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国际贸易理论.ppt

上传人:少林足球 文档编号:4778313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2.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国际贸易理论.ppt(4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现代新贸易理论产生的原因 理解规模经济的概念 掌握产业内贸易理论和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了解偏好相似理论 *2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 第三节 不完全竞争与国际贸易 第四节 产业内贸易 第五节 基于动态技术差异的国际贸易 第六节 需求决定的贸易模式 案例 o 欧共体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其宗旨是消除成员国之间贸易壁 垒,推进经济一体化。如果欧共体贸易壁垒逐步取消,那么依 据标准的比较优势理论,人们有理由预期,汽车,电冰箱,时 装等不同行业产品,应在不同国家通过专业化方式生产出来, 不同成员国生产同类

2、产品现象应不断减少并趋于消失。然而, 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几十年后,欧盟主要国家仍在生产功能类 似但品牌不同的汽车;人们仍在伦敦,巴黎,波恩,罗马超市 中购买来自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不同款式时装和生活用 具;满载瑞典家具驶向伦敦的轮船与满载英国家具运往斯德戈 尔摩的轮船在海上相遇。 挑战之一 同类产品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古典和新古典贸易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根源在于各国在产品生 产方面的差异,包括技术差异(比较优势理论)、资源禀赋和产品 要素密集度的差异(H-O模型),按照这些理论,各国之间的贸易 主要是不同产品之间的贸易,即“产业间贸易( inter-industry trade )”,但二战

3、后,国家间同类产品之间的贸易,即“产业内贸 易( intra-industry trade )”大大增加,这种现象突破了传统 贸易理论框架下的贸易模式,因此是对传统贸易理论一个挑战。 产业间贸易产业内贸易 贸易商品来源国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 工业国家 同种或相近经济发 展水平的工业国家 适用的基础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现代贸易理论 生产函数特点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增 消费者偏好同质商品异质商品 贸易利益来源 生产要素比较 优势的利用 产品的差异性和规 模报酬递增 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的主要区别 表4-1 部分国家制造业部门的ITT(产业内贸易指数)() 工业化国家 197019871999 发

4、展中国家 197019871999 美 国55.161.081.1印 度22.337.088.0 日 本32.828.062.3巴 西19.145.578.8 德 国59.766.485.4墨西哥29.754.697.3 法 国78.183.897.7土耳其16.536.382.2 英 国64.380.091.9泰 国 5.230.294.8 意大利61.063.386.0韩 国19.442.273.3 加拿大62.471.692.8阿根廷22.136.448.7 西班牙41.267.486.7新加坡44.271.896.8 平 均56.865.385.5平 均22.344.382.5 数据来

5、源:转自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P161,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 挑战之二 发达工业国家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资源禀赋论认为,国家间的资源禀赋的差 异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原因,据此,国际贸易应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 (资本丰裕国)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丰裕国)之间(即“南北贸 易”),20世纪50年代之前的国际贸易的确大部分是属于“南北贸易 ”,但是60年代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北北贸易”)在国际贸 易中所占的比率逐步上升,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部分。那么国际贸 易为什么会在相似的资源禀赋国家(即同类国家)之间进行呢?这 一现象显然是资源禀赋论所不能解释的。 制成品产业

6、内贸易占制成品贸易总额比重 国家 1988-19911996-2000 美国 63.568.5 英国 70.173.7 德国 67.172.0 日本 37.647.6 墨西哥 62.573.4 韩国 41.457.5 匈牙利 54.972.1 波兰 56.462.6 表4-2 工业化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占其总贸易的份额 出口到工业化国家的比例从工业化国家进口的比例 美 国0.560.51 英 国0.810.76 加拿大0.950.82 日 本0.510.39 德 国0.750.72 意大利0.730.69 法 国0.770.80 全部工业化国家0.700.70 数据来源:根据IMF贸易方向统计季报

