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版高中生物4.1.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中图版必修2.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774937 上传时间:2019-12-1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507.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版高中生物4.1.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中图版必修2.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版高中生物4.1.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中图版必修2.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版高中生物4.1.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中图版必修2.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2020版高中生物4.1.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中图版必修2.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2020版高中生物4.1.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中图版必修2.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版高中生物4.1.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中图版必修2.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版高中生物4.1.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案中图版必修2.pdf(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一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目标导航 1.结合实例,掌握种群、基因库和物种的概念。2.通过探究活动,理解自然选择 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3.结合教材,简述隔离的类型及隔离与物种形成的关系。 一、现代综合进化论的形成与地位 1.形成时间:20 世纪上半叶,生物学家将达尔文理论与孟德尔遗传学相结合,形成了现代综 合进化论。 2.地位:它阐明了生物进化的遗传学原理,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中被广泛接受的理论。 二、基本内容 1.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1)种群:生活在同一地域的同种生物的所有成员。 (2)基因库:一个种群含有的全部基因。 通过交互繁殖,使种群的基因库保持相对稳定。 2.

2、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在一个种群中,基因频率会由于突变、迁移和自然选择而发生变化。 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1)自然选择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2)自然选择保存有利变异,消除有害变异,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4.隔离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1)物种的概念: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与其他类群生物有生殖隔离的生物类群。 特征:不同物种的生物,不能进行交配生殖或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 (2)隔离的类型 地理隔离:地理隔离是指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阻碍了种群间生物 个体的相互交配和基因交流。 生殖隔离:由于突变是不定向的,一个种群的突变不会扩散到另

3、一个种群,同时环境条件 也不同,因此,对不同种群的选择方向不同,使不同种群的基因库改变的方向不同,最终形 成生殖隔离,产生新的物种。 5.突变、选择、隔离是生物进化的三个基本环节。 判断正误: (1)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 (2)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作用于种群,使种群发生进化。( ) (3)某种抗生素被长期使用药效下降, 是由于病原体接触药物后, 产生对药物有抗性变异。 ( ) (4)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生物发生定向改变。( ) (5)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条件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 (6)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隔离。( ) 答案 (1) (2) (3) (4)

4、(5) (6) 一、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 1.种群的概念 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域的同种生物的所有成员。其中的“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理 解种群概念应把握如下内容: (1)两个要素:“同种”和“所有” 。 (2)两个条件:“时间”和“空间” ,即种群具有一定的时空限制,离开一定的空间和时间的 种群是不存在的。 (3)两个单位Error! (4)种群中的个体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的, 而是通过种内关系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个体间 能彼此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 (5)同一种群中的生物属于同一物种,个体具有的形态特征基本相同,生态要求基本一致。 2.物种与种群的比较 种群物种 范围一

5、定范围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由分布在不同区域内的同种生物 的许多种群组成 判断标准 种群具备“三同”:同一时间、同一地 点、同一物种;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间 不存在生殖隔离, 交配能产生可育后代 主要是形态特征和能否自由交配 产生可育后代;不同物种间存在 生殖隔离 联系 一个物种可以包括许多种群,如同一种鲫鱼可以生活在不同的池塘、湖泊 等,形成一个个彼此被陆地隔离的种群;同一物种的许多种群之间存在地 理隔离,长期发展下去可能形成不同的亚种,进而形成多个新物种。 3.种群的基因库 (1)每个种群都有自己的基因库。 (2)种群中每个个体所含的基因,只是种群基因库的一个组成部分。 (3)个体携带的基

6、因随着个体的死亡而从基因库中消失, 随着繁殖把自身的一部分基因传给后 代,通过突变使新基因进入基因库,所以基因库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保持和发展。 4.基因频率 (1)对于某对等位基因而言, 每个种群都有自己的基因频率, 且基因频率是会随环境的变迁而 改变的。 (2)种群中基因频率的改变反映出生物进化的方向, 即在进化过程中某基因的频率如果逐渐增 大,说明该基因控制的性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1.种群的基因库是一直不变的吗?试分析原因。 答案 不是。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自然选择、种群个体的迁入迁出等都会使种群的基因 库发生改变。 2.为什么说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个体? 答案 由于分离

