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2单元第2章第1节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教案中图版必修3.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779576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701.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2单元第2章第1节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教案中图版必修3.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2单元第2章第1节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教案中图版必修3.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2单元第2章第1节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教案中图版必修3.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2单元第2章第1节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教案中图版必修3.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2单元第2章第1节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教案中图版必修3.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2单元第2章第1节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教案中图版必修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2单元第2章第1节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教案中图版必修3.pdf(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第一节 群落的基本特征与结构 1说明群落的基本特征。 2描述群落的结构。(重点) 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群 落 的 基 本 特 征 与 结 构 1群落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1)群落的概念 在一定时间内, 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各个生物种群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而形成的有规律的 集合体。 (2)群落的基本特征 物种的多样性 : 群落中包含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各种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分 不同群落的首要特征。 物种的相对数量:群落中各种生物的数量是不同的,我们可以采用种群的密度指标, 也可以采用含有某种生物的样方占总样方的百分数这一频度指标来测定物种间的相对

2、数量。 优势种:群落中决定群落外貌和结构的物种叫做优势种。 生长型 : 根据植物的可见结构分成的不同类群。群落的外貌往往是由优势种的生长型 决定的。 营养结构 : 群落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存在着一定的营养关系,这种营养关系决定了群落 中物种的相对数量及其变化。 2群落的结构 (1)形成原因 群落结构是群落中相互作用的种群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 (2)类型 包括群落的外貌与生长型、空间结构和时间节律。 空间结构 .垂直结构:群落的垂直分层现象。 .水平结构:群落在水平方向的配置状况。 时间节律 : 光、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子的时间节律,使群落的组成和结构也随时间序 列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生态位 .概念

3、:群落中每个种群与其他种群在时间、空间和营养关系上都存在的相对位置和 机能关系。 .生态位越相似的物种,竞争越激烈,选择压力也越大。激烈竞争的结果,可能使其 中一个物种趋于灭绝,更多的情况是通过自然选择,生态位发生了分化,从而减少或排除了 竞争,使它们共存下来。 合作探讨 探讨 1:尝试用曲线表示海拔高度与物种丰富度之间的关系? 提示: 探讨 2:某竹林中的箭竹高低错落有致,有同学认为该现象表明群落在垂直结构上有分 层现象,该同学的推论是否正确? 提示 : 不正确。竹林中的所有箭竹为同一物种,由于生长的阶段不同而高低不同,所属 范畴为种群而非群落。 探讨 3:请判断分析“森林群落中只存在垂直结

4、构,而草原群落中只存在水平结构”是 否正确? 提示 : 不正确。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都是指不同种群在空间上分布差异。森林群落也有 水平结构,如在森林中,林下阴暗的地点有一些植物种类形成小型组合,而在林下较明亮的 地点是另外一些植物种类形成的组合。 草原群落中同样也存在垂直结构, 也常明显的分为地 下层、草底层和草本层。 归纳总结 1群落中生物种间关系分析 关系 名称 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特点举例 捕食 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者 先减少, 后增加者后减少” 的不同步性变化 羊与草;狼与兔; 青蛙与昆虫 竞争 数量上呈现出 “你死我活” 的同步性变化。两种生物 生存能力不同,如图 a; 生存能力相同,

5、如图 b 牛与羊;农作物 与杂草;大草履 虫与小草履虫 寄生 A 寄生生物 B 宿主 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 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 活得更好 蛔虫与人;菟丝 子与大豆;噬菌 体与被侵染的细 菌 互 利 共 生 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 加,同时减少,呈现出 “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 化 大豆与根瘤菌 2.群落空间结构的分析 地球上, 在海平面200 m3 800 m范围内, 不同区域内植物的种类出现了很大的差异, 同时动物的分布也有较大的差异,充分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1)垂直结构: B 处的结构分析如下: C 处的结构分析: 由于不同光质其波长不同所含有的能量不同, 导致穿透力不同

6、, 其中紫光的穿透力最强, 而红光的穿透力最弱, 导致了不同藻类的垂直分布。 影响动物分布的同样是栖息场所和食物 的影响。 (2)水平结构: A 处,地形是影响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原因是不同高度的温度不同。除上述影响水平 结构的因素外还有:光照强度、土壤湿度、土壤盐碱度、人与动物的影响等。 (3)群落结构的形成及意义: 形成 : 生物群落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 环境的适应。 意义: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1下列不属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是( ) A种群种类的多少 B种群密度的大小 C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和劣势种群 D种群的空间分布及其相

7、互关系 【解析】 A、C、D 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种群密度为种群最基本的特征,属于种群 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答案】 B 2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 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木层的水平结构 【解析】 垂直结构是指生物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明显分层现象,故 A、B 正确;动 物的垂直结构与植物提供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有关,C 正确;乔木层的疏密程度影响下层的光 照强度,从而影响草本植物的水平结构,D 错误。 【答案】 D 3右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