7、(2002年3月)计算。 挑战之三 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当代世界贸易的发展中,有许多产品曾经由少数发达国家生产 和出口,然而,战后这些产业的领先地位不断发生变化,一些原来 进口的发展中国家开始生产并出口这类产品,而最初的出口的发达 国家反而需要进口。为什么在资源禀赋的模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 而某些制成品的比较优势会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呢?这一 问题也是在传统贸易理论的框架内难以找到答案的。 图4-1 日美韩三国轿车产量相对比重趋势图 数据来源: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P163,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 国际贸易的新发展及其对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挑战 20世纪50年代以来,

8、国际贸易出现了许多新的现象:(1)同类 产品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2)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量大大增加 ;(3)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移。 以上现象在古典和新古典的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框架内难以得到 解释,这迫使经济学家寻求新的贸易理论来解释这些现象,经济学 家的这种努力促成了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形成。 新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 要素禀赋理论 里昂惕夫之谜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与传统贸易理论的区别 o 从解释对象上看,前者解释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 贸易;后者解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 间贸易。 o 从理论基础上看,前者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 前提,建立在不完全竞争理论基础上;后者以规模

9、 报酬不变和完全竞争为前提,建立在完全竞争理论 基础上。 二者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是对传统国际国际贸易理论的 丰富和完善。 两国模型不存在国际贸易的五个条件 o 两国同一种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生产技术相同) o 两国的相对要素禀赋相同 o 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 o 规模收益不变(规模报酬不变) o 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并且不存在 外部经济性 o 放松其中任一个假设,两国之间就产生国际贸易 o 生产技术差异(劳动生产率不同)古典贸易理论 o 要素禀赋差异新古典贸易理论 o 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当代国际贸易理论 规模经济的基本原理 规模经济的的内涵 规模经济的度量 规模经

10、济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 内在规模经济和外在规模经济 指来源于单个 企业内部生产 规模的扩大带 来报酬的递增 指某个产业或行 业生产规模的扩 大带来报酬的递 增 a. 规模经济的含义 规模经济(scale of economies)又称为规模报酬递增 (increasing returns to scale),即随着投入的增加, 产出水平以更大的比例增加。 规模报酬递增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当某一产品的生产发生规 模报酬递增时,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成本递减而 取得成本优势,因此导致专业化生产并出口。 b.规模经济的度量 规模报酬递增 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减 成本 产量 LAC 图4-4 长

11、期成本曲线与规模经济 变。不变,即为规模收益不增加,时,随着当 ;递增,即为规模不经济增加,时,随着当 递减,即为规模经济;增加,时,随着当 来度量:性规模经济可以用成本弹 LACQLACLMC LACLMCE LACQLACLMCE LAC LMC QC QC QQ CC E E c c c C = 0,则表明一国有产业 内贸易,即一国会同时进口和出口同一类产品;ITT越大,产业内 贸易程度越高。 产业内贸易水平的衡量 IIT=1-|X-M| / (X+M) X和M表示一国 某种特定产品 的出口和进口 IIT=0,表明一个国 家的这种产品只是 进口或出口,既完 全没有产业内贸易 当IIT=1

12、时,表明 这种产品的进口与 出口相等,产业内 贸易水平最高 产业内贸易产业内贸易指数 衡量一个国家某个产业在对外 贸易中产业内程度的指标 部分国家制造业部门的IIT () 工业化国家 197019871999 发展中国家 197019871999 美 国55.161.081.1印 度22.337.088.0 日 本32.828.062.3巴 西19.145.578.8 德 国59.766.485.4墨西哥29.754.697.3 法 国78.183.897.7土耳其16.536.382.2 英 国64.380.091.9泰 国 5.230.294.8 意大利61.063.386.0韩 国19.