7、和基因重组,有性繁殖的个体不能使其基因型恒定的延续下去,只有通过交 互繁殖,才能使种群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基因库。因此,进化发生在种群而不是个体。 1.下列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种群的个体间可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个体间也都可自由交配并产生后代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繁殖的单位 C.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物种的基因频率往往保持不变 D.种群基因库的基因没有物种基因库的基因丰富 问题导析 (1)同一种群内的个体位于同一个区域,可以自由交配,同一物种可由不同种群 组成,由于存在地理隔离,基因交流存在障碍。 (2)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繁殖的

8、基本单位。 (3)一个物种可由多个种群组成, 种群的基因频率在不断变化, 物种的基因频率也在不断变化。 (4)物种可由多个种群组成,物种的基因库要比种群基因库丰富。 答案 D 一题多变 判断正误: (1)不同种群的生物不是同一物种。 ( ) (2)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 ) (3)判断是不是一个物种的标准是:两个种群间能否随机交配并产生可育的后代。( ) (4)某外迁群体 a1与当时留居群体 a2的基因频率不相同,则 a1和 a2是同一物种。( ) 答案 (1) (2) (3) (4) 二、突变、选择、隔离是生物进化的三个基本环节 1.理解“突变”的含义 (1)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9、统称为突变。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能产生新的基因 型,但只有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等位基因)。 (2)突变的频率虽然很低, 但一个种群往往由许多个体组成, 而且每一个个体中的每一个细胞 都含有成千上万个基因,所以在种群中每一代都会产生大量的突变。 (3)基因突变产生的等位基因, 通过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 可以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 从而使种群出现大量的可遗传变异。 (4)生物的变异是否有利取决于它们的生存环境,同样的变异在不同的生存环境中可能有利, 也可能有害。 2.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每一个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频率虽然很低,但由于每个生物个体所含的基因数

10、是一个非常巨 大的数目,因此基因突变对个体来说不是稀有的,况且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生物进化是 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因此,突变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变异材料。同时,突变 等 位基因 基因重组 大量的变异。可见,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物种形成提供了 丰富的原材料。 3.理解“自然选择”的含义 (1)选择的对象 直接对象是生物的变异性状(表现型); 间接对象是相关的基因型; 根本对象是与变异性状相对应的基因,即自然选择的实质是环境对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 因而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2)选择的结果 从生物性状上看,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形成生物的适应性; 从实质上看,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11、。 4.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生物种群内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其中的不利变异被不断淘汰,有 利变异则逐渐积累,从而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沿着一定的方向缓慢地 进化。由此可见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 5.隔离导致物种形成的理解 现代综合进化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了进化的原材料;自 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定向变化,从而决定了进化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阻碍了 种群间基因的交流;突变、选择、隔离是生物进化的三个基本环节。 现代综合进化论的观点对物种形成的解释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再达到生殖隔离而形成 的。判断新物种

12、形成的标志是是否出现了生殖隔离。 1.所有的变异都能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吗?为什么? 答案 不是。只有可遗传的变异才能影响种群基因的组成,才能改变基因频率。 2.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对种群遗传组成的影响一样吗?试分析原因。 答案 二者都对种群遗传组成产生影响, 但影响角度不一样。 只有基因突变才能出现新基因, 才能丰富基因库,改变基因频率,从而影响种群的遗传组成;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基因,只 能增加基因型的种类,以此来影响种群的遗传组成。 3.有人认为 “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不能传递给后代, 因此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 这种说法正确吗?分析原因。 答案 不正确。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基因突

13、变,可以通过无性繁殖的方法传递给后代,如发生 基因突变的花芽或叶芽,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或者嫁接的方法可以传递给下一代,因此能 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4.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吗? 答案 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但一定需要达到生殖隔离。 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5.分析生物进化与物种形成是不是一回事?为什么? 答案 二者不是一回事,任何基因频率的改变,不论变化大小如何,都属于进化的范畴;而 作为物种的形成,则必须当基因频率的改变在突破种的界限形成生殖隔离时方可成立,因此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而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2.根据现代生物进

