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分类题库2016年知识点18种群和群落含解析.pdf

上传人:白大夫 文档编号:4780380 上传时间:2019-12-1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39.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分类题库2016年知识点18种群和群落含解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分类题库2016年知识点18种群和群落含解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分类题库2016年知识点18种群和群落含解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分类题库2016年知识点18种群和群落含解析.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分类题库2016年知识点18种群和群落含解析.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分类题库2016年知识点18种群和群落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高考真题分类题库2016年知识点18种群和群落含解析.pdf(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知识点 18 种群和群落知识点 18 种群和群落 1.(2016全国卷T5)如果采用样方法调查某地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中 正确的是 ( ) A.计数甲地内蒲公英的总数,再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B.计数所有样方内蒲公英总数,除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C.计算出每个样方中蒲公英的密度,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密度的平均值,作为甲地蒲公英的 种群密度 D.求出所有样方蒲公英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再乘以甲地面积,作为甲地蒲公英 的种群密度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点: (1)关键词:样方法、种群密度。 (2)关键知识:种群密度的估算数值是所有样

2、方之和的平均值。 【解析】选 C。本题主要考查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相关知识。A 项,根据地块形状确定所采 取的取样方法,再计数样方中的个体数量,最后得出平均值,故错误。B 项,所取样方已经代表 该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不需再除以该地的面积,故错误。C 项,对所取样方中的个体进行统 计,最后取平均值即代表本地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故正确。D 项,按题所求为甲地蒲公英的总 数量,而非种群密度,故错误。 2.(2016江苏高考T10)定量分析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能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 数的是 ( ) A.海拉细胞悬液 B.浓缩培养的噬菌体 C.自来水中大肠杆菌 D.蛙卵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需要明确

3、血细胞计数板的使用范围:一般用于数量相对较多但比较分 散的、能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单个细胞的计数,如红细胞、酵母菌等。 【解析】选 A。本题主要考查细胞计数的对象。海拉细胞悬液是癌细胞培养液,能用于血细 胞计数板直接计数,A 项正确。 噬菌体是病毒,在光学显微镜下不能观察到,B 项错误。 自来水 中大肠杆菌数量太少,不能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C 项错误。蛙卵相互聚集在一起,不能 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D 项错误。 3.(2016江苏高考T19)下列实验都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进行观察,有关实验现象描述合 理的是 ( ) 实验 编号 实验名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 分离和复原 镜

4、检 1:几乎整个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呈紫色; 镜检 2:不同细胞质壁分离的位置、程度并不一致 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菠菜叶表皮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人口腔 上皮细胞具有细胞核和核糖体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长,液泡大;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多数细胞中 呈紫色的染色体形态清晰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 的动态变化 酵母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细胞核、液泡和线粒体的形态、数目清 晰可见 A.实验 B.实验 C.实验 D.实验 【解析】选 A。本题主要考查使用光学显微镜实验的分析能力。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 复原时,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液泡大,占据细胞体积的绝大部分

5、,呈紫色,不同细胞 的细胞液浓度大小不同,质壁分离的位置、程度并不一致,A 项正确。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多种 多样的细胞时,不能观察到核糖体,B 项错误。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时,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液 泡大,细胞已经伸长生长;分生区细胞分化程度低,细胞呈正方形,细胞具有分裂能力,但只有 少数细胞处于分裂期,染色体形态清晰,C 项错误。线粒体需染色后才能观察到其清晰的形 态,D 项错误。 4.(2016海南高考T22)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 C.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D.群落是由空气、水和生物组成的 【解析】选 D。本题主要考

6、查群落的结构与演替。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 空间,群落有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故 A 项正确;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 替就叫演替,演替是生物群落的特征之一,故 B 项正确;群落中生物之间存在捕食、竞争、共 生和寄生等关系,群落中物种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故 C 项正确;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 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不包括空气、水、阳光、土壤等,故 D 项错误。 5.(2016北京高考 T3)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 F 区和 T 区。 20 世纪 90 年代 初,F 区豹种群仅剩 25 只,且出现诸多疾病。 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 T 区引入 8 只成

7、年雌豹。 经过十年,F 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 F 区的 ( )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点: (1)题干信息:豹被分隔为 F 区和 T 区、由 T 区引入 8 只成年雌豹。 (2)关键知识:遗传多样性形成条件,物种丰富度影响因素,性别比例与基因频率影响条件。 【解析】选 A。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多样性、种群的特征与生物进化。A 项,F 区豹种群易得 病,说明其与 T 区豹种群的基因库存在差异,F 区豹种群与 T 区豹交配时,会增加豹种群遗传 多样性,故正确