13、442.273.3 加拿大62.471.692.8阿根廷22.136.448.7 西班牙41.267.486.7新加坡44.271.896.8 平 均56.865.385.5平 均22.344.382.5 数据来源:转自海闻、P.林德特,王新奎:国际贸易,P161,上海人 民出版社,2003。 *33 产业内贸易是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作用的结 果 o 1.相同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o 2.差别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o 3.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 产品生命周期论的国际贸易理论 对于产业内贸易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不完全竞 争和规模经济的贸易理论作了很好的解释,但如何解释 贸易模式的动态变动和一些产品中领先

14、地位的变化呢? 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弗农通过分析产品技术的变化及其 对贸易的影响,解释了这一现象。这一理论就是所谓的“ 产品生命周期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 随着技术扩散,一种新产品的比较优势在不同类型国家动态转移, 完成产品从导入(创新)、成长、成熟、衰落、转让的整个生命周期。 具体形式 (一)创新阶段 (二)成长扩张阶段 (三)成熟阶段 (四)衰落阶段 (五)转让期阶段 由于技术的传递和扩散,不同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变化,新技 术和新产品在某一技术领先的发达国家创新,而后扩散到其他发达国家 ,再扩散到发展中国家。 F是对要素禀赋理论的动态化的延伸 F率先研究贸易与直接投资的

15、关系 产品生命周期论的基本逻辑 产品生命周期模型认为产品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所需 要投入要素的比例是不同的。在产品的创新阶段需要投入大量 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因此最初产品属于资本密集型的产品,随 着生产技术的成熟,并走向大规模生产,产品生产只需标准化 技术和大量非熟练的劳动力即可,此时产品投入要素比例从资 本密集型转变成劳动密集型,因此产品的生产优势逐渐由发达 转向发展中国家。这正是当代国际贸易中产业领先地位不断转 换的重要原因。 雷蒙德弗农 (Raymond Vernon)是二战以后在国际经济关系研究方 面一位最多产的作者。他的著作反映了他多方面的职业生涯,包 括将近20年在政府部门供职,短

16、时期从商,担任过3年“纽约市区 研究”中心的主任,以及从1959年开始与哈佛大学有成果的合作, 先是在商学院,在那里他是国际商业的教学和研究骨干,后来是 在约翰F肯尼迪(John FKennedy)管理学院,在那里直到退休他 一直是克拉伦斯狄龙(Clarence Dillon)国际问题讲座教授。 Product Cycle(four stages) 产品周期(4阶段) sale 销售 量 time t0 t1 R因此,该阶段,贸易主要发生在少数先进国家之间,因为这 些国家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且比较接近。 o成长阶段:技术趋于成熟,规模经济开始显现,比较优势体现为 技术;该阶段,资本成为最主要的构

17、成成本,发达国家在该阶段拥 有比较优势,产品将主要由发达国家输出到发展中国家。 o成熟阶段:技术已经成熟并扩散,生产达到适度规模,比较优势 体现为资本、管理水平、营销技巧等非价格竞争手段;发展中国家 开始出口。 o衰退阶段:产品高度标准化,比较优势体现为品牌 o让与期:创新国退出市场,劳动力比较优势。 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成本主要决定因 素与比较优势的变化 t0t1t2t3 t4 E -E 创新国其它工业国发展中国家 t 阶段: 产品流向: 产品类型: III III 导入 创新国出口 技术密集型 技术扩散 其他工业国出口 资本密集型 技术停滞 发展中国家出口 劳动密集型 产品的生命周期 新

18、技术和新产品的转移和扩散像波浪一样 ,一浪接一浪向前传递和推进。 近年来,新技术的扩散滞后期大为缩短, 使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变得越来越短。 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 引入期 新产品 在创新国 内销售 成长期 产品出口 到其它发 达国家 成熟期 发达国家 开始模仿 生产 衰退期 创新国销 售量下降,模 仿国向发展 中国家出口 衰亡期 创新国净进 口,发展中国 家逐渐成为 净出口国家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模式变动的图示 进口 出口 创新国消费 创新国生产 模仿国生产 模仿国消费 进口 0 T1 T2 T3 T4 T(时间) Q(产量)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19、 第五阶段 出口 图4-12 产品生命周期与国际贸易模式的变动 不同时期的进出口情况和贸易模式改变不同时期的进出口情况和贸易模式改变 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 1、抓住转移的机会 2、引进先进的技术 引进的好处:节约时间、节约费用、减少风险。 1950年-75年,日本用57亿美元购买先进技术250700项专利,这 些技术如果自己研制需要12-15年时间,费用2000亿年。 3、早引进比晚引进好 4、中国可以当二传手,在技术贸易上有所作为。 对发达国家的启示 1、通过转让技术弥补开发费用的损失。 2、该放弃的就放弃。当比较优势已经不复存在的时候,试图通过国贸易保护和知识 产权保护是靠不住的,该放弃就要