8、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 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 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 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 【解析】 由曲线图可知,丙主要分布在浅水层,乙主要分布于中部,而甲主要分布于 水底,在垂直方向上,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由食物分布可知,甲、乙、丙三种鱼的食性存 在较多重叠,因此三者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竞争。由以上可知,三种鱼类之间不存在共生关 系。 【答案】 D 土 壤 中 动 物 类 群 丰 富 度 的 研 究 1探究原理 土壤中含有水分和各种矿质元素,是一些动物的良好栖息场所。 2活动程序

9、3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 结构不同群落的优势种是不同的,不同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是不同的。一般来说,环境条 件越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越长,物种越多,群落结构也越复杂。 合作探讨 探讨 1:甲螨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之一,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最好 选用以下哪种吸虫器?理由是什么? 吸虫器 A 吸虫器 B 吸虫器 C 吸虫器 D 提示:D 该吸虫器中的酒精可将收集的甲螨及时固定,防止腐烂。 探讨 2:调查水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方法,应该如何改进? 提示 : 调查水中小动物种类的不同,取样设备也不同,例如用网兜、瓶子等。取样和采 集时要考虑定点、定量等因素。定点就是要选取有代表性的地点取样

10、; 定量就是每次取样的 数量(如一瓶、一网等)要相同。 归纳总结 研究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从不同营养环境中采集的土壤样本要分别统计,如实记录。 (2)尽可能多地收集小动物。 (3)同样营养环境的土壤,多组同学进行统计比较。 (4)识别命名要准确。 1下图是“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常用的两种装置,下列有关叙述 错误的是( ) 甲 乙 A甲装置的花盆壁 a 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B乙装置通常用于对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 C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趋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 D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 70%的酒精溶液中 【解析】

11、 由图可知,甲装置主要是利用土壤动物避光、避高温、趋湿的习性采集,其 中的花盆壁 a 和放在其中的土壤之间留一定空隙的目的是便于空气流通 ; 乙装置通常用于对 体型较小的土壤动物进行采集,用乙装置采集的土壤动物可以放入体积分数为 70%的酒精溶 液中,也可以放到试管中。 【答案】 C 2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某地土壤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时, 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结果, 据图表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研究小组在每一采样点采取分层定量采集 B鞘翅目为该地区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 C土壤动物的丰富度与农药的使用有关 D蔬菜地较适合土壤动物的生活 【解析】 通过坐标图可知, 横坐标表示土壤的采集地点, 纵坐标

12、表示种群中个体的数 量,而图例表示的是不同物种。在三个取样点中,5 年蔬菜地与 10 年蔬菜地相比两个取样 地的物种都为 5 种,但 10 年蔬菜地中动物的总数量远大于 5 年蔬菜地,而且弹尾目都为优 势种,相比两者,大田中物种只有 3 种,不太适宜土壤动物生活。上述取样过程中有个体数 的统计,应为定量取样,但并没有分层,从图示中也没法判定农药与物种丰富度的关系。 【答案】 D 1下列研究的问题不属于群落水平的是( ) A梧桐山的鸢每年新增的个体数 B深圳红树林的范围和边界大小 C鼎湖山常绿阔叶林中的优势种 D根瘤菌和豆科植物之间的关系 【解析】 A 项为出生率,属于种群特征,不是群落水平上研

13、究的问题。 【答案】 A 2下列有关生物丰富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丰富度是指单位面积或空间内生物个体数目的多少 B越靠近热带地区,生物的丰富度一定越高 C不同季节,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不同 D在探究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的过程中,要对取样土壤中的各种生物个体逐个计数 【解析】 生物丰富度是指生物种类的多少,而不是个体数量的多少。 【答案】 C 3下列各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间因某种关系引起种群数量的变化,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 ) 【导学号:07950037】 A寄生关系 结果是“同生同死” B竞争关系 可致使劣势物种灭绝,以利于优势物种得到更多的资源和空间 C捕食关系 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

14、结果达到动态平衡 D竞争关系 结果是相互制约双方的数量,不会淘汰其中一方 【解析】 图 A 中表示同步的关系,所以是互利共生关系 ; 图 B 能使其中一个物种灭绝 的为竞争关系;图 C 和图 D 相比,图 D 为捕食关系,而图 C 为势均力敌的竞争关系。 【答案】 B 4如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 )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 【解析】 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 是群落垂直结构的表

15、现, 是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 的一种形式,受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上可以根据分层现象的存在,合理套种,搭 配种植适当的品种。C 选项的逻辑关系不对,合理密植从生态因素角度看是减轻种内斗争, 保证充足的光照和 CO2供应。 【答案】 C 5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 关叙述错误的是( ) 甲 乙 丙 A豆科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甲图所示 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乙图所示 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 D丙实验初期,种内互助与种间斗争并存,后期 X 的种内斗争加剧 【解析】 由图可知,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豆科植物 与根瘤菌是互利共生关系;噬菌体与细菌为寄生关系,而不是捕食关系。 【答案】 B 课堂小结: 网络构建核心回扣 1.生物群落是在一定时间内,生活在一定区 域内的各个生物种群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 形成的有规律的集合体。 2.群落的结构包括群落的外貌与生长型,空 间结构和时间节律。 3.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 构。 4.生态位越相似的物种,竞争越激烈,选择 压力也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