8、。B 项,豹的性别决定属于 XY 型,后代性别比例理论值应为 11,该豹种群的 出生率与死亡率无雌雄性别上的明显差异,后代性别比例无明显改变,故错误。 C 项,F 区豹种 群数量增多,被捕食者数量有所下降,但一般不会灭绝,竞争者可能会灭绝,物种丰富度可能 减少,但不会有大幅度下降,故错误。D 项,F 区豹种群经过十年的自然选择数量增多,说明患 病个体逐代被淘汰,种群中致病基因频率会不断下降,故错误。 6.(2016浙江高考T5)下列是表示蝉在夏季的年龄结构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生殖 前期、生殖期和生殖后期),其中正确的是 ( ) 【解题指南】(1)图示信息:图中甲、乙、丙面积越大,意味着该

9、年龄组的个体数越多。A、B 项表示生殖后期为零。 (2)关键知识:蝉的若虫生活在土壤中,成虫夏季生活在树上,产卵后死亡,没有生殖后期。 【解析】选 A。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特征与种群的年龄结构。种群常分为三个年龄组,即生 殖前期、 生殖期和生殖后期,有些昆虫生殖前期特别长,生殖期特别短,没有生殖后期,如蝉的 若虫在地下生活若干年,羽化出土后的成年蝉只能生活一个夏季,没有生殖后期,在夏季时, 蝉 种群中生殖前期个体所占的比例大,故 A 项正确。 7.(2016海南高考T28)雀科某种鸟有9个地理隔离的种群,其中A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 存 6 只雄鸟。研究人员为了拯救 A 种群,在繁殖策略、遗传性状

10、保持、野生种群恢复等方面 开展了工作。回答下列问题: (1)拯救 A 种群时,应在其他地理隔离种群中选择与这 6 只雄鸟遗传性状相近的雌鸟作母本, 与这 6 只雄鸟进行 来繁殖后代,在子代中选择与 A 种群表型相近的雌鸟继续与这 6 只雄鸟繁殖后代,并按类似的方法继续进行下去。上述做法的目的是使 A 种群所携带的 能够传递下去。 (2)将通过上述方法建立的 “人工 A 种群” 放归原栖息地的时候,考虑到某些种间关系会对弱 小种群的生存产生不利影响,通常要采用人工方法对 A 种群的 者和 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在放归一段时间后,若要估计“人工 A 种群”的 密度,可以采用的调查方法是 。 【解析

11、】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种间关系和标志重捕法。 (1)因为 A 种群因被过度捕杀而仅存 6 只雄鸟,只能选遗传性状相近的雌鸟作母本杂交,再从 后代中选择与 A 种群表型相近的雌鸟继续与这 6 只雄鸟繁殖后代,使 A 种群所携带的基因能 够更多的传递下去。 (2)新的弱小种群放入新环境中,种间关系中的竞争和捕食会影响其发展,应采用人工方法对 A 种群的竞争者和捕食者的种群数量进行控制,动物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答案:(1)杂交(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基因(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2)竞争 捕食 标志重捕法(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易错警示】(1)关键字书写错误,如将“竞争”写成“竟争” 。

12、 (2)影响弱小种群生存的重要种间关系是竞争和捕食,不要误以为寄生也重要。 8.(2016四川高考T9)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 及两类害虫,研究人员用疏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表 (单位:个/株,疏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害)。 物种分组第 7 天第 14 天第 21 天 对照组0.200.620.67 蝉大眼蝽 处理组0.200.100.13 对照组2.004.002.90 豌豆蚜 处理组2.008.7022.90 对照组1.001.310.82 鳞翅目幼虫 处理组1.132.192.03 (1)调查豌豆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 法。 施

13、用疏果剂后,预测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 呈 型增长。 (2)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 营养级;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 一部分流向 ;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 (3)利马豆根部的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 供利马豆利用,利马豆与根瘤 菌的种间关系为 。 (4)分 析 表 中 数 据 可 知 ,蝉 大 眼 蝽 主 要 取 食 ,请 说 明 你 判 定 的 依 据: 。 【解题指南】(1)获取信息: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从表中可知:“去除 部分豆荚后,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的密度增加,而蝉大眼蝽密度减少” 。 (2)把握关键: 调查植物及小动物的种群

14、密度常用样方法。 明确“J”型与“S”型增长曲线的条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种间关系、生态系统结构与能量流动。 (1)豌豆蚜个体小,活动范围小,通常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豌豆蚜受到天敌蝉大眼蝽控制, 其数量不会无限制增多,预测豌豆蚜的种群数量将呈“S”型增长。 (2)本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如图所示: 。 由图分析可知,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应属于第 二、 三营养级。 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能量,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 长发育繁殖;另一部分成为遗体、粪便,被分解者利用。 (3)利马豆与根瘤菌为互利共生关系,利马豆为根瘤菌提供有机物,根瘤菌将空气中的氮转变 为含氮的养料,被利马豆利用。 (4)利马豆豆荚减少后,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的密度增加,而蝉大眼蝽密度减少,表明豌豆蚜 和鳞翅目幼虫不是蝉大眼蝽的主要食物,结合食物网得出,蝉大眼蝽主要取食利马豆。 答案:(1)样方 S (2)二、三 分解者 (3)含氮的养料 互利共生 (4)利马豆 利马豆豆荚减少后,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的密度增加,而蝉大眼蝽密度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