14、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 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 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 问题导析 (1)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从而使生物定向进化,所以自然 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种群中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导致生物不断进化。 (3)种群中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增大。 答案 C 一题多变 “基因突变对绝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你认为这一说法 ( ) A.正确

15、,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它为定向的自然选择提供了材料,为物种的进 化奠定了基础 B.正确,基因突变对多数个体不利,但突变的方向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 C.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不利于个体繁殖,会导致物种灭绝 D.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会导致个体死亡,不利于生物进化 答案 A 1.下列生物属于一个种群的是( ) A.一块农田中的全部害虫 B.一座山上的所有的鸟 C.微山湖中的所有鱼 D.一片树林中的全部毛白杨 答案 D 2.下列关于物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物种是形态上类似的、彼此能交配的、要求类似环境条件的生物个体的总和 B.物种是一个具有共同基因库的、与其他类群有生殖隔离的类

16、群 C.区分物种有多种依据,但最主要的是看有无生殖隔离 D.不同物种的种群若生活在同一地区,也会有基因交流 答案 D 解析 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即使生活在一起也不会有基因交流。 3.华南虎和东北虎两个亚种的形成是由于( ) A.地理隔离的结果 B.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共同作用的结果 C.生殖隔离的结果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结果 答案 A 解析 东北虎和华南虎分别生活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和华南地区,这两个地区之间的辽阔地带 起到了地理隔离的作用。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这两个种群之间产生了明显的差异,成为两 个不同的虎亚种。 4.在一次大风暴后,有人搜集了 100 只受伤的麻雀,把它们饲养起来,

17、结果活下来 64 只。在 死去的个体中,大部分是个体比较大、变异类型特殊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自然选择会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C.特殊的变异类型都是不利的 D.不产生变异的生物才能生存 答案 B 解析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这种变异是不定向的,可能是有利的,也 可能是有害的。 产生有利变异的个体存活下来, 产生不利变异的个体会在自然选择中被淘汰, 自然选择的过程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5.下图为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 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请据图 回答下面的问题。 (1)A 物种进化为 B、C

18、 两个物种的外部因素是_。 (2)甲 岛 上 的 B 物 种 迁 到 乙 岛 后 , 不 与 C 物 种 进 化 为 同 一 物 种 的 原 因 是 _。 (3)迁到乙岛的 B 物种进化为 D 物种的原因是_ _。 答案 (1)自然选择、地理隔离 (2)B 物种与 C 物种间已形成生殖隔离 (3)甲、乙两岛的环 境条件不同,自然选择作用不同,再加上地理隔离使它们基因频率的差别得到累积而形成了 生殖隔离 解析 A 物种原是同一自然区域的生物类群,后来,同一物种的生物有的在甲岛生活,有的 在乙岛生活,由于甲、乙两岛环境条件不同,使得同一物种的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不同 的定向改变。再加上甲、乙两岛

19、上的种群由于地理隔离而不能相互自由交配,使不同种群的 基因库不同。所以,最后的进化结果是形成两个物种。甲岛上的 B 物种迁到乙岛后,由于各 自种群的基因库已发生改变,加之二者存在生殖隔离,因此 B 物种不会与 C 物种共同进化为 一个相同的新物种,而是各自独立进化。因甲、乙两岛的环境条件不同,再加上由于地理隔 离导致生殖隔离,C 物种不能与 B 物种自由交配,故 D 物种是在 B 物种基础上进化而成的。 基础巩固 1.下列关于基因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种群所含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B.生物个体总是要死亡的,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 C.种群中每个个体都含有种群

20、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D.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 答案 C 解析 一个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每一个种群都有它自 己的基因库,种群中的个体一代一代地死亡,但基因库却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保持和发展。 种群中的每一个个体只含有种群基因库中的部分基因,都是种群基因库的组成部分。种群基 因库时刻发生改变,因为自然界中存在着突变、基因重组、迁移和自然选择等因素。 2.某一种群中某种可遗传的变异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这很可能推断出( ) A.那个性状对环境有很大的适应性 B.该种群的全体成员都是那个性状的纯合体 C.那个变异性状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 D.控制那个性状的基因是隐性的 答