20、放弃。 o英特尔公司最早开发生产存储器, 1984年,由于日本倾销,英特尔公司存储器 市场占有率跌到两成。 o尽管英特尔公司要求动用“301法案“制裁日本的倾销行为,并促成了著名的美日 半导体贸易协定。 o但终归时比较有时已动态转移,无力回天,于是痛下决心放弃本来由自己发明的 计算机存储器, o英特尔公司总裁格罗夫语气沉重地说:“决定的做出艰难异常,我们一直希望能 重振往日的雄风,可是现在不的不承认,我们输掉了这场战役!不过相对而言, 这可能也将使我们做出的最好的决定,我们从此将集中全部力量发展微处理器, 就是cpu “。 o英特尔公司相继开放了私人电脑286、386、486、586,保住了硬

21、件大王的地位。 案例:产品生命周期模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日两国在无线电产品上的竞争。第二次 世界大战刚结束时,由于真空管技术在美国迅速发展,美国垄断了 无线电产品的世界市场。但是几年之后,日本也达到了同样的技术 水平,由于其低价的劳动力,日本也占据了很大的一部分市场份额 。随后美国发明了晶体管,重新在技术上领先。但是,几年之后, 日本也获得了这一技术,又一次可以用低价和美国竞争。而美国又 通过对印刷电路的使用再一次在同日本的竞争中占了上风。生产无 线电的最新技术究竟是劳动力密集型不是资本密集型,决定上着美 国是否能在世界市场中占一席之地,以及美国和日本最终会不会被 诸如韩国这些成本更低的生产

22、商所代替。 案例: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具竞争力的国家 排名国家或地区排名国家或地区 1美国11瑞典 2芬兰12冰岛 3卢森堡13奥地利 4荷兰14澳大利亚 5新加坡15德国 6丹麦16英国 7瑞士17挪威 8加拿大18比利时 9中国香港19新西兰 10爱尔兰20智利 *45 第五章练习 一、名词解释 o 规模经济 o 不完全竞争 o 产业内贸易 o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二、选择题 o 1新贸贸易理论论的代表人物是( ) A.维农维农 B.林德 C.克鲁鲁格曼 o 2新贸贸易理论论是国际贸际贸 易的( )理论论模型 A.完全竞竞争 B.不完全竞竞争 C.垄垄断竞竞争 o 3传统传统 国际贸际贸 易通

23、常使用的是( )模型 A.2-2-2 B.2-2-3 C.2-3-2 o 4规规模经济经济 通常有( )种表现现形式 A.2 B.3 C.4 o 5下列哪些属于现现代国际贸际贸 易理论论范畴( ) A.产业产业 内贸贸易 B.需求决定的国际贸际贸 易 C. 基于动态动态 技术术差异的国际贸际贸 易 *46 *47 三、简述题 o 1.赫-俄理论论的两个重要局限性是什么? o 2.什么是规规模经济经济 ?它如何能成为为国际贸际贸 易的基 础础? o 3.根据技术术差距模型,国际贸际贸 易是如何发发生的? o 4.新古典贸贸易理论论与现现代国际贸际贸 易理论论的主要区 别在哪里? o 5.绘一幅图,以表示发明国与模仿国在产品生命周 期的各个阶段的出口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