 辨析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生物组成 (1)细菌未必都是分解者如硝化细菌是自养型生物,属于

11、生产者 ; 寄生细菌则属于特殊的 消费者。 (2)动物未必都是消费者如秃鹫、蚯蚓等以动植物残体为食的腐生动物属于分解者。 (3)生产者未必都是绿色植物如蓝细菌、 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 应该说生 产者包含绿色植物。 (4)自养型生物(包括光能自养型、化能合成作用自养型)一定是生产者,反之亦然。 (5)腐生型生物(包括腐生细菌、真菌及腐食动物等)一定是分解者,反之亦然。 题型二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数量变化与稳定性 3 (2017浙江模拟)如图为某同学画出的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食物网,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并不完整,还缺少非生物成分 B该食物网有 4 条食物链,其

12、中最长的是: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的鸟鹰 C如果有毒物质 DDT 污染了该生态系统,那么体内含 DDT 最多的生物是鹰 D若鼠的数量大增,短时间内,绿色植物的数量会减少,鹰的数量会增多,随后,鼠的数量 会减少,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答案 A 解析 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除了包含图中画出的生物部分外,还缺少非 生物部分及分解者,A 项错误;图中共有 4 条食物链:绿色植物鼠鹰;绿色植物 昆虫杂食性的鸟鹰;绿色植物杂食性的鸟鹰;绿色植物食草籽的鸟鹰。其 中最长的为:绿色植物昆虫杂食性的鸟鹰,B 项正确;某些重金属及有毒物质,可以 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使其浓度随消

13、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所以,有毒物 质含量最高的是该生态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即鹰体内含 DDT 最高,C 项正确;若某种原因导 致该生态系统中鼠的数量大增, 在短时间内, 绿色植物的数量会减少, 鹰的数量会增多, 随后, 鼠的数量会减少,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D 项正确。 4 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 4 种生物, 并构成一条食物链, 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 4 种生物(甲、 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 起( ) 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 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均增加 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

14、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 答案 D 解析 由上图可知,上述 4 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乙种群数量增加,就要 捕食更多的甲生物,因而甲生物的数量减少;随之丙的数量将增加,丁以乙为食,所以丁的 数量随乙的增加而增加。 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数量变化分析 (1)若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整个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都会减 少,简单记为:“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 (2)“天敌”一方减少,短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会增加,但从长时间来看,会先增加后减少, 最后趋于稳定,简单记为:“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 。 (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则

15、这种生物数量的变化视具体食物链而定 : “中间生 物被捕杀,不同情况要分家” 。大体遵循如下思路 : 生产者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消费者某 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数 量相对稳定原则,即当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其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 中某种生物减少,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较大变化。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 而数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数量的影响,沿不同的食物链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 少的为分析依据。简单记为:“食物网,食物链,生物数量好判断,首先你要有主见,环节 少的先看见” 。 题型三 生态系统结构模型的建构、生态金

16、字塔(加试) 5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生产者,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B乙是消费者,包括全部异养生物 C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太阳能 D图中的“甲乙”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答案 B 解析 根据甲、乙和分解者的关系可以判断,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其中生产者是生态 系统的基石,A 项正确;异养生物中一部分是消费者,如大部分动物,一部分是分解者,如 腐生细菌、真菌和少数动物,B 项错误;太阳能是生态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C 项正确;食物 链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D 项正确。 6(2017宁波校级期中)如图表示、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生态金字塔。有关解释正 确的是(

17、) A“生物放大”现象只能发生在中,而不会发生在中 B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 C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比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D中的生产者比中的生产者个体更小、繁殖速度更快、纤维素含量更低 答案 D 解析 有毒物质会随着营养级升高而呈现富集作用,在、都会发生,A 项错误;能量传 递效率约为 10%,不会随营养级的升高而改变,B 项错误 ; 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 递减的, 但是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不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C 项错误 ; 浮游植物比玉米个体更小、繁殖速度更快、纤维素含量更低,D 项正确。 考点二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

18、物量(加试)考点二 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加试) 1 初级生产量 : 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 单位 : g/(m2a) 或 J/(m2a)(a 代表年)。 (1)生产过程的化学反应式 6CO212H2OC6H12O66O26H2O 2.8 106J 叶绿体 (2)总初级生产量:包括呼吸消耗在内的全部生产量,用 GP 表示。 (3)净初级生产量:在初级生产量中,有一部分被植物的呼吸(R)消耗掉了,剩下的用于植物 的生长和繁殖,用 NP 表示,即 NPGPR。净初级生产量随温度和雨量的不同有很大差异。 2生物量:净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 (1)单位:

19、g/m2或 J/m2。 (2)NPGPRError! 3次级生产量 : 异养生物(包括消费者和分解者)等次级生产者利用现成有机物质而生产出来 的有机物质。 (1)单位:g/(m2a)或 J/(m2a)。 (2)生产过程:次级生产者的同化量呼吸量,即为次级生产量。 思考讨论 1列表比较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和次级生产量 项目初级生产量生物量次级生产量 能量来源太阳光能太阳光能或有机物植物生产的有机物 描述单位 g/(m2a) 或 J/(m2a) g/m2 或 J/m2 g/(m2a) 或 J/(m2a) 能量大小最大较大较小 三者的关系 (1)总初级生产量(GP)净初级生产量(NP)植物呼吸量(R)

20、; (2)当净生产量表示在某一时刻前的有机物质积累量时即为生物量; (3)次级生产量的能量来源于初级生产量; (4)初级生产量、生物量和次级生产量的能量一般均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太 阳光能 2与陆地生态系统相比,海洋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更大还是更小?次级生产量呢? 提示 海洋的初级生产量之和只有陆地初级生产量的 1/2,但次级生产量却相当于陆地次级 生产量的三倍多。 3下图为次级生产量的生产过程,填图并判断正误: (1)次级生产量归根结底是要依靠植物在光合作用中产生的有机物( ) 提示 次级生产过程是指消费者和分解者利用初级生产物的同化过程,即利用生态系统中现 有的有机物质再生产有机物质的过程。

21、 (2)凡是异养生物都是次级生产者( ) (3)海洋的初级生产量之和虽是陆地初级生产量的 1/2,但次级生产量却相当于陆地的 3 倍多( ) (4)次级生产量减去呼吸量即为净次级生产量( ) 题型一 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关系 1(2017浙江 4 月选考)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陆地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 B顶极群落的净初级生产量小于同类型的非顶极群落 C因海洋生态系统中以捕食食物链为主而导致生物量为倒金字塔形 D食高等植物的消费者比食单细胞藻类的消费者具有更高的次级生产量 答案 B 解析 陆地生态系统的总初级生产量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降低,A 项错

22、误;顶极群落的净初级 生产量小于同类型的非顶极群落,B 项正确;因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主要是单细胞藻类, 它们个体小、繁殖快,含纤维素少,可以整个被浮游动物吞食和消化,并迅速转化为下一营 养级的生物量,因此生物量金字塔可呈倒金字塔形,C 项错误;食高等植物的消费者比食单 细胞藻类的消费者具有的次级生产量不具有可比性, 与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有关, D 项错误。 2 (2017宁波中学期中)如图表示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被植食性动物利用的过程。 下 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包含植物的呼吸消耗量 B为次级生产量 C用于植食性动物生长、发育和繁殖 D之和为植物有机物积累量 答案 C

23、解析 是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中可利用的能量,所以不含植物的呼吸消耗量;为 植食性动物摄入的能量,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中,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 剩下的即是有机物积累量,可用于植食性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之和为植物有机 物积累量,之和小于植物有机物积累量。 题型二 有关生产量、生物量表格、坐标曲线图的分析 3 (2017绍兴选考适应性考试)下表是一个野山羊种群按时间顺序每隔两年的生物量变化调 查表。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时间t0t1t2t3 生物量(g/m2)N2N4N4N A.该种群净生产量在t1t2期间的积累量为 2N Bt0t1期间的呼吸量大于t1t2期间的呼吸量

24、 Ct2t3期间该种群的出生率为 0 D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为 4N 答案 A 解析 由图可知,t1t2期间生物量的差值为 2N,故积累量为 2N,A 项正确;净生产量是初 级生产量与呼吸量的差值,无法计算呼吸量和出生率,B、C 项错误;4N 是指生物量最大值, 与环境容纳量的含义不同,D 项错误。 4(2017学军中学期中)如图表示某湖泊夏季的净初级生产量和次级生产量与水深的关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曲线中随水深增加,净初级生产量下降,可能的原因是光强度下降 B若该生态系统长期处于 c 点所示的状态,则不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 C净初级生产量用于植物的生长繁殖,a 处的植物长势最好 D在自

25、然状态下,净初级生产量高则次级生产量也高 答案 D 解析 曲线中随水深增加, 净初级生产量下降, 可能的原因是光强度下降影响了光合作用, A 项正确 ; 若该生态系统长期处于 c 点,净初级生产量为 0,则不能长期处于稳定状态,B 项正 确;净初级生产量用于植物的生长繁殖,a 处的植物长势最好,C 项正确;在自然状态下,净 初级生产量高的生态系统次级生产量不一定高,如在农田生态系统中,D 项错误。 模拟演练模拟演练 1 (2017浙江模拟)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高等植物 202 种, 以矮小的草本和垫状植 物为主,木本植物极少;另外,还生活着藏羚羊、岩羊、野驴、白唇鹿、狼、雪豹、棕熊、 秃