21、案 A 解析 该种群这种可遗传的变异性状出现的频率增加,并不意味着该种群的全体成员都是那 个性状的纯合体,也不能说明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隐性的,故 B、D 两项与题意不符。由于环 境条件变化所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也就得不到积累加强,故 C 项是错误的。根据达尔文 的自然选择学说, 种群内某一可遗传的变异性状出现频率增加, 说明此变异性状能适应环境, 被自然选择所保留,并逐代积累加强,故 A 项正确。 3.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错误的是( ) A.不定向的变异为定向的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 B.基因重组有利于物种在多变的环境中生存 C.人工诱变育种可大大提高突变率 D.用二倍体植物

22、的花药离体培养,能得到叶片和果实较小的单倍体植物 答案 D 解析 D 项中获得的单倍体植株只含 1 个染色体组,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因此自然情况下 不能结出果实,故“果实较小”错误。 4.新物种形成最显著的标志是( ) A.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 B.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C.产生了生殖隔离 D.改变了基因频率 答案 C 解析 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是作为物种存在的一种必要的特征,但标志新物种形 成的应是生殖隔离。基因频率的改变情况只能说明生物进化情况。 5.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 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 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 D.进化改

23、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 答案 B 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所以如果发生进 化,那一定是有基因频率的改变。 6.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 C.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D.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有利变异的保存 答案 D 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在这个过程中 有利变异保存而不利变异被淘汰,从而改变了基因频率。 巩固提升 7.如图表示某小岛上蜥蜴进化的基本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中 X、Y、Z

24、 分别表示的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 B.小岛上蜥蜴原种全部个体的总和称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地理隔离一旦形成,原来同属一个物种的蜥蜴很快就进化为不同的物种 D.小岛上蜥蜴新种全部个体所有基因的总和称为蜥蜴新种的基因库 答案 C 解析 蜥蜴产生不同性状,原因可能是突变或基因重组,不同的性状中有利的保存而不利的 被淘汰,属于自然选择的结果,新物种产生的必要条件是隔离,故 A 正确;生物进化的基本 单位是种群,种群即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故 B 正确;由于地理隔离,不 同环境内的生物进化方向可能有差异, 但不一定出现生殖隔离, 也就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故 C 错误

25、;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该小岛上全部的蜥 蜴新种即为一个种群,故 D 正确。 8.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 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下列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 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 答案 B 解析 抗生素并非导致突变的因素, 即变异在前选择在后, 抗生素对细菌只起选择作用, 即 A 选项错误;细菌的变异与是否接触过抗生素无关,所以

26、即使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进入新 生儿体内的细菌也存在抗药性的类型,故 B 选项正确;免疫球蛋白与致病菌的耐药性无关, 故 C 选项错误;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时,将导致致病菌在体内的繁殖,耐药菌的 形成是基因突变所致,与疫苗无关,故 D 选项是错误。 9.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 40 条染色体。用放射性 60Co 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 的植株 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 50%。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 ) A.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B.单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共含有 20 条染色体 C.植株 X 连续自交若干代,

27、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 D.放射性 60Co 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 答案 A 解析 单倍体植株体细胞仍具全能性,故 A 正确 ; 单倍体植株的细胞中有 20 条染色体,在有 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加倍,应含 40 条染色体;杂合体连续自交,其纯合度提高;基因突变可为 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 生物进化方向取决于 “自然选择” , 故 B、 C、 D 选项所述不正确。 10.某海岛上生活着一种昆虫,经调查,翅的长度和个体数量的关系如图所示。后来该小岛上 经常刮大风,若干年后再进行调查,你认为最能代表此时情况的曲线图是( ) 答案 D 解析 随着环境变化,海

28、岛上经常刮大风,翅长和翅短的变异个体以抗风和避风的方式可以 避免大风将它们刮入大海而死亡。经长期选择,岛上的该种昆虫分别向翅长和翅短的方向发 展。 11.某研究小组研究了某地的两个湖泊。 这一地区有时会发洪水。 每个湖中生活着两种相似的 鱼:红褐色和金黄色的。他们不清楚这两种鱼之间的关系,于是作了两种假设,如图所示: (1)在假说甲和假说乙中,湖泊和湖泊中的两种鱼的祖先各是哪种鱼? _ _。 (2)DNA 分析表明,湖泊中红褐色鱼与湖泊中红褐色鱼亲缘关系最近,这一证据支持哪个 假说? _ _。 (3)假说甲是否符合当地实际情况?为什么? _。 (4)什么证据可以帮助你确定湖泊中的红褐色和金黄色