26、鹫、猎隼、细菌、真菌等。关于以上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B它们中的植物属于自养型生物,自养型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C它们中的动物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 D它们中的分解者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答案 D 解析 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间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所有生物称为生物群落。生态系统指由生 物群落与无机环境构成的统一整体。因此它们共同构成一个生物群落,A 项错误;自养型生 物包括光能自养型和化能自养型,B 项错误;秃鹫属于分解者,C 项错误;它们中的分解者能 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D 项正确。 2(2017孝义模拟

27、)如图所示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所有生物对应种群的集合,称为该生态系统的群落 B食草昆虫的锐减对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没有影响 C该生态系统中共有 10 条食物链,其中狐处于两条食物链中 D该食物网中,具有捕食和竞争关系的不仅仅是青蛙和蜘蛛 答案 D 解析 图中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因此图中所有生物不能构成一个群落,A 项错误 ; 食草昆虫的锐减会导致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化,致使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弱, B 项错误;该生态系统中共有 9 条食物链,C 项错误;吃虫的鸟和蜘蛛之间、猫头鹰与蛇之间 也是捕食和竞争关系,D 项正确。 3(2017鹿城区校级

28、模拟)如图中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成分,字母代表各成分之 间交换的有机物或气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中某种群的领域行为可明显调节种群密度 B乙、丁属于次级生产者,其次级生产量即同化量 C乙中的某种群只要保持替补出生率,就会实现零增长 D丙成分中极端的温度和湿度是影响乙种群最强烈的内源性调节因素 答案 A 解析 由分析可知,乙表示消费者,动物的领域行为使动物不能聚集在一个区域,可能导致 种群均匀分布,即可明显调节种群密度,A 项正确;次级生产量次级生产者的同化量呼 吸量,B 项错误;教材中指出“稳定型预示着只要保持替补出生率(即 1 个家庭生 2 个孩子), 人口就会保持零增长”

29、 , 但保持替补出生率的种群不一定会实现零增长, 如需要考虑到一代人 所生孩子成长为父母之前有部分死亡的可能性,C 项错误;丙成分中极端的温度和湿度是影 响乙种群最强烈的外源性调节因素,D 项错误。 4(加试)(2017台州校级模拟)下列关于自然条件下的种群和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只要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就会增加 B海洋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量小于陆地生态系统 C生态金字塔包含生物量、能量、数量及年龄金字塔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成蛙数量可获得该种蛙数量可获得该种蛙的种群密度 答案 B 解析 种群的数量变化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及迁入率和迁出率,A 项错误;海洋生态系统 的

30、初级生产量之和只有陆地初级生产量的 1/2,B 项正确 ; 生态金字塔把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 有机体的个体数量、生物量或能量,按营养级顺序排列并绘制成图,其形似金字塔,故称生 态金字塔,不包括年龄,C 项错误;种群密度是指该种群在单位空间或面积内的数量,而非 只是指成蛙的数量,D 项错误。 5(加试)关于生态系统中生产量与生物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于植物生长和繁殖的生产量应为净初级生产量减去呼吸消耗量 B净生产量实际上就是总初级生产量在某一调查时刻前的积累量 C生物量与生产量的单位均可用 g/m2或 J/m2表示 D若 GPR0,则生物量不变 答案 D 解析 用于植物生长和繁殖的生产量应

31、为净初级生产量,A 项错误;生物量实际上就是净初 级生产量在某一时刻前的积累量,其单位为 g/m2或 J/m2,但生产量的单位应为 g/(m2a)或 J/(m2a), B、 C 项错误 ; 若 GPR0, 则生物量不变 ; 若 GPR0, 则生物量增加 ; 若 GPR0, 则生物量减少,D 项正确。 课时训练课时训练 一、学考选择题 1(2016浙江 10 月选考)某海湾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大型鱼类种类减少,将导致( ) A生物群落发生演替B食物网复杂程度降低 C食物链的环节增多D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 答案 B 解析 大型鱼类种类的减少不一定会导致生物群落类型发生改变,A 项错误;鱼类种类的减 少

32、肯定会导致食物链环节减少,进而导致食物网复杂程度下降;食物网复杂程度下降会导致 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故 C、D 项错误,B 项正确。 2(2017浙江 11 月选考)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物网中的植食动物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B陆地生态系统中通常以捕食食物链为主 C捕食食物链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 D难降解的有害物质会沿着食物链转移和富集 答案 D 解析 食物网中的植食动物属于第二营养级,A 错误;陆地生态系统中通常以腐食食物链为 主,B 错误;捕食食物链中,不存在分解者,C 错误;难降解的有害物质会沿食物链转移和富 集,D 正确。 3如图表示一个海滩湿地生态系统

33、中部分生物的食物关系。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细菌既可作为分解者,又可作为消费者的食物 B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食草虫、线虫、海螺 C若大米草死亡,将导致细菌数量增多,沼蟹数量亦增多 D若喷洒只杀灭食草虫的杀虫剂,则蜘蛛数量将减少 答案 B 解析 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海螺、线虫和食草虫均能以生产者为食,故三者应为第二营 养级,B 项错误。 4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种群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 反映短期内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的是( ) A绿藻上升B白鲢下降 C水蚤下降D乌鱼上升 答案 B 解析 依据题意,当大量捕捞花鲢后,乌鱼的食物以白鲢为主,大量捕食白鲢,故其数量在

34、 短期内快速下降,故选 B 项。 5(2017 春兰州校级期末)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它们之间可 以形成下列四种结构,其中最稳定的是( ) A甲乙丙丁B CD. 答案 D 解析 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越多,抵抗外力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 若生物成分一样多, 则生产者种类越多,生态系统越稳定,故选 D 项。 6(2017温州一模)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的原因是多种生物在不同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 B该食物网由 8 条食物链组成,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 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

35、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 D鹰在植物鼠蛇鹰这条食物链中属于三级消费者、第四营养级 答案 C 解析 食物网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捕食关系形成的营养结构,其中食物链交错连接是由于 多种消费者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A 项正确;本食物网中的生产者是植物,从生产者最 高营养级, 共有 8 条食物链, 蛇与鼠之间是捕食关系, 食虫鸟与蛙之间是竞争关系, B 项正确 ; 生态系统的成分除组成食物网的生产者、消费者外,还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C 项错误; 在食物链中,消费者等级1营养级级别,D 项正确。 7(2016丽水一模)如图所示为一个简化的食物网,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该食物网由 4 条

36、食物链组成 B图中一级消费者只有植食性鸟 C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 3 种 D生态系统的 4 种成分中,该图只体现了两种成分 答案 D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该食物网由 5 条食物链组成,A 项错误;植食性鸟和食草昆虫都是一级消 费者,B 项错误;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鹰、食虫鸟、蜘蛛和青蛙 4 种生物,C 项错误;该图 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的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D 项正确。 8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正确的分析是( ) A恒温动物的/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 B哺乳动物的/值一般约为 10% 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值 D食肉哺乳动物的/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

37、答案 C 解析 恒温动物呼吸代谢消耗量高, 因此有机物的积累量较少, 所以/值一般低于变温动 物,A 项错误;无法判断哺乳动物同化量与获取量的比值大小,10%为相邻营养级的能量传递 效率,B 项错误;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就是提高能量利用率,即提高/的值,C 项正确; 食草哺乳动物的/值一般低于食肉哺乳动物,D 项错误。 9图 1 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有关成分及其关系,图 2 为其中 a、b、c 三种生物的数量变化 关系图,其中有一种为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 1 中有两条捕食链,狐与鸟之间既存在捕食关系又存在竞争关系 B图 1 中狐为第三、四营养级,细菌占有第二、三、四、五营养级 C图

38、 2 中 a、b、c 三者之间的营养结构是 abc D图 2 中 a、b、c 三者一定不能构成生物群落 答案 D 解析 在图 1 中有两条捕食链,狐与鸟之间只存在捕食关系而不存在竞争关系,A 项错误; 图 1 中细菌是分解者,不占有营养级,B 项错误;图 2 中有一种是草,草是生产者,草的数 量增加(减少), 引起其他生物数量都增加(减少), 据此判断 c 是草, 食物链关系是 cba, C 项错误;生物群落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个方面,a、b、c 中没有分解者,三者一 定不能构成生物群落,D 项正确。 二、加试选择题 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净初级生产量与总初级生产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39、 ) A初级生产量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制造的有机物质或所固定的能量 B绿色植物的初级生产量形成于叶绿体中 C初级生产量的单位通常用 g/m2或 J/m2表示 D地球各地的净初级生产量随温度和雨量的不同有很大差异 答案 C 解析 初级生产量的单位通常用 g/(m2a)或 J/(m2a)(a 代表年)表示,即初级生产量应体 现年生产量,而不是某一时刻的生产量。 11(2017温州中学 3 月模拟)某池塘中有三个优势种群,分别是鳙鱼、浮游动物 A、浮游 植物 B,它们的营养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浮游植物B浮游动物A鳙鱼 A鳙鱼、浮游动物 A、浮游植物 B 这三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组