29、鱼不是一个物种? _ _。 答案 (1)假说甲: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起源于同一种灰色鱼;假说乙:湖中原来只有红褐 色鱼,湖中原来只有金黄色鱼 (2)这一证据支持假说乙 (3)不符合。因为假说甲没考虑 当地“有时会发洪水”这一实际情况 (4)如果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不能杂交, 或杂交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说明它们不是一个物种 (或若两种鱼杂交,存在生殖隔离,说明它们不是同一物种) 解析 作为信息给予题,在解答时要注意题干的信息提取。本题的题干中给出了“有时会发 洪水”的信息,即在洪水泛滥时,两种鱼可能流入对方水体中,再结合 DNA 分析即可做出较 为准确的分析与判断。要检验两种鱼是否为同一物种,只需

30、看它们是否存在生殖隔离即可。 12.现有 G、H、Q、W、X 五个有亲缘关系的物种,它们的进化历程及亲缘关系如图所示。 (1)图中五个物种中,基因库相似程度最高的两个物种最可能是_。 (2)由共同祖先进化形成上述五个不同物种的外部因素是_和_。 (3)H、 W 两 种 物 种 都 生 活 在 海 洋 中 , 体 形 都 为 纺 锤 形 的 事 实 能 够 说 明 _。 (4)如果将 W 物种始终处在一个没有地理隔离的环境中, W 物种将会在进化过程中分化成两个 或两个以上的物种吗?_,为什么?_; W 物种在它所生存的环境中将会进化吗?_,为什么?_。 答案 (1)X、Q (2)自然选择 隔离

31、 (3)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环境对生物的选择是定向的) (4)不会 地理隔离是导致新物种形成的一个重要环节 会 生物在繁衍过程中会产生各种 可遗传的变异,W 所处的环境条件也会发生不断的变化 解析 (1)基因库相似程度越高的生物应是亲缘关系越近的物种。(2)物种的形成需要经过隔 离, 一个物种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时, 必然受到环境的自然选择。 (3)这是一种趋同进化现象, 是相同环境定向选择的结果。 (4)没有隔离就不会分化出不同的物种, 但生物是随着环境的变 化在不断进化的。 走进高考 13.(2014四川卷,5)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 离体培养形成

32、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 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粒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 36 或 72 条染色体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答案 B 解析 A 项,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是在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达 到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的目的。B 项,油菜物种甲、乙杂交,子代丙是异源二倍体,其染色体 数为 10818, 用秋水仙素处理其顶芽后, 发育成的幼苗丁中部分细胞染色体加倍为 36 条, 该类细胞在有丝分裂

33、后期可观察到 72 条染色体,其他时期可观察到 36 条染色体。C 项,决 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自然选择,不是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染色体变异)。D 项,虽然形 成戊的过程没有经过地理隔离, 但是其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成为物种甲(2n20)物种乙(2n 16),为异源四倍体,与二倍体物种甲、二倍体物种乙都存在生殖隔离,因而戊是新物种。 14.(2013江苏卷,12)如图为四个物种的进化关系树(图中百分数表示各物种与人类的 DNA 相似度)。DNA 碱基进化速率按 1%/百万年计算,下列相关论述合理的是( ) A.四个物种都由共同祖先通过基因突变而形成 B.生殖隔离是物种朝不同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人类与黑猩猩的 DNA 差异经历了约 99 万年的累积 D.大猩猩和人类的亲缘关系,与大猩猩和非洲猴的亲缘关系的远近相同 答案 C 解析 物种的形成是突变、选择和隔离三个环节共同作用的结果,A 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 物进化的方向,B 错误;人与黑猩猩的 DNA 差异百分比是 0.99%,而碱基进化速率为 1%/百万 年,通过计算可知人与黑猩猩的 DNA 差异经历 99 万年左右的积累,C 正确;通过 DNA 的差异 百分比可知,人与大猩猩的亲缘关系较大猩猩与非洲猴的亲缘关系近得多,D 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