40、成了生物群落 B鳙鱼的能量中有一部分以粪便的形式被分解者利用了 C适当施肥有利于提高浮游植物 B 的数量,进而有利于提高鳙鱼的产量 D若浮游动物 A 的次级生产量为 0,则它的生物量也为 0 答案 C 解析 生物群落包括该地域所有生物,如微生物等其他生物,A 项错误。鳙鱼粪便中的能量 属于浮游动物 A 的同化量,B 项错误;适当施肥有利于提高浮游植物 B 的光合作用能力,流 经该食物链总能量提高,故各个营养级生物数量增加,C 项正确;浮游动物 A 的次级生产量 为 0,表明浮游动物 A 没有生长积累有机物,但是其生物量不为 0,D 项错误。 12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 Y、X、Z 分别为第一、第

41、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 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个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结果 如图乙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 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 BZ 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加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 CY 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 DX 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于竞争劣势 答案 A 解析 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受气候、食物、天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为 Y、X、Z 分别是生 态系统中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的生物,从图乙可以看出,一段时间后,X 营养级的生物 数量减少,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加

42、,A 项正确 ; Z 营养级生物捕食对象没有改变,个体数量的 增加不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而是由食物充足,个体的生长繁殖引起的,B 项错误;从 图中不能看出 Y 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结果,C 项错 误;X 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某种生物处于劣势的现象不明显,D 项错误。 13下列与生物放大及生态金字塔相关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杀虫剂与有害物质可沿食物链逐级积累和浓缩,从而在生物体内高度富集,造成生物放大 B 若以杀虫剂与有害物质浓度大小衡量各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 则所构成的金字塔应为正 立的 C就数量金字塔而言,某些状况下可能呈现倒金字塔形

43、 D就能量而言,天然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绝不会是倒置的 答案 B 解析 由于生物放大作用,营养级越高,杀虫剂与有害物质浓度越大,因此若以杀虫剂与有 害物质浓度大小衡量各营养级之间的数量关系,则所构成的金字塔应为倒立的。 三、非选择题 14(2017金华十校高三联考)某池塘的食物网如图所示。请回答: (1)该池塘的各种生物通过相互作用形成_。 太阳鱼处于最长食物链中的第_营养级。 (2)浮游植物同化的能量, 除了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外, 还可以流向生态系统的_成分中。 (3)水质中轻微重金属通过食物链的作用,在鲈鱼体内高度积累的现象称为_。 若污染严重,大量生物死亡将会引发_调节。 (4)如果去

44、除池塘中的双翅目幼虫,则鲈鱼的产量将_。 答案 (1)生物群落 四 (2)分解者 (3)生物放大 正反馈 (4)增加 解析 (1)各种生物共同组成生物群落。该食物网中最长食物链为 :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双 翅目幼虫太阳鱼鲈鱼,太阳鱼是第四营养级。(2)生物的同化量一部分用于呼吸作用,一 部分随残枝败叶流向分解者,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还有一部分未被利用。(3)污染导致大 量生物死亡,生物死亡又会导致更严重的污染,这是正反馈调节。(4)除去双翅目幼虫,相当 于减少一个营养级,减少了能量浪费,鲈鱼产量将增加。 15(加试)下图为次级生产量的生产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表示次级生产量的是_(

45、填序号),图中和分别是指_和 _。 (2)从生态系统成分来看, 次级生产者指的是_, 它们的次级生产量归根 到底是要依靠植物在_过程中产生的有机物质。植物的总初级生产量除转 化为次级生产量外,其他部分用于_和自身生物量的积累。 (3)在生产实践中要提高圈养牲畜的生长量可通过提高_(用图中序号以比例式表示)来实现。 答案 (1) 同化(量) 呼吸(量) (2)消费者和分解者 光合作用 自身呼吸消耗(或 “呼吸” ) (3)/(或/,写/,/也可) 解析 (1)次级生产量是指靠吃现成有机物而进行的第二次有机物质的生产, 即图中, 图中 为摄入量与粪便量之差,应为同化量 ; 为呼吸量。(2)次级生产者应包括一切异养生物即 消费者、分解者,次级生产量归根到底是要依靠植物光合作用生产的有机物质,植物的总初 级生产量除转化为次级生产量外, 其他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及自身有机物积累。 (3)要提高 圈养牲畜的生长量,可通过提高/或/或/或/来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